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睡觉的树叫什么

太阳睡觉的树叫什么,第1张

桑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扶桑树是由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组成。太阳女神羲和大神为她的儿子金乌(三足乌鸦,太阳之灵)从此处驾车升起。也说是神界,人间,冥界的连通大门,只是大羿站在上面射日,将其踩断,人神冥三界才难以联络的

传说在世界最东方的尽头,有两棵相互扶植共同生长的大桑树,合称为“扶桑树”。太阳神金乌就住在扶桑树上,每天早晨,太阳神的母亲天后羲和都会带着儿子从扶桑树上驾车升天,太阳也就由此从东方升起。

另外三个是建木,若木、寻木。

1、建木

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建木的得名也许和初民的“建中”之制有关。初民于居处之地必立木杆旗帜以号众,这种木杆旗帜在甲骨文中被称为“中”。

《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都广之野”据说是天地的中心。《海内南经》记载:“有一种树木,形状像牛,一拉就剥落下树皮,样子像冠帽上缨带、**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像刺榆,名称是建木。” 这种具有榆树和麻双重特征的神树原型应为榆树科的山黄麻。

建木能通天的神话,原因是其长得很高,又能搓成绳子来做成梯子。“颛顼化鱼妇”的传说大致揭示了“升天”的程序。这些氐族巫师以建木为工具举行仪式,让人装扮成半人半鱼的形象代替逝去的皇族灵魂,跟随巫师沿建木向上攀登,从而完成了升天的仪式。

2、若木

太阳西下时憩息的树称为若木。《大荒北经》记载:“大荒当中,有衡石山,九阴山、灰野山,山上有一种红颜色的树木,青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名叫若木。” 昆仑西极是西王母的御苑瑶池所在,其中最能代表西王母尊贵身份的植物,是蟠桃树,这也是西方“若木”的原型。桃树的树身呈灰褐色,枝头的颜色是红褐色的,花是红色的,叶子是青色的,符合“若木”的特征。

3、寻木

有虞氏在虞渊建立了新的日落之所,据郭璞记载虞渊被寻木所笼罩,“渺渺寻木,生于河边,竦枝千里,上干云天,垂阴四极,下盖虞渊。”《海外北经》记载:“有种叫做寻木的树,有一千里长,在拘缨国的南面,生长在黄河岸上的西北方。”

“寻”是古代之长度单位,伸张两臂为一寻,约等于八尺或六尺,也有说是七尺的。描述“寻木”不说其高度,而说“长千里”,满足这个特征的只有榕树。榕树高达三十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扩展资料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海经

扶桑,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树,也叫“扶木”、“若木”、“华神树”,扶桑树作为华夏文化的经典图腾,相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扶桑树图案的帛画,但是扶桑神树到底长什么样,是不是真存在过,位置在哪,众说纷纭。

《山海经》对扶桑树有详细描述,《海外东经》篇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黑齿就是黑齿国,国人牙齿漆黑,既吃稻米也以蛇为食,再往下就是汤谷,汤谷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和“虞渊”相对,虞渊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据现代学者考证,汤谷就位于现在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远古时期羲和族人在这里祭祀太阳神。《山海经·海外东经》还记载:“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10个太阳在树上休息,而且还有专门的站位,九下一上,非常讲究。

而扶桑树往往还跟三足金乌扯在一起,《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描述说:“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正常情况下,每天只有一个太阳出去工作,而载着太阳的就是乌鸦,扶桑是神树,三足金乌是神鸟,它们都是因为太阳存在,10个太阳的传说,又涉及到后羿射日。

扶桑树生长在海外以东或大荒之东,总之绕不开“东”这个方位。太阳东升西落,而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就是东夷(意为东方之人)文化,太阳是东夷部落的图腾,东夷文化范围包括现在的山东全境。按照这个逻辑去推论的话,扶桑神树的原型,应该是生长在山东地区的。

但上个世纪考古学家却在四川地区发现“盘龙神树”,“神树”出土的遗址大家也不陌生,正是大名鼎鼎的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古文化遗址其实1929年就被发现,但直到八九十年代才展开大规模的发掘保护工作,1986年,2号祭祀坑中清理出大量金玉青铜碎块,青铜神树就在其中,一共8棵。

据考证,这些青铜神树所属年代是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但商朝属于中原文明,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青铜神树代表的是长江流域文明,来自神秘的古蜀国,古蜀国从商代早期延续到公元前316年,最后被秦惠文王给灭了。

在青铜神树出土前,“扶桑神树”一直被认为只是中原东方的传说而已,毕竟《山海经》本来就被当成荒诞不经的古籍,无据可考。但四川盆地在古代并不属于中原,古蜀国为什么也有扶桑树崇拜?要知道,青铜神树的外形,和神话中的扶桑树是一模一样的:

被精心修复的1号神树是最大的一棵,高395米,因为掩埋之前被砸毁无法全部复原,专家估测的高度是5米,树下面是圆形底座,树干上盘踞着一条身体倒垂的龙,基座像是三座山相连,主干分三层树枝也分三层,共9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有神鸟,而鸟又对应不同果实,让人猜测果实就代表了栖息的太阳。

不过在远古神话中,太阳是金乌的化身,这些鸟每一只看起来都像传说中带着炙热能量的样子,很可能就是神话里的金乌。因此,青铜神树被发现后,众多专家学者都指出,这就是扶桑神木真实存在过的证据,《山海经》记载并不是信口胡编而是真有其事,只是那些文明距离我们太久远,要考证还原比较慢。

其实科学家也怀疑,《山海经》中描述的那个“荒诞世界”并非想象,而是根据上古文明记述,涉及更高等的地心文明,神话传说未必是传说,也许只是人类还没有找到更高等文明存在的证据。那些毁天灭地的故事,创世造人的神,奇形怪状的异兽,都不过是还原远古而已。

以上就是关于太阳睡觉的树叫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太阳睡觉的树叫什么、扶桑树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大神树除了扶桑以外的另外三个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95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