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子肉有什么好处

獾子肉有什么好处,第1张

獾子肉性味:味甘、酸,性平,无毒。

其功效主治:主治补中益气;其功在滋补强身、健脾开胃。常可作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精血亏虚、久病、年老体虚。

产后血虚所致食少乏力、赢瘦、目花、腰膝酸软以及小儿瘠积,或肾精亏虚、阳姜遗精、妇人不孕等病。症患者的辅助营养食疗菜肴食用。

扩展资料:

獾子肉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它的作用可以堪比药性,既能很好的补充身体中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还能起到养生的作用。

平时在煲獾子肉汤的时候可以多放一些香菜或者是葱姜,这样能帮助很好的去处獾子肉中的腥味。

也可以用蔬菜来煲獾子肉,这样能补充身体中的维生素,除此之外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獾子肉,这样能帮助很好的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獾子

獾子油具有药用价值,性平,味甘酸。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润肠通便。

用法:獾子油煎鸡蛋,一天两个一次一个,连吃一个月。

冷藏

以下是个人建议:

少吃辛辣的食物,平时多吃红枣,不要吃梨。

到市场买猪肚一个,不要切开,把猪肚反过来洗干净后再反回来,把白胡椒50克放入猪肚内,放进沙锅里加水加生姜片放点油,大火烧开慢火熬2小时,熬出来的汤象牛奶式的乳白色的,加盐适量,喝汤吃渣。吃下去后胃能接受,胡椒加50克再熬多几次吃,如是胃镜检查没别的毛病,是吃冷饮和汽水把胃吃伤的慢性胃炎的话,这方法很有效的。劝你不要有病乱投医,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且收不到好的效果。个人意见,谨供参考。

看满山红叶,吉林已进入深秋季节。秋风秋雨秋叶,如画的吉林,虽没有江南的烟雨朦胧,可满山的秋菊,如火的枫叶点缀着秋天,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这深秋的季节,品尝吉林的 美食 ,也成了吃货们不二的选择。吉林的乌拉火锅,老白肉馆,吉林的大冷面,吉林烧烤,北山的饸饹馆,各种美味等着您品尝。

吉林虽然没去过但在我们这边吉林歺馆还是不少的其中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榶醋里脊肉酸酸甜甜的炸上浆的调配使肉炸完以后口感更佳,甜酸酱的甜味和酸味比例就是这道菜的核心。吉林烧烤里有一个小吃是我吃过烧烤里是我最觉得最喜爱的就是烤羊腰但是这个小吃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因为有的人不爱羊的那种骚味但喜欢那种骚味的人就觉得烤羊腰特别香、烤出来的羊腰外酥里嫩。羊腰也是男人的加油站哦 祝大家新年快乐

延吉冷面、长春酱肉、煎粉、鸡汤豆腐串、白肉血肠等菜肴都是吉林的特色 美食 ,下面壹周君来给胖友们说道说道。

延吉冷面是一道极具传统民族特色的小吃,是在吉林延边地区的朝鲜族食品。壹周君记得延吉冷面还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冷面的主要原料有荞麦粉、淀粉以及小麦面,此外也有用高粱米面、玉米面或土豆淀粉制作的。

荞麦面上盖着全瘦牛肉、鸡蛋、泡菜,上桌前舀一大勺酸甜的汤汁,冰凉的面和汤汁能拂去人们心中的燥热,这也是延吉冷面在夏天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吉林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所以民族特色的食物很常见。前面说到了朝鲜族的冷面,下面就谈谈有满族特色的白肉血肠。光看名字就知道这道菜的主角是谁,没错,就是猪五花和血肠。这道菜肴与满族的祭祀活动有关,其烹饪技法也沿袭了满族饮食特色及饮食习惯。白肉松糯、血肠软嫩甚是般配。

前面都是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下面这两样是吉林、长春当地名副其实的“街头小霸王”。老韩头、福义德的鸡汤豆腐串在当地是极富盛名的,它的主要食材是鸡骨架和干豆腐,干豆腐就是其他地方所称的豆皮、豆干等。

干豆腐串在签子上,刷上辣椒酱后放进碗中,然后再撒一点香菜末和蒜汁、醋等来调味,最后浇上鸡汤就可以开动了。

吉林的煎粉和东北其他地方的炒粉、炒焖子差不多,它的主要成分为绿豆淀粉,也有的是用红薯淀粉。在油锅里煎炒过后拌着蒜汁、芝麻酱汁等食用。

话说传统 美食 ,还的从传统着手。刚好家里有几位八九十岁的老祖宗,动不动吃些我从来没见过的 美食 。敲黑板,重点来了,下面开始介绍:

第一种:哈什蚂子炖土豆。老祖宗们慧眼如炬,总是能一眼识破那个泡子里有哈什蚂子。拐棍所指,孙儿们从不走空。话说哈什蚂子以红肚皮为尊,以“母豹子”为贵。在我们这里,前几年公的20元一斤,母豹子差不多要20元一只,可见其珍贵。

母豹子珍贵到什么程度,在我们当地流传着一件事。话说村长上山找蘑菇,突然在坑里发现一只母豹子。村长二话不说捧着母豹子就回家了,切了一锅土豆一炖,上桌美滋滋喝了一斤白酒。往厨房捡碗的时候发现母豹子还在锅台上蹦跶。

第二种:苞米饽饽。每年七八月份,苞米还没长成,苞米粒类似于大青虫,一肚子的浆水。用插菜板子磨成豆浆状,青苞米叶子裹起上锅蒸。成品类似于千锤百炼的地瓜~~味道有玉米的清香和甜味。非吉林产玉米非七八月份不正宗,请各位脑补。

第三种:黄米饭拌猪油。黄米的娘家叫糜子,此物产量低,但以前每家都多少要种那么一些,因为磨成黄米面还要蒸豆包。不磨成面的就叫黄米,做饭粘到沾上牙堂子,不输于任何一种胶水,而且一身包浆,盛在碗里很是气派。热腾腾的黄米饭,倒上一勺子凝固的猪油,猪油立刻化开。拌匀,小口食之。大口的吃也不是不可以,先准备好獾子油准备治疗烫伤。

黄米饭在东北是一种传奇的主食。有关吃完黄米饭喝凉水出现的事故和冬天醉酒室外冻僵的事故大体相当,外地朋友如果遇到,需先请教后再食用。

传统 美食 慢慢在消失,但总有吃货念念不忘儿时的味道。今日适逢题目风格怀旧,特意立贴怀念。

1、延吉冷面(延边州-延吉市金成服务大楼冷面有限公司)

冷面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用荞麦面或小麦面精制而成。先将小麦粉配以土豆粉等和成面团,使用特制的压面机直接压到翻滚的大锅里煮,出锅后为迅速降温需要用清水反复洗;冷面汤是采用传统秘方配以纯净水、醋、酱油、糖等各种食材精心研制而成;根据群众口味再加上特制的牛肉、煮鸡蛋、辣白菜、黄瓜丝等辅料,一碗冰爽可口、软硬适中、令人回味悠长的朝鲜族风味的冷面就做成了。

2、鼎丰真糕点(长春市-鼎丰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萨琪玛也可叫做沙琪玛、萨其马、赛利马,是中国的特色满族糕点。鼎丰真的萨琪玛将传统糕点溶入东北地方特色,沿用传统工艺和配方,用小麦粉和鸡蛋和面,面条炸熟后,用白砂糖糖浆混合成小块,表面装饰葡萄干、金桔丁、芝麻,具有色泽金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鸡蛋桂花香味浓郁的特点。

3、吉林蛟河庆岭活鱼(吉林市-蛟河市易合星 旅游 开发有限公司)

庆岭活鱼,独特的烹制手法,即松花湖鲜鱼+庆岭山泉水+木火大锅+把蒿香料。随着满锅的水逐渐浓缩,而深深渗透进鱼肉中去,当鱼出锅,一股特殊的香气氤氲开来,让人口舌生津。庆岭活鱼街在松花湖畔,庆岭又是巴拉人的居住地。松花湖渔猎文化和巴拉文化的印记深刻。庆岭活鱼的作法就是从巴拉人传统的饮食方式传承下来的。

4、长白大饭店冷面(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长白大饭店冷面是长白县的地方特色饮食,是来长白县必尝的一道少数民族特色 美食 。它穿越了上百年的美味,是经历过时间不断地磨合与尝试,加之无数人的精心雕琢与传承,深受无数人们的喜爱与追随。是长白县人民特别钟爱的主食之一,无论严寒酷暑,无论男女老幼,长白大饭店的冷面已成为当地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5、酸菜血肠

酸菜血肠,是满族传统食品,普遍为各族人民所喜爱。又是城乡居民杀年猪之后,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五花猪肉,切薄片,与细切的酸菜同时加水下锅,加入调料。开锅后,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肠,即成一菜。此菜香而不腻,营养价值极高。

6、农家菜

农家菜,是农村人家以传统方法养殖的禽蓄、种植的蔬菜以及当地自然生长的特产为原材料烹制的佳肴菜式。农家菜讲的是“笨”和“野”,也就是人们所说得“绿色”。“笨猪”、“笨鸡”等肉类产品作为炖菜得主料,在养殖过程中完全是自然喂养,不使用任何催长剂。农家菜在制作中要求总文火慢慢地炖,这样汤得味道才会更浓,肉的味道才会更香,吃到口中的感觉是又软又烂,回味绵长。

7、东北一锅出

东北一锅出,东北特色菜,锅里又炖菜又烀饼子,菜炖在锅底,饼子贴在锅边。东北的农家一锅出是用铁锅明火上桌,体现了东北人豪放的性格。多数一锅出里有排骨、油豆角、土豆块,铁锅的四周贴上玉米面的饼子,用料十分丰富,吃起来特别有味道。

8、集安高丽火盆

集安人生活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小吃,那就是高丽火盆。有豆腐、牛肉、猪肉、牛肚、猪肚、牛蹄筋、米肠、黄豆芽等十几种食材。铺在下面的豆腐被油煎的滋滋作响,各种肉类食材热气腾腾、香气弥漫,特别是在冬季,吃的热热乎乎,别有一番滋味。

9、粘豆包

粘豆包,又称黄豆包或豆包。它是一种源于满族的豆沙包类食物,目前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非常的普遍,是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中保存过冬。一切工艺源自于天然,属传统天然食品的典范。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是粗粮细作的先河。

10、猪肉炖粉条

猪肉炖粉条是一道东北名菜,东北人过年必杀猪,大块大块地切下来,有亲友来访,便和粉条一起下锅炖之。粉条吸取了肉的香味,而肉也变得肥而不腻,香气四溢。

不知道题主所说的吉林是吉林市还是吉林省。不过不要紧,对于吃货来说,只要有 美食 就够了,给大家推荐几道我觉得还不错的吉林省 美食 。(因为不知道范围,所以还是用大一点的范围吧)

泡菜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无意中说到韩国泡菜申遗成功。朋友颇觉得惋惜,中国泡菜那么好吃,为啥不去申遗呢?其实中国的泡菜很多地方都有,有的名气大,诸如四川泡菜,有的名气小。基本上在中国农村家家户户都会腌制泡菜,每家口味还不一样。在吉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的人们也会在冬季制作泡菜。比如用盐和糖来调味的酱泡菜。口味不同,也可以选用不同的酱料,比如喜欢吃鱼的,可以用旗鱼酱,黄花鱼酱等。

狗肉火锅

写这个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可能会被喷,不过在延边自治州,狗肉火锅是一道传统 美食 ,吃起来比较辣,可能是因为延边的气候比较寒冷的缘故。所以辣椒还是挺多的。喜欢吃辣的人可以试一试。再次强调只是推荐 美食 ,不鼓励你去吃。

人参

人参是东北三宝之一,是一道名贵的补品。在《本草纲目》中关于人参有这样的记载:“上党者,根颇纤长,根下垂,有及一尺余者,或十歧者,其价与银等,稍为难得。”所以人参的珍贵可见一般。名贵的人参配上当地老母鸡,在砂锅中慢慢熬炖,揭开盖子后,香味扑鼻。喝上一口汤,大补啊。

Cola

一、 三套碗席, 是最具代表性的满族传统名宴,举世闻名的“满汉全席”就是在三套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三套碗采用长白山的山珍野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的价值,如强身健体的鹿肉、滋补气血的蛤什蚂油、珍贵的飞龙、人参、猴头蘑等均在席中有重要的位置。所有菜品分别用烧、烤、焖、炖、熘、炒等多种手法精心烹制而成。整个酒席由10款凉碟、3款大件、12款熘炒、汤烩菜,6款面点共计31道菜点组成。因席中主要菜点是用“杯碗”、“中碗”、“座碗”三套碗盛装而名为“三套碗”席。

二、 白肉血肠 ,是满族传统食品,普遍为各族人民所喜爱。又是城乡居民杀年猪之后,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 其全称应该是“酸菜炖白肉血肠”。这道菜的特点是:白肉薄如纸帛,色白有光,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血肠脆嫩绵软,热汤鲜香味醇,作料五味俱全,脍炙人口,驰誉吉林食苑已有几百年 历史 。猪血肠有混血肠、二混血肠和清血肠三种。食用时用韭菜花酱、辣椒油、姜汁腐乳、蒜末、虾油、香油等为佐料,别具风味。

三、长春酱肉, 主料为五花肉,口味是酱香,工艺在于酱,是长春特色 美食 。长春酱肉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下,能存放较长时间不变质。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色泽油亮,味美适口。

四、煎粉, 始于吉林,早期传入长春,因此,起初全东北也只有吉林、长春二地有此小吃。后辽宁省部分城市街边也有此小吃,不过称作为炒焖子。但吉林的煎粉更为正宗。煎粉在长春的叫法与吉林不同,在长春更多的人称呼为炒粉。

五、 延吉冷面, 主要食材有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也可以用玉米面或高粱米面替代。一般用牛肉或鸡熬汤,辅料是辣白菜、鸡蛋、黄瓜丝、葱丝、梨条、辣椒、糖、味精、盐等。食用时,先在碗内放少量凉汤和面条,然后,再放入佐料与配菜,最后再浇一次汤。面条Q弹滑爽,汤汁冰凉甘甜,吃一口,酸辣甜冰沁人心脾!

六、人参鸡, 是一道以人参、鸡为主要食材,蘑菇、青豆、红枣、生姜、盐、白糖、味精为辅料制作而成的传统药膳。

七、烧灯碗 ,将血肠切成厚度均匀的12厘米左右的片状。(这里要注意,做白肉血肠时可斜刀切片,使截面呈椭圆形,但制作烧灯碗,必须保证截面是正圆形。)在热油中烧制,加葱花、姜丝、味精等调料,然后浇汁,入盘。

吉林省,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美食 美景,数不胜数。老海只是掀砖引玉,希望大家完善补充!

吉林 ,一个神奇的城市。这里的 美食 承载的不仅仅是食材的搭配和鲜美,也承载着吉林人对一生的记忆。

给大家介绍吉林的两道特色的代表菜,赶紧去尝尝吧!

乌拉火锅

乌拉满族火锅是东北地区流传已久的传统 美食 ,因兴盛于吉林乌拉城而得名。乌拉满族火锅以鸡汤为底汤,鸡肉老汤结合传统中医,加入人参、天麻、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长时间精心熬制而成;肉类有鹿、狍、猪、鱼等野味,菜品有榛蘑、金针菜等山珍,选用食材考究,富含营养物质,通过煮、炖、焖、煨等烹制方法控制火候,吃起来肥而不腻,鲜而不懈、淡而不薄、口感适度,具有香、鲜、滑、嫩等特点。

在冬季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份乌拉火锅,畅叙浓浓亲情,其乐融融。无论你在全国任何地点吃过乌拉火锅,恐怕都会认为——哪里都没有吉林的乌拉火锅更正宗。

锅包肉

是一道东北风味菜,主要调料有姜丝、葱丝、香菜等;即把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猪脊肉含有人体生长的发育所需的丰富的优质蛋白、脂肪、维生素等,而且肉质较嫩,易消化。

这道菜也是吉林人常做的一道简单的家常菜,用猪之脊肉(清真菜则使用牛肉)和淀粉,经两遍油炸而成,一炸熟,二炸色,出锅时汁并着以香菜点缀,酥脆又好吃!

不太懂,怕回答的不好!

你记得不清楚,很难找的

以下这个文章应该可以聊解你的烦闷

北大荒趣事(一)北大荒三大怪

我爱北大荒,不但爱那里勤劳淳朴的北大荒人,更爱那里的大自然。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会经常缅怀起在“北大荒”那风风火火的日月:不但有与转业官兵一起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怀念;还有辛酸往事的回想;更有幸福生活的追忆。在与那些经历过战争洗礼、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老同志们的交往中,他们那些故事性的亲身经历,以及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乐趣,使我永远难以忘怀……每当我与亲朋好友讲起我所知道的转业官兵真实的故事,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关注;每当我说道当年在生产队住区的排水沟中摸鱼捞虾的情节、到深山老林采集木耳、蘑菇或其他山货的场面,都能引起大家无限的兴趣;不但如此,每当说到在丛林和草甸子打猎的趣闻,更会引起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无比向往。确实不能怪罪我们当年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良知,那时刚刚开垦的“北大荒”,还到处是荒山野岭。野鸡、野鸭成群地飞着,多得如同坟冢上空一群群的乌鸦;獐、狍、野鹿成群结队地啃食拓荒者用辛勤劳动换来的金色玉米和响铃的大豆(成熟的大豆);野猪和黑瞎子(狗熊)常进出居民区和田园,时有伤人和毁坏庄稼的事情发生,真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那时打猎,除了获取野味外,还有很大成分是为了保护庄稼。但是,无论如何那时打猎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终身难忘的。我编写这篇回忆,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北大荒的美丽与富饶,了解那些默默无闻的北大荒开拓者们的生活。更希望得到在北大荒战斗与生活过的朋友们的支持和指正。 先说说大家都听说的“东北三大怪”吧。那就是“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口叼大烟袋;生个孩子吊起来。”在北大荒时,听一个老猎人是这样对我说的:窗户纸糊在外。是说东北的冬天时间较长,不但天气十分严寒,还经常刮“烟炮”儿。(在北大荒,狂风暴雪交加的天气,常常是能见度很低的,十几米开外的景物就模糊不请了,所以人们把这样天气称之为刮“烟炮”)早年没有玻璃窗时,都是把窗户纸糊在木制的花格窗上的。如果把窗户纸糊在里面,一旦刮起烟炮儿,风雪交加,要么会把窗纸吹进屋里来,要不然花窗格上就会存有好多的积雪,这积雪又不好扫掉。这花窗格上的雪要是熔化了,窗户纸就完了。而窗户纸糊在外,就不会有上述的事情发生了,风再大,窗户纸都被窗格子挡在外面,不易吹掉,平平的窗纸上也不会存有积雪,所以窗户纸要糊在外面。而目前安装的玻璃窗,也要用纸把窗扇儿之间的缝隙糊起来防风的。晚上气温较低,窗上的玻璃都冻满了冰花,白天太阳一晒,屋里再生火做饭和人的活动,气温必然升高,玻璃上的冰霜就会熔化成水。窗户纸如要糊在屋内,熔化的冰水就会把纸泡烂,所以窗户纸也得糊在外面……至于大姑娘口叼大烟袋,就更容易理解了。以前,冬天里农民没活干,在家呆着不出门,就叫“猫儿冬”了。长时间没什么事儿干,非常烦闷,人们就经常相互串门儿。热炕上一坐,就一边唠闲课儿一边抽烟解闷儿呗。满屋子的烟雾,使孩子们也都习惯了烟的气味了。再者说,那时也没什么玩具可以哄孩子玩,就常用烟袋锅子哄孩子,叫孩子们抽烟玩。因此,别说是小子们都会抽烟,姑娘们也学会了口叼大烟袋呗……生个孩子吊起来。是说放小孩的悠车儿不落地,而是挂在顶棚上,悠车儿离炕面或地面有一尺左右高。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东北农村,人们住得都是草房子土炕的,没办法防范又多、又大的耗子。已经有很多起大耗子咬伤婴儿的事发生过。(他这话说得可是真实,要不是我们农场电话台台长的孩子就是被大耗子咬伤了脸,到现在脸上还留着伤疤,我才不会相信呢。)这足以说明早期生活在东北的人们为了婴儿的安全,就想出把孩子的悠车儿吊起来的办法了。二是,婴儿常尿炕,把婴儿放到炕上,怕会把土炕的炕面泡坏呢……关于“棒打瘴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北大荒趣事(二) 北大荒“三多” 我所在的农场,紧挨着**“北大荒人”所叙述的“燕窝岛”。其实那部影片很多场面就是在我们农场拍摄的。六十年代那里是农场的初建期,自然景观就是大片的山林和草甸子正在不断地被开垦着,直到七十年代中期那里还有好多原始的山林和草甸子、沼泽没被开垦,野生资源依然很丰富。人们所说的北大荒的“三多”就是说狍子、野鸡、和鱼都非常的多。“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民谣把当时丰富的野生资源描写得活灵活现。为了欣赏北大荒的富有,我和有些知青一样,也千方百计地托人买了猎枪。每当节假日,我们就荷枪实弹地搜索着山林,徜徉在荆棘丛生的大草甸子里。我们追踪狍子、猎取野鸡野鸭、伏击黑瞎子……身体越炼越壮,胆子越炼越大。不但为餐桌上提供了野味,还亲眼目睹了很多大自然的奇趣。但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结识了一位老猎人。从他那里不但学习了不少的打猎的知识,更听到了很多显为人知的趣事。就说“棒打獐子”吧,我原以为獐子多,什么人都能用棒子打得着呢。可是这么多年也没听说有谁用棒子打着过獐子。与老猎人说起此事,他才笑着告诉我:“唉,早先这里是獐、狍、野鹿的老家,遍地都有。獐子、狍子、黄羊都和鹿一样,也都全身是宝。尤其那公獐子更值钱,公獐子在肚脐儿里有个香囊,里面有着它自己分泌的麝香,所以獐子又叫香獐,有的地方也叫它是林麝或香麝。知道麝香吧?那可是名贵的药材,比人参还贵呢。小鬼子来的那时候,他们为了采集麝香,成队的人马用快枪来扑杀,弄走老鼻子了。再说了,麝香那么值钱,打的人也就多了,那还不快打光喽。”“你们都知道,咱这北大荒冬天是积雪不化的,烟儿炮过后,雪都被刮到山沟和山脚下了,那里的积雪最厚,都有三、四尺深的地方。晴天,在背风又向阳的山沟和山脚下,比较暖和的时候,太阳晒在雪面上多少也会有些缓化的,晚上再上冻,那雪面上就会形成了一层的冰盖儿,人走上去都不会下陷。狍子、獐子和鹿什么的动物,慢慢地走在上面时也不容易陷住脚,但是它们受到惊吓跑在上面时,由于四支脚用力蹬踏,可就容易被陷住喽。而且一陷下去,就很难自拔。上面是硬壳托着肚皮,下面还是比较松软的雪,想拔腿又用不上劲儿,挣扎半天也跑不远。一般来说獐子和鹿多在山上活动,而狍子多在草甸子里的小树棵中活动。所以几个人结伙,先是扛着雪踏板在山上到处追赶獐子,只要发现有獐子向山下跑去。人们就穿上雪踏板,骑上一根一人多长的木棍子顺山滑下,木棍划在雪里可以掌握方向,免得撞到树上,也可以控制速度。追到陷在雪中的獐子时,就可用木棍打獐子了,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棒打獐子’喽。”“什么是雪踏板?是不是滑雪板?”“我们这些人用的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是用比滑雪板又宽又短的核桃秋木板做的,或者用水曲柳木也行,它们都有很好的弹性。板的前端也是向上翘起的。行走在比较松软的雪上,可以把它当踏雪板用,从高处向下走时,它就是滑雪板了。所以我们都叫它是雪踏板。”“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话实际上说的不但是那个年代北大荒的生态环境还没有被人为的破坏。还说明了那时的富有,当真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野生动物都非常丰富。北大荒真是“瓢舀鱼”的好地方。无论是河流、小溪、水泡子、水库、这里真的有水就有鱼。说也奇怪,头一两年刚取土挖的大坑,只要存了水,没有任何人向里放鱼苗,里面就会生出小鱼来了。所以这里的老人们都说;鱼是由草子儿变的。我们知道这种说法很不科学,也没有去探讨过。反正我们没少吃鱼,什么鲫鱼、鲇鱼、老头鱼,四棱、泥鳅、大黑鱼,河蚌、林蛙和龙虾(当地叫拉蛄)……夏天,雨水较大时,在我们生产队路边的排水沟里就可以抓到鲫鱼、鲇鱼。什么钓鱼、摸鱼、用网打鱼,冬天打冰窟窿捞鱼,都是我们最喜爱的活动,而且几乎没有空手返回过,“瓢舀鱼”的比喻是非常形象的。使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却是我自己也曾两次抓到过野鸡呢。第一次是在71年的冬季。一个大雪纷飞的假日,几个知青朋友到我家来玩牌。为了烧水和烧暖屋子,我到房后去抱柴火时,无意中发现一只大公野鸡在风雪中钻入了我们隔壁家的柴火朵低下。因为那时在北大荒,家家都睡火炕,而且都是用木柴烧火的,因此每家都有柴火垛,不管是到树林里砍的树干还是树枝,为了防止夏天雨水浸泡,都要用东西把它们垫起来再码放整齐,所以柴火垛底下就都是空的了,可以通风而使木柴保持干燥。冬天风雪就会被柴火垛阻挡而堆积在柴火垛边上,往往在背风面儿积雪比较少,柴火垛下就可能形成空穴。以前只是听说野鸡在风雪天气里为了避寒和为了躲避狐狸与狼的偷袭,经常会飞到村庄周围的柴草里藏身的。哈哈,当真如此,这么好的事儿叫我碰上了,我怎么能不高兴呐。我赶忙放下柴火,轻手轻脚地向柴火朵走去。北大荒的冬天大多刮的是西北风,所以柴火朵的西北面积雪不多,而东南面的积雪却形成了小山坡。为了取柴火方便,家家都铲出了通往柴朵的小道儿,我顺着这小道向他家的柴火朵靠近。北风卷着雪花漫天地飞舞着,树枝和电话线不断地发出尖锐的哨声,时而有回转风迎面扑来,都能吹得我半天喘不过气来,那也不能停下脚步。我的近视眼镜上挂上了雪花,我一边擦拭眼镜一边向那柴火朵走去。快到近前时,已经看到了柴火朵下还露在外面的野鸡尾巴,暗褐色带有红、黑色斑点的尾尖在风中摆动着,我的心遽然地紧张起来,生怕它突然飞走……靠近再靠近,我仔细地看到柴火朵底下都是雪,野鸡的头和身子全钻进了雪中。我屏着呼吸,叉开脚步,估量着野鸡身体的位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去,双手正好透过雪层捂在野鸡身上,它刚要挣扎,我的双手已经紧紧地掐住了它全身,“困兽犹斗”这句话当真不假,这野鸡不但发出了“咯咯”叫声,双脚还用力地向前蹬着。这时我也顾不得心情是紧张还是激动了,赶紧把它从柴火朵下抱了出来,如同宰家鸡一样,将它的双翅绞在一起兴高采烈地把它拎回了家。朋友们都高兴地围了过来,欢呼雀跃着,有的去抱柴烧水,有的去买酒……又是一顿丰盛的午餐。第二次更有意思。我们农场有个小煤窑,每当冬天时,我们都相互结伴,坐上自己分场的解放牌汽车去拉煤。74年春节前帮我一个朋友去拉煤,那个司机爱打猎,带着猎枪就出发了。煤厂在大山里。一路上,翻山跃岭要经过草甸子和森林区,道路两旁经常有野鸡、狍子什么的出没。我们曾多次看见过成群的狍子在大豆地里觅食,也时常见过野鸡从近处飞起。这天我们装完煤,向回走时,路过林区,我们坐在车斗的煤堆上,我两眼注视着林边的情况,忽然我看到了一只野鸡在草丛中观望着,急忙拍打驾驶棚,告诉司机有野鸡了,车很快就停了下来。那司机手握猎枪走出来问野鸡在那里时,我已经手提着一只大公野鸡从对面的树林里走出来了。大家都对司机开玩笑地说:“有枪的打不着,没枪的却拣得到……”怎么回事儿呢?当我们拍打驾驶棚时,那野鸡受到了惊吓,就从右边的树林子向公路对过的树林子飞去。谁曾想到,公路左边的树林里靠边上有通向煤场的电话线架设在那里,这野鸡也没注意到,一下子就撞了上去,那脖子饶着电线还转上两圈才落地的,这动作虽然很短暂,却全都叫我看在了眼里,车还没停稳,我已经跳下了车。所以就有了刚才的那一幕。经常进山的人还有机会能拣到老鹰或是黄鼠狼什么的吃过肠子的死野鸡呢,这些都说明那时的野生动物的丰富,听老同志们讲,56年57年时,野鸡就像乌鸦似的,一片一片的,每群都有好几十支一起飞来飞去的。秋天,有人中午在大豆地边上撒下“药豆”(把大豆或是玉米粒儿抠个小孔,里面放入砒霜,再用蜡封上,就成了能毒杀野鸡、野鸭和大雁的药豆了),到傍晚就可以用麻袋向家背野鸡了。可以想象那时的野鸡有多少了,那么“野鸡飞到饭锅里”也是不难理解了吧?

北大荒趣事(三) 北大荒的三件宝 人们都听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北大荒在东北三省的最北部,不但分布着有大、小兴安岭和完达山,还有大面积的草甸子和沼泽,由于开发比较晚,六十年代时,这里依然是野生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人参是众所周知的名贵药材。药书说它;甘微苦温。有补气养血,生津安神的功能。主治虚脱,四肢不温,脉搏微弱;贫血;神经衰弱,失眠,心跳,自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低血压;肺虚咳喘;热性病后体虚口渴,多汗,等等,总之是大补之药。人参的生长条件是非常特殊的,只能生长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对阳光、水分和周围的环境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听老人们讲,在野生生长的人参周围是不长其他杂草和植物的,而且它一经被动物啃伤或是践踏了就好多年不再生长了,它还不能生长在酷阳直接照射的地方……因此野生人参也是非常少见的,只有在深山老林里和人迹罕至的高山石头砬子上才有可能找到。物以稀为贵吗,人参又是大朴之药,所以它就成了三宝之首。东北很多地方都把“人参”叫“棒槌”,据说还有一种鸟叫棒槌鸟,它喜欢吃人参的果实,并把不能消化的种子排泄到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或是石砬子上,那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再长出新的人参来。以前人们进山挖人参,很少是一个人去,其一是,人多互相有个照应,声势大还可以驱赶猛兽。其二则是,人参很稀少,大家拉开一定的距离可以形成拉网式地寻找,比较容易发现人参。因此大家把进山挖人参的人们都称为“棒槌帮”。这些挖人参的人们还有些规矩,那就是所挖到的人参为大家共同所有,而且一经发现有人参了,就应该通知大家一起来挖。发现人参的人,为了记住人参的位置,往往需要做个记号,他们约定用红色的绳子或是布条绑住人参。结果有人把这种做法说成了,他们怕人参跑了,才立刻用红线把人参绑住的。挖人参时也很讲究,是不能用铁器挖的,说是人参碰到铁就会烂掉。而且为了不伤害人参的须根,最好是用水冲泡等等,我就不多说了。貂皮,指的是一种叫紫貂的动物的毛皮。紫貂生活在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大山林里,紫貂也叫“黑貂”、“林貂”哺乳纲,鼬科,长得很像黄鼠狼,体色暗褐,头部较浅,体长30——40厘米,尾短而粗,长约11——19厘米,末端毛甚长。爪甚尖利,适于爬树。由于它是夜晚出来活动,而且动作非常灵巧和迅速,人们也是很难捕捉到的。它的毛皮不但颜色纯正,而且柔软光泽,是极为珍贵的毛皮,所以貂皮也是东北三宝之一。说起紫貂皮我是没有见过的,只是听老猎人讲述过,但是我曾经穿过的小棉袄的皮领子,却被皮货商说是青貂皮的。那是1967年冬天,我回北京探亲时,特地到一家寄托商店去看皮货。当时我头上戴的是狗獾子的皮帽子,那是在北大荒,我带领学生们上山砍柴时,发现的一只狗獾子,大家要用镰刀和斧子去追打它,它却忽然一口咬住了一个同学的后脚跟,也多亏是冬天,那个同学穿的是比自己脚大两号的棉胶鞋,里面不但垫了好多苞米叶子,还穿着棉袜子,不然的话脚后跟非得给咬坏不成。这种动物一旦咬住了东西就不会松口的,大家围了上去,都知道它的毛皮比较珍贵,所以只是用镰刀把儿和斧子背儿打它,那它也不松口,直到打死了嘴里都流血了,它还是死死地咬住那个同学的后脚跟,最后我和同学们把它的嘴硬是翘开了,那个同学才脱下鞋看看脚,鞋被咬破了几个洞,脚后跟也有些发青了。那只獾子的肉大家吃了,獾子油可是治疗冻伤、烫伤的好东西,同学们把獾子油收了起来,那獾子皮就由那个被咬的同学拿走了,后来他把那獾子皮做成了个棉帽子。我回北京探亲时特地借来用的,为的是在北京照几张相片留作纪念。而我那小棉袄的领子,却是我打猎时,打的一只水耗子,由于没有伤着身上的皮,才把它拿来做了棉袄的领子。没想到,那里的皮货商却说我这领子是青貂皮的领子,还说这种皮子与水獭皮相似,冬天的雪落的上面,一抖落就掉,皮毛都不湿,我也试过,果真如此。想起来那个年代北大荒还真是据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呐。说起乌拉草(靰鞡草),好多人都并不以为是什么宝贵的东西,不就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吗,它是根连根的草叶聚生的一种草,叶为三棱型平行叶脉,狭长而直立,长约40——60厘米。但是它的叶片的纤维坚韧而柔软,因此干了的叶片也不会碎断。当地人把它割来,晾干后再把它用木棒敲击,它的叶片就会形成如发丝一样的絮状纤维了,把这些乌拉草的絮状纤维铺到靰鞡鞋里,那可是又轻快又保暖,是比棉花和皮毛都好的东西。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我们很多人都是汗脚,冬天穿的棉鞋里的棉花容易吸水,在天寒地冻的雪地里,鞋的外表面就会冻上一层冰盖儿,那怕是毛皮也会在汗水的浸透下失去了保暖的作用,而乌拉草既能吸收汗水使自己更坚韧和柔软,还不会像棉花似的被黏结在一起,所以走多远的路它依然是又轻快又保暖的垫衬。但是这种草也不是到处都能找到的,所以它也被列为东北三宝之一了。

北大荒趣事(四) 野生动物奇观 下乡到北大荒近三十年,对自然中动植物的一些现象真有很多解不开的迷。总想给赵忠祥老师或是王刚同志写信请教一番,又考虑到他们工作太忙而放弃了。与同志们闲谈中很多人都说不如写给报社,记者们的能为不小,他们会与专家们联系给与解答的,但是我又不知道给谁写,今日在我这才决心在网站上发表以求得到科学的解释。 (一)先说说草子儿变成鱼的故事吧人们都听说过“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夸张形容,那是对当年北大荒的描绘。六三年在北京市万里副市长亲自动员和送别下,我们三百多名北京青年上山下乡来到了这块美丽富饶而又神奇的土地。我们都曾经领略过“瓢舀鱼”的乐趣,六四年我们几个分到五分场五队的支青(当时叫我们是支边青年,以后才改成知识青年,简称知青的)。在大雨后到公路边的排水沟中洗衣服时,竟在还不到膝盖深的水中发现了很多鱼,于是我们也不洗衣服了,大家一起把一段水沟的两端用草和泥堵了起来,有人用盆向外舀着水,其他人则把水搅混,这时就见到大大小小的鱼嘴在水面上张合着,就那一小段排水沟中我们就摸出一脸盆的鲫鱼。生产队的大人小孩也都来抓鱼,公路的两边可热闹了,有用筛子有用筐的,还有用网的,都是满载而归。这些鱼是下雨时从小索伦河顺着排水沟游上来的,河里的鱼肯定少不了。七一年到七三年证实了这判断,七一年我在七队教书,六月底的星期天我到小索伦河桥下洗完衣服,觉得天很热,就脱鞋下水洗洗脚,无意中手在石缝边碰到了一条鱼,慢慢摸去,哈,一条三两多的鲫鱼被我抓了上来,肯定不止一条,于是我专心地摸起鱼来,沿着河边没膝深的水沟摸了上去,也就半个小时,竟然装满了一大塑料网兜,回家一数有四十九条都是三两以上的鲫鱼。队里人知道后,几天来中午和晚上小索伦河的河沟里都是人,除了鲫鱼外还抓到不少的鲇鱼,堵鲇鱼洞抓鲇鱼更有意思。七二年七三年大家又连着抓了两年的鱼,而且很明显,鱼是一年比一年大,我还曾抓到过一条一斤半的大鲇鱼呢。这河里的鱼是游动的,可从下游的挠力河顶上来,奇怪的则是与河水并不相通的水泡子里的鱼是怎么来的呢?尤其是一种叫“老头鱼”的鱼,生活能力特别强,几乎是有水就有老头鱼。它的学名谁也不知道,这种鱼的头能占全身的三分之一,而且嘴大眼睛小,张开嘴都能把它自身吞掉似的,眼睛不但小,还乌秃秃的分不清眼敛和眼仁儿,由于它头大尾巴小,为此人们才称它是“老头鱼”。它全身长着极细小的鳞片,半斤多重怕是最大的鱼了,也看不出有鱼鳞来。七月中旬,麦收前的土晒场必须泼水压实。用水量很大,全生产队的农工都出动到小索伦河那没建成水库下的泡子里去装水了,马车和轮式拖拉机拉着大水筒往复运输着。休息时,几个年青人打打闹闹地跑进了一片不大的刚没脚脖子的浅水地里。这片地是修水库时推土机推去了一层黑土后留下来的很平整的白疆土洼地,下过大雨才能积些水,长时间不下雨就会干枯。他们在水中乱跑着,一会水就混了,没想到水面上竟是一层张开的小口,用手一抓全是两寸来长的老头鱼,毫无疑问被我们扫荡出了满满的三脸盆。可这都一样大小的老头鱼从哪儿来的呢?老同志们顺口就说是草子儿变的。不信吗?如果是从河沟游来的为什么大小都一样呢?为什么又只有老头鱼呢?我们哑口无言了。更没法解释的,我们曾在去煤厂路边的水坑里钓过大老头鱼,也只有这一种鱼。那水坑不但比水库要高出五、六米,还远离水库和小索伦河,并没有任何渠道与河沟相通,雨水再大也只不过是水面扩大,水深加深而已,水不外流也就不可能有鱼从河里顶上来。这水坑是头几年修水库取土时,推土机推出来的,并不久远,这老头鱼是从哪来的呢?也有人说是下雨带来的,详细追问起来,是从哪儿带来的?为什么井里没有呢?……?真是不可思意。不知道何人能解释?

我十二岁那年还住在乡下的姥姥家,那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农村。严冬封地的时候,空气都是青色的,河里被冻出几个大冰包,成垛成垛的玉米杆子被风吹的哗哗作响。冬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升,天空泛着乌蓝的光,冬天没有农活,就算是勤快的庄稼人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起来。天空将亮不亮的时候最冻人,冷风像小刀子一样,一把把扎倒肺里,扎得嗓子生疼,出门走不了几步,嘴里呼出去的热气,像冒着烟似得,用不了多大一会,眉毛上就挂了霜。

“我也曾尝试着热爱生活,可生活却总想置我于死地。”

这话是二老魏对我姥爷说的。我不知道二老魏大名叫什么,我打小就听村子里的人这么叫他,二老魏说话的时候嗓子里像挂着张砂纸,出来的声音沙哑,模糊。他似乎从没刮过胡子,嘴唇上面,一横条胡子很厚,二老魏不高,人也瘦,常年蓝布褂子和黄胶鞋,每见着我,就用他那粗哑的嗓子说:哎呦,这孩子长这么高啦。

二老魏总是一个人。我从没见过他的妻子,我问姥爷:二老魏的媳妇呢?

姥爷说:死了,你没出生之前就死了。

“怎么死的?”

姥爷说:跳井淹死的。”

二老魏的媳妇是上三队的,一个叫松树沟的地方。二老魏年轻那会儿给人打工,帮人收玉米时认识的。二老魏虽然个不高,但有股子力气,干活又快又机灵,收玉米,收高粱,扬麦子,压荞面什么都会。两个年轻人互相看对眼,就结婚了。二老魏的婚房就在我家旁边,一间大瓦房,分成东西两间厢房,中间是厨房,房前是院子,围墙是草杆和黄土垒的。房子唯一的问题是没有井,不过也没关系,出了院子,十米不到的地方就有口轱辘井,轱辘井的年岁不小,村子里几代人都喝这口井,轱辘井很大,井口接近两米宽,井很深,再冷的冬天也不会结冰。

二老魏的媳妇给二老魏生了俩儿子,一个叫玉喜,一个叫二蛮。本来这一家日子过得也算顺当,可突然有一天,二老魏的媳妇疯了,到底为什么也不知道,二老魏很爱媳妇,就带着媳妇去镇上的医院检查,花了挺多钱,也没查出是什么病。村里人说是得了癔症,这个病治不好。

二老魏的媳妇每次发病,就会变得暴躁不堪,有一次我姥爷在二老魏家吃饭,正吃着饭,二老魏的媳妇就发了病,桌子也翻了,菜也洒了,又哭又闹,嘴吐白沫,浑身抽搐,几个人都按不住。

有人说二老魏家的房子建的不好,地基下面压到了东西,那东西被压死了,就来找二老魏报仇,一家人就这么一个女的,阳气最弱,所以发了疯。村子里风言风语传的越来越邪乎,似乎二老魏家里真藏了什么,村子里的人走路的时候都想避着二老魏家,他们害怕那东西找到自己的门上。

二老魏的媳妇发病率越来越高,从最开始的半年一次到后来每月一次,而且越来越厉害,姥爷说那女人发起疯来,要杀人。有一天早上,二老魏的媳妇又犯了病,把灶台前烧火做饭的二老魏耳朵咬了一半下来,咬完耳朵,二老魏的媳妇就往外跑,二老魏顾不及耳朵的疼痛,赶紧去追,还没追到大门口,就看见妻子跳进了门前的轱辘井里。

二老魏的媳妇被淹死了,在某一天的早晨,咬下了二老魏的半个耳朵跳井淹死了,尸体费了好几天才被拉上来,人已经泡的肿胀不成人形。没人再去那口井打水喝了,村里为了防止有人再跳井,就把这口井给盖住了,井口被一个一尺厚的大磨盘彻底封死了。

这件事之后,二老魏仿佛一下子就苍老了,他的背佝偻着,像总有什么东西压在上面。吃完晚饭的时候,他也会和那些在外面聊天的人呆一会,可他不讲话,他就蹲在墙边,听他们说。

玉喜和二蛮那时候年龄还很小,不怎么懂事,冬天的时候,没有棉衣棉裤,二老魏不会做针线活,我姥姥心疼俩孩子,就给玉喜和二蛮一人做了一套棉袄棉裤,一直到他俩外出打工,玉米和二蛮的棉袄和棉裤都是我姥姥做的。

玉喜和二蛮都没怎么上学,俩人到了高中的年纪就出去打工了,俩人打工的地方不算太远,坐汽车两个小时就能到家。二老魏一个人在家里种地,种点黍子、高粱什么的,卖了换些钱和细粮。二老魏没有再娶媳妇,种地收庄稼,卖了钱,把钱攒下来,给儿子娶媳妇用。

有一年的冬天,玉喜没回家过年,二老魏电话里问为啥不回来,玉喜支支吾吾的说过年加班,二老魏觉得不对,就去玉喜干活的工地去找他,到了工地一看,工地上早就没人了,员工宿舍门上挂着一把大黑锁,工人们都回家过年了,只有旁边的一个窝棚里还冒着热气,二老魏进去看,果不其然,是玉喜。玉喜穿着棉袄,外面还裹着一层大被子在煮挂面,挂面里就只放了点盐。

玉喜迷上了赌钱,炸金花,推牌九,年前工地上没活,一群人就在宿舍里赌钱,玉喜玩了几把,吃到了甜头,就控制不住自己了,玉喜那时候只有二十几岁,哪是那帮老赌鬼的对手,一晚上没到,就把钱输光了。玉喜不敢把这事告诉二老魏,就说谎过年加班,工地停了工,宿舍也关门了,玉喜就住到打更大爷的窝棚里,打更大爷最后也走了,就只剩玉喜一个人了。

赌钱这条路,走一块,后面就断一块,想回头都回不去。玉喜也戒过几次赌,可也总是戒不干净,到最后,村里的几个包工头都不愿意再带玉喜出去打工了,没人愿意带个赌鬼在身边。

玉喜死的时候刚四十,一辈子没结过婚。

听姥爷说,玉喜那时候在一个收破烂的地方看大门,平常除了看门,也负责收破烂,有一次收破烂,收了几件古物,卖的人不知道,以为是破烂,玉喜留了个心眼,找人打听问了下,一问,果然值些钱。玉喜本打算靠这笔意外之财翻身,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却在一次酒醉后,说漏了嘴。和玉喜喝酒的那几个人知道这几件古董之后,就起了歹心,有一天晚上把玉喜叫出来喝酒,这次酒喝完第二天,玉喜就死了,那几件东西也跟着消失了,警察来了几趟,没能查出个究竟,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二老魏在后山给玉喜找了块地,亲手把玉喜埋了,那块地,本来是打算留给自己的。

村里人管二蛮叫蛮羔子,满羔子不赌博,但他喝酒,年轻的时候,处过一个对象,因为喝酒,对象跑了。蛮羔子嗜酒成瘾,连早饭也要喝酒,有一年蛮羔子用打工赚的钱买了一口大酒缸,这酒缸和我家里的水缸一样大,整整一酒缸酒,蛮羔子喝酒喝到酒精中毒,只要不喝酒,手就抖个不停,厉害到连筷子都拿不住,没人再要他干活了。找不着活干的蛮羔子就一个人在家喝酒,二老魏养他,他喝酒不用下酒菜,一碗饭也能就酒。

二老魏那时候将近七十了,出去打工已经干不动了,只能在村里找点零活干,赚了钱给蛮羔子买酒,不买酒,蛮羔子就骂二老魏,村里人说,蛮羔子喝酒喝疯了。

有一年冬天,蛮羔子喝醉酒后在炕上睡着了,半夜醒了,披了件棉袄,想去厕所,刚下地,醉的迷迷糊糊蛮羔子一脚没站稳,整个人扑倒在冬天取暖的火炉子上,火炉子里还压着火,蛮羔子整个胸前和肚子上都被烫伤了。

第二天一早晨,二老魏来找我姥爷,想问他要点獾子油,獾子油可以治烫伤,他借了好多家都没借到,姥爷一听就赶紧叫姥姥去找獾子油,姥爷拿上獾子油,就去了二老魏家。一进屋,屋子里又脏又黑,窗子的玻璃也碎了,就拿了块塑料布挡着,风一吹,哗哗作响,被子因为太久没洗,油的发亮,蛮羔子光着膀子,披着油的发亮的被子,一个人坐在炕头,嗡嗡地哭。他疼。

前年冬天回老家,过年的时候,家家都吃两顿饭,上午一顿,下午一顿,下午开饭的时间还没到,村里的人就出门打老炎,也就是晒太阳。二老魏穿一件鸦青的棉袄,棉袄很旧,而且极不合身,手肘的地方打了补丁,前襟上有几处污渍已经洗不掉了,本就矮小的二老魏穿着这件不合身的大棉袄,显得更小了,他双手插在袖筒里,脖子瑟缩着,蹲在墙边,闭着眼晒太阳,在他左边斜着三米不到的地方,就是那口淹死她媳妇的轱辘井,封井的磨盘上,几个村民有说有笑的聊天,他们不知道这口轱辘井从前发生的事。

隔壁的院子里传来了极响的爆竹声,豆一般大小的白火光冲向天去,在泛黄的空气里炸裂开来,接着毕毕剥剥的鞭炮声响了起来,是隔壁家要开饭了。磨盘上谈笑的人慢慢地散去,在爆竹声的连绵不断里回去了各自的家。

二老魏颤巍巍的站起来,拍了拍背上的土,望了一眼轱辘井,踌躇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下雪了。

以上就是关于獾子肉有什么好处全部的内容,包括:獾子肉有什么好处、獾子油如何保存和治疗胃病、吉林省都有哪些特色美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80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