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有哪些神

侗族有哪些神,第1张

自然神崇拜 侗族相信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各种物类和自然现象都有神灵主宰,并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而崇拜众多的神灵:土地神。分为桥头土地、寨头土地和山坳土地等几种。每个村寨大都设神龛供奉,只有牌位,无神像;有的供一块石头,也有悬挂猪下颏骨的。人们以为土地神执掌人畜兴旺,地方安宁,并镇慑猛兽。逢年过节或遇自然灾害,必须用猪、羊、鸡等献祭,祈求丰收和平安。出猎前,狩猎的引头人须到溪沟里捞取三尾小鱼作为供品,烧香化纸敬祭土地神,然后领队上山。猎获后,要向土地神谢恩。水神。岁首要敬祭水神。这天,妇女到河里或水井汲水,须先在河边或井旁点香烧纸,然后才能取水回家。榕江县车寨的妇女,还合办酒菜到井边祭祀,围在井边,歌颂水井,祝愿井水终年长满,四季清甜。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祭牛神,称为“牛辰节”或“洗牛身”。祭日要让牛休息,并用鸡、鸭等祭品在牛栏旁边设案祭祀。有的还用特制的黑糯米饭餵牛,对牛为人耕作表示谢意。

祖先崇拜 除本族共同的女祖先、男祖先和英雄人物外,每个家族和家庭还各自奉祀自己的先人,而妇女又单独供奉郎家神和外家神。萨丙。侗族共同供奉的女祖先,被认为是本民族的最高护佑神。黎平、从江、榕江、通道和三江等县的侗族村寨都有名为“萨殿”或“堂萨”、“然萨”的神坛。有的在庙内,有的设於露天。庙内的神坛为直径约1米的白石堆,上插一把半开半闭的黑纸伞,上披挂网形剪纸;石堆周围还垒有12或24个小白石堆,或立12或24根小木桩,网状剪纸环绕神坛,作为萨丙的卫士。露天神坛,是用石头围砌的圆形土堆,直径约3米多,高1米许;周围植以芭蕉或荆棘。土堆上放两口上下盖合的大铁锅,锅内置有衣服、银器及其他用具,也有置一檀木雕刻的女人头像的。土堆上栽黄杨树,象征萨丙万古千秋。安置神坛及供献丰盛祭品,由鬼师主持祭祀。管理萨丙神坛事务的名为“登萨”,一般由老年妇女担任。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要烧香化纸和供茶。农历正月初三或初七,二月初七(春种前)和八月初七(秋收前),为隆重祭祀日。有些地方每次都要升寨旗,连祭3天。其间还要举行名为“耶萨”的集体娱神活动。青年男女尽情歌舞,对唱“祭祖歌”和“侗族创世纪”等歌。盛祭之年,有些地方还要由登萨装扮萨丙女神巡乡游寨。广西龙胜、三江一带,侗族妇女还供奉郎家神和外家神。每个村寨有郎家庙,几个村寨合祀一个外家庙。每年农历三月初,各家老、中年妇女携带茶叶、米花等物,到庙前煮油茶献祭,祈求家庭和睦,子孙满堂。三容神。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黄柏一带侗族供奉的男祖先。每逢子年和午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要举行一次淹牛仪式(须用外地买来的公牛),祈求人口繁衍,村寨兴旺。届时由鬼师念“祭牛词”,然后将公牛赶入深潭淹死,割下外生殖器供於三容神前。接著开刀割肉,称为“沉牛祭神,砍肉祭天”。同时利用这一天集体议事。仪式结束后,由寨老将牛肉分送各家。

丧葬仪式 侗族认为只有阴间的祖先亡灵安宁,阳世子孙才能得到保护,因此注重丧葬礼仪。凡老人死后,要请鬼师择吉日吉时入棺、出殡、埋葬。由鬼师念“送祖词”开道引路,指引亡灵与历代祖宗在“雁鹅村头”相会,然后去龙宫定居。老人正常死亡的,葬於家族公共墓地,以速葬为上吉,多为朝逝暮葬。但也有待村寨内同庚老人都已谢世后,择吉日同时安葬的。老人死后,从埋葬日起,须在家设灵牌奉祀三年。期满引灵入香火堂,与祖先并列。清明节,各家族先到公墓集体祭祀共同的祖先,然后各家分别到自己先人坟上献祭。最后集合同宴。属非正常死亡的,多采取入土浅葬,三年后再作二次葬,或先火化后土葬,但均不得葬於公墓。

鬼师 主持祭祀善神和驱赶恶鬼。也称巫师。大凡病痛、灾祸、家宅不宁及发生自然灾害时,人们认为是不同的鬼怪精灵在作祟。因此,就要请鬼师驱鬼。鬼师察看巫书或以占卜法,判断何方何鬼作祟,应用何物禳祓。重病久病者,被认为是鬼怪将其魂魄偷走,要请鬼师“撵鬼追魂”。如果村寨发生流行病或火灾,也要由鬼师主祭扫寨。鬼师有的世袭,有的由寨老兼任。鬼师“赶鬼”收受供品作为酬报。

六丁,六甲,在道教的体系里,为护身,驱邪的神仙,所以就认为八字里有六丁六甲,就像带了一张护身符,百邪不侵,为人不信邪,胆大,只相信自己,当然,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还是需要看整体的八字,五行平衡的

(一)春节风俗

南雄人民的春节,一般从农历九、十月份就开始准备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冬至以后就开始蒸酒。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民间俗称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日子。南雄乡村客家一般是以二十四为准。

据调查得知,南雄地区的广大农村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其独特之处在于多数情况不用横批,而很多地区的“灶神”位都用横批,如大同地区就用“一家之主”作为对联横批。南雄乡村客家“灶王爷”神位两侧写着“灶旺人财两胜,神灵富贵双全”,正文自右至左写着“担柴童子,运水先官;九天东厨,司命灶君之神位。”寄托着黎民百姓对灶神无限的崇敬及幸福的期盼。

腊月二十四到除夕前叫“迎春日”,即春节的准备阶段。乡民们置办年货、打扫庭院,搞好个人及家庭里里外外的卫生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十天半个月不洗头在这段时间定会找个时间痛快地洗一番,为的是能够满足他们除旧迎新的心理。

年三十便是除夕了,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南雄乡村客家人易门神、贴对联、放鞭炮、请祖先等等,其中最有特色的当数“赴浪荡圩”。南雄一些镇上的圩场和其他地方一样,邻近圩场的圩日一般是错开的,比如逢3、6、9或1、4、7日。但到了除夕这天,不管有没有赶上圩日,每个圩场都逢圩,名为“浪荡圩”。

南雄乡村流传着这样的话“浪荡圩,浪浪荡荡”,指的就是除夕那天因为大家时间紧张,赴圩的人来得早,散得也早,彼此都匆匆地来来往往(即“浪浪荡荡”之意)。往日要到下午两三点钟散圩的圩场,到了“浪荡圩”那天,都会在十二点多早早散圩。

据长辈回忆,旧社会大多百姓很穷,往往到除夕那天才筹到过年的钱,只好到那天匆匆地去圩上置办年货。渐渐地,除夕的“浪荡圩”便成了一个约定成俗的民俗了。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浪荡圩”成了人们劳累一年后图热闹、放松的一种方式,让自己的心在那天浪荡浪荡。村里的大人常在那天对孩子说:“去浪荡一下吧!”意思是给管束苦了的小孩放放风,特别是调皮的男孩。因此,每到逢“浪荡圩”那天,个个圩场都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南雄大部分乡村客家,至今还保存着给灶神压岁钱的风俗,当地称之为“压灶”,《南雄县志》有载旧时“压灶”的方法:“用一盘米盛着白银一筒筷子和一扎钥匙,象征万事胜意之兆。”据笔者所见,他们现在“压灶”普遍是在灶上供上一碗白米,米中压着一封利是,从大年三十晚上一直压到正月十五,旨在灶神保佑,祈求粮丰财厚。也有地方如坪田,利是只压一晚,大年初一谁最早起床做饭,谁就可以收这封利是,旨在鼓励大家在新的一年勤恳劳动。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始这一习俗已经慢慢地淡化了,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此一无所知。

过了除夕夜便来到了新年伊始的大年初一了,人们习惯上把年三十当作是过大年而南雄人民却习惯地把年初一叫做过大年。“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两千年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农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3]个人一年一度的最重要的日子是生日,大家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节日,而在我国春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是一个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南雄乡民也同样如此,无论他们走遍天涯海角,忙得多么的不可开交,都想方设法回家欢度春节,即便不能如此,也不忘给家人打个电话问声好。

(二)春节风俗个案研究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没错,南雄诸多乡镇中风俗迥异,然而最有特色的当数以坪田镇为中心的“游神”(其实他们拜的不是神而是人)活动,由“告神”“谢神”两项活动组成。

位于南雄东北紧靠江西省信丰县的坪田镇,有个海拔500米左右的小盆地。这里聚居着1000多户人家,以叶、邓两姓为主。古来在盆地中央建有一座都统庙,面积约100多平方米。(如图2)庙里供奉一尊高约1.5米木雕都统菩萨,左右各有一尊约高0.8米木雕力士像,是为陈、邓两将军。相传此庙虽小而甚灵。附近村庄一些群众很崇敬这位都统菩萨。每月初一、十五,不少善男信女上庙焚香祈祷。此地可谓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时,坪田都分十甲,每年由一甲轮值,举行“告神”(既迎神)、“谢神”活动。八月择吉月“告神”,祈求菩萨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次年正月初二至十二日为“谢神”,一连10日,举甲供奉菩萨,演戏,舞 龙打狮,十分热闹 。

如今,整个坪田镇与与其毗邻离南雄市区约30 公里的南亩镇和江西赣州市信丰县万隆乡、县社迳乡部分人组合起来搞这个“游神”活动。春节期间我认真观看了整个活动过程,“谢神”活动主要流程如下:主办“谢神”活动的六甲,冬至前后就开始进行舞龙打狮、演戏等训练(演员同为八月中旬参加“告神”活动的人员, “告神”活动与春节期间的“谢神”活动大致相同)。

舞龙舞狮:南雄舞龙有瑞龙、香火龙、黄龙、游龙、双龙等。最具特色的是雄州镇宾阳门的"瑞龙",龙身分为10余节,用竹片扎成,裱上透明的油纸,敷以彩绘,由10多位赤膊壮士汉舞动。“谢神”活动表演的就是此类“瑞龙”,从年初一到十二为期10天的“谢神”活动期间,舞龙队伍会到各甲去“舞龙”,舞到谁家,谁家里就得放鞭炮,不然都统则不会保佑他家富贵、幸福、发财等,总之,就是不吉利,新年里办事情很难顺心如意。舞狮多在春节时表演。狮有青草狮、鸳鸯狮、磨地狮、九角狮、香火狮、广狮、瑞狮、高脚狮等,舞有单狮舞、双狮舞。南雄地区最有特色的是湖口镇洋汾村的磨地狮和珠玑镇洋湖村卢屋的青草狮,其动作敏捷,步伐矫健,舞姿精彩,气氛热烈,表达了劳动人民在节日的欢快活泼以及对生活和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南雄舞狮受江西的“手摇狮”、“板凳狮”,安徽的“青狮”,湖南的“武打狮”和广东的“醒狮”影响,集各地之大成并有所发展。以坪田镇为中心的“谢神”活动舞的是鸳鸯狮。历年来的“谢神”活动中,最热闹的一天当数今年的大年十一了。由于我本人住在都统庙附近村子,见证了其后期的成长历程。都统庙几废几立,据本人调查得知: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中,破除迷信,把都统庙和菩萨都毁了。10年后的1962年,曾有人重新建庙立菩萨,被有关部门派员毁了。30年后的1993年,又有人重倡集资建庙立菩萨,再次被政府派员制止了。时隔15年后的2008年,在坪田当地及外地的善男信女们的募捐下,此庙终于得以重建,并立了菩萨(菩萨于除夕从江西社迳买回)。去年冬天,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建庙的过程:几十年不遇的大雪把整个坪田镇洒落得白茫茫的,连用来建庙的砖块也几乎被淹没了,然而人们还是冒着寒风冷雪争先恐后地忙活着,终于在年三十那天完工了。大年初二,无论是附近村庄还是边远村子的村民都来都统庙焚香祈祷,杀鸡祈拜。

大年十一刚蒙蒙亮,六甲的活动主持人就从江西社迳出发,一路舞龙打狮、放鞭炮、鸣炮,把叶都统与其得力助手陈、邓二将像小心翼翼地接到庙里。六甲人举家欢庆,其他甲也有部分人加入那个长长的队伍。站在楼顶眺望,只见从都统庙延伸出来的“长龙”足足有200米长。据长辈回忆,没有庙和菩萨期间,活动仍然会如期进行,以先前庙址为中心。在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期人们必演的是赣南采茶戏,不过近年来,由于经济人力等原因,只是偶然演演罢了。由于2008是都统庙历史更新的一年,多年未登台的赣南采茶戏这时也闪亮登场了。赣南采茶戏笔者将在娱乐部分做详述。

(三)春节饮食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南雄乡村客家春节饮食文化犹如大自然中的一束束可爱的野花,给人以纯美的享受、身心的愉悦、传统文化精神的陶冶。以下笔者将从南雄乡村酒、特色小吃、年果及野味进行陈述。

酒:南雄人在过春节时,喜欢用“过缸酒”待客,约“冬至“一过,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酒即“过缸酒”,该酒是城乡群众自酿的传统酒。在过去,南雄盛行家庭做酒,共有3种酒,即黄酒、烧(白)酒和“过缸酒”。年节家宴,尽管备有其它美酒,也一定要出敬自酿的“过缸酒” 。“过缸酒”既有烧(白)酒的浓烈,也有黄酒的甜美。如今在市区已很少人自酿酒了, 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在工业文明的强大冲击下,南雄人民也不无例外地在承受着传统文化的淡化危机。

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酿豆腐(如5),酿豆腐是每一户人家过年过节必备的小吃。南雄酿豆腐与东江酿豆腐不同,东江酿豆腐用的是水豆腐和油豆腐,酿入的馅料以肉为主,而南雄的酿豆腐多用油豆腐包来酿,馅料则丰富多样。其做法就是用新鲜的芋 头、香脆的小虾米,还有腊肉碎、蘑菇、香菜等等材料剁碎拌匀,有些人家还会按不同口味加入不同的馅料。然后把大块的油豆腐包开个小口,把里面的瓤挖出,再酿入早已配好的馅,放入蒸锅蒸熟即可食用。酿豆腐是无辣的小吃,如果想吃辣的风味,可以拌着南雄乡下传统的辣椒酱来吃,或者学当地的地道吃法,把辣酱和生的香菜从豆腐包的小口塞到馅里面一起吃,糯香可口,加上多种馅料配味,味道丰富多变。

春节年果:有油炸芋头片、番薯片;有用粘米粉配以五香粉、辣椒粉调湿和匀,制成薄片,油炸而成的豆角酥或称壳落酥;有用芋头煮熟搓烂,加入猪油、辣椒粉、粘米粉,做成手指大圆团,油炸而成的猪膏团;还有炒果、炒米糕等。另春节糍类方面,南雄客家糍有十多种,但春节期间几乎家家都要做油糍。

春节腊味乃传统的冬春时令佳肴,每年冬至前后,家家必做腊味,品种有腊鸭、腊肉、腊肠、腊鸡、腊鹅、腊狗,山区还有腊野味。

南雄乡村客家最有名的腊味当数腊鸭。据清代《南雄州志》记载:“雄鸭,鸭嫩而肥,脆之,渍以茶油,日久鲜红而味美,广城甚贵之。” 南雄腊鸭又称板鸭,具有造型美观、鸭皮白中透黄、油尾丰满、

皮薄肉嫩、肉红味鲜、骨脆可嚼、风味独特、质量上乘的特点,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美味佳肴。南雄板鸭,

又以珠玑巷腊巷的出名。腊巷,是珠玑巷中的行业作坊街巷之一,以精制腊味而闻名遐迩。

(四)春节禁忌

“简单地说,‘禁忌’就是心理上以为忌讳的和言行上规定为不能说和不能做的。”[5]南雄地区春节禁忌挺多的,例如在言语上要求检点,崇尚说吉祥语,若有人不小心摔碎了碗碟,马上念“岁岁(碎)平安”,即利用谐音化凶为吉;行为上也需要多加注意,尤其是调皮的小孩不能打架斗殴。。

在南雄乡村客家地区,从初一到初五都有很多的禁忌。朋友,当你走到一片菜园前,想进去摘采花玩,你可千万要谨慎,小心种菜阿姨给你上“培训课”。有“一鸡、二鹅、三猪、四羊、五牛”,听了这句话兴许会一头雾水。意思是从初一到初五每日各代表一种家禽或家畜的诞生。“大年初一不能进去菜园,会把鸡带进去;初二可以进去菜园,因为鹅是跑不进去的;初三禁止进入菜园,会把猪带进去;初四可以进菜园,因为羊是不会撞篱笆的;初五不能进菜园,会把牛带进去的。”看来只有当地人才会明白这么高深莫测的道理。

大年初一的禁忌是最多的,如:白天不能睡懒觉,否则自家的田地就会发生滑坡的可能;大年初一至初二一般不扫地,地面脏了则用手拣起,年初三称为“送穷日”,再把垃圾倒出去;早上吃早餐只能吃素,不然这一年就会吃不到蔬菜;不能洗头,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在那天洗头则会把所有的水源弄脏,水神便会惩罚洗头者,令其事事不如意。初一到初五日,为过年时间。除初三以外,都可探亲访友,初五日,称为“出平”日。初六日以后,农村准备春耕。

(四)春节娱乐

春节是个举国同庆的日子,各地娱乐活动自然很多,南雄客家乡村地区也不例外,比较典型的是采茶戏演出。

采茶戏曲调优美,清新悦耳,是南雄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曲目。采茶戏约在清乾隆年间,由南康、信丰和龙南等地传入南雄。音乐唱腔由赣南采茶灯及南雄民间音乐组成。初期戏中角色较少,生、旦、丑三行当任演员,配上胡琴一把,锣鼓一面,五人即可表

演。采茶戏在表演艺术上运用打扇花,即男女的右手均拿彩绸扇,作为道具,应用扇子高、低、左、右、前、后、正、反等不同位置来表演造型。舞台表演应用矮步步法。矮步是根据劳动群众在劳动中的上山、下山及摘茶动作演变应用于舞台表演。在老艺人中,流传着“相公背伞”、“懒人担扇”、“乌鸦下翼”、“乌云盖月”、“美人照镜”、“凤凰装美”、“狮子滚球”、“乌鸦戏水”等传统动作。表演以地方语言为主。唱腔穿插三字腔:“哎咳哟”、“哪呵咳”、“咳嘟(呀嘟)喂”、“咳(呀咳)子哟”、“嘿”等,一般出现在末句或唱腔的结尾处,前面带有下滑音。 1953年,城关镇宣传队的《妹子》一剧参加省业余文艺会演,获优秀奖。1958年7月1日,南雄采茶剧团成立,先后整理、移植、创作上演了《赛龙舟》、《打鸟》、《补皮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山乡风云》、《社长的女儿》、《田老汉卖牛》、《称心花》、《越看越爱看》等200多个古代和现代剧目。《越看越爱看》(作者朱淑贞)1976年参加省业余文艺会演,获优秀奖;《称心花》(作者华运杰、刘卫东、衷玉华)1981年参加省文艺专业会演,获创作、演出二等奖。春节期间,坪田镇为中心的“谢神”活动上演的是赣南采茶戏,演出方式与上述采茶戏大相径庭。

南雄乡村客家,春节期间还有很多人把赌博当作一种娱乐活动,尽管平时从来不赌博的人,大年初一至初三那几天也会干几场,不过很少有人会赌大的,因为他们有“输了钱不吉利,新年难发财”的说法。

四、结语

春节是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它作为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深受人民的重视和青睐。春节在南雄乡村客家中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日子,一直以来,每到年关远在他乡的游子都会想方设法回家欢度这个节日,他们庆祝春节方式富有特色,有很多的风俗,例如祭灶、压灶、赴浪荡圩等等;也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例如乡村酒、特色小吃、年果及腊味等,枚不胜举;此外,粤北南雄乡村客家更有许多禁忌,就如农历初一至初五都有很多的禁忌,数大年初一的禁忌最多;春节娱乐活动方面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赣南采茶戏的演出,采茶戏曲调优美,清新悦耳,是南雄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曲目。采茶戏约在清乾隆年间,由南康、信丰和龙南等地传入南雄。音乐唱腔由赣南采茶灯及南雄民间音乐组成。南雄诸多乡镇中风俗迥异,最有特色的当数以坪田镇为中心的“游神”活动,寄托了南雄乡村客家乡民对叶都统的虔诚崇拜及幸福期盼。

南雄乡村客家春节习俗中,无论是我们已深知的,还是还尚未发掘的,都在有效地传承着传统春节习俗的历史文化,但这种习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例如,很多人外出到大城市务工或是求学,春节习俗面临着同化现象,原有的一些春节习俗被在内外力双重作用下逐步消失,逐渐向异地的民俗风情演进。又如某些乡村村民们喜闻乐见的采茶戏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等等。

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冯骥才先生认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的确如此,就如南雄乡村客家春节某些民俗,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人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使之亘古流传。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雄人,也希望能尽本人的微薄之力呼吁现代人能在享受着丰富的物质文化的同时,多关注类似南雄乡村客家春节习俗之类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节日文化,促使岁时节令、传统习俗等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地传承。

在签署古籍>>临潼救驾下午的宫

[诗曰]:

冷水,不烧白沸汤不冷不热酷

行天下没有他的事怀孕百益强

[诗意]:

此卦善用的事情像样样顺利大吉岭

[说]:每一个囚犯大赦疾病的一个好医生的情况下,财政谅解备忘录,显得高贵典雅表明

[仙机]:

家园的

自己的吉他

为财政然后

交易到

婚姻中一起

六甲人

行人的

田蚕熟

六畜王

追踪一审散

公共迁移的门

的被盗财物看到疾病

安然

山严重吉利

[故事]:

临潼救驾

隋末唐王黎吁鹌后,临潼山下秦琼(叔宝)

谷恶寺午睡被惊醒的呼喊秦琼冲进前

杀退敌人,保存王子即被唐王重用的

唐代的开国元勋

我希望你快乐,新年快乐

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婚姻礼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行大礼”,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门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行大礼”前,有的在“大礼”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璧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传统喜庆习俗

1诞生礼仪

标志着一个人出生的庆贺和祝福,是人生中的开端礼仪。

催生

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

小孩出生后,女婿要带着鸡、蛋、米酒(有的带几十斤)到岳家去报喜,外婆家要请客,至亲友好都会来参加,以表示祝贺。外公、外婆会回赠鸡和红蛋。

做三朝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小孩洗澡,请接生婆吃饭。外婆会送来大公鸡、鸡蛋、面条、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请外婆及亲房。有些地方还要给至亲亲友送红蛋,亲友在满月前会回送鸡、鸡蛋、面条等物。

做满月

婴儿出生一个月,要做“满月”,外婆会送来大公鸡(很多地方送大阉鸡)、鸡蛋,还会送来婴儿穿用的衣服、小被、帽子、项圈、风衣、裙、银手镯和背带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亲戚,一般都送小母鸡、鸡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亲房也会来庆贺。

百岁

小孩出生100天,也要庆贺。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会拿公鸡来庆贺,其他亲属一般都要给婴孩送红包。

做周岁

孩子出生一周岁,要做“周”,庆贺孩子“得周”。周岁比满月更为隆重,来庆贺的客人也更多。

2成年礼仪

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礼”。 (现在好像已经无此礼仪,至少在我所在地(世界客都——梅州)没有了)

3寿诞礼仪

做生日

客家人与各地的习俗一样,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较为普遍。从十岁“启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岁,到了六十以上,可称为祝寿。做生日要吃寿面和荷包蛋,示意长寿百岁。 (此习俗亦已简化,只做大寿:六十岁以上)

祝寿

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

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帖外,不贺不请。

4建房迁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

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秤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新丁兴旺,喜气盈庭。迁新居要办“入宅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

客家酒俗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座。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离席。

以上就是关于侗族有哪些神全部的内容,包括:侗族有哪些神、女命八字六丁六甲有什么益处、赣南的春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514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