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90年、明朝276年,为何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

唐朝290年、明朝276年,为何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第1张

中国封建君主集权王朝几乎每一个都没有超过三百年,无论是那个王朝,都逃不过这个命运。有人会说像汉朝、宋朝这样的王朝都超过了300年,这两个王朝都经历过王朝的覆灭,虽然失而复得,但是毕竟之后的王朝相比之前的王朝,实际在某种意义上也已经不再是同一个王朝了。

为什么我国的封建王朝大多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根本原因出在哪里?我们不妨想一下,在之前的夏商周是没这样的,自从秦始皇建立君主集权社会以来,这样的情况才似乎成了必然发生的现象,

首先,所谓君主集权大权都在皇帝手中把持,皇帝至高无上,试想一下全国的大事都要由一个人来决定,这种难度究竟有多大,即便是没有当过皇帝我们也不难想象,仅仅从君主的个人政治素质来看,基本上没有那个人能够切实完成这样的事情。

而且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各个阶级代表着各个阶级的利益。所以,皇权如果想确保万无一失,那么就必须要削弱他们这些人的利益。

阶级利益被剥削了,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慢,太平年间还不会出现大动乱,如果赶上战乱年间或者天灾不断,其实最受苦的就是底层的老百姓了。

本来之前就对眼下这个王朝有怨言,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老百姓们只能反抗。在我国历史上虽然老百姓起义当上皇帝的人屈指可数,但是起义却严重影响到了一个王朝的气数,特别是很多王朝虽然没有因为百姓起义而灭亡,但是却因此而走向下坡路,灭亡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其实,君主集权制度随着皇权的加强,往往要求社会结构更加稳定,要想社会结构稳定,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社会阶层的稳定,特别是社会最底层,毕竟这一阶层的人数最多,老百姓虽然身份卑微,但是却是一个王朝稳固的基石。

曾经唐太宗就对此深受感触,曾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样的话,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王朝老百姓的重要性。

最后,一个影响王朝运数的原因在于思想之上,我国封建王朝很多时候都立于世界之颠,这导致帝王多是自恃强大,虽然我国之前也确实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若不思进取,沉迷于过去,安于享乐,又何来继续强大?

唐安史之乱是一个例子,玄宗自恃强大,不顾忌安禄山。而到了清朝末年,这种弊病更是被显露无疑,而且显露的非常明显。

沉迷于曾经的盛世,沉迷于过去,安于现状,这是历史上历朝历代有些帝王似乎都有的通病,曾经无比强大的国度多是由他们诞生这种思想后开始转衰。

唐朝于公元907年灭亡,北宋于公元960年建立,期间相隔短短53年,时间虽短,为何让人产生了历经几百年的错觉呢?

从朝代更迭看,唐代之后的政权纷繁复杂,历史上演了五代又十国的政权更迭大戏,这是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唐朝以其辽阔的疆域和强盛的国力盛名远播,而五代十国的混乱却打乱了这一切。前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依次粉墨登场,更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闵、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国林立,兵伐权谋,带来的必定有对社会经济、外交的破坏,民不聊生,因而当北宋建立时,十国乱象仍在,盛唐气象不复,给人感觉便是上百年之变故。

另一方面,表面上唐与宋只隔着短短几十年,事实上,我们认知里的唐朝从安史之乱起便不见踪影。司马光《资治通鉴》提到:(安史之乱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由此可见,于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让唐朝气象走向下坡路,至此之后,唐朝的历代黄帝再没出盛世,因此我们可以将唐宋之间间隔的时间线拉长,有二百余年,如此看来,这样的感受便不是错觉。

并且,大多数的人对宋朝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宋朝国势低微,总被欺负,社会萎靡,事实上,宋朝比之唐朝国力更加繁盛。唐朝主要是依靠国际贸易,疆域辽阔打造大国形象,而宋朝的繁盛在于国内贸易,商业繁荣,其手工业在陶瓷、纺织、造纸等方面十分出色,瓷器更是远销海外,从清明上河图也可看出街道的热闹与一些百姓的生活状况。从一个繁荣走向另一个繁荣,在我们的认知里必定是要经过百年的跨越的,事实上两个盛世间相隔确实有几百年,因而我们的感受并不来源于时间,而是它们历经沧桑,盛衰更替的过程!

以上就是关于唐朝290年、明朝276年,为何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全部的内容,包括:唐朝290年、明朝276年,为何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为何给人的感觉是隔了几百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408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