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加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而立之年:成语,出自《论语·为政》,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译作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学有所成);四十岁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并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到了七十岁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规矩。
一、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1、注释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2、出处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二、期颐之年:活到百岁之人
1、注释期,犹要也;颐,养也;期颐,指百岁高寿。
2、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三、古稀之年:七十岁
1、注释稀:少。
2、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四、知天命之年:五十岁
1、注释知天命:懂得天命。多指学有所成。
2、出处《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
五、而立之年:三十岁
1、注释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2、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六、豆蔻年华:少女十三四岁
1、注释豆蔻:一种草本植物,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2、出处唐·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幼学:10、
不惑:40、
古稀:70、
弱冠:20、
知命:50、
耄耋:90、
而立:30、
花甲:60、
期颐:100
期颐之年意思是:指活到百岁之人,也称人瑞,说明人活的年龄大长寿。
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以上就是关于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年过半百 年近花甲 年逾古稀 耄耄之年 发至期颐 它们分别代表多大岁数全部的内容,包括: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年过半百 年近花甲 年逾古稀 耄耄之年 发至期颐 它们分别代表多大岁数、幼学、不惑、古稀、弱冠、知命、耄耋、而立、花甲之年和岁至期颐分别是几岁、期颐之年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