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会问法正是不是一个小人,应该是因为两点:1,法正背叛刘璋暗投刘备,拿着刘璋的俸禄还帮刘备取刘璋的领地;2,法正的性格,瑕疵必报。首先说第一点,发现自己的主公成不了大事改投明主无可厚非。但是因为没有得到刘璋的重用,他的性格就决定了不会轻易像郭嘉一样弃官改投,搞一下刘璋也能接受,加上张松也打算认刘备为主,跟张松在朝中有个照应,也不会轻易辞官。其次后期得到刘备重用表现出来的,跟他好的他都照顾,关系不好的都打击甚至杀害。我觉得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说确实是要受谴责。但是说他小人倒是我们自己矫情了,拿我们自己来说,哪个敢说自己以德报怨从不计较?但是说他小气,或者说度量小却实至名归。至于提起黄皓就想起法正,我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至少我没有把他们联系到一起。非要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皇帝身边的宠臣,都比较为自己考虑。但黄皓是完全为自己,不管国家死活,而法正却是希望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所以一个是祸国殃民,一个却是开疆扩土,形成鲜明对比吧。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东汉末年名士,本为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归于刘备帐下。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病死),终年四十五岁。
其实,要说明这个问题,要从法正,诸葛亮,刘备及关羽之争开始说起,因太繁复和类比性的资料较多,不可能一一叙述,就只能单从“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这句话谈起
<<三国志 蜀书 法正传>>:”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其实,当初诸葛亮应该劝主上(我也答过此类问题,你想要我再找给你),但仅从军事和政治方面着眼,和赵云的观点一样。若法正在,其一,法正受宠,整个汉中可算是他一个人拿下的,所以当曹操来到汉中时,说刘备那小样,有啥本事啊,原来有个法正在后边呢。(正因为受宠,才引起了他和诸葛亮之间的不快)。其二,法正洞晓刘备的内心世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敢在刘备面前说他人不敢或不愿说的话(这是十大国师之一章太炎在<<检论 思葛>>中谈到的)即刘备故作姿态,打出”以复关羽之耻”的名号,发动东征,乃欲盖弥彰也。(即刘备和关羽之间的不和)所以,如有人能顺着刘备的意思,指出关羽的过失,再而陈述伐吴之害,刘备可能不会东征了。法正正是这样合适的人说,因他中途才加入的刘备集团,不知关羽之功。再者,法正见利忘义,本非君子,对刘备有意除掉关羽,就不会像诸葛亮和赵云那样耿耿於怀了。
<<三国志 蜀书 法正传>>:”刘备“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已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行其意邪!”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法正死时,刘备”为之涕泪者累日”。刘备对其信任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亮,诸葛亮对此也无可奈何。
还有一件事,刘备争汉中时,欲调兵,<<三国志 蜀书 杨洪传>>:”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刘备的命令,诸葛亮岂有不知之理而要问杨洪?这是诸葛亮借杨洪办发兵之事,以杨洪代法正之太守位,刘备和法正最后也是无可奈何,乃明显的政治斗争。诸葛亮对法正的骄棋也有不满之处。
法正是建安二十五(公元220年)年病死,享年45岁,属于正常死亡,演义和正史中法正的死法是相同的。
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而法正去世后,刘备为他连续哭泣多日,谥曰翼侯,赐于关内侯的爵位给其子法邈,法邈的最高职位为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扩展资料:
正史中庞统去世以后,接着替刘备谋划的是法正,为此他还特意写了一封信劝降刘璋。虽然刘璋并没有因为法正一封劝降信而立刻投降,但很大程度动摇了刘璋抵抗的决心。
等诸葛亮来的成都的时候,刘备在法正辅佐下已经基本上占领了益州了。
而《演义》中汉中之战,刘备取得胜利成了诸葛亮的功劳。实际上正史中是法正率先提出“汉中策”,说服刘备下定决心与曹操争夺汉中。
而汉中之战打到相持阶段的时候,诸葛亮还在犹豫要不要增兵汉中。黄忠能够阵斩夏侯渊,用的也是法正的计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正
以上就是关于法正法孝直真的是一个小人吗、全部的内容,包括:法正法孝直真的是一个小人吗、、法正什么时候死的具体的年份 ,刘备什么时候称帝的 ,、三国演义中蜀国法正是怎么死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