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罪犯的妻子和儿女去了哪里她们的下场是怎样的


战争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行为,而战争的产生是由发起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集团的利益发起的行为,像这样获取利益的行为是不惜以付出生命为代价的。但是在这其中,战争的主体对半是男人。在古代,上战场的多半都是正值青壮年的男性,然而这也使得军队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解决士兵们的生理需求呢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朝代都会在军队中安排军妓,让那个这下可怜的女性成为了士兵们的消遣对象,以此来提高军队的士气。

军妓的出身大多十分悲惨,大部分军妓的结局也多为悲剧。

可以说,作为供士兵们发泄兽欲的“玩物”,军妓们的一生几乎都活在噩梦之中,等待着她们的不是被杀被俘,就是在军营中终生受人凌辱。在某些朝代,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军粮短缺时,军妓会被充作粮食,被士兵们分而食之。

唐朝军妓的数量较多,但是,军妓的起源却在更早的汉朝。原本,中国几千年来奉行“军中无女”的古训,就像近现代某军事家说的“战争与女人无关”。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战争非但没有与女人无关,反而,数不清的女人走进了战争,沦为战争的牺牲品。

通过查阅史料,笔者发现:最早的军妓出现于汉朝将军李陵的军队中。李陵是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也是汉武帝刘彻手下的大将。李陵出身行伍世家,有极高的军事天赋,本来能成为名垂千古的一代名将,但他的人生轨迹却因一场失败被改写,沦为匈奴人的阶下囚。

为了保全己身,李陵不得不投降匈奴。匈奴单于对李陵的军事能力早有耳闻,为了留住这员降将,匈奴单于将女儿许配给李陵,并许给李陵高官厚禄。刘彻听说李陵归顺匈奴后,火冒三丈,当即决定要将其家眷全部处死。

司马迁是李陵的好朋友,为了保住李陵的亲族,他在朝堂上挺身而出为李陵开脱。然而,刘彻已怒不可遏,非但没有原谅李陵,反倒将替李陵说话的司马迁打入大狱,并将其处以宫刑。司马迁身陷囹圄后,忍辱负重,写下千古绝唱《史记》。

李陵虽寄居在异国他乡,但是,始终心念生养他的大汉王朝。可惜,刘彻已将其亲人全部诛杀,此生李陵已无法回到故乡。在送别囚居匈奴近二十年的好友苏武时,李陵亲自将其送到边关,并感慨道: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短短几十个字,是一代名将李陵困苦与悲剧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言归正传,在李陵的军队中,就有许多随军的妇女。根据《汉书》所载:“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由于,军队的士气低迷,李陵召集将士说道:“我看到军队始终无法提振士气,这是为什么呢军队中怎么能有女人呢”

原来,在李陵讨伐关东群盗之后,其麾下的士兵们将俘虏来的群盗妻女藏匿在车中,充作“妻妇”。随后,李陵命人仔细盘查车辆,将其中藏匿的女人全部搜出,将所有妇女全部诛杀。实际上,李陵诛杀的这群女人绝非“妻妇”,所谓“妻妇”只是一种委婉的叫法,实际上,她们与军妓别无不同。

在古代,男人一旦犯罪,他们的妻子女儿全部会充作军妓,被发配边关供士兵们发泄。所以,这群“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无一不是军妓。由此可见,在很多史料中,史学家对军妓的描写都是闪烁其词的。例如,在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对汉朝存在的军妓均采用了“妻妇”之类的委婉叫法。

不过,根据古代“军中无女”的原则来看,汉朝的军队绝不会允许士兵携家带口出征,所以,这些“妻妇”的身份也就昭然若揭了。不过,也有部分史料对军妓的描写较为直白。例如,在《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自魏晋相承,死罪其重者,妻子皆以补兵。”根据《隋书》的说法,军妓在南北朝时期已成为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可以说,这首唐代着名边塞诗人岑参的《玉门关盖将军歌》,恐怕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首描写古代军妓生活的诗歌了。

这里,作为军妓,最悲惨的要数北宋,金国时期的的军妓院被称为“洗衣院”。据《靖康稗史笺证》记载:靖康之变之后,北宋的皇太后、皇后、以及许多帝姬(公主)、宗女、宫女等以及北宋官员或平民女眷被入金的洗衣院。实际上,这些女子在军队中的“职责”并不只是供士兵们发泄,她们在白天还会从事重体力工作,为军队的后勤提供保障。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军妓是妓女中地位最低下的,她们更像是杂役与妓女的结合体。并且,在中国历史上,极少有军妓会获得好的归宿,大部分军妓都会在屈辱中了却残生。

靖康之耻

抗金名将岳飞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千古名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里的“靖康耻”,指的就是靖康之难。

宋徽宗时期,也就是12世纪初,北宋王朝日趋衰落。东北女真族却日益强大。女真完颜部的阿骨打作酋长时,兵强马壮。公元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金政权在灭辽之后即将北宋作为下一个目标移兵南下攻宋,以求统一天下。当时北宋王朝已经积弊重重,政治腐朽,军事衰弱。1120年北宋曾与新建立的金签定“海上之盟”商定两家共同灭辽共分辽疆土,然北宋腐败军力极虚弱几无战斗力可言,北宋30万大军虽然进攻的仅是辽军残部却惨败而归,最终也未能夺取辽朝尺寸之地,反而使金朝摸清了北宋的底细。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仅以4万人南下一路锋芒如入无人之境连破北宋27州兵锋直指宋都汴梁,黄河北岸宋地皆陷没。北宋朝廷本想借黄河天险以御金兵,但戍守黄河南岸诸部宋军久已虚缺,偶有在营兵卒也多为懒散之徒根本不能作战,当时宋军虽烧毁黄河浮桥,但两岸渡船均因部属渎职拖延而未能彻底收缴,金军在北岸仅用数日便汇集了足够渡船,于十月丁卯强渡黄河北宋守军见金兵至皆不战而溃四散奔逃,次日金军兵不血刃占据汴梁以北军事重地仲牟驿,北宋朝中上至光地下至小吏尽惊慌失措方寸大乱,主和派称机大作声势,举朝皆投降之声。金军围困汴梁一月有余,在尚未攻破东京的情况下,北宋皇室已经准备投降,开封下级军民却坚决要求抵抗,30万人决心参战。钦宗竟然亲自到金营求降,卑躬屈膝地献上降表,还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甚至镇压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军民。金军于是肆无忌惮地大肆搜刮,开封平民遭受了巨大灾难。第二年2月,金军废宋徽宗、宋钦宗人,另立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4月,金军将俘虏的两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联通大量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开始北撤。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这奇耻大辱的“靖康之变”。

靖康之难简述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攻北宋,宋徽宗退位,长子赵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继位,后庙号宋钦宗,年号靖康。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同意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后反悔。

靖康元年十一月遭到四几万金军攻打,于月底攻至皇都开封,同时派康王等三路人往金军,分别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河北,河东。被围城十几日后听信迷信,派郭京迎战金军,被攻破城门,破城后金军随意封锁城内各地金银为已。

仍保有大片国土时的大宋钦宗,十二月向金国正式投降。交付全城尽半兵器,搜括开封市内的金银贡献于金军,承认割让北方太原等三镇。而此时康王并没有去金营割地,而是借勤王之名拥兵自守一路南逃(此时正是岳飞出山在康王刘浩下效力时,曾随宗泽与金开战)。

靖康二年(1127年)宋钦宗和宋徽宗本人及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虏,另俘虏皇室少女,妇女、宫女、官女、民女等共一万五千多人,运至大金国土,大部分作妓女。

宋钦宗赵恒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掳去,受尽折磨终身监禁达三十年之久。

通常历史家公认北宋亡于1126年。此后徽钦二宗先后死于五国城。

耻辱啊,大宋朝当时文有李纲,武有宗泽,后有岳飞,但关键在大宋根底已腐败不堪,多数人想着如何保命,如何保官,同时又是重文轻武的朝代,对于猛烈的金朝攻势,节节失利,又没有好的组织起来抵抗。唉,可叹!

宣和七年(1125年)冬,灭辽后金朝大举进攻宋朝。四十四岁宋徽宗退位,二十六岁的长子赵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继位,后庙号钦宗。时金对宋实行进攻和议和双管齐下的方针。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兵临国都开封城下。宋钦宗欲车驾南逃,被尚书右丞李纲劝阻。李纲在危难时刻主持开封防御,几次打退攻城的金军。陕西的老将种师道率军入援。宋钦宗又希图发兵夜劫敌营,侥幸取胜。宋将姚平仲劫营失败后,宋钦宗慌忙与金人订立城下之盟,同意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东路金军退走后,宋钦宗又翻悔割地。宋徽宗回到开封。

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七十六岁的种师道病卒,生前曾出四次关键建议:第一次是二月初姚平仲夜劫金营失败,种师道建议再次出兵劫营,或者每夜发兵几千人袭扰敌人,可以成功,宋钦宗不用。第二次是完颜斡离不退兵,种师道建议乘金军半渡之际,发动奇袭,否则必为他日之患,宋钦宗也不用。第三次是太原失守后,种师道急令调兵京城,第四次是临终遗奏,建议皇帝退守关中,众臣建议良臣李纲、宗泽代守开封,宋钦宗不用。在北宋立国一百六十年,养成一种浓重的重文轻武风气,一时国中无大将可用。此时的宋朝内部由宋徽宗重用高俅、童贯,宋江方腊之乱后,被宋钦宗换掉一批旧朝,朝中紧急缺员的情况下,面临金军的进攻。失去种师道无疑让宋钦宗更无助。

十一月宋钦宗让宋徽宗劝说九弟康王割地太原、中山与河间出使金国,同时又派耿南仲和聂昌出使,割让河北与河东。康王与金军反方向行至河北的相州,与知州汪伯彦歌舞升平。同终日巡城的宋太宗的六世孙通判赵不试形成鲜明对比。后至磁州宗泽守地,宗泽劝其利用身份号召周围五州兵力出师真定。围魏救赵,分散金军进攻开封注意力。康王不愿出兵,只求自身安全,回到相州整日花天酒地。奉命割让河北的耿南仲被卫州(今河南汲县)人驱逐,也来到相州,与耿延禧父子团聚,而另一奉命割让河东的聂昌却被当地人杀死。至此割地计划无一成功。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朝东路军完颜斡离不率十万屯兵城东北,十一月二十七日开始攻击,由于救援太原,用兵河北河东,共出兵30几万,而后种师道临死前曾招二十六万八千人,死后被议和派唐恪和耿南仲以财力不支为名撤销,现正规军仅七万加上冲破阻截来援的南道总管张叔夜临时率兵一万三千人再加上临时征调的开封附近保甲(民兵),在市井招兵,最后拼凑了十七万人。

时监察御史张所的上奏。一、弹劾唐恪误国无能;二、说王宗濋自恃骄贵,不知军事;三、建议召李纲回京,委以重任;四、举荐谙熟兵机的正七品武功大夫吴革,提议破格用人,以吴革出任殿前都指挥使、兼守御副使;五、强调绝不能放弃河北与河东,应当下诏收回割地的命令,号召两河民众组织义兵,抵抗金兵。宋钦宗御笔:唐恪罢少宰,改太宰。李纲复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速回京师。仍重用王宗濋,吴革当量才而用。

闰十一月宋钦宗迷信,命王宗濋副都统郭京准备六甲神兵七千杀退金军。

闰十一月十三日,宋钦宗召见金使,金使要求国相和皇帝亲临敝寨和谈,宋钦宗不愿亲往,后改要求相前去议,太上皇,皇子,越王与郓王为质,可退兵,候河北、河东两路割地了毕,即送太上皇等归城。宋钦宗亦不与。在攻城战期间宋钦宗曾两次上守城劳军,期望振奋军心。内殿对是死战还是议和,众说云云,宋钦宗也犹豫不绝。

闰十一月二十四日郭京率其新征六甲神兵代替守城军,一开始后被大败,郭京扔下宣化门只身逃跑。攻城金兵冲进并占领宣化门,利用城楼设施对内,与城中军民展开以此门为战略的战斗,死伤无数百姓。秦元、王宗濋 与刘延庆三军数万之众出逃,此时宋钦宗仍以来神兵大胜,后得知城破,悲痛不已,后重用了李纲,保住了东京。随后,却以各种罪名贬死了宋微宗的老臣与大将,宋朝又陷入了一片混乱。

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景王和李若水出使议和,金军要求河东河北河中割让,并交付犒军金银。第二日宋钦宗亲自出使达成协议。其中有一群太学生上书反对,后却被以造反的罪名用军法处死。

十二月一日宋钦宗正式在城外上降表。一百万锭和银五百万锭的犒军费。被诱降至金帐,废宋,至此北宋亡。与钦宗出降时康王用勤王之势在相州开元帅府,副元帅汪伯彦,挂名宗泽。并拥兵与开封反方向行军自守。

二月七日王时雍、徐秉哲和范琼将宋徽宗和皇族、后妃等三千多人,或者乘轿,或者乘牛车,或者徒步,陆续押送到金营。至十一日被金军将帅选取女子达一万五千六百多人,皇室女多被瓜分,仍不能凑足犒军费,下令开封府搜刮金银,此间金营每天都有非正常死亡事件。

三月七日金朝对张邦昌行册命礼,国号为楚,以建康府为国都。在时百姓称之为“伪楚”。后于四月四日宣布了自己逊位,请孟太后主持大政。

三月二十八日金军撤离开封,押解宋钦宗金军五月十七日到代州(治今山西代县),六月二日抵达完颜粘罕的大本营,金朝西京大同府(治今山西大同)东路国五月一日,就将宋徽宗一行押解北上,於十三日到达燕京析津府,大群宋俘由外城东的迎春门入城,以“亡宋太上皇”的旗帜为导。这两批宋俘于七月才得以团聚。皇室储公,女等被送金朝大都会宁府,除去被抢占的皇室女后,其余被分配到洗衣院当女奴,洗衣院其实是一个变相的妓院。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61年),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的宋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

靖康耻的背后成因

一、

金人的强大,强大了,贪婪就暴露了

富人不好当,富国也不是好当的

二、

背景原因:

=====================

1宋朝初期形成的守文弱主政策

2宋真宗神道设教愚民国策

和议终非中国计,穷兵才是帝王才

守文弱主书生见,难与英雄靖九垓

王仲瞿这四句话,虽然言重一点,过于偏激,但对于治国当家者,实在是值得警惕的名言啊!孔子答子贡问政,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非是必要发动战争才能解决问题啊!------------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

==========================

三、

直接原因:

在于宋徽宗 自取灭亡,可怜他生在帝王家

如果在现在,作个搞艺术

画点画,写几手字

也不错

可以看看南师的方便说:

参考资料:

宋史

赵构简介

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庙号为宋高宗,提起赵构很多人都会想到,因为岳飞作为抗金英雄在中国家喻户晓,赵构作为杀害岳飞的昏君也在中国拥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赵构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其一生之中都在积极地推行主和政策。通过赵构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位上有名的“昏君”。

赵构简介:1107年赵构出生在皇室之中,被赐名为赵构。

1108年,赵构被封为广平郡王。

1121年赵构被封为康王。这个时候的赵构表现出了非常好的素质,博闻强记,知识渊博,非常的聪明。后来作为康王的赵构在大金做过人质,也曾经前去大金求和,更曾经率领军队抵御大金,但是后来却一直奉行逃跑主义政策。

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建立了南宋朝廷,赵构成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在做南宋皇帝的时候赵构是地地道道的主和派,虽然在他主持政务期间也起用了很多的主战派,但是赵构的战是为和打基础的。大金军队南下的时候赵构多次逃跑。后来竟然为了主和,杀害了主战派的代表性岳飞,从此背上了千古骂名。

1141年,赵构与秦桧等主和派勾结起来杀害了岳飞父子。

1162年,赵构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养子赵昚,自己当上了太上皇,虽然名义上已经是太上皇,不再管理国家政事,但是实际上对朝政拥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1187年,赵构在临安的德寿宫病逝,享年81岁。

历史上的赵构是怎么死的?

赵构是南宋的开创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是宋钦宗的同父异母弟弟。北宋灭亡后,赵构逃到了南方,建立了南宋,历史上称之为宋高宗。赵构是一位贪图享乐的皇帝,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丝毫不想恢复大宋的疆土,是对金政策各派系中坚定的主和派,杀害了主战派的岳飞。那么赵构怎么死的?赵构是寿终正寝。

赵构怎么死的?赵构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位君主,之所以他那么出名完全是因为他杀害了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父子,而岳飞抗金的故事经过许多文艺作品的演绎,在中国人中可谓是家喻户晓。因为岳飞的关系,赵构作为杀害岳飞的“十恶不赦”的昏君而在中国妇孺皆知。因为赵构杀死了人们心中的大英雄岳飞,本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原则,人们自然希望,也认定赵构这个杀害了岳飞的刽子手必然会不得好报,必然是不得好死。

事实上,那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规律并不是总是能够实现的,那一原则往往是文艺作品中教人行善的,在真实的世界中很多恶人往往也得到了很好的结果,虽然留下了骂名,但是却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报应,甚至是比好人更加的善终。赵构无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赵构怎么死的?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赵构在临安行在的德寿宫病死,死的时候已经是81岁高龄,是上最高龄的皇帝之一。

赵构是好皇帝吗

宋高宗赵构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赵构的一生没有什么太多的建树,特别是在对待大金的入侵上,积极地推行逃跑主义政策,是坚定的主和派,可以说赵构终其一生的目标就是能够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能够保住自己的皇位,赵构是好皇帝吗?这要看从哪一方面来说了。

赵构是一个好皇帝吗?如果从赵构对南宋的对内政策来说赵构并不是一个平庸的皇帝,赵构本人是相当聪明的一个人,并且喜好读书,博闻强记,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在对内政策上,赵构积极的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强化自己的经济,保障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并且积极地开展对外贸易,当时的南宋虽然是偏安一隅,但是当时南宋的经济却是相当繁荣的,人民的生活还算是比较安定的,从宋高宗的对内政策来说,宋高宗虽然算不上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明君,但是基本上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还不错的皇帝。

但是如果从赵构对金政策来说,从恢复大宋的国土来说,赵构奉行的是逃跑主义政策,是坚定的主和派,在这一点上赵构完全称不上是英明睿智的,算不上是一个好皇帝,但是赵构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保住自己的皇位,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他所采取的政策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目标,尽管是留下了很多骂名,尽管因为这一点被后人评价为一个无能的皇帝,但是赵构却在安乐窝内,以81岁高龄善终,从赵构个人利益来说赵构的政策是成功的。

赵构是好皇帝吗?赵构是历史上一个毁誉参半的皇帝,有自己的成就,也有无能之处。

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王朝的创立者,是南宋对金战役中坚定的主和派,其一生当中最广为人知的事情就是杀害了主战派的代表性人物岳飞父子,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在许多的文艺作品中被描述成了一位十恶不赦的昏君。宋高宗赵构的一生都在积极地主和,在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毫无动摇的。

宋高宗赵构生于皇室之中,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是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赵构在靖康之变之后,带着自己的文武大臣逃到了南方,在南京的应天府登基做了皇帝,做了皇帝之后的宋高宗赵构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皇位,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首先,他是一个主和派,希望通过求和避免战争保住自己的皇位。另外一方面在面对着大金侵略的情况下不得不起用一些主战派,与大金军队进行抗衡,不能让大金将自己的南宋小朝廷灭掉,那样自己的皇帝宝座就会不保。但是矛盾之处在于,他起用主战派和大金作战,仅仅是希望通过战争打败大金,与大金议和,保住自己的皇位。他并不希望主战派将大金灭掉,那样徽钦二帝就会被解救回来,自己的皇位也将会不保。所以宋高宗需要很仔细地拿捏这个度,因此当他面对着岳飞取得的种种成绩,面对着即将直捣黄龙的胜利,赵构想到的不是如何扬眉吐气,恢复疆土,而是恐惧,害怕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他杀死了最坚定的主战派岳飞父子。

总而言之,宋高宗赵构不是一个拥有远大理想的皇帝,也并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所想到的只是如何保住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开疆拓土,大展宏图。

康王赵构是谁

赵构是宋朝的第十位君主,是南宋的建立者,康王赵构其实就是后来的宋高宗赵构,康王是宋高宗赵构在没有做皇帝之前的封号。其实作为康王的赵构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就像是赵构在做了皇帝之后一样,对大金的侵略采取的是逃跑主义政策。

1121年,赵构被晋封为康王,这个时候的康王已经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表现出了非常好的个人素质,不仅仅博闻强记,天资聪明,而且为人儒雅,正是因此赵构在皇族和大臣中拥有不错的口碑。

1126年,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康王赵构曾经以亲王的身份在金营中做了一段时间的人质,这一年的冬天,金军再次大举南侵赵构简介,康王赵构被派往金营求和,但是在路上被宗泽劝阻,在宗泽与金军混战的时候,赵构骑着马飞快的向南逃离,而金兵在后面紧紧相追,后来康王赵构在晚上逃到了一座破庙中,战马也累死了。赵构在拜过神佛之后就睡着了,睡梦中听到有人喊自己:“赶紧起来跑吧,金军追来了,已经为你备好马了。”赵构跑到庙外,看到门口有一匹马,正在打响鼻。赵构骑上马飞奔起来,跑到了江边上。看着前有大江横路,后有金军追兵,赵构狠下心,猛的抽了马一鞭子,跳入了江中,赵构闭着眼,只听见水声哗哗,很快到达了对岸,上了岸之后马就不动了,赵构仔细看去原来是一匹泥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泥马渡康王”。

后来康王赵构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帅,朝廷让他救援开封,但是赵构却带兵去了大名府,后来又到了东平府,躲避金军的大部队,积极地推行逃跑主义。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建立了南宋,赵构成了宋高宗。

赵构老婆邢秉懿

赵构是南宋王朝的建立者,也是一位对大金的侵略采取逃跑主义政策的君主,赵构受到大金的祸害惨重,赵构老婆以及妃子和五个女儿都被掳掠去了金国,并且在金国受到非人待遇,但是这丝毫没有引起赵构的愤怒,赵构的一生都在积极的追求与金国相安无事,甚至是签订屈辱合约,委曲求全。可见赵构是一个窝囊皇帝。

赵构作为一个皇室贵族,在那个年代拥有三妻四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里说赵构老婆指的是赵构的正妻邢秉懿。赵构做康王的时候迎娶了开封邢焕的女儿邢秉懿,封为嘉国夫人。后来赵构出使金国,妻儿老小都被赵构留在藩邸,不久就发生了靖康之难,赵构老婆邢秉懿和两位妾室都被金人掳走,当时的邢秉懿已经有了身孕,但是在掳往金国的路上因为骑马流产了。

到达金国之后,邢秉懿等所有女眷都被送到了洗衣院,洗衣院其实就是一个官方妓院,里面的女人平时做一些洗衣服之类的粗活,同时供大金贵族挑选女人以及收容宫女。1135年,邢秉懿被送到五国城安置赵构简介,并且封其为“宋国建炎夫人”。后来一同被掳掠到大金的曹勋受到宋徽宗的托付逃回南方,临行前,赵构老婆邢秉懿摘下一只耳环,让他交给宋高宗赵构,并且给宋高宗带话:“请代我告诉大王,我希望能像这只耳环一样,能早日与他相见。”赵构得到耳环之后非常珍惜,册封邢秉懿为皇后,也就是宪节皇后,赵构还将邢秉懿的亲属封官加爵。

1139年,邢秉懿在五国城去世,时年34岁。邢秉懿等了那么久,并没有等来夫君赵构的解救,最终客死他乡。1142年赵构才知道邢秉懿已经去世,1143年封吴氏为皇后,这个时候皇后的位置已经空了十六年。

古代人怎么洗衣服

据《礼传·内则》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澣。”灰指的是草木灰,因为含有碳酸钾,能去掉衣服上的污垢。据《考工记》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摇之蜃。”所谓蜃,指的是贝壳灰,含有氢氧化钙,与草木灰混在一起,能生成氢氧化钾,用它浸在水中来洗丝织品时,与丝织品表面附着的油脂产生化学作用生成“钾肥皂”,能把丝织品洗得干净亮丽。

到了魏晋,古人开始用皁角和澡豆来洗衣物。皁角是豆皁菜树所结的果实。皁角在水中能生成泡沫,有去污的性能。

据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说,把猪胰腺上的污血洗净,撕除上面的脂肪肝磨成糊状,加入黄豆粉和香料,搅拌均匀后,通风处风干后就成了能洗去衣物污垢的“澡豆”。

这种特制出来的澡豆,含有消化酶和卵磷脂几种成份,增加了去污去垢的能力。后来,古人又在澡豆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砂糖,用纯碱替代了黄豆粉,压制成球状和块状,成了小胰子。”古人用来洗衣物的皁角和澡豆中所含有的一些材料,在今天的洗衣粉里依然能够找到。

古代人怎么洗衣服

在没有洗衣服、肥皂的古代,主要使用的是碱土、植物碱、和胰子。碱土应该是指碱性较重的土,含碳酸钠较多。植物碱是指草木灰(含碳酸钾)和皁角。胰子是指猪胰(用来制作澡豆)。使用草木灰洗衣服在《礼记·内则》中有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魏晋时期(220年-589年)开始使用皁角,后来将皁角捣烂,做成球状,用于洗脸洗身。澡豆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使用。对于油污等顽固污渍,在没有奥妙汰渍的情况下,会采用混合去污的方法。《冷庐杂识·油污衣方》记载:“油污衣,面涂法最佳。用生麦粉入冷水调匀,厚涂患处,越宿干透,以百沸热汤和皁角洗之,油化无迹。”

古代洗衣服有什么叫法么?

有浣衣

古代人是怎么洗衣服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溪水里用棒槌使劲砸

也有用皁角的,但因为皁角的产量小,所以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奢侈品,而且也多是用来洗手

后来,有人发现用烧过的动物骨灰洗衣服很干净,慢慢就产生了最初的肥皂--动物油脂加草木灰(印度人是在恒河边发现这个道理的,因为恒河边经常把尸体火化后,将骨灰撒到恒河里中国古代是不提倡火葬的,所以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知道这个道理)

顺便说一下,我国在清朝末年之前,是没有碱面的

外国人古代怎么洗衣服

早在古埃及时期埃及人就发明了肥皂,所以应该跟以前没有洗衣机的时候洗衣服方式差不多。

古代宫廷洗衣的地方叫什么

清代的叫做辛者库

之前叫洗衣院

洗衣服古代怎么说

浣纱

古代人用什么洗衣服

古代人洗头发的有皁角或者猪苓。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就用皁角洗头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臣职 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宫中在冬天会发给官员。杜甫《腊日》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敢情冬令劳保用品古代也有发。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皁角。洗头用淘米水,称这潘。如《左传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遗之潘汁。”摘了一段,如下文,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浴史溯源一、 先秦沐浴礼仪的形成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说的洗澡,包括头、身、手、脚的洗浴。然而古人却分得极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所谓“濯”、“洒”就是洗的意思。据此看来,古代的沐浴与今日的洗澡的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许慎对“沐”、“浴”、“洗”、“澡”的解释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今日洗澡。初民们当时沐浴只有下河一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沐浴的生活习惯,至迟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沐浴”的记载。沐,字形像双手掬盆水沐发状,会意为沐,是洗发之义;浴,字形像人置身于器皿中,并在人的两边加沙锅内水滴,会意为浴,是洗澡的意思。而用来沐浴的器皿有青铜器鉴,《说文解字》云:“鉴,大盆也,”盛水用作洗器,《庄子·则阳》有“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的记载。在铜镜尚未问世时,古人常以鉴盛水照容貌,甲骨文“监”(监、鉴为古今同字)像人俯身就皿照容之形。从“盈”字字形看,像人浴身于浴器中,与“浴” 字字形相近,稍不同的地方仅是“盈”字的浴器中“见足明示裸浴”(康殷《古文字源流浅说》)。“盈” 字字形则向人们展示了先秦人用浴器沐浴的情景。到了西周时期,沐浴礼仪逐渐形成定制。由于沐浴已经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人们对沐浴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把沐浴单纯地看做洁身净体,润肤养身;而视为隆重礼仪的先秦。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这已是个定法,表示内心洁净虔诚,称之戒,亦称斋戒。斋戒之礼始于殷商,至西周已成定制,西周的戒礼十分隆重和考究,每逢重大的祭祀活动前要进行两次斋戒,第一次在祭前十日或三日举行叫戒,第二次在祭前三日或一日进行叫宿,均由专职官员主持一定的仪式,要求与祭者禁食荤腥,并沐浴净身,以示对神灵的肃敬。斋戒沐浴已是西周朝廷祭祀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专职官员执掌。这在《周礼》中均有记载。沐浴与人们生活的行为规范密切联系在一起。《礼记·内则》载:“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居家过日子,男女要早起,沐浴更衣。作为夫妇之礼则有“不敢共湢浴”,妻子不能和丈夫共用一个浴室,所谓“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在家庭里还有尊老礼节,“五日则镡汤请浴,三日具浴。其间面垢,镡tan潘请缋hui;足垢,镡汤请洗”。礼节规定,晚辈要五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头。这期间父母脸上如果脏了,要烧淘米水为父母洗干净;脚脏了,则用温水为父母洗干净。诞生礼仪中沐浴亦很重要,《礼记·内则》载:“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又载:“公庶子生,就侧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见于君。”太子出生,国君和夫人要沐浴穿朝服去朝见国君。载往来礼节中,沐浴亦是重要礼仪。《礼仪·聘礼》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浴,五日

古代的人洗衣服怎么洗的

在没有洗衣服、肥皂的古代,主要使用的是碱土、植物碱、和胰子。碱土应该是指碱性较重的土,含碳酸钠较多。植物碱是指草木灰(含碳酸钾)和皁角。胰子是指猪胰(用来制作澡豆)。使用草木灰洗衣服在《礼记·内则》中有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魏晋时期(220年-589年)开始使用皁角,后来将皁角捣烂,做成球状,用于洗脸洗身。澡豆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使用。对于油污等顽固污渍,在没有奥妙汰渍的情况下,会采用混合去污的方法。《冷庐杂识·油污衣方》记载:“油污衣,面涂法最佳。用生麦粉入冷水调匀,厚涂患处,越宿干透,以百沸热汤和皁角洗之,油化无迹。”

古代人怎么洗衣服?是不是古代人根本就不洗衣服

据《礼传·内则》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澣。”灰指的是草木灰,因为含有碳酸钾,能去掉衣服上的污垢。据《考工记》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摇之蜃。”所谓蜃,指的是贝壳灰,含有氢氧化钙,与草木灰混在一起,能生成氢氧化钾,用它浸在水中来洗丝织品时,与丝织品表面附着的油脂产生化学作用生成“钾肥皂”,能把丝织品洗得干净亮丽。

到了魏晋,古人开始用皁角和澡钉来洗衣物。皁角是豆皁菜树所结的果实。皁角在水中能生成泡沫,有去污的性能。

据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说,把猪胰腺上的污血洗净,撕除上面的脂肪肝磨成糊状,加入黄豆粉和香料,搅拌均匀后,通风处风干后就成了能洗去衣物污垢的“澡豆”。

这种特制出来的澡豆,含有消化酶和卵磷脂几种成份,增加了去污去垢的能力。后来,古人又在澡豆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砂糖,用纯碱替代了黄豆粉,压制成球状和块状,成了小胰子。”古人用来洗衣物的皁角和澡豆中所含有的一些材料,在今天的洗衣粉里依然能够找到。(炳立)

政和三年,公主改称为帝姬。 宋徽宗还有34女(见《宋史》和《靖康稗史笺证》中《开封府状》《宋俘记》《呻吟语》《青宫译语》等): 嘉德帝姬赵玉盘(1100-1140): 母显肃皇后郑氏,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封德庆公主。改封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嘉德。靖康之变时28岁,初嫁左卫将军曾夤,靖康之变后,为金宋王完颜宗磐妾,完颜宗磐被金熙宗诛杀后,嘉德帝姬没入宫中侍金熙宗,死于天眷三年十二月,后追封夫人。 荣德帝姬赵金奴(1103-):母显恭皇后王氏。初封永庆公主,改封荣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荣德。靖康之变时25岁,初嫁左卫将军曹晟。靖康之变后,为金完颜昌之妾,完颜昌为金熙宗诛杀后,荣德帝姬入宫中侍金熙宗。 安德帝姬赵金罗(1106-1127):母显肃皇后郑氏,初封淑庆公主,改封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安德。靖康之变时22岁,初嫁宋左卫将军邦光,1127年靖康之变后为金之都统完颜阇母所占,于同年十月二十六日即被折磨死于完颜阇母寨。 茂德帝姬赵福金(1106-1128):初封延庆公主,改封康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茂德。靖康之变时22岁,初嫁宣和殿待制蔡鞗,茂德帝姬容貌最美,因而为金人指名索要,为第一批送入金营者。茂德帝姬先为金二皇子完颜宗望所占,后完颜宗望死,又为完颜希尹所占。第二年,即天会六年八月即被折磨死于完颜希尹寨。 成德帝姬赵瑚儿(1110-):母显肃皇后郑氏,靖康之变时18岁,初嫁向子房,入金后入洗衣院[11]。此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载。 洵德帝姬赵富金(1110-):靖康之变时18岁,初嫁田丕,靖康之变后,为金珍珠大王完颜设也马之妾,设也马即国相完颜宗翰之子。 显德帝姬赵巧云(1111-):靖康之变时17岁,初嫁刘文彦,入金后入洗衣院。此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载。 顺德帝姬赵缨络(1111-):母懿肃贵妃王氏。靖康之变时17岁,初嫁向子扆,靖康之变后,为完颜宗翰所占,后离开完颜宗翰寨去五国城,为金东路都统习古国王按打曷所拘,很快死于按打曷寨中[12]。《宋史》言其改嫁习古国王,这不一定。看金人之行为,则习古王强占顺德帝姬恐难免,但是应该未嫁。 仪福帝姬赵圆珠(1111-):靖康之变时17岁,未嫁,靖康之变后,为四皇子完颜宗弼所占。 柔福帝姬赵多富(1111-1142):又名嬛嬛,母懿肃贵妃王氏。靖康之变时17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先为完颜宗望所得,北上时又为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所占,间且为千户国禄所占,入金后,为金太宗吴乞买所占,旬入洗衣院,后又为完颜宗贤带归,最后完颜宗贤将其嫁于徐还。 1130年逃回宋。1142年被宋高宗赵构生母韦氏指为假冒被赵构诛杀。但《随园随笔》和《窃愤续录》认为韦氏在金国也归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正好和柔福帝姬共事一夫,回宋后为名声计杀柔福帝姬以灭口。 保福帝姬赵仙郎(1112-1127):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同年三月七日被折磨死于刘家寺。 仁福帝姬赵香云(1112-1127):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同年二月二十五日被折磨死于刘家寺。 惠福帝姬赵珠珠(1112-):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为宝山大王完颜斜保妾(斜保为完颜宗翰之子,完颜设也马之弟)。 永福帝姬赵佛保(1112-):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入金后入洗衣院。此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载。 贤福帝姬赵金儿(1112-1127):靖康之变时16岁,未嫁,靖康之变后,同年二月二十八日被折磨死于刘家寺。 宁福帝姬赵串珠(1114-):靖康之变时14岁,未嫁,靖康之变后,为兖王完颜宗隽之妾,完颜宗隽被金熙宗诛杀后,宁福帝姬入宫中侍金熙宗。 和福帝姬赵金珠(1116-):母贵妃刘氏。靖康之变时12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后未见其出洗衣院之记录。 令福帝姬赵金印(1118-):靖康之变时10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入金宫侍金熙宗。 华福帝姬赵赛月(1119-):靖康之变时9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入金宫侍金熙宗。 庆福帝姬赵金姑(1121-):靖康之变时7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入金宫侍金熙宗。 纯福帝姬赵金铃(1124-):靖康之变时4岁,入金时候尚幼,入金入洗衣院居住,长大后先为完颜设也马之妾,后被遣嫁王成棣(即《青宫译语》之作者)。

以下排名不明

顺淑帝姬:政和三年前死于宋。 初封顺庆公主。薨,追封益国。及改帝姬号,追封顺淑。 寿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母显肃皇后郑氏,初封寿庆公主。薨,追封豫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寿淑。 惠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母懿肃贵妃王氏。 安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初封安庆公主,改封隆福。薨,追封蜀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安淑。 崇德帝姬:宣和二年薨于宋。初封和庆公主,改封崇福。寻改帝姬号。下嫁左卫将军曹湜。再封崇德。 康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母懿肃贵妃王氏。 荣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母显肃皇后郑氏, 保淑帝姬:政和三年前逝于宋。

文/蝉十七

宋徽宗政和二年,春寒刚刚散去,杏花香味萦绕在宫廷,樱花还未寥落飞旋,清歌妙舞之声不时从宫宇深处传来。风雅的皇帝执笔墨绘丹青,只愿沉醉在诗词山水里,不问万里江山事,正欲给宣纸上那处山水人间再添一片落樱花影,曙红与钛白二色还未调匀,太监来报:贵妃王氏诞下一女。徽宗登时喜上眉头,女儿好,水做的骨肉,生于这世间不会受凡尘的政事和权力所污垢。伸手怀抱着小公主,他只觉这女儿生来便是肤若玉雪,软糯可人,将来只望她长得温柔秀美,福泽绵延,于是赐号柔福,小名嬛嬛。

嬛嬛生性活泼聪颖,可惜母亲早亡,徽宗怜她年小失母,将她交于皇后郑氏亲自抚养。在嬛嬛儿时的记忆里,宋朝的宫廷还是一派盛世景象。繁花灿然,碧水明媚,柔美的阳光抚过她俊俏的面颊,映出好看的笑容,格外甜美可人。寄居于皇后寝宫的嬛嬛机灵可爱,她对每个人笑,想要得到他们给予的温暖庇护,那是自母妃离世后她便一直渴望拥有的东西。还好,父王和同母哥哥赵楷一直对她非常怜爱。父王的疼爱,让皇后和其他嫔妃们也都对她爱护有加。楷哥哥是人人尽知的状元皇子,才名传遍大宋,嬛嬛自小在哥哥的耀眼光环和宠爱下长大,这世间万物于她而言,也都如哥哥笔下的诗句般美好。

后来,嬛嬛渐渐长大了。她常常在落樱花影里翩跹而舞,这时她的楷哥哥会吹一曲《相见欢》,应和她的舞步。她像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常常想将来会遇到一个怎样的人为自己铺就十里红妆?她想象着那一日,自己穿上如火的嫁衣走向此生最爱的男人,周围是一片明媚春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兰花露重,落樱缤纷,嬛嬛执笔学父王的样子在茜纱窗下绘丹青,勾勒命里良人的模样。他应如楷哥哥那样,脸部有着利落明朗的棱角,眼睛里透着被无限温柔包裹着的肆意才华,风流优雅,潇洒无羁。他的文采武功,可能更盛她的状元皇子哥哥一筹。他会给予自己最温暖的庇护,就如很多年前,母妃给予自己的那般,而她只需在这繁花盛世里,享受流年安稳。

此时的宋宫,姹紫嫣红盛放,似是要将这世间的美好尽数开遍。

求一世的安稳,是嬛嬛最简单的心愿。愿她不受苦难与污垢,以温婉的姿态活在在尘世,看杏花伴春雨绽芳菲,与落樱起舞共欢欣,从此福泽绵延一生长,这也本是父王和哥哥对她最美好的希求。可这一切,终究还是被一场战乱打破了。靖康元年的冬天,冷得让人感到绝望。再没有春花秋月相伴,荣华俱成往事。北方剽悍凶猛的金人踏破了开封的城门,直逼宫廷。只一夜间,父王和已登基的大哥钦宗皇帝都成了金人的阶下囚,皇城的软香温玉也变成了他们肆意凌辱的玩物。

那一年的柔福,只有二八年华。芳华最是明艳时,她本应在闺阁深处静等那个为她铺就十里红妆的人接她,带她看遍这尘世的万里繁华,享受流年的幸福安稳。可她等来的,却是金人的铁蹄和那一张张凶悍残暴的脸。他们就这样闯进她的人生,带着北方刺骨而凛冽的寒风,带着野蛮而凶悍的气息。她怕极了,用力喊着救命,喊得声音都嘶哑了,却听不到一声回应。兵荒马乱的年月,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连太上皇和皇帝都坐上了金人的囚车,哪里还有人保护她?朝廷里那些渴望偏安一隅的权贵们用她抵了一千锭金银的折岁费,把她送给了金人。于是,柔福与三千大宋皇族贵戚一起,以无比羞辱的姿态被金人押送北上,去往他们的国都五国城。

北上途中,寒意逼人,风雨凄凄,南国的温润越来越遥远,直到再也看不见。昔日的帝姬妃妾们也都再无尊荣可言,绝望与凄苦成为他们唯一能感知的味道,凌辱与迫害变成生命的主旋律。当命运变身魔鬼血口大张时,果然无人能够幸免。

柔福生来貌美倾城,如花颜色此时却已成招致祸患的源头。北上途中,她先后成为好几位金国大将的暖床玩物。只是,没有人能真正占有她。柔福虽娇弱,性情却是尊贵坚贞,她不会在残暴的金人面前低头,因她始终记得自己是大宋的女儿,是自小受尽父王与哥哥们宠爱的帝姬,纵是国破家亡,纵是身世飘零,纵是此生安稳无望,她仍是大宋骄傲的帝姬。她相信自己身上流淌的血液,比这些北方蛮夷高贵得多,又怎可以轻易受这些北方蛮夷凌辱践踏?于是柔福将冷漠与高傲写在脸上,以自己的方式轻视着身边那些来往而去的敌国大将,不屈从他们任何一个人。抵达五国城后,她以宋室宫廷年龄最长的未嫁帝姬的身份入了金国皇帝的后宫。

落难公主和敌国的王,若是有一方肯屈就,或许也能成其一段乱世佳话。像是唐太宗和她的杨妃,到底也是一对英雄美人。可是柔福和金国皇帝不行。柔福想要的,是故土上繁花盛世里的流年安稳,这个敌国权倾天下的王,给不了她。于是她抗拒,冷漠,排斥着这北方之地的一切。她是最骄傲的帝姬。而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送她去了这里最不堪的洗衣院。

洗衣院名为金国宫室洗衣房,实为娼妓院。宋朝北上的帝姬妃妾、贵族女眷们若没有被某一金国王侯占有,便都统统安置在洗衣院为婢。而金国上至王室男子,下至普通士兵,都可以到洗衣院寻欢作乐,蹂躏宋朝女人。此时,金国的皇帝将柔福送至这里。生逢乱世,沦落敌国,即使曾有帝姬的高贵身份,如今也只能任人摆布。甚至这些金国的贵胄兵士,还以占有宋朝帝姬的一夜春宵为荣。肮脏的身体和金人可憎的面孔充斥着每个夜晚,逃不开,躲不掉……这感觉像是身体被藤蔓层层捆住,丢在街头受人嘲笑,反抗无力,挣脱不得,她只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麻木,甚至忘了该怎么哭……只是每到夜深人静时,母亲的声音总是出现在她耳边,声音遥远,像是来自天际,语调里却是无尽温柔,那声音唤她:“嬛嬛,嬛嬛……”

白日里,洗衣院的活计粗使繁重,柔福以前从未做过,如今却要一步步学起。北方之地,寒气入骨。浆洗衣物时,手浸在冰冷的水里,从刺骨到麻木,她不能有怨言……偶有闲暇,柔福喜欢一个人坐着,望向南方,那安静的身影里写着的,不知是落寞、是凄苦、还是无奈……南国宫廷里的杏花春雨,落樱花舞总是那般轻易地浮现在她眼前。她笑,眼睛里却是深深的绝望。

偶然的一次,她见到了同是落难的父王,悲苦与欣喜一齐从心间袭来,她想唤一声:“爹爹。”声音哽在喉咙里,却怎么也发不出。半世风雅的徽宗皇帝也见到了她,却径直从她身边走过去,似是不敢看她一眼。不过几年而已,他却是骤然苍苍老去,尘满面,鬓如霜,眼含泪,再见只当不见吧……

也或许,在某个风清月明的晚上,月光清长,不能带她归故乡,却给她带来了最爱她的楷哥哥。他瘦了很多,却仍是那般优雅清逸。他对她笑,眼睛里,尽是沧桑。她心疼地流下泪,面前的人,原是大宋朝最潇洒俊逸的三皇子,天下人都知他才华横溢,赞他状元皇子。他本应在温润的南国,白袖长剑,抚琴泼墨,潇洒一世,占尽这世间的风流。如今,却在北方苦寒之地受人折磨,只是他的笑还是那样温暖,他说:“嬛嬛,若是可以,就忘了过去,忘了故国。在这里为自己谋一个安稳的去处罢。”

怎能不痛,怎能忘记,楷哥哥,你能忘记吗?风雪在身上摧残,故园的清风花香那般遥不可及,却始终在心间徘徊不去,楷哥哥,你能再为嬛嬛吹一曲《相见欢》吗?

几年之后,许是金国皇帝又想起了柔福,觉得不应让一位帝姬在如此肮脏的地方受尽蹂躏,于是下旨允她离开洗衣院,将她随意分配给了一位金国王爷去做次妃。只是,柔福的冷漠依旧写在脸上,眼睛里浸着的是满满的沧桑。于她而言,给敌国王爷做次妃和在洗衣院为婢无甚分别。战乱年月,沦落敌国,不论身份如何,都是受尽凌辱。而她唯一能做的,是用同一张冷淡的脸面对身边来往而去的敌国男人。面对那些对她充满渴望的北国男人,她不能躲避,不能逃离,可至少,她还可以选择不接受。

有时,看到那些为了一时安好委身于金国男人,勉力承欢的昔日姐妹,柔福心中更是凄苦难耐。她想劝阻,劝她们保守贞洁,可那些劝阻的话说出口,连自己都觉得太过单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如她这般骄傲。靖康年的寒冬,三千宋朝贵族的妇女妻妾被逼北上,总有人要甘愿忍辱蒙尘,总有人要守贞自尽,总有人要被蹂躏至死,总有人要被反复折磨。靖康一难,留在史书上不过短短几行文字,而在真实的时空里,却是无数受尽凄惨凌辱的鲜活生命。

柔福也想过,余生就这样了断了罢。身在敌国,心系故园,她不对敌王屈就顺从,她心念家乡的莺歌燕舞,春和景明。生命,在怀念中慢慢走向落幕。她是不向金国低头的落难公主,柔弱却高贵,骄傲一世。求不得她要的安稳,却也可以坦然面对世间烟云。北方的风在她生命中呼啸而过,她的心也和这风一般的冷,世界像是一个巨大的冰窖,冻住了她所有的感情,那些莺歌燕舞的过往年华,那些受尽宠爱的昔日岁月,远得像是前世……

可是有一天,他出现了。他说他是金国八太子,完颜宗隽,他要她做他的女人。或许连他自己也说不清,爱上她,究竟是因为这女人的绝代容颜还是因为她不肯低头屈就的骄傲性子,像极了他自己。他要得到她,不计手段后果。或许他还利用了下早已沦落地不成人形的二圣,毕竟,他们便是柔福最为挂念的家国。于是,昔日的徽宗皇帝以囚徒的身份见到了他最宠爱的女儿嬛嬛,求她委身完颜宗隽。柔福从未想过,再见父王竟是此种景象。垂垂老矣的昔日皇帝,面上尽是沧桑,如今被迫来求自己的女儿,求她委身于一个敌国男子。柔福的眼睛酸涩得难以忍受,这一次,纵是她仍想保持高傲的姿态,也已然无法控制自己的心。

完颜宗隽,他是如此耀眼的男子啊,俊逸英武,身手超群,文采卓绝,潇洒不羁,待她又极尽温柔。他似是占尽了哥哥的优点,又带着北方之地特有的霸气明朗。他是金国八太子,有着最尊贵的身份,可以护她一世安稳。

可是她不能啊。她是宋朝的帝姬,她的父兄在这里受苦,她的九哥高宗皇帝登基后在南国辛苦收拾残局,他们的岳飞将军还在拼死抗争,若是此时屈从这个敌国男人,待到宋军北伐攻下这金国的五国城那日,她应以何面目面对她的故国家人?心被撕裂,她到底应该作何抉择?她恨,恨自己为何国破家亡,无依无靠。是上天让她落难蒙尘,不堪重负的吗?不,上天只是给了她骄傲的性格和美丽的容颜,致她沦落他乡,岁月零落的是这些北方蛮夷!有那么多机会,她都可以杀掉她身边这个男人,这个如此耀眼,却又让她恨之入骨的男人。杀了他,是不是也可以大宋重整破碎河山尽一份力?

他嘲笑她,嘲笑她的父兄家国。“你们的男人,早已在南国的香玉温软里消磨了那份阳刚气概,而我们的儿郎生如猛虎,势如破竹,又怎是你们可能抵挡的?不要想了,你们的皇帝赵构,永远都不会打过黄河来救你。”这是完颜宗隽为让她顺从说予她听的,而他说的,又何尝不是事实。

一众如她一般娇柔的南国女子却要为男人们的懦弱承担罪责,而那些男人,是她最亲近的父兄家国。这一世,注定不能爱,不能恨,不得安稳……

终于,她受不了内心的百般煎熬,被爱与恨撕扯着,一病不起。她还想如当初那般,怀念着故国,麻木地活在这北方之地,了此余生。可是如今,痛苦驱散了麻木。心,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交付了一个人,一个无比耀眼的人,他的光芒,没有人能够抵挡。那份心心念念的安稳,终是求不到了呵。也或许,它曾经出现过,却让自己固执地躲开了。如今想来,到底是谁辜负了谁?还是这乱世,辜负了他们?若是生逢盛世,他是北国的耀眼太子,她是南国的娇美帝姬,结连理做一对鸳鸯仙眷,岂不羡煞世人。可惜,不能啊……

她看着五国城里生活富足勇猛健壮的金国子民,想着家乡因战乱而四处飘零的百姓,还有从靖康年间就与自己一起受尽凌辱折磨的族人们,泪止不住落下来。她是最尊贵的帝姬,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不能解救百姓臣民,不能保护族人姐妹,不能为自己求一世安稳,不能爱上那个敌国的男人,可她也不能让自己恨他。身边,已没有人宠她怜她。她躺在床上,一声声地咳嗽着,直到咳出血来。那血,鲜艳得像是那年的落樱花雨,她看着那明艳的颜色,静静地笑了。身体越来越沉重,眼睛越来越沉,终于可以睡了呵……窗外,北风朔朔,吹走了柔福身上最后一点温度。

一代帝姬,半世飘零半世殇,在未到三十年华时,客死异乡。孤单死去,是悲凉,也是解脱。

也有传说,柔福后来从金国逃回南宋,她的九哥赵构封她福国长公主。后来,韦太后怕柔福将自己在金国蒙尘的事情说出,于是指认柔福为假,令赵构赐死柔福。我宁愿相信,以柔福的娇弱身躯无法度过这山河万里逃回南宋,南宋早已没有她的父王母后,没有宠爱她的楷哥哥,也没有她祈求的盛世安稳了。物与人俱非,这应是一种怎样的绝望。若是身死他乡,至少在临死前,心里还残存着对故土美好的思恋。

眼睛闭上的那一刻,漾过眼眸的,大概是她儿时在宋宫里穿梭而舞的那片落樱花影吧。那时,她的父王与母后都在,楷哥哥在不远处看她跳舞,对她微微一笑,抚琴弹一曲《相见欢》。慢慢长大后,有一个貌如完颜宗隽的耀眼男子为她铺就十里红妆,给予她这世间最温柔的庇护。

那是她想要的,繁花盛世,流年安稳。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罪犯的妻子和儿女去了哪里她们的下场是怎样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罪犯的妻子和儿女去了哪里她们的下场是怎样的、臣子恨,何时灭、赵构简介 赵构是怎么死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525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