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如题

goole2023-04-23  12

唐朝武则天当政时,发生了这样一起案件:一个人因父亲被官府杀死,于是乔装打扮来到官员家中当厨师,并借机杀死了那位官员。杀死官员之后,他就自缚其身,投案自首。接到这起案件的地方官府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在古代,“孝”在人的道德里占首要位置,百善孝为先。古人云,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这种伦理道德在当时是天经地义的;另一方面,杀人偿命,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别是杀害朝廷命官,那更是罪加一等。

这个案件于是被上报到中央。当朝皇帝接到这个案件后,也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召集满朝文武百官商议如何解决。朝中大臣陈子昂(唐初杰出诗人、文学家。二十四岁中进士,曾任右拾遗之职。作了千古之绝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写了一件公文《复仇议状》上书皇帝,提出了这样的处理意见:当事人遵循孝道,为父报仇,合于礼义,应予表彰,通告全国;同时,他杀死朝廷命官,罪不可赦,处以死刑。并且请求将这一案例载入律令,永远列为国家法典。当时,大家都赞同陈子昂的主张。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从记载上看到这件事,就写了一篇《驳复仇议状》上书当朝皇帝,指出当时这样处理这个案件不妥当:如果当事人的父亲依法应当处以死刑,那么那位地方官员是在执行国家法律,当事人杀害朝廷命官就是与国家法律为敌,就不能加以表彰;如果当事人的父亲不应当被处以死刑,那就是官员枉法裁判,当事人应当向高一级的官府控诉,如果是怀着冤屈悲痛而无处控诉而杀死地方官员,那当事人就不应当被判处死刑。惩办应当表彰的,这就叫滥杀,是严重亵渎刑法的尊严;表彰那应该惩处的,这就叫错赏,是严重破坏礼仪的规范!如果以这种做法来宣示天下百姓,传给后代子孙,那么追求正义的人就弄不清前进方向了,避免祸患的人就不知怎么处世了。

柳宗元在《驳复仇议状》中指出:《复仇议状》提出的处理意见会使人的思想观念变得混乱,让人无所适从(也就我们说的“是”、“非”不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应当从新查清此案,从新判决并布告天下,以澄清人们的认识。柳宗元的意见被采纳。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主题是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我们就以上面的案例谈一谈。

大家知道“是非”是什么意思吗?“是”就是对的、正确的意思;“非”就是不对的、错误的意思,“是非”是用来评价一种行为的价值的。在法律和道德上,评价一种行为的价值和我们日常其他方面的评价往往不同,日常生活许多事情的评价往往用两面性来评价,而法律和道德上评价一种行为的是与非、对与错是明确、判然的。所谓“是非观”,是指明辨是非的观点,就是对各种行为在法律上和道德上是对是错要下一个明确的判断,而不能认为是中有非、非中有是。

大家回过头来看看前面讲的案例,柳宗元在《驳复仇议状》提出的主要观点就是要树立“是非观”,而案件发生后,全国上下、满朝文武束手无策的原因也是缺乏“是非观”。陈子昂在《复仇议状》提出的解决办法之所以不妥当,并受到柳宗元批驳,也是因为缺乏“是非观”。“是非观”的重要性大家由此可见一斑。缺乏是非观,一个普通人会不知所措(案件的当事人正是如此);缺乏“是非观”,一个朝廷官员会不知所措(当事人投案自首后地方官正是如此);缺乏“是非观”,满朝文武不知所措。

何为“是”、何为“非”,在唐朝以前很久就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并被深入研究,但是对一种行为在道德和法律上下一明确的是非判断,应当说是始于柳宗元。

解决了什么是“是非观”,“是非观”有怎样的重要性,现在我们来谈一谈怎样的“是非观”才是正确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乐于助人是好的品德。那我们是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帮助他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正确的呢?举例来说说。(同学们举例)很好,说明大家已经树立了“是非观”。

一个人要去偷东西,你帮他放风,一个人去打架,你去帮忙打,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错误的。好朋友之间有困难相互帮忙,这是好事情。大家说是不是朋友之间什么都应该帮啊?(同乡们答:买卖毒品不能帮、骂人打架不能帮)

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观 我们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都要讲一个好坏是非。因此,如何分辨善恶是非,就是做人的首要的问题。只有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善恶是非以后,才能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才能扬善抑恶。判断是非善恶需要有正确的标准,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良知的含义是指人的本能中具有的、以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在本课中,良知就是指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所谓“是”指对的、正确的。所谓“非”是指错误的、不对的。“是非”是指事理的正确与错误。所谓“善”,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合理性。满足需要是从人本身的出发的。人的需要可以分许多层次。所谓“合理地”是指满足形式的客观合理性,是就社会而言,具体地说就是在社会当中个人需要的满足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样一来,善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的,也不纯粹社会的,是主体的、社会的、历史的。所谓“恶”,就是与善相对的东西。 2怎样铸造良知的标尺 在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上,在每一次接触、判断、处理各种事情的过程中,通过道德的陶冶,法律的知悉、榜样的选择,分析能力的提高,理想的确立等途径,一个人的是非善恶观就会逐渐清晰和坚定起来。 3学会在生活中辨别是非 社会生活非常复杂,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同,价值标准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人们是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事物的。

是非观太重,讲的是把对错分得太清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过于执着于某是非对错,可能会导致人忽略其他准则。除非你在特定的位置,否则这样真的会很难受。人无完人,大事上端正是非观无可厚非。但如果小事也这样,那真的会没朋友了。

而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过度要求别人,对自己就很宽容。

必须先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培养这个能力。否则是非观太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学习心得体会是非观,指一个人对待原则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一个人的是非观,不仅能表现他的道德水准和做人原则,也表现一个人的智慧和伟略。1800多年前,曹操北征乌桓胜利凯旋后,两种人获得了高规格褒奖,一种,毫无疑问是战功者。另一种则让人始料不及,是那些坚决反对曹操北征乌桓的人。为什么?曹操心里非常明白,这次胜利,是一次风险太大、成本太高、代价太沉重的胜利。不搞“一俊遮百丑”,不用成功掩盖瑕疵,曹操这一举措,显示了他的雄才伟略,更展示了他是非功过分明的政治家胸怀。

正确的是非观作文

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苏轼诗中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

庄子认为一般意义的是非在不同情况、不同时间、不同人这三个条件下存在的,而在一定高度判断的时候,也就没有了一个绝对的是非。于是庄子认为是非之争无意义。

但是一个人总会面对是非抉择,所以庄子解决是非的方法是对是非的评价似是而非,含糊其辞,任其自生自灭,进而忘掉是非,忘掉小的是非以获得精神的自由。看似好像庄子就是不辨是非,不问事故,所以也有人评价其是相对主义的真理观,只看到了事物的相对性一面,也否定了辩论的积极作用。客观来看,庄子的“奇是非”是有积极意义的,庄子承认诸子思想“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庄子不全盘否定百家思想,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是”和别人的“非”都没有充分的依据,所以并不一定要驳倒对方,共存共荣才是明智的选择。所以应该说庄子实为有着宽广的学术胸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先人对我们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有最起码的是非观。所谓“善”,就是“是”,所谓“恶”,即是“非”。有的人就是因为“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才一步步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是非不明的愚人。历史上,昏庸的阿斗——刘禅,就是一个反面的典型。而我们身边的大贪官成克杰、陈良宇之流,也是因为缺乏最起码的是非观,才让自己渐渐背离了人民,最终断送了美好的前程。这些反面事例无不警醒我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缺乏明确的是非观,以至于常常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是冷眼旁观,就是熟视无睹:更有甚者,对别人的善义之举,不但不称赞学习,反而指手画脚,冷嘲热讽。有了这样的是非观。哪里还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要建立和谐社会,每个人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是非观,但是必须有一个尺线,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才能获得生活中更美好的东西。

是非观不属于三观。

三观一般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是非观不正的表现主要是无法正确的明辨是非,大家都觉得正确的事物,自己却找了另一种角度说他是错误的,还不知道是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不对;是非观不正的人一般做事情都是跟别人反着来的,他们自己的观念一般都是和大家相违背的。

观念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它一方面反应了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同时又加上了主观化的理解色彩。所以,正确地理解,观念是人们对事情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

由于人们自身认识的历史性和阶段局限性,就决定了人们的认识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出现与时代不符合的意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观念更新与否是区分旧观念与新观念的分水岭。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如题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如题、如何培养自己的是非观、是非观大重是什么心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14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