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请用光学原理)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请用光学原理),第1张

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因为彩虹呈现于与太阳方向相反的天空,所以想在雨后看彩虹时要背对着太阳。

彩虹是阳光射入水滴(雨滴、毛毛雨滴或雾滴)经折射、反射而形成的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或白色光环,称为虹。

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造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总共经过一次反射两次折射。

观测者的角半径约42°,色序排列是内紫外红,总宽度约2°,又称主虹;在主虹的外侧,有时还能看到角半径约51°的同心光环,称为霓,又称副虹,副虹的色序与主虹相反,外紫内红,色带宽度约为主虹的2倍,但亮度比主虹较弱。偶尔,在主虹虹圈以内和副虹虹圈以外,还可以见到很弱的彩环,称为附属虹。

彩虹的完整性主要来自雨幕的完整性,一般与云没有太大关系,而雨幕的细小水滴通常肉眼难以察觉,所以彩虹可以出现在蓝天上,只是蓝天亮度高,可能导致彩虹不明显,并非彩虹不完整的原因。

扩展资料

彩虹的色彩主要源于三棱镜对白光的色散效应而解析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可分辨的7色。霓由于2次内反射,色序相反。

通常雨滴越大,虹越鲜艳明亮。雨滴大小不同,可以造成虹的颜色变化,甚至出现白虹。由于同一时刻,空中雨滴大小并不完全一致,即使在同一虹中,甚至同一彩色光环中,它的颜色、亮度都可能有变化。

彩虹是弯的原因:

1、不同颜色的光,在水滴上折射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2、地球是圆的。由于地球表面是一个曲面,并且被厚厚的大气所覆盖,雨后空气中的水含量比平时高,当阳光照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就形成了折射。

同时由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为一弧面,从而导致了阳光在表面折射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弧形彩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彩虹

夏天雨后,乌云飞散,太阳从新露头,在太阳对面的天空中,会出现半圆形的彩虹。

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中的水滴里,发生发射与折射造成的。

我们知道,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时候,前景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而且把原来的白色光

线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光带。

下过雨后,有许多微小的水滴漂浮在空中,当阳光照射到小水滴上时会发生折射,分散

成7种颜色的光。很多小水滴同时把阳光折射出来,再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会看到一

条半圆形的彩虹。彩虹的色带分明,红的排在最外面,接下来是橙、黄、绿、青、蓝、紫6种

颜色。

空气里水滴的大小,决定了虹的色彩鲜艳程度和宽窄。空气中的水滴大,虹就鲜艳。也

比较窄;反之,水滴小,虹色就淡,也比较宽。

我们面对着太阳是看不到彩虹的,只有背着太阳百能看到彩虹,所以早晨的彩虹出现在

西方,黄昏的彩虹总在东方出现。可我们看不见,只有乘飞机从高空向下看,才能见到。

虹的出现与当时天气变化相联系,一般我们从虹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当时将出

现晴天或雨天。东方出现虹时,本地是不大容易下雨的,而西方出现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

性却很大。

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鲜亮,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

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阵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

1、彩虹的形成的原理: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

2、彩虹的定义:彩虹,又称天弓(客家话)、天虹、绛等,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戴 八种颜色。事实上彩虹有无数种颜色。

以上就是关于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请用光学原理)全部的内容,包括: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请用光学原理)、彩虹形成原因、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26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