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遂在文言文中是啥意思

遂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遂在文言文中是啥意思,第1张

1、田间小水沟。《考工记匠人》: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2、通达。《淮南子精神》:何往而不遂。

3、顺利成长。《韩非子难二》:六畜遂,五谷殖。

4、成功;实现。《复庵记》: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5、因循;仍旧。《与陈伯之书》: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6、终于;竟然。《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于是;就。《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8、遂是中国常用汉字,读音为suì和suí。有称心、如意、成功等意思,亦可做时间单位。

问题一:古文中遂是什么意思 大多是 于是、就的意思

问题二:古文中的“所以”有哪些意思 1.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 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 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 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 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 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 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 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8颜色:古>>

问题三:语文古文中"所以"的全部意思 “所以”的各种解释:

1原因,情由。

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如,《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

如,《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如,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 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7 可以。

《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8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C哉?人焉C哉?’”

问题四:古文翻译 : 遂坐免官 求翻译!!!有没有特别的文言句式??“坐”字是什么意思??! 于是因这事犯罪被免去官职。被动句,省略句坐,因犯罪

问题五:养柑蚁文言文中遂有收蚁而贩者是什么意思 您好,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就有收养蚂蚁去卖的”。

原文:“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全部译文:广南的可耕地很少,群众多以种柑橘来赚钱。但橘树容易生虫,果实被虫啃坏。但如果橘树上有很多蚂蚁的话,虫子就无法生长,所以种橘的农户就向别人买这种能杀虫的蚂蚁。于是就有收养蚂蚁去卖的,他们用猪羊的膀胱里面放些油腥,张着口放在蚁穴旁,等蚂蚁大量入内后,就把这些蚂蚁拿着离开,人们称这就是养柑蚁。

希望能帮到您,如果,若有疑问可我。

基本词义

遂suì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2) 同本义 [escape] 遂,亡也。——《说文》 (3) 行,往 [go] 遂,往也。——《广雅·释诂一》 不能遂。——《易·大壮》 遂贤良。——《礼记·月令》 (4) 又如:遂行(通行;顺适地进行) (5) 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fulfill]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唐· 李中碧《庐山》 王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6) 又如:遂怀(遂愿);遂隐(满足隐遁的愿望);遂初(旧时辞去官职,实现隐退的本愿) (7) 顺利地完成;成功 [succeed] 上无乏用,百事乃遂。——《礼记·月令》 四者无一遂。——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令遂前功。——《后汉书·班超传》 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明· 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遂初(辞官归隐,达到原来的愿望);遂过(促成过失);遂志(实现志愿;满足愿望);遂事(成就事业;完成某事);遂功(成功。建立功业) (9) 推荐或举荐 [recommend]。如:遂贤(荐举贤能之士);遂能(荐举贤能之士);遂良(荐举贤良之士);遂材(荐举才能之士);遂举(进举,进用) (10) 通达 [understand] 此其垦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处其民。——《商君书·箅地》 (11) 又如:遂达(通达) (12) 表明 [make known]。如:遂威(展示威力) (13) 生长 [grow]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淮南子·修务》 (14) 又如:遂长(生长;成长);遂字(生长,成长) (15) 养育 [bring up]。如:遂成(养成;成就);遂生(养生);遂滋(养育;滋养) (16) 顺从,如意 [be obedient to]。如:天遂人愿;遂罪(顺受其罪);遂过(顺成过失;掩饰过失) (17) 顺应;符合 [comply with]。如:不遂;遂非(顺着过错去做而不改悔);遂性(顺应本性) (18) 决断 [make a decision] 春秋之义亡遂事, 汉家之法有矫制。——《汉书·冯奉世传》 (19) 又如:遂事(决断事情);遂疑(决疑) (20) 因循,拖拉 [procrastinate]。如:遂迷不悟(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21) 延续 [continue]。如:遂哀(哀而不止) (22) 坠落,往下沉。通“坠”( zhuì)[fall] 震遂泥。——《易·震》 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墨子·法仪》 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荀子·修身》 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荀子·王制》 (23) 又如:遂失(坠失;废弛);遂亡(坠亡;废弛)

词性变化

◎ 遂suì 〈名〉 (1) 道路 [road] 使开阶立遂。——《春秋演孔圆》。宋均注:“道也。” 禽夫差于干遂。——《史记·苏秦传》。索隐:“遂者,道也。” (2) 又如:遂路(道路) (3) 射者穿的臂衣 [dress for hunters] 袒决遂。——《仪礼》 (4) 田间排水的小沟 [furrow] 凡诒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周礼·地官·遂人》 (5) 《注》:“遂,广深二尺”。又,遂人,周代官名,地官之属。 (6) 水道 [water course]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可以涉水而过的路);亡人好独。——《荀子·大略》 ◎ 遂suì 〈副〉 (1) 就;于是 [then, there upon]。多用于书面语 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侯游于 姑棼,遂田于贝丘。——《左传·庄公八年》 如不能守以终表,则遂取以来。——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晋尔卿佐,为我典型,遂用覃恩授具阶。——明 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于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遂尔(于是;就);遂乃(于是,就);伤者经过包扎抢救,流血遂止;因天气恶劣,郊游计划遂告落空 (3) 竟然 [to one's surprise]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 (4) 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 [after all;in the final] 曹操比于 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5) 尽;完全 [to the full]。如:遂夜(终夜) ◎ 遂suì 〈形〉 (1) 顺利的 [smooth;unhindered] 可遂破也。——《资治通鉴》 小儿辈遂已破贼。 (2) 已成,终了 [finished]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3) 久 [long]。如:遂古(往古,远古);遂往(以往的错误) (4) 另见 suí

编辑本段康熙字典

〔古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32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