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在狗身上最初建立条件反射的实验是这样的:用皮带把狗固定在隔音室的食物台前的位置上,用漏斗和皮管从狗的经外科手术做成的唾腺瘘管口收集唾液,通过描记装置记录下来。
基本定义
编辑 播报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条件、反应条件、alpha条件),又译古典制约。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典型范例,包含了可重复的中性刺激和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UR),且不需要经过学习,非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反应的关系,称做非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则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的初始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NS),这是需要学习的。
且条件刺激与心理学上立即性和长期性的期待、满足与恐惧有关,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的关系,称做条件反射。当非条件刺激重复性地或是猛烈地伴随着某个中性刺激,这个中性刺激会成为一个条件刺激,并产生条件反射。
以下实验俱可简化为三部分:
非条件前提:非条件刺激 → 非条件反应
非条件插入:非条件刺激 + 中性刺激 → 非条件反应
条件效果:条件刺激(=中性刺激) → 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应)
条件反射:
1、训练过的狗能对铃声做出分泌唾液的反应。
喂食和摇铃多次重复,狗就会一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
2、望梅止渴。
3、看到酸梅就分泌唾液。
4、谈虎色变。
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6、鹦鹉学舌。
7、闻鸡起舞。
8、看见红灯停步。
9、水声和上厕所多次重复,一听到水声就想上厕所。
10、暗恋的女神总是和一个玩偶一起出现,久之,看到她的玩偶也会心跳加速。
扩展资料
生物学意义
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如果只有非条件反射是无法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的。可以设想,机体不能只依靠食物掉入口中才引起吃食动作,更不能只在身上遭受伤害时才引起防御动作。
实际上,在生命活动中,单纯的非条件反射是不存在的;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所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巴普洛夫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现象。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给狗看,并测量其唾液分泌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响起,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会分泌唾液。这样,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同样,也可以应用在解决考试焦虑上,例如,每次在考试之前听一首喜欢的音乐,或者吃一个好吃的食物等等做一件自己很喜欢很喜欢的事情,长久之后,考试就会和喜欢、愉快、期待等感受相联结,出现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愉悦等积极情绪,而非焦虑不安。
以上就是关于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全部的内容,包括: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经典条件反射生活例子有哪些、如何运用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解决考试焦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