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三点水金2023-04-23  25

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指教师有意识的将理解透彻的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与教学实践,指导自己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学,改进教学,做出明智教育教学决策意识与能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能给予教师诸多思想启迪,使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获得良好专业发展,成为优秀教育者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

化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指化学教师对化学学科教育知识熟练掌握,能够恰当的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清晰地表达自己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

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首先就要不断地学习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重要文献,确立正确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撰写论文、参加课题研究、案例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要因人而教因材施教研究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

其次,反思交流是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又一个途径。没有思考,就没有专业素养的提升,反思可以是在课前,也可以是在课后,可以是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他人的课堂教学,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总之,教学任重道远,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重视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提升不断努力,不断创新。

第一,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因为任何理论必定是通过概念、判断或命题等基本的思维形式来构成的,如果没有教育概念、教育命题,仅仅是对教育现象的系统描述,即使是系统的,那也不是教育理论,而只是教育现象陈述。第二,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的抽象概括。理论在本质上超越于具体的事实和经验,尽管它在形式上是一种陈述体系,但它在内容上是以浓缩的形式来阐述教育事实和经验的,不是对教育事实和现象的直接复制,而是间接的抽象反映。第三,教育理论具有系统性。单个的教育概念或教育命题,不借助于一定的逻辑形式,不构成一定的系统性,也不能构成教育理论,即使它是对教育现象和事实的概括反映,那也许只是一种零散的教育观念或教育思想。

如下:

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什么意思,教育教学理论及应用是属于教育心理学范畴的课程,是将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到了一块,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实用教育理论有层次之分。有些理论着重以当前现实为对象,研究解释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践性功能突出,谓之操作层面。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什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法规三个部分。

教育学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主要有:教育学概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学校以及教师与学生。

1教育学概论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的起源、发展、本质和基本规律,教育劳动的特点及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2教育与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发展的理论构建基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3教育与社会发展包括现代教育的功能、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现代化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国和国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内容包括我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

6教育途径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等八方面内容。

7学校包括学校的教育制度。

8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心理品质、威信、基本素质,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学生和班主任。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学习心理、品德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的基本知识。

1心理学概论包括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

2学习心理包括学习概论、学习动机、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等八方面内容。

3品德心理包括品德形成的心理学理论、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成分、学生品德培养的心理分析、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五方面内容。

4教学心理包括课堂教学概述、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

5差异心理包括智力差异、人格差异。

教育法规

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教育法概论包括教育法及教育法的基本涵义、教育法的体系和教育法律的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育教学基本理论都包括哪些

1、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与教育相关的法律知识; 2、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内容。

包括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本专业(学科)相关联的实践能力、对本专业(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掌握水平等; 3、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内容。包括分析教材、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语言、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4、基本教育教学素质内容。

包括仪表举止、口语表达、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 扩展资料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

教学理论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 从规范性和处方性角度考虑,教学理论关心的是促进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

教育学基本原理,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的本质与定义

对教育到底是什么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教育是生产力,也有人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有说教育是一种文明延续的本能产物就像动物对于基因得到延续的冲动一样,也有人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产物,是社会或集体利益的产物,还有人认为教育是神的要求等等,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当然在我国,大家都知道应该相信那个了,老马和老毛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了,劳动养育了一切。

这本质是确定下来了(对于不同的信仰者来说,当然是不一样的,但对一个体来说是肯定的),定义又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就如一切的人文学科和部分的自然学科的概念一个境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家有根据只说所处的不同的情景得出了不同的定义,还谁也说服不了谁,然后由此产生了一大堆的理论分枝,自己百度去,关键词“教育 定义”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万能论,教育无用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筛选假设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独立论,文凭理论,劳动分割理论等等。

三、教育与人的关系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内因与外因交互论等等。

三、教育目的

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人的全面发展说,教育无目的论,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改造生活说,教育超越生活说,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等等,五花八门,当然我们这儿应该选什么你应该在小学背中小学生学生守则的时候就很熟悉了。

四、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就是学校教育制度

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型学制——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好像就这三种,古代的就不说了,那是教育史的内容

其他的教育机构(比如我们当下盛行的各种中小学补习机构,学前班,成人教育成人考试补习培训机构)更多的是参照公司法规定的,管理的并不很严格。

五、课程论

这个部分的内容是近十来年才在我国的到重视的东西,理论有很多,都是国外的,我们现在学校里实行的课程论基本都是泰勒的课程模式——传统模式或传统主义课程论。此外还有经验主义课程论,结构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泰勒模式就是属于这一种),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等等,还有很多其他的理论。

六、教学

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代表是斯金纳的程序教育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代表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代表是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浅谈在教师成长的历程中,求知始终闪烁着永恒的价值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知识修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提高、充实的机会,如学历教育、进修培训、自学反思等等,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可供选择的途径1多方摄取信息,争做通才教师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神圣使命的基础教师只有自身知识积淀丰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是他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知识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 张苏奇教授把知识状态完整的标准分解为“八个板块”:即强烈的自我效应意识、学术水平、知识转化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适应环境、创造环境的能力;提出了“人心教育”说:把志气、骨气、毅力、耐劳、进取、拼搏的精神称为人应具备的“本钱”,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三者互相渗透的教育当作人的“资本”,把三大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济,叫做人的“本事”,把人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称为人应有的“根本”这一切,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显然远远是不够的! 信息技术使人类最新的教育、科学、文化成果可以很快地传播,人人可以共享教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重视终身学习,破除传统的封闭性,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那种只埋头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使自己的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这是因为当今的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系统地把该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和吸收进去,更不用说描绘清楚该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各类各门学科走向综合,这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麦克斯·普朗克所言:“科学是内在的整体,他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当今教师,不少人努力加强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少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增强自己智能的复合性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等学科当作攻玉的他山之石,不断地将新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之中,向“博、大、精、深”迈进 当今教师在智能上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视野开阔、博学多能的“通才”教师这里所说的“通才”教师是指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教师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我认为,在年轻的时代,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可见,破除封闭性、开阔知识视野,是提高和完善教师智能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问题教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是通往通才之师的康庄大道,也是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方式曾听人谈起这样一件事:国内某名牌大学的一位高材生到美国留学,课堂上这位学生认真听讲,作业更是完成得出色,可一学期下来还是只得了个C等成绩看着平时学得轻松但成绩不错的外国学友,他心情非常郁闷后来他接受一位学友的建议,去找该课的执教老师谈谈教师问:“你听过我的课吗”“我没有缺过一节课呀,作业次次都是优等呢”学生委屈地说“那你在课堂上提过问题吗帮同学解答过问题吗”高材生不解了:“课堂上您讲的我都听懂啦,没有不懂的问题,而同学提的问题也实在是太简单了”教师郑重地对这位学生说:“我的课堂欢迎有贡献的人,而不欢迎消费者” 仔细想想,这里涉及到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以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被动学习为主,教师满足于学生听懂听会、理解记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他获得的更多是结果的成功,而绝少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体验——那种大胆质疑的浮想联翩,那种豁然开朗的妙不可言,那种合作探讨的共鸣与碰撞,那种创新发现的幸福与癫狂,乃至不解、疑惑、争辩、对抗……而这些才丰富了生命的色彩,体现了发展意义上真正的自由和尊严2阅读理论书籍,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体现了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特别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为学生所喜欢;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展示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科书既是教学的依据,又是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这一切要求课堂教学建立起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模式在这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氛围中,实验区的教师“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一种久违的、渴望已久的东西回到他们中间,教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又普遍感到,让学生体验实践花费的时间多,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如直接灌输来得快 新课程从教育观念到内容、方法,对于每个人都是全新的,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或成功的模式,只有依靠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课程改革,面临最大挑战的教师,这种挑战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一次“蜕变”:课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在这场变革面前,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敢于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新课程教材难度降低了,知识面加宽了;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自己参与、自己探索,教师如何引导,如何确立起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能否达到新课程的要求,自身储备的知识量能否适应课改,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都是我们教师面临的课题 一位老教师说“这种变革是一个是痛苦的过程”因为,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否定,而否定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意味着改变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我们教师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了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定势”中去这一点尤其是对于一些颇有建树的成功教师来说更是艰难的他们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甚至一定程度上要改变一些“成功经验”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达到新标准要求,使用好新教材,我们不仅要“洗脑”,还要不断“充电”教师只有不断阅读教育教学理论图书并大胆实践,才能适应课改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1)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图书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改变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状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及时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像《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等图书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我们广大教师都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2)多读一些真正提升教师自身内在修养的图书新课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要求,教师必须随着新课程所建立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的变化是由教育观念决定的,因此,广大教师应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像各种教案、教参类的图书应该看,但不能依赖有的教师看教案类图书,不是参考学习借鉴,而是图方便、照抄照搬,这不但不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反而有害而像《专业: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样的图书会使教师受匪浅 (3)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从目前教师购书情况看,绝大部分是集体购买或由课题经费报销影响教师个人出资购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现在学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缺乏教师业务理论学习用书的状况,的确应该尽早改善切实加强图书馆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能扩展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理论图书实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举3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今天,教师的功能从传统的教给学生知识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一项艰巨的使命当代的教育科学表明,人类的知识不仅在不断分化,形成许多新的边缘学科,教育也跟科技一样,不仅各门学科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的立体网络,就是教育学和教学法体系本身也日益丰富,同一学科内各种流派林立,同一教学内容也因教法迥异而效果悬殊为能够保证自己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教师就必须发挥群体优势,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以弥补个人智能的不足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形象而生动地评述过群体优势: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不仅要求在教师同行中创造一种“文人相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好风气,还应根据时代的特点,大胆跨出校门,与科研部门、企业挂钩,在实践中搞科研、抓信息,使教师永远处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前沿,不断补充知识的新鲜血液教师与社会发生横向的学术联系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教师在参与这些学术交流后可以及时地提高自身的智能和教学水平,把最新的学术及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克服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弊端在教师的生涯中真正令人遗憾的并不是教师“红烛”般的命运“照亮了学生,耗尽了自己的光焰”,从一个有高尚责任感的教师的角度来看,那正是对教师崇高精神的礼赞真正令人感到遗憾的,常常是匆匆流逝的时间教师的一生,都消耗在讲台前、学生的作业本上和备课的台灯下难怪许多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的关键一环,集中到能否树立科学的时效观上让每一个教师掌握时间的运筹学,花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智能上的较大发展,产生最大的效益来 (1)珍惜分秒时间从教师的工作来看,其时间就更有价值,更应当珍惜因为一位教师的一小时就是几十名学生的一小时,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漫不经心地白耗一小时,就等于剥夺了学生一个小时的黄金般的青春生命 (2)科学安排时间教师的工作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就是星期六、星期天,有的教师也还要工作,莫说学习提高,就连锻炼、做家务和休息的时间也挤掉了,许多教师为此而苦恼作为当代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应该是科学、健康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科学地分配时间,掌握时间的运筹学是其中的关键我们可以按照科学的比例分配好一天中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锻炼和睡眠的时间,有计划调配一周乃至一月的活动,使之成为规律,不因工作繁忙而取消和不适当地压缩睡眠、锻炼,也不要过度消遣而偏废学习和工作4自学反思培训,直击三大难题教师投身业务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举步维艰,经费紧缺、工作矛盾和与实践脱节这三大难题,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造成不少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部分教师学历、文凭与水平不一致,职称与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不符因此,必须打破“进修为学历”、“进修必离职”的传统做法,把培训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过程中,使教师的培训基础化、全程化,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21世纪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课题进行的“自修——反思”培训,直击以上三大难题,实践证明是继续教育有效的培训形式 自修——反思培训模式,是以学校为主阵地的在职培训,学校是培训的主阵地,教师是培训的主体,教师可以从自己最为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最感兴趣的专题入手,确立课题,自订培训目标、自修培训教程,并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随时随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在自察自省、自评、自己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教师互评、校长导评、专家审评,力求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 而培训者(培训机构、科研所)则要转变观念和角色,和中小学联合起来,走进学校,走进教师中间,参与到教师培训中,做培训的指导者、促进者、资源携带者,为教师提供随时性服务,强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建立在学习者需要的基础上,学习活动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培训者将与被培训者共同成长 自修——反思培训模式,其实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它面向全体教师,不必把教师集中到学校以外的某个培训机构,不受时间、地点、经费的限制,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进行反思性学习和培训;是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的发展其特点是每位教师都要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不良教育教学习惯以及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并解决面临的问题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 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 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流派有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及认知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一、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0 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

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三、认知教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批判行为主义是在研究“空洞的有机体”,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上,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扩展资料:

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1、“掌握学习”的基本思想,

它是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的教学理论,是一种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教学形式。

二、“掌握学习”的特点,

1、为掌握而教;

2、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使人人都能学好。

掌握学习策略是以能力优劣不等的学生为前提条件,以集体学习的教学方式为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学习水平,寻求一种既能保持班级教学的优越性,又能解决传统班级教学一筹莫展的“差生”问题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学理论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全部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教育理论包含什么、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学科的意思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72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