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猫与大熊猫的区别

小熊猫与大熊猫的区别,第1张

熊猫学名:Ailurus fulgens 英名: Lesser Panda, Red Panda 分类: 食肉目 浣熊科 产地: 中国四川、西藏及尼泊尔、缅甸等地浣熊科小熊猫属的唯一种。俗名九节狼、金狗、小熊猫。体形肥胖体长40~60厘米,体重约6千克,全身红褐色,四肢棕黑色,体毛长而蓬松,脸圆,具白色斑纹,吻、耳缘和颊白色,脸上有白斑,眼鲜艳;尾粗,长超过体长之半,具9个棕黑与棕**相间的环纹,颇显著,因此,中国四川省称为九节狼。小熊猫四肢粗短,背部毛色为红棕色,其眼眶和两颊甚至连嘴周围及胡须都是白色。最好看的是一条蓬松的长尾巴,其棕色与白色相间的九节环纹,非常惹人喜爱,“九节狼”的别名因此而得。在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小熊猫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欧洲中部和英国都有化石纪录。 现代小熊猫在中国分布于西藏、云南和四川。也见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北部。生活于2000~3000米的高山林区或竹林内。栖居在树洞或石洞中,凌晨和黄昏出洞觅食。杂食性,吃竹笋、野果、嫩枝叶,或捕捉小鸟、小鼠、昆虫和鸟卵为食。常在树枝上攀爬,有时高卧树枝上休息。夏季喜欢在河谷地区活动;冬季蹲伏在山崖边或树顶上晒太阳。肛门部和前肢的趾间具分泌腺,繁殖期内散发较强的气味。3~4月间发情交配,常发出求偶叫声。妊娠期3~5个月,每胎产2~3仔。初生幼兽脸和尾上都无斑纹。小猫熊和大猫熊一样喜欢吃竹子及小型鼠类等;善于攀爬;和其它大部分的食肉动物一样具有肛门腺,它们常将分泌物涂抹在领域内的凸出物上,以作领域标记之用;叫声通常为连续的短哨声或尖锐声;当被激怒时,会以后腿站立并且发出间锐的声音。 小熊猫不仅在体型和牙齿结构上与浣熊类相同,而且在杂食性,爱清洁等习性上亦颇类似。性情温顺,易于饲养,是东亚的特产动物。中国多数动物园均有展出,饲养下寿命10余年。习性:喜欢成对或成小群生活食性:喜欢吃竹子、草、根和果实,偶尔也吃昆虫、蛋、小鸟和小型鼠类寿命:最长约十五年现况:国际濒临绝种动物小熊猫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熊猫不属于熊科,不在熊猫家族的行列里 大熊猫学 名: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别名:花熊 华熊 竹熊 花头熊 银狗 大浣熊 峨曲 杜洞尕 执夷 貊 猛豹 猛氏兽 貘 食铁兽 猫熊 英文名:Giant Panda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体重60~110千克。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只限于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大熊猫栖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于4月发情。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野外雌雄性比约为1:1。

我为你详细说说熊猫的种类;

一、按地域分两种:四川大熊猫与陕西秦岭大熊猫:四川大熊猫(分布在四川和甘肃一带的大熊猫种群)和陕西秦岭大熊猫(分布在陕西秦岭一带)。

二、按照体型或颜色分为;

1、巴氏大熊猫。巴氏大熊猫分布在更新世早期至中期的中国、缅甸及越南北部。巴氏大熊猫很可能是现今大熊猫的祖先,并由始熊猫演化成的小种大熊猫衍生而来,是大熊猫已灭绝的亚种,分布于更新世的中国、缅甸及越南北部,史前人类最早的食物之一。大熊猫的远祖是凶猛的食肉兽,但后来选择吃竹子这样的生存方式。从生态区位来看,动物很少食用竹子,大熊猫选择吃竹子可以避免和其他动物的正面竞争;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大熊猫其实是一种已进入衰亡阶段的动物,人类的发展只是加快了它们衰亡的速度。

2、白色大熊猫。白色大熊猫,确为世界罕见。它们的发现,打破了熊猫研究史上“单形性”(即毛色黑白相间)的说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白色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据了解,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大熊猫分布密度最大的保护区之一,按原来的调查数据,目前区内生活着70多只黑白色大熊猫,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棕色大熊猫也发现在该区。

3、棕色大熊猫。棕色大熊猫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大熊猫变种个体。截止2009年,有科学记载以来世界上一共仅发现过五只棕色大熊猫,发现地点均为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之一陕西秦岭山脉核心地区。

三、小熊猫和大熊猫是有完全本质上的区别的;

小熊猫躯体肥壮,身上被有粗的长毛。体长40——63厘米,尾长为体长的一半以上,体重一般约为5公斤左右。头部短宽,吻部突出,圆脸,颊有白斑。眼睛前向,瞳孔为圆形。

平日栖居于大的树洞或石洞和岩石缝中。早晚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树的荫深处睡觉。睡时好把头蜷缩在四肢中,前肢抱住头部,以尾覆盖在身上。有时两脚下垂高卧,并且小熊猫的长相和大熊猫完全不同,无论是体型还是食物来源等都不同。

四、熊猫的近亲(或者说是亚种)马来熊

马来熊是唯一不冬眠的熊亚科动物,马来熊是熊科动物中身形最小的成员。它们成年体长约120-150cm,体长110-140cm,肩宽70cm,尾长3-7cm,体重27-75kg,公熊的个头比母熊大10-20%。为典型林栖动物,主要栖息在南亚茂密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里,酷爱居住在低洼地带。栖息地海拔高度多在3000m左右,最高活动区域海拔可达3500m。在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中偶见其踪迹。与大熊猫相比还是具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不可不说的是始熊猫是所有熊猫种类中最原始的种类,这种熊猫在外形上和现代的熊猫不同,并且毛色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但是对始熊猫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熊猫这种动物,正是由于熊猫的进化史造成了目前只有我国才有大熊猫这一种类。

大熊猫和小熊猫有什么区别?

答:1 、体型不同:大熊猫全身黑白二色,体胖呈桶状,头大、耳小、尾短。小熊猫全身红褐色,体瘦毛长,脸圆,耳尖,耳缘、脸颊、唇部、眼眶为白色,尾粗,有棕白两色相间的环纹。2、科属不同:小熊猫为食肉目浣熊科,是亚洲特产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为食肉目大熊猫科,是中国特产动物,被称为“活化石”,也是中国的国宝。

大熊猫和小熊猫不是一种动物,

小熊猫(学名:Ailurus fulgens)又名红熊猫、红猫熊、小猫熊、九节狼等,是一种濒危的哺乳类动物,分布在中国南方到喜马拉雅山麓、不丹、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等国。小熊猫所属的科是小熊猫科,一个介于熊科和浣熊科的科目。

 

通常说的熊猫是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食肉目、大熊猫科的一种哺乳动物

 

如果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那就是它们同属于食肉目。

小熊猫与大熊猫虽同名为“熊猫”,却是不同类的两种动物。小熊猫属浣熊科,又名九节狼,大小只有大熊猫的十分之一,毛棕红色,长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属熊猫科,毛色黑、白相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熊猫脑袋与大熊猫相像,也爱吃竹叶、竹笋,但更喜欢肉食。

以上就是关于小熊猫与大熊猫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小熊猫与大熊猫的区别、熊猫有几种品种、大熊猫和小熊猫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91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