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的五脏是指什么哪五脏

五脏六腑的五脏是指什么哪五脏,第1张

五脏六腑在中医理论中主要是针对身体的五脏六腑的总称,五脏具体指心、肝、脾、肺、肾的总称,而六腑具体指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分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作用和功效、功能,比如身体的肝脏它具有调节人体的气机通畅,调节人体的情志,促进脾胃的消化。而心脏主宰在人体的血脉运行,主神明。而脾主要调整身体的脾胃精气的输布和吸收营养,散布精气。而肺主气,司呼吸,对于身体的呼吸节律调整。而肾主要通过藏精气,调整身体的血液和水液运行的情况,所以也称水液主一身的精气。

1、五脏六腑是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

2、心脏。心脏在第2肋至第8肋之间,呈前后略扁的锥形,左起左腋中线,右至右锁骨中线。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心脏的收缩、舒张,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来带动周身的新陈代谢。

3、肝。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器官,呈楔形,左右径为25cm,前后径约15cm,大部分在右上腹,小部分超越正中线达左上腹,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上缘,下界齐右肋缘。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物质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并能分泌胆汁。

4、脾。成人正常的脾脏约掌心在,外形似蚕豆,们位于左季肋深处,被第9、10、11肋所遮盖,脾脏周围的腹膜被皱壁与附近脏器相连形成各条韧带,对脾脏起支持和固定作用。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滤血、免疫的功能。

5、肺。肺脏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分为左肺和右肺。左肺因心脏扁左,较右肺窄而长;右肺因膈下有肝,较左肺宽而短。

6、肾。肾位于脊柱两旁,腹腔的后上方。左肾端约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右肾因上方有肝脏,位置较左肾低半个椎体。

7、胃。胃约3/4位于左季肋区,1/4位于腹上区。其贲门在第11胸椎的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的右侧。胃前壁的右侧被肝左叶遮盖;左侧被膈和左肋弓所掩盖;只有中间三角形区域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8、小肠。小肠为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全长约为5-7m,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最重要部位。小肠由上至下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

9、大肠。大肠的长度约15m。根据大肠的位置和特点,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

10、胆囊。胆囊位于肝下面,胆囊的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

11、膀胱。成人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空虚时,膀胱尖一般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充盈时,膀胱尖可高出耻骨联合上缘。

12、三焦。三焦是指上焦、中焦、下焦,是将六腑以上5腑分为三个等分。可以理解为胆为上焦、胃和小肠为中焦、大肠和膀胱为下焦。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而称为“神脏”。五脏的职能虽各有所司,但彼此协调,共同维持生命进程。五脏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精神情志因素又是密切相关的。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为用,代谢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联结成有机整体。

扩展资料

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其具体联结的系统结构有:肝系统(肝—胆—筋—目—爪),心系统(心—小肠—脉—舌—面),脾系统(脾—胃—肉—口—唇),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毛),肾系统(肾—膀胱—骨髓—耳—发)。这五个系统相互之间并非孤立,而是通过经脉的络属沟通和气血的流贯相互联系。五脏机能的协调共济,相互为用,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保证。

中医学以阴阳学说说明五脏阴阳之间既相互制约又互根互用的动态平衡关系,以五行学说阐释五脏功能之间既相互资助又相互制约的协调统一关系。五脏之中,又是以心为主导,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明代之后,命门学说兴盛,对肾精、肾气及肾阴、肾阳的功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又有了“肾为各脏阴阳之本”之说。

肝、心、脾、肺、肾

中医核心理论是关于五脏六腑的。所谓五脏,是肝、心、脾、肺、肾的总称;而六腑,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有意思的是,古代中医就把五脏六腑分配了“官职”,用社会现象来比喻人体。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五脏的“官职”

1、肝为“将军之官”。

肝在五行中属木,对应于春天,象征着一股阳气向上冲破阴气的束缚,这就是肝的性格。肝能使气机畅通,表现在调节情志、促进脾胃消化等方面。

2、心为“君主之官”。

心像君主一样主宰着人体的血脉运行,四肢百骸的营养都依赖心脏所泵出的血液供应。另外,心还统摄着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它的功能状态决定了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

3、脾为“谏议之官”。

脾在身体的中央,负责机体的运化,布散精气。人体哪里出现问题,脾就会把信息传递出去。另外,脾秉性缓和、中正,不偏不倚,所以能公正地反映问题。

4、肺为“相傅之官”。

肺主呼吸,它的特点是节律性很强,能够把心脏泵出的能量有尺度地布洒到全身,这种性格就像造律的宰相萧何一样,因此把肺称作“相傅之官”。

5、肾为“作强之官”。

是说肾内部储藏的精气能够发挥起强大的作用,就像一个大力士。肾脏表面看起来静止不动,但里面蕴藏着生机,肾精充盛则人筋骨强健,精力充沛。

人民网-中医养生:中医讲五脏六腑各有“官职”,百度百科—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古代十二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下面给大家说一下五脏六腑与十二时辰对应关系,如下:

1、子时:(23点 -次日1点) 对应胆;

2、丑时:(1-3点) 对应肝;

3、寅时:(3-5点) 对应肺;

4、卯时:(5-7点) 对应大肠经;

5、辰时:(7-9点) 对应胃经;

6、巳时:(9点-11点) 对应脾经;

7、午时:(11-13点) 对应心经;

8、未时:(13-15点) 对应小肠经;

9、申时(15-17点) 对应膀胱经;

10、酉时:(17-19点) 对应肾经;

11、戌时:(19-21点) 对应心包经;

12、亥时:(21-23点) 对应三焦经。

扩展资料:

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脉、七窍二阴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的病变,可经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反映于外,因而观察疾病的外在表现,可了解病位之所在,分辨病邪之属性,把握脏气之虚实。

肺与大肠相络属,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

脾与胃相络属,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

心与小肠相络属,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

肝与胆相络属,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

肾与膀胱相络属,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和二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脏六腑

以上就是关于五脏六腑的五脏是指什么哪五脏全部的内容,包括:五脏六腑的五脏是指什么哪五脏、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五脏六腑分析、中医的五脏具体指什么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24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