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年,戊戌选试录取4030人。后因故中止,至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再次开办。
元代的科举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
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停办两次,共举办过十六次,取进士1,139人,国子学录取284人,总计1,423 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元朝并不是不举行科举考试。只是初期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停息。初期,元朝不偏重开科取仕,灭宋后二度不举行科举,至元仁宗延佑二年才再次创办。 但是早在1306年,元朝为了体现中华民族一统化的决心,也为了向汉族人证明蒙元皇权尊敬孔子等圣人,元成宗命在大都北京建设祭祀孔子的圣庙,诏封孔子先圣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董仲舒和朱熹等人也得以谥封。1313年,元朝承接宋朝科举方法,并首次以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为科举版本,也就是要求参加科举人员发人员必须以朱熹的注释去理解圣人言论,这样,就压抑了许多学生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朱熹的思想文化开始占据了科举的重要位置,程朱理学就是这样借助科举而登上中国思想文化神坛的。四股文经过元朝和明朝的不断发展,到了明朝弘治九年,也就是1496年,在该年的会试题目《责难于君谓之恭》的作文要求中,八股文正式完善于世。 元代的科举制度大部分相沿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与在都门举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二科,但分成上下榜。右榜供蒙昔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需求相对较简略。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3场,需求相对较严酷。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派。 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死亡止,科举时办时废,共举行过16次,取士二千余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充足的器重,在元政府中孕育发生的影响也不大。 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有
元朝第一届科举会试和殿试,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内城)举行,各省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只有135人,从中获录取的进士只有56人,均不足原订的数额。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在两年前正式下诏恢复科举考试,并于去年8月在各省举行乡试开科取士。这是宋朝灭亡以来,近40年来的第一届科举考试。
这名蒙古皇帝从9岁开始受到孔孟儒学熏陶,认为儒家伦理纲常可以治国安邦。他日前巡视“皇家学院”国子监时,谈到了复办考试的目的。
他说:“我的心愿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以图治,如果不用读书人,如何实现这个心愿?”
极力主张复办考试的是他的老师李孟。这名当天陪同皇帝巡视的汉儒告诉记者,两年前的夏天皇帝召见,就如何选拔贤才要听取他的意见。
“我当时上奏说,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途径不只一条,但汉、唐、宋、金盛行的科举取仕,远胜一切。而如今若想恢复科举,应注重德行、经术,其次是文辞,这样才能招揽到有真才实学的贤士。”
对于第一届科举名额不足的原因,李孟私下透露,并不是汉人、南人缺乏合格者,实际上参加乡试的汉人、南人总数要比蒙古人、色目人多几倍;但因蒙古人、色目人考生中难以选满150个举人名额和50个进士名额,所以就将汉人和南人的乡试会试名额同数空缺,以维持四等人入选数量的均衡,以免汉人、南人在科举中占优势。
据一些汉族读书人反映,元朝科举存有不平等现象,例如乡试和会试的程序规定:蒙古人、色目人第一场从《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四书”内出题考经义,再根据时事出题考对策;汉人和南人除了这些内容外,还须加考赋与杂文各一篇。
待遇方面,蒙古人和色目人的考题难度较低,考试也少一场,但授官级别却比汉人、南人进士高。而且蒙古人、色目人如愿参加与汉人、南人同样难度的考试,中选后
更加一等授官。
殿试结果分右、左两榜公布;元朝以右为尊,蒙古人、色目人因此名列右榜,汉人、南人列左榜。名义上两榜的第一名都算状元,但只有右榜状元才算真有资格为官,左榜状元不受重视。
一些汉人考生投诉,这和寻求优秀人才的原意相违背。不过朝中一名文官透露了实际的情况。他说:“皇帝是有心对汉民、南人以平等相待的,无奈朝政受他母后(答己)和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把持,我看他是有心无力。”
蒙元科举主要还是考《四书》,但必须采用程朱或他们的门人的注解。出人意料的是:蒙元这一代,思想远比明清保守。程朱理学成了唯一的思潮,科举考试和社会道德标准都被程朱理学绑架了!程朱理学荼毒中华文明、禁锢人们的思想几百年,到今天影响也是很大的。每年都有一些人大代表整出什么试图禁锢社会道德,让社会倒退的提案来。
从蒙元众多的讹传上可以看出:统治者必须给这帮百无一用的书生找条出路,不然他们得不了功名纳不了妾,就会聚在一起给你胡说八道,整出什么“九儒、十丐”来,用元曲和白话小说来讽刺时政!这帮人就是后来明代的东林党的前身,也是古代的网喷!!!
元朝举行过科举考试,但是期间也停过,而且录取的人数特别少,全然不是宋代那样的繁荣现象,关键是元朝不推崇儒家思想,他们也不接受汉文化,而且古代的考试基本都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内容,元朝作为一个游牧民族,本就不识多少文化,自然也就对科举不是那么重视了。所以在当时的汉人是很难通过走仕途这条路光宗耀祖的,而且汉人在元朝的地位也很低。
元朝近百年的时间里,其实不乏读书人,但是却无可奈何,可以说元朝是汉族文人的悲哀,他们没办法走仕途,只能低下头为普通百姓去创作,所以在元朝,元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为元曲就是服务大众的,像是如今我们所接触到很多戏曲,都成型于元朝,而那些文人就是戏曲的编剧,试想他们愿意吗,不一定,但是只能说为了生活。
其实在元代以前,文人是比较清高的,文化是曲高和寡,是上层人的事情,但是在元代之后,随着印刷术的繁荣,开始出现了一些基层文化,我们后来所熟知的明清小说,还有那些喜剧原型基本都是在元末逐渐发展起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基层文学的创作,致使民间百姓开始有渠道了解历史,但是却也带来一个问题,便是都拿这些带有个人色彩的文学创作当作真正的历史,这还是有失偏颇的。
以上就是关于元朝什么时候行科举制度全部的内容,包括:元朝什么时候行科举制度、元朝为什么不举行科举制度、元朝有没有科举制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