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是什么意思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是什么意思,第1张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英明的君主常常思考自己的短处并改进,就会越来越好;庸暗的君主护持自己的短处拒绝纳谏,那么久永远愚钝(不得改善)。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昔箕子佯狂自全,孔子亦称其仁。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

——《贞观政要》

兔相助遇明主是指被比喻为兔子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其他人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像兔子面对大野狼的时候,其他的动物会一起帮助它,那么兔相助遇明主就是指这种情况,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

“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意思是说,明君用来控制臣下的,不过是两种权柄罢了。

1、“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反映了法家的思想,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政治思想方面,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这句话的上下文是:“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3、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这句话的上下文翻译是指,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今人主非使赏罚之威利出于已也,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此人主失刑德之患也。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4、在社会历史观上,韩非主张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应变法革新。韩非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和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的思想得到秦王嬴政的推崇,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后的1 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以上就是关于“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是什么意思、得兔相助遇明主是啥意思、“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85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