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妃半面妆的诗词典故

徐妃半面妆的诗词典故,第1张

典源出处 《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释义用法 徐妃以梁元帝一目失明,每当元帝来时,仅妆饰半面。后用此典形容女子妆饰。

用典形式

半妆 宋·辛弃疾:“晚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

妆半 宋·苏轼:“神屠不目全,妙额惟妆半。”

徐妆 宋·史达祖:“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半面妆 宋·宋祁:“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宋·张炎:“半面妆凝镜里春,同心带舞掌中身。”

半面春 明·徐渭:“巫云已散当年梦,吴粉空传半面春。”

半面宫妆 金·元好问:“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徐妃半面 清·王夫之:“愁予渺渺云中子,卸取徐妃半面钿。”

徐娘半面 宋·钱惟演:“徐娘羞半面,楚女妒纤腰。”

半面恼红妆 明·陈子龙:“玉轮蹍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徐妃半面妆 唐·李商隐:“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六年(517年),徐昭佩应召入宫,被立为湘东王萧绎的王妃,生王子萧方等和女儿益昌公主萧含贞。承圣元年(552年),萧绎即位为梁元帝,因与妻子一向不和,故称帝后不愿立徐氏为皇后,后位一直空着,徐氏只从王妃晋为皇妃。 由于梁元帝是独眼,一次临幸时,徐妃只作“半面妆”(半面梳妆,半面未妆),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连几年不再理睬徐氏。这就是“徐妃半面妆”的故事,李商隐《南朝》诗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之句,后世以“妆半”来称赞其美貌。 徐妃性嗜酒,经常饮醉,遇元帝入房,辄吐于衣中,她又是一个*荡的女人,常与瑶光寺的智远道人私通,而且生性妒忌,宫中失宠的姬嫔,徐妃视为知己,常与她们交杯对饮,发现宫女怀孕,则以刀杀之。 梁元帝的朝臣季江,是个美男子,徐妃当时已半老,仍招引季江与之通奸,季江叹气道:“徐妨虽老,犹尚多情。”(《南史·皇妃传》),后来便以“徐娘半老”,作为年纪虽大,而尚存风韵的妇女的典故。 尤有甚者,徐妃得知贺徽长的俊美潇洒,用“白角枕”写了一首情诗向他求爱,两人情诗往来,给梁元帝得知后,无法忍受,加之自己的爱姬王氏生子后去世,怀疑是给徐氏下毒害死,便逼着徐氏自尽,太清三年(554年),徐妃投井身亡,被草草埋葬于江陵的瓦宫寺旁。 半面妆,典故来自徐妃昭佩,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著名的“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说的也是她。想来她本也应是个貌美如花孤高倔强的女子,却不知为何落得个与人通奸,最后被皇帝赐死后还要休回家的凄凉下场。

半面妆的由来:

《南史·后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徐昭佩(?—549年),东海郯县(今山东省剡城北)人,梁朝侍中信武将军徐绲的女儿,可谓名门之后,南朝梁元帝萧绎的皇妃,有姿色。

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六年(517年),徐昭佩应召入宫,被立为湘东王萧绎的王妃,生王子萧方等和女儿益昌公主萧含贞。承圣元年(552年),萧绎即位为梁元帝。

由于梁元帝是独眼,一次临幸时,徐妃只作“半面妆”(半面梳妆,半面未妆),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连几年不再理睬徐氏。这就是“徐妃半面妆”的故事,李商隐《南朝》诗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之句,后世以“妆半”来称赞其美貌。

徐妃性嗜酒,经常饮醉,遇元帝入房,辄吐于衣中,她又是一个*荡的女人,常与瑶光寺的智远道人私通,而且生性妒忌,宫中失宠的姬嫔,徐妃视为知己,常与她们交杯对饮,发现宫女怀孕,则以刀杀之。

梁元帝的朝臣季江,是个美男子,徐妃当时已半老,仍招引季江与之通奸,季江叹气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南史·皇妃传》),后来便以“徐娘半老”,作为年纪虽大,而尚存风韵的妇女的典故。

尤有甚者,徐妃得知贺徽长的俊美潇洒,用“白角枕”写了一首情诗向他求爱,两人情诗往来,给梁元帝得知后,无法忍受,加之自己的爱姬王氏生子后去世,怀疑是给徐氏下毒害死,便逼着徐氏自尽,太清三年(549年),徐妃投井身亡,被草草埋葬于江陵的瓦宫寺旁。

半面妆,典故来自徐妃昭佩,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著名的“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说的也是她。想来她本也应是个貌美如花孤高倔强的女子,却不知为何落得个与人通奸,最后被皇帝赐死后还要休回家的凄凉下场。

说她孤高倔强,因她不似其他后宫女子或者拼命邀宠,或者因为失宠独自饮恨。她是独特的,独特得敢于不给皇帝面子,皇帝恩宠,谁不感激涕零,哪怕是表面上的,她却偏偏梳个半面妆讽刺眇一目的萧绎,让他大怒离去(事见《南史·梁元帝徐妃传》载:“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旁人劝她,她不以为然: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去,眼不见心不烦,这样倒也好了。看来她对皇帝的心思倒是研究得透彻,只是不知她这般大胆究竟是自恃出身名门,皇帝不敢把她怎么样,还是为了别的原因。若说她爱他,为何拒绝他的亲近,还以这般决绝方式;若说她不爱他,可为何这半面妆偏偏透着股赌气的意思?

至于元帝的心思也颇费思猜,按说被人这般羞辱,就算修养再好也受不了,况他是皇帝呵,九五至尊无人敢违抗,若是一般人恐怕他早就收拾了,偏偏对这个胆大包天的妻子,他无可奈何,只能掉头而去却不作任何处罚。到底是他涵养过人?忌惮徐家的势力?还是对她的挑衅尽管愤怒已极却还不由自主地带着几分爱怜呢?不然明知见她必将受辱,为何还忍不住一见再见?为何对她处处忍让,莫不是指望她终有一日回心转意?或者他也曾想过放开,偏偏不由自主地抓得更紧。

在这场无望的互相折磨中,两个人想来都不快活。

史书上有一个细节,说“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

不知她入宫之前是怎样的女子,想来应是个活泼而快活的女孩,也许还喜欢恶作剧地整蛊别人。偏偏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只能在深宫中消磨漫长而无聊的时光,永远处于绝望的等待中。所以她不开心地只能借酒消愁,偏偏愁更愁。压抑到了极致便只能通过伤害他人而发泄心中不快,于是有了半面妆,于是有了后面的若干男子。这是一场豪赌,她不停地伤害他,激怒他,究竟是想把他推得远远的,让他失望让他对她放弃,好获得久违的自由,还是想引起他更多的关心,得到他唯一的专注?只怕连她自己后来都不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萧绎应该是爱过她的吧,不然何必处处包容?她故意吐他一身,他却还是忍不住照顾酒醉的她。或许他知道她想要自由,偏偏情到深处,宁可把她锁在身边看她枯萎,也不愿意放开,从此天涯海角两两相忘。

但最后的最后,他还是决然地撇下她的手,明知那是一双多渴望关怀的手,明知她的拒绝背后藏着深深寂寞,可是皇帝的尊严毕竟还是容不得她再三的放肆,他的心也有伤透的一天,他终于累了,累得牵不动她的手,累得不能实现那个与子偕老的诺言,累得无法等待她回头的一日。不是说在爱情里,先付出的那个就输了。她能伤害他,不过凭借的是他爱她,如今,他不再爱了,她便不能再伤他了,对吧?

所以,她不再是让他怜惜的女子;所以,她做错了事便要付出代价。

终于决定放手,或许那一刻心痛如绞,或许此生再找不到像她那样聪慧顽皮的女子,或许心里的伤痕永远也好不了,但真的累了,累得再也坚持不下这场一个人的爱情。她要的自由便给她吧,她想要离开这不见天日的深宫,便放她归去。

“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投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

痛苦纠葛了半生,最后他们的结局不过是一对怨偶,一茔孤坟。放了手的从此独个凄凉,归了去的终于“得偿所愿”。只不知,在一起的每个日子,她到底是,为谁梳个半面妆?

比喻 事物零落,不完整。

成语出处: 《南史后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成语例句: 休夸此地分 天下 ,只得徐妃

以上就是关于徐妃半面妆的诗词典故全部的内容,包括:徐妃半面妆的诗词典故、半面妆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半面妆的由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98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