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

肯尼亚首都2023-04-23  24

「五十步笑百步」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与魏国梁惠王的一段对话。后世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讥笑那些指出别人犯错时,而不知自己亦犯了同样的错误的人。但究竟孟子想讽喻梁惠王什么事呢?请看原文: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鼈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鼈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内去赈济。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并不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如果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鼈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鼈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一家数口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大王请您不要将百姓的苦况归咎于收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寓意 其实这故事的寓意在孟子后半段说话中已解说得很清楚,只是一般人只截取孟子前半段的说话而忽略了后半段的意思。 孟子指出梁惠王在治理国家上的政策与邻国的政策在根本上分别不大,所以不能吸引别国的人民来归。孟子进而展现了一幅儒家「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理念 ,要实现这种儒家理想生态社会,孟子主张靠贤明的圣人实施仁政,推行以德治国,并且实行有效的社会分工,各司其职,这样全社会形成「仁民而爱物」的风尚,这种理想社会就可以实现了。

五十步笑百步 ,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寻 五十步笑百步,又称五十笑百,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则寓言,孟子在和梁惠王对话中,说士兵在阵前退下,一人退了五十步,另一人退一百步,前者就讥笑后者不中用,以此来比喻讥笑别人犯错时,自己亦犯了同样的错误,只是程度轻一点。 [编辑] 原文 注意:下文记有作品情节、结局或其他相关内容,可能降低欣赏原作时的兴致。 参考:uploadwikimedia/ /mons/thumb/4/4c/Wikisource-logosvg/50px-Wikisource-logosvg 维基文库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问孟子:「我对待国家可谓殚精竭虑啊,如果黄河西岸发洪水,我就把民众迁徙到河东,并开仓赈济﹔河东发水也是如此。看看邻国的管理,没有比我更用心的了﹔但邻国的民众没有减少,我国的民众也没有增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比喻。两军相接,由士兵溃逃,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了下来,有的则跑了五十步停了下来﹔如果那跑了五十步的取笑跑了一百步的,您觉得如何呢?」 梁惠王说:「不可以。逃跑五十步的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样,那么不要希望民众比邻国多了。」 [编辑] 使用 此后中国文人常以此比喻不知耻的人,如南朝《弘明集》说:「岂独爱欲未除,宿缘是畏,唯见其有,岂复是过,以此嗤齐侯,犹五十步笑百步耳。」 西方古谚中,壶嫌煲太黑(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说茶壶随时间而变得黑,却因看不见自己,而笑茶煲太黑,今人多以此作为「五十步笑百步」的翻译。

五十步笑百步,又称五十笑百,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则寓言,孟子在和梁惠王对话中,说士兵在阵前退下,一人退了五十步,另一人退一百步,前者就讥笑后者不中用,以此来比喻讥笑别人犯错时,自己亦犯了同样的错误,只是程度轻一点。 梁惠王问孟子:「我对待国家可谓殚精竭虑啊,如果黄河西岸发洪水,我就把民众迁徙到河东,并开仓赈济﹔河东发水也是如此。看看邻国的管理,没有比我更用心的了﹔但邻国的民众没有减少,我国的民众也没有增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比喻。两军相接,由士兵溃逃,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了下来,有的则跑了五十步停了下来﹔如果那跑了五十步的取笑跑了一百步的,您觉得如何呢?」 梁惠王说:「不可以。逃跑五十步的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样,那么不要希望民众比邻国多了。」 此后中国文人常以此比喻不知耻的人,如南朝《弘明集》说:「岂独爱欲未除,宿缘是畏,唯见其有,岂复是过,以此嗤齐侯,犹五十步笑百步耳。」 2007-05-28 21:42:05 补充: 原文系呢段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嘲笑别人。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只局限于别人,而要看其本质和全局,看大局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改正,同时也告诫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以及要客观理性的看待自己的缺点和问题。

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文章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谈话,既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

这个比喻说明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比喻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

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

这则寓言告诉大家,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典故:战国时期,梁惠王向孟子请教为什么人口不增长的原因,孟子说:“你是关心百姓的疾苦,但你喜欢打仗,不少百姓死于战争。打比方说战争中潜逃50步的士兵讥笑逃100步的士兵,逃跑的本质是一样的。”梁惠王表示将要停止打仗。

五十步笑百步出处: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示例: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五十步笑百步

以上就是关于五十步笑百步全部的内容,包括: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说明什么问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44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