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是什么意思

文莱在哪2023-04-24  14

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拼音:rù shì

基本解释:

1 [go into the society]∶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他是个刚入世的雏儿

2 [be born]∶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一、出世:

1、出生;产生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诸天散花百神喜,知有圣人当出世。”

翻译:各位天神散花百神喜悦,是因为知道了圣人刚刚出生。

2、超脱人世。

宋苏轼 《书黄鲁直李氏传后》:“无所厌离,何从出世?”

翻译:没有什么所厌恶背离的,何来超脱人世一说?

3、指出家。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翻译:真正的僧人出家是没有心事的,还须自己用功,自己承当,他人替代不得,佛祖赐不得。

4、到人世间。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此镜乃水府至寳,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

翻译:这个镜子是水府的宝贝,到人世间也是有期限的,现在归我来管。

5、谓出仕做官;立身成名

唐 李白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诗:“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翻译:浪迹天涯这么久没有出仕做官,空有虚名惊动了京师。

6、超出世人。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翻译:可以调节弓箭又可以呼唤雄鹰,这是超出世人的能力。

二、入世

1、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他是个刚入世的雏儿。

2、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翻译: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

扩展资料:

对于出世和入世的问题,儒家、佛家、道家具有不同的理解。

事实上,道家是讲入世的,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儒家历来是入世的学问,但是儒家的入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把入世狭隘化,只有为官才是入世。

所以,儒者热衷于做官,而对民间的入世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当了官反而为虎作倡,与当权者一起压制百姓。如此以来,儒家的入世成为了权力场上的角逐和官本位社会的奠脚石。

真正的出世的学问,其实是佛家。佛教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盘寂静。

真正的佛家出世思想本质是消除贪恋之心,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入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出世

1 中国古代出世及入世的诗人有哪些

入世的含义:

1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

2 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

出世的含义:

1、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如先秦诸子中就有入世和出世之分歧)。

2、指出生于世。

3、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

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

2 表现李白出世入世思想的诗有哪些

李白一生拥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他一心想辅助君主治理国家,报效朝廷,积极入世是李白思想的主流,指导着他一生的活动。

然而,他的抱负总不能得到施展,不愿“催眉折腰事权贵”,他常常有寻找神仙的梦幻。李白的一生充满着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同时,这种矛盾对其诗歌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理想与现实剧烈的冲突搏击中迸发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火花,使他成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流传世代。

李白在青年时代就胸怀大志,“安社稷”、“济苍生”的崇高政治理想。盛唐时的一片盛世景象与进取的精神,使李白胸怀大志,关心同事,热衷于仕途。

同时,家庭对李白产生政治抱负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出生于一个富有而家学渊博的家庭,自幼学习辞赋,吸取了诸子百家的精华。

他苦学博览,拥有丰富的知识,使他年少便富有一身才气。当他觉得自己应该施展自己才华,报效朝廷时。

父亲对他抱有很大期望,并告知他自己家原是皇室之后,但因长期流放西域,切从事工商贱业,无颜抛头露面于朝廷,希望李白能出人头地,重振家声。于是“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和“事君荣亲”的观念便伴随着他的一生。

李白游历了祖国的广大名胜,特别是出蜀远游后使他大大开阔了视野,面对着祖国的大好河川,李白心情非常激动,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服务祖国的决心。他曾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

此时期,他的入世为官思想非常强烈。诗歌大都是描写祖国山色,表达自己豪情壮志,如《登锦城散花楼》、《大鹏赋》、《越中览古》、《宿巫山下》、《渡荆门送别》等,同时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写有脍炙人口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时代的苦学博览给以了他丰富的知识,培养了他的雄心壮志;蜀中锦绣壮美的河山开拓了他壮阔的胸襟,丰富了他固有的才情和文采,他要到更广阔的世界发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远大的抱负。 但逐渐地,李白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世俗的黑暗。

在安陆期间,他积极地进行一些希望人们给他援引的活动,但由于李白的侍才放浪,桀骜不驯,露才显己,以至于才高招忌,遭到了一些人的诽谤,招致了一些地方权贵的不悦。因此,在安陆他屡遭坎坷,求荐无门。

3后来他到了国都长安,第一次到达长安,他便遭遇了挫折。李白希望通过当朝宰相张说和其子引荐自己但却都被他们玩弄,被安顿在终南山一处无人居住的荒原,李白非常郁闷生气,后来在长安期间拜访过一些人,但大都和张说父子差不多,忌妒他的才华。

此时的李白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突,他看到了李唐王朝阴暗的一面,在愤怒中他挥笔写下了《行路难》、《蜀道难》,表达了他初入长安受遭遇的悲愤。但李白仍然对为官充满了渴望,他不甘心自己的非凡才华无法施展,积极入世的思想一直激励着他。

在离开长安后,李白在山东过了几年的生活,此时他常常在作品中发出不平之鸣,如《梁甫吟》、《将进酒》,充满了对不公平命运的质问和悲愤,特别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句,更是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机遇终于到来了,天宝元年,由于唐玄宗三次下召见,李白第二次来到长安。

唐玄宗命李白为翰林供奉,待诏宫中。李白异常兴奋,认为自己发挥才能,报效朝廷的时刻到来了,这时他写有《南陵别儿童入京》和《别内赴征》等,表达了他其时兴奋的心情。

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唐玄宗和杨贵妃都非常欣赏李白的诗歌才华,并称他为“天下之奇才”,但却总让李白献些歌功颂德之类的诗,就是不让他参与朝廷。

李白感觉到自己不过是朝廷的文字玩物,升平的点缀,加上官场的黑暗,高力士、李林甫等人的阴险邪恶,恃才傲物的李白又怎能在这种环境下忍受下去呢?有了对当时政治社会的更清楚认识,李白“高歌大笑“地离开了长安。“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答杜秀才王松山兄赠》,就是在这种“浮云蔽日”的世道里,“秋风摧紫兰”是不可逆转的必然。

这时,李白对官场黑暗充满了强烈的痛恨之情,希望出世的思想浓烈,迸发出了强烈的入世与出世思想的矛盾,他运用自己非凡的想像力去去寻找神仙的梦幻,在梦游中表达自己抑郁的情感。他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典型的例子。

诗中写了梦游的景象,但实际是写了他仕途梦幻的破灭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更是道出了诗人的愤慨之情,诗人从梦幻中清醒,表达出对权贵的蔑视和现实不公的愤怒。

在离开长安后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李白一直存在着较浓厚的出世思想,同时他更多的是关心社稷的安危,百姓的疾苦,对君主昏庸无能感到痛恨,李白的遭遇与出入世思想的巨大矛盾冲击使他诗歌里的批判精神更为强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现实深刻的批判。 当然,李白的积极入世思想还是他思想的主流。

后来安陆山发动兵变,国事危机。李白抱着有心为国出力的精神再度走向了仕途——参加永王磷幕府,表现了李白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朝廷的决心。

但是李白的理想最终也得不到实现,后来永王磷的队伍被破灭了,李白被捕入浔。

3 出世与入世

我喜欢睡前读书,所以床头有很多书,而且总是保持“一堆”的状态,被老妈说我是“四体不勤”。书堆中小说居多,然而古典文学也不少,我比较爱看古典语录式的书,所以《论语》、《世说新语》总夹杂在其间,一晚偶尔又看到论语中的“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突然有感而发,催笔写成此文。

中国人谈论中国的哲学思想,总喜欢用出世与入世来划分,比如说儒家思想就是入世的,老庄玄说就是出世的。其实不完全,中国哲学精神,是出世与入世的结合。就象上面的那句话,正确的解释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应该都可以查得到,我想的是,如果说天下大治、有道了,孔子是不是就和桀溺一样,归隐于山林,偶尔遇到子路这样的人来问路呢?可惜孔老先生终身看不到他理想中的大同世界,逝者如斯了,而我的想法也无处证实。我自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理由还是出在《论语》中:“‘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我与点同。’”这段论语说得是孔子叫他的弟子说说他们的志向,其实是在变向说自己的志向,让后人知道他言志不过其所居之位,天理流行,随处充满。这样就很有一点道家无为的味道了。所以如果可以,孔子其实很想游于方外,隐于林翳之间,博学于文的。

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应该是所谓的“内圣外王”。这个理想比较难实现,既要做到内在修为的完善,又要做到外在社会功用的完满。既不出世,也不入世,或者说是既要出世又要入世。我一直对此很是迷茫,一个人如何能做到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呢?无意间看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使我豁然开朗,这便是出世与入世的统一了。早在魏晋时代,当时的名士就形成了较为完满的人格理想,虽然他们受庄子的影响较深,往往有一些不肖与放荡的品性,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恬淡自守”、“清虚无为”的精神品质,却依然值得我们称颂。陶渊明是这群人中名气最大的,也是最为后世所称颂的,然而其实他恰恰做反了,他是以入世的精神出世,这在他的很多诗里可以看出,他其实仍然希望能兼济天下的,只不过没有机会吧,用他自己的诗句,就是“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陶渊明看不惯官场世故、黑暗,世风日下而隐居,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出世,并且没有再回来,即使他有过想法。入世成就霸业,激流勇退般出世的人,并不是没有。最让后人称道的,就是范蠡了。相传范蠡帮勾践报仇之后,便弃官从商,与西施常常乘扁舟一叶,泛于江湖之上,富而有德,人称“陶朱公”。功名、利禄、爱情,他都有了,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呢?范蠡便成了千百年来美好人生的标本。后来不断有人对他的人生发出感慨与艳羡。如李白的“何如邸夷子,散发弄扁舟。”,又比如李商隐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据说金庸先生也喜欢范蠡,所以写了《越女剑》。可惜感慨归于感慨,真正象范蠡那样的人,却不在多数,大多是象李白、李商隐这样的,郁郁不得志,无处退隐,更多的则是成了范蠡的同僚文种。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诸葛亮。孔明先生的人生,只有短短的五十四年,而他出山辅佐刘备的时候,刚好是27岁(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隆中对成了他人生的分界线。他有两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分别代表了他前后半生的精神所在。如果不分开看问题,这两句名言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孔明是先出世,后入世的。前半生的27年,他避世草堂之中,躬耕于南阳。他出世就是要博览群书,学到经世致用的才能,也要在身体力行中,养成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前半生是为他的后半生做好基础,所以他既不会苟活于乱世,也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演义》是中国老百姓中,最为熟悉也最为喜爱的古典名著了。一本小说(野史)的作用能完全盖过正史,也只有罗贯中才能做到。小说把诸葛亮与关羽神话得太厉害,让用心学史的人不禁有点不能忍受:诸葛亮可以活活把人骂死,并且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历史学家说小说是一种小传统。可是小传统却能反映出民间的意志所在,可以与大传统殊途同归了。

诸葛亮的事业毕竟没有成功,没有成为出世与入世结合的典范,然而他的人生是成功的。据说在他死后,官方一开始并没有给他立祠,当时成都一带的百姓在他的忌日,于路边拜上香案,让过往的行人拜祭。在我的历史记忆中,这样的待遇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区别:

1、人生追求不同:

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

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价值观不同:

因价值观不同导致有出世入世之说,儒家认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在社会,主要精力应放在构建人类社会秩序上,道家立身处世的基础是自然界,他的目标是构建合谐的自然秩序,归根揭底还在于二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同造成的。

3、人生态度不同:

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

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

扩展资料:

出世、入世的佛学价值观:

佛法真理,本不可说,出世入世,亦是假名。姑方便说,都归一心。究竟何心是出世,何心是入世?当知真心为出世,妄心为入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然真妄丕一,离开入世,亦无出世。故六祖云离世无菩提。这种道理,要用心参究,才知道我佛慈悲应世之大事因缘。

初学佛者,只谈出世,不谈入世。而昧於佛法者,一味入世,不知出世。如此皆落边际。何以故?世法即佛法,离妄无真,离真无妄。而且佛法真实道理,入世就是出世,出世就是入世。故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又云:“如如不动。”当知出世入世,乃是体用不二之理。出世为体,入世为用,离体无用,离用无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入世

百度百科 出世

以上就是关于入世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入世是什么意思、古人所说的“出世”和“入世”怎么理解呢、关于出世和入世的诗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508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