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泌水率”的公式是什么

混凝土“泌水率”的公式是什么,第1张

混凝土的泌水率计算公式:

B=Ww/(W/m)(m1-m0)100

式中:B-泌水率,%;Ww-累计吸水总量,g;W-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g;m-混凝土拌合物的总质量,g;m1--筒及试样质量,g;m0--筒质量,g。计算精确至1%。

混凝土泌水率:泌水量与混凝土拌和物含水量之比。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泌水。

混凝土泌水率测定方法: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的带盖容器(内径为,高),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每隔10min用吸液和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每次吸水前5min,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计算出总的泌水量。

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如果其中一个与平均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以中间值作为结果,如果最大值与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时,则试验无效。

防止混凝土泌水主要方法有哪些?下面中达咨询招投标老师为你解答以供参考。

一、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不满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适量引气。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

二、原材料方面,选用较细的胶凝材料和高品质的引气剂。

三、减水剂方面,选用混凝土泌水较小、流动度大的高效减水剂。如果配合比固定,在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减水率合适的减水剂掺量,避免减水率过高造成泌水。

四、施工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问,避免过振。另外,对于新拌混凝土的性能控制,选取适当的控制点,使得控制有利于减小混凝土泌水。假如要控制最大含气量,控制点可选在人仓口,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含气量损失对泌水的影响降到最低。当仓面内已经出现了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真空吸水、人工在仓面掏水或用海绵等吸水性强的材料吸水,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便于混凝土收面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自流,造成胶凝材料流失,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以便于混凝土收面。

五、通过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泌水。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一般是有机高分子物质。有机高分子的分子量、或者分子链长度直接影响其性能。如果减水剂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链较长,会使混凝土的泌水减少,但是同时减水剂的减水率较低;如果分子量较小、分子链较短,则使减水率增加,同时使混凝土的泌水率增大。有些减水剂在主分子链上存在支链,无论主链支链,较长时会使混凝土泌水减水,但减水率也相应降低,如果主链短而支链长,则会使泌水减少的同时,对减水率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减水剂不是由单一分子量的分子组成,而是各种分子量的分子混合组成。在既要减少泌水又要保证减水率的情况下,需要优化减水剂的分子量级配,使得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达到最佳搭配关系。

六、目前的混凝土外加剂一般是复合型外加剂,生产一般分为两个过程,即合成过程和复配过程,合成过程中的改进如上所述,主要是优化有机高分子减水剂的分子量级配。复配过程中,可以复合对改善泌水有利的组份,如适量的引气剂或其他能减水泌水的物质。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解决混凝土泌水的途径:

1、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适当增加水泥用量,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不满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适量引气,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

2、 原材料方面,选用较细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等;

3、减水剂方面,选用泌水较小的减水剂,如使用木质素磺酸钙可降低混凝土孔隙孔径,使其形成大量分散极细的气孔,在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减水率合适的减水剂掺量,避免减水率过高造成泌水;

4、施工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另外相应采取尽快排除泌出水分的措施,如吸水模板、真空作业或离心成型等工艺。

以上就是关于混凝土“泌水率”的公式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混凝土“泌水率”的公式是什么、防止混凝土泌水主要方法有哪些、混凝土泌水问题怎么解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43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