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佛教法师大德回答。佛法以孝养父母、敦伦尽份为根本,而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何出家时,抛父弃妻,令父闷

请佛教法师大德回答。佛法以孝养父母、敦伦尽份为根本,而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何出家时,抛父弃妻,令父闷,第1张

这个问题佛当年在世时,阿难尊者托钵,就听到外道议论诽谤,回来后就向佛祈请,佛为解众疑,特别讲了《大方便报恩经》。

世间也有一句话,忠孝不能两全。我们看到自古以来许多民族英雄,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离开家人,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大家舍小家,名垂青史,国家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家属国家和人民给与抚恤,他把尽孝尽份交给了国家和人民。

佛出家了,他是为了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世间的民族英雄怎么能比?佛虽然不能亲自尽孝尽份,他把尽孝尽份的事,交给了龙天护法。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个黄劈禅师,他没经母亲同意出家了,三十年不望母亲一眼,母亲想念儿子哭瞎了眼。母亲天天给僧人洗脚,就是为了能碰到儿子。禅师有一天回来了,也让母亲洗了脚,为了不让母亲动感情,没有说出自己就是儿子。村民不忍心就告诉了她:刚才让你洗脚的僧人就是你儿子!这时禅师已经上了船,母亲拼命跑到河边,跳到水里,不幸被水淹死了。禅师为母亲收尸并火化。村民怀疑,责备禅师大逆不道。禅师一手指天“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在熊熊大火里大众看到一天女升天的情形。

世间人之所以搞轮回,根本原因就是被情所累。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黄劈禅师正是给我们学佛人表演一个放下亲情的样子,在世间人看很残忍,好像大逆不道。然其母确实有佛菩萨龙天善神保佑,因母亲给僧人洗脚罪业消尽升天了,这是凡夫不知道的。

可见,世尊出家,黄劈禅师出家,并不是不尽孝尽份,而是大方便尽孝尽份!也是真正的尽孝尽份!

我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大家,以免发生误会。黄劈禅师的行持我们学不得!!!大家都知道,想出家如果父母不同意,寺院不与剃度。

为什么?你出的是那个家?一定要清楚!佛经讲的出家,是出烦恼之家,生死之家,六道轮回之家!

莲池大师《出家四料简》讲了四种出家:在家出家者,在家在家者,出家在家者,出家出家者。

在家人学佛,心恒在道,远离世俗,就是在家出家者;心不在道,不能离世俗,就是在家在家者。剃了头穿上袈裟,还搞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就是出家在家者;能舍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代表三宝,住持佛法,做修行正法眼,人天大福田,就是出家出家者。

剃头穿袈裟只是出家的样子!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实质与形式不符合,就是《楞严经》讲的魔子魔孙披上袈裟破坏佛法。如果你出的是这个家,决不可能九族升天!“一子出家,九族升天”不能错会其意。道理很简单,比如你为国家流血牺牲,人民自然不会忘记你,代替你抚恤你的家属。你当卖国贼,被人民正法,你的家属还有人管吗?

莲池大师警告我们:宁做在家在家者,不做出家在家者。

所以,出家制度很严格,没有度牒不与出家。就怕你做个出家在家者,你父母没有尽孝,家庭没有尽责。就是真正的大逆不道了。

人世间炼养一途,虽然典籍如山、方法万千,宗教信仰自由、门派林立,皆为追达幸福健康而设。

至于回归真如本性、成仙得道成佛作祖等等,则是了悟其道后的终极结果!

然如果不通取舍之道,不具备养生之道内涵所需素质,虽穷经皓首、习法无数,付难计之财力物力人力,临了终无归处。

这一内涵素质,不过舍得二字尔尔!

所谓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

舍指失去、了却、放下等等;

得指得到、收获、把握这般。

舍得为矛盾一对、阴阳一体,乃对立统一如太极般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客观存在。

舍得既是一种圆融处世的哲学,亦是一种为人自在与否的艺术。

舍得犹如水火、天地、日月、雌雄一般的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共存共荣于苍穹之间,包含了万事万物运行的所有至理。

舍得乃修道的密法,成功的钥匙。百年人生,亦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循环而已。

古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以及“吃亏是福”的典故和成语,便是对舍得二字的简约阐释。

舍得之道,实为“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之智慧般若!”

既然为道,当以老子《道德经》“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硅镍之座右铭。

舍者~乃舍弃心中的那份执念:

名闻利养、毁誉称颂、认假为真,执我如此而已……

得者~乃得吾本有之真人佛性:

如来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弃我得一而已……

作为志力于修身养性有所成就的行者,如若一味凡心处事,起心动念皆计较付出与回报的丰厚多寡、成功失败、患得患失。非旦难悟道之真谛,反而与道背弛,可谓“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舍得是一种暗合了炼养大道精髓的不二法门。

道家之金丹乃舍得之药!

儒家之明理亦舍得之仁!

佛家之舍利子更是舍得之晶!

大凡修道有成者,无不以舍为主,得为辅。

古圣云:“求而得之者,物也!不求而得之者,道也!”

这句话为世间众多求道者,指明了一条回归那清净无染、不生不灭永恒之家的正确方向。

又谚云:“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亦是参悟舍得奥义真言。

凡世间物者,皆有“成住坏空”、“消溶湮灭”之时;而虚无道者,则有“常乐我净”、“亘古不灭”之效!

吾人之所以诸苦临身,难得自在。综其总因,皆可归结为“得之不易,舍却更难”所致!

古圣先贤们竭尽所能地著书立说,留存典籍,其良苦用心,无非教导人舍却物我凡心,证悟得道大觉自在!

然而舍得二字虽易写易认,实践起来却甚难甚行。

首先需要行者在观念上明了舍得的真正意义;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谨言慎行,躬身实践,使之力求符合道的要求。久久行之,行之久久,终将有成!

比如“舍却痛苦,获得解脱!”“舍弃烦恼,获得欢乐!”“舍去疾病,获得健康!”“舍却执着,获得逍遥……”   

舍得二字,其义如斯,其奥如斯,其获如斯,了了分明,能舍之者,得恒乐矣!

2017年9月27日於美茵茨 菩提精舍 覚 明

下一篇

成语:养虎伤身

拼音:yǎng hǔ shāng shēn

简拼:yhss

解释: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入关》:“大王,你只宜乘早击之,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

示例:兀术听了,大叫道:‘罢了,罢了!此乃~也!’ 《说岳全传》第五七回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自己害了自己

英文:bringing up a tiger one sustains injury himself (to be injured by one whom one has been kind to

顺接:身不由主 身不由己 身不遇时 身临其境 身为粪土 身亡命殒 身价倍增 身价百倍

顺接:病魔缠身 薄技在身 才广妨身 持禄养身 大胆包身 单丁之身 胆大于身 胆大包身

逆接:独善自养 监门之养 娇生惯养 骄生惯养 名闻利养 犬马之养 生聚教养 土生土养

逆接:养乱助变 养儿备老 养儿防老 养力蓄锐 养女调妇 养威蓄锐 养威蓄锐 养家活口

以上就是关于请佛教法师大德回答。佛法以孝养父母、敦伦尽份为根本,而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何出家时,抛父弃妻,令父闷全部的内容,包括:请佛教法师大德回答。佛法以孝养父母、敦伦尽份为根本,而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何出家时,抛父弃妻,令父闷、养生之道|【舍得】篇、养虎伤身的成语解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27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