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杂汤其中的牛杂都是使用的牛身上哪些部位的肉啊

牛杂汤其中的牛杂都是使用的牛身上哪些部位的肉啊,第1张

一、牛杂是牛的什么部位

牛杂是牛身上的肉类,很多朋友平时都喜欢吃牛杂,但对于牛杂是牛身上的哪个部位却不是很了解,其实牛杂并不是牛的一个特殊部位,而是牛内脏的统称。

牛杂又称牛杂碎,所有的牛内脏都可以称之为牛杂,它们主要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并且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营养丰富,且容易被胃肠吸收,是一种美味有营养的食

二、牛杂有哪些东西

牛内脏统称牛杂,不过牛杂也有不同的分类,并且不同类型的牛杂,其处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常见的牛杂种类有:

1、牛脑:牛脑的营养价值较高,根据传统说法吃脑补脑,因此,牛脑也是一种补品。牛脑含有丰富的脑磷脂及维生素B1,有补血的功效,并且有益脑细胞的生长发育。

2、牛心:牛心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有补心、预防健忘、解虚烦的功效。

3、牛肺:含蛋白质及矿物质,有补肺的功效。

4、牛肚:即牛胃,也是补益的佳品,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能补中益气,养脾胃、解毒等,可用于病后虚赢,血气不足、消渴、风眩。

5、牛肝:牛的肝脏,属于优质完全蛋白质食品,因富含优质蛋白、铁、铜及维生素A、B、C等,所以是治疗营养不良贫血的要物,又具有益肝明目的功能。

6、牛肾:牛肾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肾脏,其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磷、铁、维生素(B1、B2、C、A)、尼克酸等,能益精,补益肾气、去湿痹。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牛杂部分,还有一些小的牛杂,如牛沙瓜(牛胃第四个)、牛肠、牛黄喉、牛脆骨、牛欢喜、牛荔枝(牛的阴部)等,这些比较少见,但也属于牛杂。

不是同一种东西。牛沙肝是牛的脾脏。牛膀是牛的胰脏。脾脏和胰脏是有区别的,牛膀,也就是牛胰脏,就是牛膀胱。

牛膀相对来说,比沙肝更常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低饱和脂肪酸,还含有维生素、铁、磷、钙、镁、叶酸等营养成分,一般在牛杂里比较多,牛膀好坏能影响一碗牛杂的味道。

牛沙肝吃得比较少,有烤着吃的。

牛膀不是淮山。

牛膀: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具粗大的肉质直根,长达15厘米,径可达2厘米,有分枝支根。茎直立,高达2米,粗壮,基部直径达2厘米,通常带紫红或淡紫红色,有多数高起的条棱,分枝斜升,多数,全部茎枝被稀疏的乳突状短毛及长蛛丝毛并混杂以棕**的小腺点。基生叶宽卵形,长达30厘米,宽达21厘米,边缘稀疏的浅波状凹齿或齿尖,基部心形,有长达32厘米的叶柄,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有稀疏的短糙毛及**小腺点,下面灰白色或淡绿色,被薄绒毛或绒毛稀疏,有**小腺点,叶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丝状绒毛及**小腺点,但中下部常脱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或近同形,具等样的及等量的毛被,接花序下部的叶小,基部平截或浅心形。

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花序梗粗壮。总苞卵形或卵球形,直径15-2厘米。总苞片多层,多数,外层三角状或披针状钻形,宽约1毫米,中内层披针状或线状钻形,宽15-3毫米;全部苞近等长,长约15厘米,顶端有软骨质钩刺。小花紫红色,花冠长14厘米,细管部长8毫米,檐部长6毫米,外面无腺点,花冠裂片长约2毫米。

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长5-7毫米,宽2-3毫米,两侧压扁,浅褐色,有多数细脉纹,有深褐色的色斑或无色斑。冠毛多层,浅褐色;冠毛刚毛糙毛状,不等长,长达38毫米,基部不连合成环,分散脱落。花果期6-9月。

参考资料:

>

牛蒡不属于牛的内脏,也不属于牛的部位。牛蒡是一种植物。

牛蒡属,菊科,桔梗属。一千多年前从中国引进,在日本改良成食品。牛蒡的基生叶宽卵形,有稀疏的浅波状凹齿或齿尖。基部心形,叶柄长达32厘米,两侧颜色不一,稀疏多毛,腺体小黄点。

主要价值:

1牛蒡中含有的纤维是水溶性纤维,可以通过喝茶获得,对于减肥者来说既经济又方便。喝牛蒡茶有利尿通便、防治痔疮、排毒、清血养颜的作用。

2牛蒡能抗衰老,主要是因为牛蒡中有能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物质,而氧自由基是人体正常代谢产生的一种有害物质,能促进细胞衰老,促进老年斑的合成。

选择性施肥

选择地势向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进行栽培。避免连作,谷类、油菜、蚕豆等作物适合前茬。一般用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5公斤做基肥。肥料先于耕地均匀地撒在地表,与耕地结合,一次性转化为土壤。耕地深达30cm以上,耙平细。

种子处理

以种子繁殖为主,选择饱满、无病害、无损伤的种子。播种前将种子晒干1-2天,然后用40-50℃的温水浸泡1-2小时,取出晾干即可播种。

1牛蒡是什么

牛蒡:学名Arctum Iappa L,别名大力子,牛子、蝙蝠刺、东洋萝卜。

是一种以肥大肉质根供食用的蔬菜,叶柄和嫩叶也可食用,牛蒡的肉质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每l00克鲜菜中含水分约87克,蛋白质4。

1-4。7克,碳水化合物3。

0-3。5克,脂肪0。

1克,纤维素1。3-1。

5克。胡萝卜素高达390毫克。

维生素Cl。9毫克。

在矿物质元素中含钙240毫克,磷106毫克,铁7。6毫克,并含有其它多种营养素。

牛蒡肉质根细嫩香脆。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 牛蒡炖肉 牛蒡根500克,猪肉250克。

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各适量。 将牛蒡根洗净,削皮切片。

猪肉洗净切块。锅内加入适量水,放大猪肉烧沸,加入料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炖至肉熟,投入牛蒡根片炖至入味,出锅即成。

此菜由牛蒡根片与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猪肉相配而成, 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祛风消肿、滋阴润燥的功效。 适用于头晕、咽喉热肿、阴虚、咳嗽,消渴、体虚、乏力、泄泻等病症。

牛蒡粥 粳米50克,牛蒡根30克。 先取牛蒡根研滤取100克,再煮米做粥,临熟兑入牛蒡根汁即可。

牛蒡根具有祛风热、消肿毒的功效。粳米具有健脾胃的功效,二者煮成粥具有宣肺清热、利咽散结的功效。

适用于肺胃虚热而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食欲不佳、便秘等病症。 牛蒡排骨汤 牛蒡1条、排骨半斤。

盐、味素各少许。1。

牛蒡削皮洗净,切长方块或滚刀块,排骨洗净川烫去血水。2。

将(1)料加水,以电饭锅炖煮,或直接煮成汤,调味后即可。

2牛蒡的养身之道

功效与作用功效: 牛蒡 1、可增强人体内最硬的蛋白质“骨胶原”提升体内细胞活力。

2、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可产生三十种以上物质,其中“多量叶酸”能防止人体细胞发生不良的变化,防止癌细胞产生。 3、促进体内细胞的增殖,强化和增强白血球,“血小板”,使T细胞以3倍的速度增长,强化免疫力,提升抗癌之功效。

4、促使体内磷钙及维他命D在组合上之平衡,维持人体成长。 5、能清理血液垃圾,促使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防止老化,使肌肤美丽细致,能消除色斑,黑褐斑。

作用:1、身肿欲裂。用牛蒡子二两,炒过,研细。

每服二钱,温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2、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细。

每服一匙,热酒送下。3、小舌痛。

用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茶调服。4、小舌痛。

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为末。水煎,含咽。

此方名"启关散"。5、风热瘾疹。

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薄荷汤送下。

6、牙痛。用牛蒡子(炒过),煎水含嗽。

7、妇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钱、麝香少许,温酒小口送下。

8、关节肿痛(风热攻犯手指,赤肿床木,甚至攻达肩背两膝,遇暑热则便秘)。用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9、流行性热症(小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用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碗,有效。10、伤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

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一日服三次。11、一切风疾,年久不愈。

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装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内。每天取饮适量。

12、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

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13、头面忽肿,或连手足红肿。

用牛蒡根洗净研烂,加酒煎成膏,摊布上贴肿处。同时以热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肿消痛减。

14、头风白屑。用牛蒡叶捣汁,熬浓涂头上。

第二天早晨,以皂荚水洗去。15、喉中热肿。

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16、牙痛。

齿龈肿,用牛蒡根一斤,捣汁,加盐花一钱,在银器中熬成膏,涂牙龈。17、项瘿。

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将根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8、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用牛蒡叶汁、生地黄汁各二合,和匀,加蜜二合。

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开几次,调滑石末一钱服下。19、诸疮肿毒。

用牛蒡根三条,洗净,煮烂,捣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20、月经不通(腹肋胀痛)。

用牛蒡根二斤,锉小,蒸三遍,装入布袋,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饭前温服一碗。

3有多少人知道牛蒡的妙用

关于牛蒡 别名牛菜、大力子、恶实、牛蒡子、蝙蝠刺、东洋萝卜、东洋参、牛鞭菜等。

为菊科草本直根类植物,是一种以肥大肉质根供食用的蔬菜,叶柄和嫩叶也可食用,牛蒡子和牛蒡根也可入药。原产我国,公元920年左右传入日本,在日本栽培训化出多个品种,20世纪八十年代末由日本引种菜用牛蒡,大部分出口,少量进入国内市场。

牛蒡在日本牛蒡成为寻常百姓家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保健菜。它可以与人参相媲美,因此被称作东洋参。

在我国长期做为药用,近年来才开始对牛蒡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理进行研究。[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

西医认为它除了具有利尿、消积、祛痰止泄等药理作用外,还用于便秘、高血压、高胆固醇症的食疗。中医认为有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

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本草经疏》称其为“散风除热解毒三要药”。

《本草纲目》称其“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我国《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中药大辞典》等药典中把牛蒡的药理作用概括为:有促进生长作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

药材根呈纺锤状,肉质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采集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净晒干。

性味辛,苦,寒。 ①《纲目》:"苦,寒,无毒。

" ②《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刚。"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 功用主治祛风热,消肿毒。

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①《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 ②《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 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 ③《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

" ④《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⑤《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⑦《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 ⑧《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

主治上不风痰,面目浮肿。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热攻心,烦躁恍惚: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三服。

(《食医心镜》) ②治头面忽肿,热毒风内攻,或手足头面赤肿,触着痛:牛蒡子根洗净烂研,酒煎成膏,摊在纸上,贴肿毒,仍热酒调下,一服肿止痛减。 (《斗门方》) ③治反花疮,并治积年诸疮:牛蒡根热捣,和腊月猪脂封上。

(《千金方》) ④治喉中热肿: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四服。忌蒜、面。

(《延年方》) ⑤治头晕痛:牛蒡子根四两,老人头(酒洗)一两,熬水服。 (《重庆草药》) ⑥治热毒牙痛,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二、三度。

(《圣惠方》) ⑦治痔疮:牛蒡子根、漏芦根,嫩猪大肠服。(《重庆草药》) ⑧治瘿:鼠粘草根汤洗,细切除皮者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一服,宜服六剂。

(《救急方》) ⑨治耳卒肿:牛蒡根净洗细切,捣绞取汁一升,于银锅中熬成膏,涂于肿上。(《圣惠方》) ⑩治虚弱脚软无力:牛蒡子根炖鸡、炖肉服。

(《重庆草药》) 咽喉肿病 (咽峡炎、扁挑体炎):牛蒡子6克,桔梗、甘草各3克,水煎去渣,频频含咽。 妇人乳痈、肿痛:牛蒡子6克,炒研细末,踌香1厘,共研匀,一日2次,温黄酒送服。

小儿麻疹透发不快:牛蒡根适量煮汤饮服,有解毒利尿、防止并发肺炎之效。 急性中耳炎:鲜牛蒡根捣烂榨汁滴耳,一日数次。

一切痈疽疮疖:牛蒡根或叶汁涂敷,一日数次。 胃痉挛痛:鲜根捣烂绞汁,温饮半杯,一日2一3次。

鲜牛蒡根煮食,对胃癌、宫颈癌等有一定抗癌作用。老年血管硬化,预防中风:牛蒡根适量煮粥食,中风后半身不遂,服食亦好。

4牛蒡的做法和禁忌

牛蒡为菊科草本直根类植物,性温、味甘、无毒。

别名大力子、东洋参、牛鞭菜等。牛蒡子和牛蒡根既可入药也可食用。

牛蒡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在日本可与人参媲美,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产品,它全身是宝,富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矿物质、氨基酸,其中所含胡萝卜素比胡萝卜高280倍。 经常食用牛蒡根有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肠胃垃圾、防止人体过早衰老、润泽肌肤、防止中风和高血压、清肠排毒、降低胆固醇和血糖,并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因牛蒡根中含有菊糖),类风湿,抗真菌有一定疗效,对癌症和尿毒症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因此被誉为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剂,台湾民间把牛蒡作为补肾、壮阳、滋补之圣品。

牛蒡的作用和价值正被人们更深入的认识和发掘。我国《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中药大辞典》等国家权威药典中把牛蒡的药理作用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有促进生长作用;第二,有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第三,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

牛蒡根的主要功能是疏风散热、解毒消肿,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便秘、风火上扰之头晕、耳鸣耳聋、目昏,外用治头面风毒赤肿、热毒牙痛、齿龈肿痛、痈疸恶疮。 其实,牛蒡根作为一味中药,古代医学文献《本草纲目》、《名医别录》、《药性论》、《新修本草》、《本草拾遗》、《分类草药性》、“中国药膳大宝典”等著作中均有详细记载。

美国著名的保健专家艾尔·施德尔博士在它的《抗衰老圣典》一书中指出“牛蒡的根部深受全世界人的喜爱,认为它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体维持良好工作状态(从幼年到老年均适实用)的温和营养药草,牛蒡可日食而无任何副作用,且对体内系统的平衡具有复原功效的重要药草,药草师用它作为一种癌症治疗剂,同时也视它为疗效突出的消化剂及解肝毒剂”,全世界最长寿的民族——日本人长期食用牛蒡根部。 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前田博士认为牛蒡的保健功能在于可消除和中和有害人体健康的“活性氧”,因为“活性氧”不仅是致癌的因素也是动脉硬化和老化的原因之一。

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 西医认为它除了具有利尿、消积、祛痰止泄等药理作用外,还用于便秘、高血压、高胆固醇症的食疗。

中医认为有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

5牛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中医们指教下牛蒡的作用有哪些

牛蒡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其种子即是中药的牛蒡子,也叫牛子。

其肥大的根茎叫牛蒡根,可做蔬菜用。 牛子的主要药理作用如下: 性能 辛、苦,寒。

归肺、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 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 解毒消肿。

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以下是牛子和牛蒡根的药用小偏方。

1、身肿欲裂。用牛蒡子二两,炒过,研细。

每服二钱,温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2、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细。

每服一匙,热酒送下。 3、小舌痛。

用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茶调服。 4、小舌痛。

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为末。 水煎,含咽。

此方名"启关散"。 5、风热瘾疹。

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薄荷汤送下。

6、牙痛。用牛蒡子(炒过),煎水含嗽。

7、妇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钱、麝香少许,温酒小口送下。

8、关节肿痛(风热攻犯手指,赤肿床木,甚至攻达肩背两膝,遇暑热则便秘)。 用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9、流行性热症(小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用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碗,有效。 10、伤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

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 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一日服三次。 11、一切风疾,年久不愈。

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装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内。每天取饮适量。

12、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

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 13、头面忽肿,或连手足红肿。

用牛蒡根洗净研烂,加酒煎成膏,摊布上贴肿处。同时以热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肿消痛减。

14、头风白屑。用牛蒡叶捣汁,熬浓涂头上。

第二天早晨,以皂荚水洗去。 15、喉中热肿。

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6、牙痛。

齿龈肿,用牛蒡根一斤,捣汁,加盐花一钱,在银器中熬成膏,涂牙龈。 17、项瘿。

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将根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8、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用牛蒡叶汁、生地黄汁各二合,和匀,加蜜二合。

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开几次,调滑石末一钱服下。 19、诸疮肿毒。

用牛蒡根三条,洗净,煮烂,捣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 20、月经不通(腹肋胀痛)。

用牛蒡根二斤,锉小,蒸三遍,装入布袋,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饭前温服一碗。

6牛膀是什么东西

牛蒡菜谱

保健蔬菜(茶)——东洋参(牛蒡)食谱

牛蒡可做菜,可炒、拌、炸、蒸、煮、烧、炖、做汤、馅、粥,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采用不同菜系的工艺及配料,可做出不同品位的牛蒡佳肴。餐饮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华民族,在短期内定会创出光辉灿烂的牛蒡食文化。具体参考做法如下:

(一)沙茶牛蒡

原料:鲜牛蒡500克,沙茶酱30克,芝麻酱10克,花生酱10克,泡椒茸15克。精盐、味精、鸡精、干淀粉、白糖各适量,生菜叶少许,精炼油1500克(约耗50克)。

做法:将新鲜牛蒡去皮洗净,切成“一字”条(或用清水牛蒡段),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后,捞出沥尽水分,纳盆,加入沙茶酱、芝麻酱、花生酱、精盐、鸡精、白糖、泡椒茸拌匀,再逐一拍上干淀粉备用。净锅上火,放入精炼油烧至七成热,下如拍好粉的牛蒡条浸炸,待炸至金**时,捞出沥油,装入垫有生菜的盘中即可。

(二)牛蒡排骨汤

原料:牛蒡250克,排骨250克,香菜少许,盐2小匙,胡椒少许。

做法:牛蒡片,泡入醋水中以防止变色。排骨(或五花肉)切小块。锅内放水煮沸,放入排骨与牛蒡,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煮20分钟左右,加盐,胡椒调味。盛入大碗中,撒入香菜即可。

(三) 蜜汁牛蒡

材料:牛蒡1斤、麦芽240克、糖1斤、酸梅4粒、白芝麻少许。

做法:1牛蒡切成3公分长段加水(要腌过牛蒡)煮至熟烂加入酸梅并上、下翻动使之入味,再下糖用小火续熬至糖溶化,再拌入麦芽糖,并常翻动一面烧焦,待水分收干即可。2使用前拌入少许白芝麻、增加美味。 注:不加锅盖,水分才易蒸发。

(四) 牛蒡一家亲

材料:羊肉1斤、牛蒡1斤、老姜,酒、盐、味精各适量。

调味料:炖肉料即可。

做法:1先把羊肉烫去血水及腥味。

2牛蒡去皮洗净,用刀切断。

3将羊肉、牛蒡、姜调料品一起放入锅内至熟,食用前加点酒、盐、味精即可。

牛蒡:学名Arctum Iappa L,别名大力子,牛子、蝙蝠刺、东洋萝卜。是一种以肥大肉质根供食用的蔬菜,叶柄和嫩叶也可食用,牛蒡的肉质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每l00克鲜菜中含水分约87克,蛋白质41-47克,碳水化合物30-35克,脂肪01克,纤维素13-15克。胡萝卜素高达390毫克。维生素Cl9毫克。在矿物质元素中含钙240毫克,磷106毫克,铁76毫克,并含有其它多种营养素。牛蒡肉质根细嫩香脆。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

以上就是关于牛杂汤其中的牛杂都是使用的牛身上哪些部位的肉啊全部的内容,包括:牛杂汤其中的牛杂都是使用的牛身上哪些部位的肉啊、牛膀与沙肝是一种产品吗、菜类,牛膀长什么样子啊!是淮山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90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