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炎帝神农氏是我国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大黑鱼2023-04-23  27

炎帝神农氏还是我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 炎帝神农氏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华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

黄帝一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当了部落首领后,教人们建筑房屋、喂养家畜、种植五谷,还发明了车。船、乐器和文字等。黄帝的妻子螺祖(k1Z刘发明了养蚕、抽丝和织锦。炎帝创造了农具,教人们进行农业生产,还亲尝百草,发现了治病的药材。聪明能干、热心为大家办事的黄帝和炎帝,深受人们爱戴,他们一直被当作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黄帝和炎帝都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原始社会后期,是两个部落的首领。当时,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居住在现在陕西省境内的黄河边上。后来,又先后沿黄河两岸向东部迁移。为了争夺一块土地,炎帝族同住在中国东部的九黎族发生了战争。九黎族的首领蚩尤打败了炎帝族。炎帝族向黄帝求援,他们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九黎族失败后,一部分逃到了南方,另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二族。后来,炎帝族和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炎帝族失败后,加入了黄帝部落,黄帝族的力量就更大了。从此,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的一部分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他们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使这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从此,这些原来不同部落的居民,都认为自己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代,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其实,蚩尤应该算是以山东大汶口、龙山文化为核心的东部地区的先祖。远古时期,活跃在我国华北大平原的人类集团,是东西两大部落联盟集团,即东部的“九黎集团”和西部的“炎黄集团”。九黎集团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炎黄集团在陕西一带.其率领九族会盟之地就在“崇阳山”,位于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部的营丘镇。据史书记载:在黄帝时代立有方国。其证据是:至今这里还树立着象征部落联盟各自祖先的石祖,即“营丘九头”。 蚩尤战败后,族人南徙,古人为方便随时随处祭拜祖先,便将这些“石祖”刻于石上或绘于兽皮等物上的图谱,相当于后世的宗谱、宗氏图,即古籍记载的“营丘九头图”。 并将 “营丘九头图”带到南方以供祭拜。古籍关于衡山脚下黎族古墓中有“营丘九头图”记载就合情合理了! 山东省昌乐“营丘九头”至今仍有保留,人们称之为“石祖林”,十分壮观。 九黎君号蚩尤”,蚩尤就是九黎部族的首领。

伏羲後裔“九夷”音转成“九黎”,後裔一支融入彝族黎氏东汉学者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岭南多黎氏,乃九黎之後。”“九黎”即“九夷”,因音转而成“九黎”。风姓始祖太昊伏羲,乃远古部族华胥氏後代,生于成纪,始作八卦、文字、医药,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公认的第一位共同始祖。伏羲建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市境内,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公元前4012年屠雍大荒落(己巳)至公元前3898年昭阳大渊献(癸亥),“以龙纪官”,设春官青龙氏、夏官赤龙氏、秋官白龙氏、冬官黑龙氏、中官黄龙氏;又命其臣朱襄为飞龙氏、昊英为潜龙氏、大庭为居龙氏、浑沌为降龙氏、阴康为土龙氏、栗陆为水龙氏。故中华民族有“龙的传人之说”——伏羲时代“龙官龙师”的後裔。伏羲的後代主要分化成为九个支系,分居九个不同的区域,称为“九夷”,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山东、山西、河北一带。下传近一千三百年,至炎帝姜榆罔时代公元前2767年阏逢摄提格(甲寅)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在位五十五年),“九黎(九夷)”部落被炎帝姜黎公元前2982年屠雍单阏(己卯)至公元前2953年著雍涒滩(戊申)在位三十年)的後代即蚩尤兄弟、族兄弟八十一人兼并。蚩尤遂成为“九黎国” 国君,部众融纳了伏羲“九黎(九夷)”後裔及炎帝姜黎後代。炎帝姜榆罔五十五年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在炎帝姜榆罔与黄帝轩辕争夺帝位的“阪泉之战”中,炎帝榆罔战败,被迫让位,改封于潞国在今山西省潞城县。此时,“九黎族”部众一分为二:一部分追随蚩尤仍居住在九黎国故地今河北、山东、山西三省交界的古黎阳郡辖境范围,另一部分则追随炎帝榆罔西迁于潞国。两个支系的後裔中,都有人以黎字作为姓氏符号,这很可能就是后世彝族中黎氏的来源。伏羲後代中的一支,不断衍化发展成为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其他支系则分别衍化形成夷族1949年以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巴族、东巴族、纳西族、土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2、蚩尤“九黎国”(九黎族、黎族、苗族、芒族)太昊帝伏羲氏的次子皇仲,任“夏官赤龙氏”,生子朱襄。朱襄仼“飞龙氏”之官,后继位为帝,即火帝朱襄,建都于株在今河南省淮阳市境内。朱襄之子任火官祝融氏,亦称烈山氏。烈山氏之子柱,始植百谷,有大功于天下,死后被奉祀为第一代稷神“后稷”。按:第二代稷神是炎帝神农姜石年。第三代稷神是舜帝时代后稷农正之官姬弃,即周王族姬姓始祖。柱下传十七代为公孙少典,因功封有熊国(今河南省新郑县)。公孙少典的长子即炎帝神农姜石年;次子以父字为氏,姓少典氏,袭封有熊国,下传五百三十年至黄帝轩辕灭掉末代炎帝姜榆罔而登上天子之位。炎帝神农姜石年建都于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以火纪官”,设春官大火氏、夏官敦火氏、秋官西火氏、冬官北火氏、中官中火氏。“春官大火氏”主察大火星即心宿星座。“夏官敦火氏”,主察敦火星即柳宿星座,帝颛顼时代的夏官也叫火正祝融之官,别称北正,以观察火星的移动变化来预测夏季物候节气,创颛顼历。此后,帝喾、尧帝、舜帝及夏朝、商朝时的星象官,也都以火星的运行规律来预测夏季物候节气。今人研究上古史,如不涉入天文历法知识,把火正祝融之官,简单地解说成“上古管理火种的官”,殊为不当。“秋官西火氏”,主察长庚星即太白星,亦即现代天文学所说的金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黎明现于东方,古称太白星,傍晚现于西方,古称长庚星。观察太阳的岀入变化,可定金星的位置。“中官中火氏”,主察天上中宫主要星座天极星,即北斗七星,以斗柄所指,来确定毎年十二个月的月名,划分季节,指导农事。至尧舜时期,这种工作,成为天子的专职之一,《尚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炎帝神农姜姓家族统治时代五百三十年公元前3242年屠雍协洽(己未)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共传九帝:1、炎帝神农姜石年字魁隐,公元前3242年屠雍协洽(己未)至公元前3123年著雍敦牂(戊午)在位-百二十年;2、炎帝姜临魁石年玄孙,公元前3122年屠雍协洽(己未)至公元前3043年著雍摄提格(戊寅)在位八十年;3、炎帝姜承临魁曾孙,公元前3042年屠雍单阏(己卯)至公元前2983年著雍摄提格(戊寅)在位六十年;4、炎帝姜黎姜承之弟,公元前2982年屠雍单阏(己卯)至公元前2953年著雍涒滩(戊申)在位三十年。其子以父字为氏,姓黎氏,受封耆黎国,封地在今山西省黎城县。传至炎帝榆罔时代,耆黎田子黎邛所生九子黎贪、黎巨、黎禄、黎文、黎广、黎武、黎破、黎辅、黎弼,以长子“蚩尤”黎贪为首,伙同族兄弟七十二人,灭掉伏羲风姓後裔“九夷(即九黎)部”,号称“九黎国”。后来,蚩尤在“涿鹿之战”中被黄帝轩辕打败。“九黎国”到颛顼帝时代公元前2538年癸卯至公元前2461年庚申在位七十八年造反,被颛顼之孙即老童与骄福所生二子南正重与北正黎消灭。北正黎之孙黎阳,在尧帝时受封耆黎国,上古文献中“耆”与“黎”为通假字。黎阳为颛顼帝后裔分支黎氏的汉族黎氏本源始祖。5、炎帝姜明姜承之孙,公元前2952年屠雍作噩(己酉)至公元前2904年强圉作噩(丁酉)在位四+九年;6、炎帝姜宜姜明之子,公元前2903年著雍阉茂(戊戌)至公元前2859年玄黓敦牂(壬午)在位四+五年;7、炎帝姜来姜宜之子,公元前2858年昭阳协洽(癸未)至公元前2811年上章敦牂(庚午)在位四+八年;8、炎帝姜哀姜来之子, 2810年重光协洽(辛未)至公元前2768年昭阳赤奋若(癸丑)在位四+三年;9、炎帝姜榆罔姜哀曾孙,公元前2767年阏逢摄提格(甲寅)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在位五十五年,其中公元前2722年屠雍大渊献(己亥)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为黄帝轩辕摄政之十年。姜哀生姜里,姜里生姜节茎,节茎生姜克与姜戏,姜克生榆罔。 “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阪泉之战”要比“涿鹿之战”早。《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按:应为末代炎帝姜榆罔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按:‘百姓’一词,在秦朝以前的古文献中,特指有封地爵位、有姓氏的贵族;秦朝汉朝以后所说的‘百姓’,方是现代汉语意义一样的‘百姓’,而神农氏按:应为炎帝榆罔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按:时黄帝方十来岁,诸侯咸未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没有谁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兿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五臣名,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榆罔,是为黄帝。”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黄帝时年22岁,在“阪泉之战”中打败末代炎帝姜榆罔,登上了天子宝位,建都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城东南八十里矾山镇西部黄帝故城。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城东一里,亦名黄帝泉。而此时的蚩尤“九黎国”,正活跃于中原今河南省,极力扩张势力,争夺帝位。《龙鱼河图》“黄帝摄政公元前2722年屠雍大渊献(己亥)至公元前2713年著雍涒滩(戊申)为黄帝轩辕摄政时期,即11至22岁阶段,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使刀戟大弩,威镇天下,诈杀无道。万民钦命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长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以兵符。伏蚩尤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皆为殄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云云,均为艺术性夸张,极言其暴戾,凶犷不服,以致蚩尤战死后,黄帝还要在自己脸上画上蚩尤脸谱,来威吓八方诸侯,足见蚩尤在当时的威慑力!近代有人以为蚩尤“铜头铁额”是外星人,“涿鹿之战”是地球人与外星人之战,那就远远超出了寻宗问祖的范畴。本文一笔带过,不卷入。按:笔者直至2010年8月无意中看到王英先生《苗族蚩尤拳》这篇短文,方了解“铜头铁额”原来是蚩尤正规部队的特殊战备装束。附录全文如下:“蚩尤拳是苗族最古老的武术套路之一。它是把人从战场上搏斗中的动作串起来而形成的套路。之所以传承至今,一是与苗族的祖先崇拜蚩尤有关。二是有实用价值,在实践中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在训练中能锻炼意志和体魄。打蚩尤拳要穿特制的服饰,一般是头戴铜角帽,身穿棕片甲,手腕套虎爪。铜角帽的制作是在杀牛时割下牛头,顺牛角两侧各留一条二指宽的皮做帽带,牛头颈后留下一尺左右的牛皮作为保护后脖子用,然后连同牛角按人头形状绷紧,再将牛角外包以铜皮便成。棕片甲的制作是将若干棕片用棕绳缝成背褂,内外共三层,里二层片头向上,外一层片头向下。虎爪的制作是将虎皮的前爪砍下,长约五寸,顺足剥皮制成。穿戴这套服饰在实践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有口诀为证:铜角帽的口诀是‘双钩压双手,铜角猛触面;抓腕速撞肘,铜角旋操头,飞鞋来扑面,摇头顶裆间;双峰点太阳,躬头胸上撞。’棕片甲的口诀是‘制铠材料广,棕片甲天下,保温有御寒,躺地不肮脏。拳拳纵击身,护体不致伤。穿我棕片甲,时念蚩尤王。’虎爪口诀是‘平掌击正面,手隔必伤皮;劈拳去势猛,虎爪显神威。挂拳势凌厉,爪去如刀劈。冲天捶下巴,爪区胸咽危。’”原载2010年7月26日《医药养生保健报》,2010年8月2日《中国剪报·知识大观》转载,笔者于同年8月9日全文抄录

后来,炎帝族从陕西中部沿渭水流域经黄河向东发展,碰到九黎族,战败而返;黄帝族从陕西北部的黄河上游经太行山向东到达河北的怀来县一带,同样为九黎族所阻,炎黄两族联合起来,才把九黎族打败,占据了中原地区。作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一个氏族首领的蚩尤,败死以后就葬在了他的属地。根据魏人王象、缪袭等所编撰专门记载先代冢墓之处的《皇览》,“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而九黎部落或被融合,或移徙南下,甚至还衍生出蚩尤部族是苗族祖先的传说。我们冀鲁豫一带的人,有机会应该去所谓“东平郡寿张县”附近看看,还能否找到蚩尤陵墓的痕迹 头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这一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被黄帝捉住了。黄帝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杀了。害怕他死后还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蚩尤死之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来抛掷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这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黄帝。轩辕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说炎帝神农氏是我国农业和医药的始祖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说炎帝神农氏是我国农业和医药的始祖、九黎族的部族首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65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