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文中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文中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第1张

答案: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秉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道理: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定,年纪、性别、身份都是和成功无关的。 如果大家把学习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就会不断的学习,终身学习,因为这时候学习已经成为了你的生活需求了。文章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文章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

意思是说,年轻的时候学的知识就多犹如东方升起的太阳

放 出万丈光茫照射着整个地球,也就是说知识渊博,而到了中年喜欢读书就犹如晚上的月亮微弱的方出璀璨的光茫也就是说知识就就减少了一半,而到了老的在好学的话

那就不用说了,一年不如一年, 就相当于一跟蜡烛,只能放出一点微弱的光芒,只能照明脚下的路,看不到远方,这就说明知识是从小开始学的从小开始积累的。这也说明知识是永不止禁的。

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光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中午的太阳光下学习。

原文: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臣下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晋平公说:“好极了!”

扩展资料

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

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原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试解析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

(此文摘自师旷论学,作者是刘向(西汉),出处《说苑· 建本》。)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对;向。 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4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5何:为什么 6炳烛:把烛灯点燃。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燃。 7安:怎么 8戏:戏弄。 9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0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1闻:听说。 12阳:阳光。 13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4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6善哉:说得好啊! 17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18日中之光:正午的太阳光 19好:爱好。 20选自《说苑》 21为:作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意思:

就是说年轻的时候学习犹如早上的朝阳,壮年时期学习犹如正午之时的太阳的光辉,而晚年的时候学习犹如点燃的蜡烛那样的明亮。

以上就是关于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文中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全部的内容,包括: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文中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问: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82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