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出处.含义.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出处.含义.,第1张

出处:出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原文“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含义:“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意思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意细节,约束自己的行为言论才成大事。

《举贤良对策》是董仲舒提出的政治主张,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举贤良对策》共三篇,保存在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中。这是集中反映董仲舒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表达他的教育思想大纲的代表作。儒学的真正复兴和走俏是在窦太后崩后,而为儒学的走红作好理论准备和舆论准备的,则是次年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以窦太后薨作为汉代学术崇尚的转折点,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是儒运宏昌的开端。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微:意为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慎微,要正确识“小”。慎微,要管得住“小”。慎微,要自纠“恶小”。慎微,要勤为善“小”。

慎初:所谓慎初,就是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是万物之始。一失足成千古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这是古人为人处世的主张:  慎独:独处时要谨慎。 慎微:小节处要谨慎。 慎初:事情开头时要谨慎。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强调的“道”“不可须臾离”之意,是“慎独”得以成立的理论根据。综观其文,“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

意思:出言谨慎

出处:

《墨子·非命中》:“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 明 方孝孺 《棠溪书舍记》:“慎言,笃行之一事耳。”

常做:慎言笃行

意思: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出处: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常做:君子慎独

意思: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汉书·董仲舒传》“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溺死三人,虽曰咎由自取,要皆风流自赏者有以致之,故君子贵慎微焉。”

常做:敬小慎微

“慎微,慎独”的意思是:谨慎及于细微之处,在独处中谨慎不苟。

一、慎微:

读音是shènwēi。

意思:谨慎及于细仿则微之处。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例句

1、谨小慎微的科学家既犯不了错误,也不会有所发现。

2、旁扒谨小慎微随着自己的财产的增多而。

3、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运大昌

4、谨小慎微的科学家既犯不了错误,也不会有所发现。

5、谨小慎微随着自己的财产的增多而滋长。

二、慎独:

读音是shèndú。

意思:在独处中谨慎不苟。

出自《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近义词:审慎。

例句

1、为官基于厚德,克己始于慎独。

2、清正廉洁以身垂范,慎独自重洁身自强。

3、慎始慎终慎独慎微,守章守纪守法守规。

4、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养正气,慎独慎染慎始慎微修明德。

5、有一种说法叫“慎独”,意即俯仰不作,暗室不欺。

敬小慎微的意思是jǐn xiǎo shèn wēi [释义] 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

[语出]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正音] 慎;不能读作“zhēn”。

[辨形] 微;不能写作“徽”;慎;不能写作“缜”。

[近义] 谨言慎行 小心翼翼

[反义] 胆大妄为 粗心大意

[用法] 含贬义。表示对一些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缩手缩脚。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一)~和“小心翼翼”;都形容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但~是指一种态度;有时也指作风和性格;虽然也有“十分小心;一点也不敢疏忽”的意思;但多指对细小事情过分小心;“小心翼翼”着重表现一种情态;一般形容“十分小心;一点也不敢疏忽”的动作、行动。

(二)~和“小心谨慎”;都形容“十分小心;不敢疏忽”。有时可通用。但~多指细小的事情过分小心;畏首畏尾;常用作贬义;“小心谨慎”多用于形容认真、仔细、不马虎的态度。 [例句] 赵明做什么事都~;一点魄力都没有。

题库内容:

谨、慎:小心, 慎重 ;小、微:细小。过分小心 谨慎 ,缩手缩脚, 不敢 放手 去做。

成语出处: 《淮南子· 人间 训》:“圣人敬小 慎微 ,动不失时。”

成语例句: 其生平无不 谨小慎微 ,事事得其所处。

繁体写法: 谨小慎微

注音: ㄐㄧㄣˇ ㄒㄧㄠˇ ㄕㄣˋ ㄨㄟ

谨小慎微的近义词: 谨言慎行 严谨其言论,审慎其行为 小心翼翼 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往前走

谨小慎微的反义词: 胆大妄为 无所顾忌地为非作歹这帮匪徒胆大妄为,无恶不作 粗心大意 轻率而粗略。比喻遇事欠思虑,不严谨怨自己太粗心大意了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英语翻译: meticulous to a tault

俄语翻译: осторожничать <чрезмерно осторожный> 其他翻译: <德>ǎngstlich und übervorsichtig

读音注意: 慎,不能读作“zhēn”。

写法注意: 微,不能写作“徽”;慎,不能写作“缜”。

以上就是关于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出处.含义.全部的内容,包括: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出处.含义.、慎独,慎微,慎初是什么意思、“慎言”、“慎独”、“慎微”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532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