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是什么意思

水经2023-04-23  26

五官的解释

[facial features;five sense organs of ears,eyes,lips,nose and tongue]

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脸部器官 五官端正 详细解释 (1)五行之宫。古代传说中的五神。 《 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 :“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后土 。” (2)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 《 国语 ·楚语下》 :“於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韦昭 注:“类物,谓别善恶、利器用之官。” (3) 殷 周 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 《礼记·曲礼下》 :“天子之五官,曰 司徒 、 司马 、司空、司士、 司寇 ,典司五众。” 郑玄 注:“此亦 殷 时制也。” 《周礼·春官·小宗伯》 :“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按:此指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商君书·君臣》 :“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地广, 民众 ,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 (4)泛指百官。 《急就篇》 卷一:“诸物尽讫五官出。” (5)古代宫中女官名。 《孔子家语·辩政》 :“ 齐君 为国,奢乎台榭,*于苑囿,五官伎乐,不解於时。” 《汉书·元后传》 :“公聘取故掖庭女乐五官 殷严 、 王飞君 等,置酒歌舞。” 唐 罗虬 《比红儿》 诗:“ 应缘 近似红儿貌,始得深宫奉五官。” (6)指五官中郎将。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 二千石 。” 宋 王 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 词:“遂但见 蜀 吴 烽举,致使五官伸脚睡,唤诸儿画取长陵土。”按,此指 曹丕 。 丕 建安 间曾任五官中郎将。 参见 “ 五官郎 ”。 (7)司历之官。 《旧唐书·职官志二》 :“ 乾元 元年 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新唐书·百官志二》 :“ 武后 长安 二年,置挈壶正。 乾元 元年与灵台郎、保章正、司历、司辰,皆加五官之名。”历代至 清 ,皆设此官。 (8)人体五种器官。耳、目、鼻、口、形。或谓耳、目、鼻、口、心。 《荀子·天论》 :“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荀子·正名》 :“五官簿之而 不知 ,心徵之而无说。” 杨倞 注:“五官,耳、目、鼻、口、心也。” (9)人体五种器官。中医学谓鼻、目、口、舌、耳。 《灵枢经·五阅五使》 :“五官, 歧伯 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脣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10)人体五种器官。指眼、耳、鼻、喉、口。如:五官科。 (11)人体五种器官。通常指耳、目、口、鼻、身;亦多用以指脸上的器官。 清 沉复 《 浮生 六记·浪游记快》 :“不维气候回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回异。” 老舍 《四世同堂》 二:“ 匀称 的五官四肢,加上 美妙 的身段,和最款式的服装,他颇象一个华丽光滑的玻璃珠儿。”

词语分解

五的解释 五 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 中国 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 五帝 (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官的解释 官 ā 在政府担任 职务 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 属于 国家 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官方。官府。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姓。 民 笔画数:; 部首 :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张纯(子奋) 曹褒 郑玄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放,为成帝侍中。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遭值篡伪,多亡爵士,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

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监诸将营。反又将兵屯田南阳,迁五官中郎将。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

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义,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纯以宗庙未定,昭穆失序,十九年,乃与太仆朱浮共奏言:“陛下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窃以经义所纪,人事众心,虽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帝以来,宗庙奉祠高皇帝为受命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世宗,皆如旧制。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以上尽于舂陵节侯。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今禘祫高庙,陈序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意,设不遭王莽,而国嗣无寄,推求宗室,以陛下继统者,安得复顾私亲,违礼制乎?昔高帝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臣愚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诏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议:“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其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明尊尊之敬,亲亲之恩。”帝从之。是时宗庙未备,自元帝以上,祭于洛阳高庙,成帝以下,祠于长安高庙,其南顿四世,随所在而祭焉。

明年,纯代朱浮为太仆。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选辟椽史,皆知名大儒。明年,上穿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

二十六年,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纯奏曰:“《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春秋传》曰:'大祫者何?合祭也。'毁庙及未毁庙之主皆登,合食乎太祖,五年而再殷。汉旧制三年一祫,毁庙主合良高庙,存庙主未尝合祭。元始五年,诸王公列侯庙会,始为禘祭。又前十八年亲幸长安,亦行此礼。礼说三年一闰,天气小备;五年再闰,天气大备。故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孰,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定从之,自是禘、祫遂定。

时,南单于及乌桓来降,边境无事,百姓新去兵革,岁仍有年,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案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

三十年,纯奏上宜封禅,曰:“自古受命而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禅,以告成功焉。《乐动声仪》曰:'以《雅》治人,《风》成于《颂》。'有周之盛,成、康之间,郊配封禅,皆可见也。书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则封禅之义也。臣伏见陛下受中兴之命,平海内之乱,修复祖宗,抚存万姓,天下旷然,咸蒙更生,恩德云行,惠泽雨施,黎元安宁,夷狄慕义。《诗》云:“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今摄提之岁,仓龙甲寅,德在东宫。宜及嘉时,遵唐帝之典,继孝武之业,以二月东巡狩,封于岱宗,明中兴,勒功勋,复祖统,报天神,禅梁父,祀地只,传祚子孙,万世之基也。”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三月,薨,谥曰节候。

奋字稚通。父纯,临终敕家丞曰:“司空无功于时,猥蒙爵士,身死之后,勿议传国。”奋兄根,少被病,光武诏奋嗣爵,奋称纯遗敕,固不肯受。帝以奋违诏,敕收下狱,奋惶怖,乃袭封。永平四年,随例归国。

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四年,迁长乐卫尉。明年,代桓郁为太常。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他异绩。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行。其冬,复以病罢。明年,卒于家。

子甫嗣,官至津城门候。甫卒,子吉嗣。永初三年,吉卒,无子,国除。自昭帝封安世,至吉,传国八世,经历篡乱,二百年间未尝谴黜,封者莫与为此。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人也。父充,持《庆氏礼》,建武中为博士,从巡狩岱宗,定封禅礼,还,受诏议立七郊、三雍、大射、养老礼仪。显宗即位,充上言:“汉再受命,仍有封禅之事,而礼乐崩阙,不可为后嗣法。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大汉当自制礼,以示百世。”帝问:“制礼乐云何?”充对曰:“《河图括地象》曰:'有汉世礼乐文雅出。'《尚书琁机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帝善之,下诏曰:“今且改太乐官曰太予乐,歌诗曲操,以俟君子。”拜充侍中。作章句辩难,于是遂有庆氏学。

褒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入,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风县杀之。褒敕吏曰:“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皋陶不为盗制死刑,管仲遇盗而升诸公。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遂不为杀。严奏褒耎弱,免官归郡,为功曹。

征拜博士。会肃宗欲制定礼乐,元和二年下诏曰:“《河图》称'赤九会昌,十世以光,十一以兴'。《尚书琁机钤》曰:'述尧理世,平制礼乐,放唐之文。'予末小子,托于数终,曷以缵兴,崇弘祖宗,仁济元元?《帝命验》曰:'顺尧考德,题期立象。'且三五步骤,优劣殊轨,况予顽陋,无以克堪,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每见图书,中心恧焉。”褒知帝旨欲有兴作,乃上疏曰:“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语。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

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明年复下诏曰:“朕以不德,膺祖宗弘烈。乃者鸾凤仍集,麟龙并臻,甘露宵降,嘉谷滋生,赤草之类,纪于史官。朕夙夜祗畏,上无以彰于先功,下无以克称灵物。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褒省诏,乃叹息谓诸生曰:“昔奚斯颂鲁,考甫咏殷。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何辞哉!”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未及奏,诏召玄武司马班固,问改定礼制之宜。固曰:“京师诸儒,多能说礼,宜广招集,共议得失。”帝曰:“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昔尧作《大章》,一夔足矣。”

章和元年正月,乃召褒诣嘉德门,令小黄门持班固所上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敕褒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使可族行。于南宫、东观尽心集作。”褒既受命,及次序礼事,依准旧典,杂以《五经》谶记之文,撰次天子至于庶人冠婚吉凶终始制度,以为百五十篇,写以二尺四寸简。其年十二月奏上。帝以众论难一,故但纳之,不复令有司平奏。会帝崩,和帝即位,褒乃为作章句,帝遂以《新礼》二篇冠。擢褒监羽林左骑。永元四年,迁射声校尉。后太尉张D825、尚书张敏等奏褒擅制《汉礼》,破乱圣术,宜加刑诛。帝虽寝其奏,而《汉礼》遂不行。

褒在射声,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吏对曰:“此等多是建武以来绝无后者,不得埋掩。”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饘粥,多蒙济活。七年,出为河内太守。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褒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澍雨数降。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后坐上灾害不实免。有顷征,再迁,复为侍中。

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十四年,卒官。作《通义》十二篇,演经杂论百二十篇,又传《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余人,庆氏学遂行于世。

论曰:“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采经礼,参酌秦法,虽适物观时,有救崩敝,然先王之容典盖多阙矣,是以贾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怀愤叹息所不能已也。资文、宣之远图明懿,而终莫或用,故知自燕而观,有不尽矣。孝章永言前王,明发兴作,专命礼臣,撰定国宪,洋洋乎盛德之事焉。而业绝天算,议黜异端,斯道竟复坠矣。夫三王不相袭礼,五帝不相氵公乐,所以《咸》、《茎》异调,中都殊绝。况物运迁回,情数万化,制则不能随其流变,品度未足定其滋章,斯固世主所当损益者也。且乐非夔、襄,而新音代起,律谢皋、苏,而制令亟易,修补旧文,独何猜焉?礼云礼云,曷其然哉!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八世祖崇,哀帝时尚书仆射。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尝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兄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瑰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避之。州郡以进权威,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年六十,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履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昔齐置'土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郑君好学,实怀明德。昔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皆汉之名臣。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然则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昔东海于公仅有一节,犹或戒乡人侈其门闾,矧乃郑公之德,而无驷牡之路!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为'通德门'。”

董卓迁都长安,公卿举玄为赵相,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玄后尝疾笃,自虑,以书戒子益恩曰:

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贾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尔B255B255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已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饥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恨。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度,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门人相与撰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

玄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传洽孰,称为纯儒,齐、鲁间宗之。其门人山阳郗虑至御史大夫,东莱王基、清河崔琰著名于世。又乐安国渊、任嘏,时并童幼,玄称渊为国器,嘏有道德,其余亦多所鉴拔,皆如其言。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及融为黄巾所围,益恩赴难损身。有遗腹子,玄以其手文似己,名之曰小同。

论曰: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汉兴,诸儒颇修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

赞曰:富平之绪,承家载世。伯仁先归,厘我国祭。玄定义乖,褒修礼缺。孔书遂明,汉章中辍。

不懂三国的官职,还真看不懂《三国演义》里面的很多内容。比如:

1、皇甫嵩、朱儁、曹操参加平定黄巾时分别是左中郎将、右中郎将、骑都尉,平定之后,皇甫嵩、朱儁被封为车骑将军,曹操被封为济南相;没关系的刘备只得到安喜县尉。左中郎将、右中郎将、骑都尉、车骑将军、济南相、安喜县尉这几个官职分别是什么级别?

2、袁绍最开始是司隶校尉,这是什么级别的官职?张飞、诸葛亮也做过司隶校尉。张飞在升为车骑将军的同时兼任了司隶校尉,张飞死后,丞相诸葛亮兼任了司隶校尉。

3、曹丕在称帝之前是五官中郎将,这是什么级别的官员?中郎将和将军,谁大谁小?

4、很多名将最开始都是别部司马,这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5、魏延由镇北将军升为征西大将军,这是大将军,还是征西将军?

6、最后是马岱斩杀了魏延,马岱是平北将军,魏延曾任镇北将军,平北将军和镇北将军谁大?

7、于禁之前是左将军,五子良将之首,战败投降关羽之后,回来被曹丕封为安远将军,这是降了几级?

要想真正读懂三国,就必须对东汉、魏国、蜀国和吴国的官职有大致的了解:

队率相当于排长,屯长相当于连长,军侯相当于副营长,军司马相当于营长,都尉相当于副团长,校尉相当于团长。校尉再往上就是中高级军官了。

东汉形成了将军、中郎将和校(都)尉三级军官制度。将军级别,从上到下,依次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将军、偏将军、裨将军。由于东汉末年战事多发,有军功的军人比比皆是,因此朝廷设置了很多临时的将军,如武卫、宁朔、建威、建武 、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武、广威、 广武,以及鹰扬、折冲、轻车、虎烈、宣威、威远、宁远、伏波、虎威、凌江等将军,这些被称为杂号将军,他们的级别在四平将军之下,在偏将军之上。

一般情况下,中郎将是比将军低一级的军官,但是由于出现很多杂号将军,一些特殊的中郎将的等级会比将军高,尤其是光禄勋直属的高级属官,包括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勋是九卿之一,掌管禁军,是皇帝的贴身护卫首领,其下属的中郎将和都尉统帅禁军,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起码都是顶部杂号将军这一个级别。

校尉的情况和中郎将类似,一般是比将军、中郎将低级的军官,但是一些执掌禁军,或者有监察百官职能的校尉、都尉的级别会比普通将军高。比如曹操的骑都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级别应该与杂号将军相当,相当于副师长。司隶校尉就更特殊了,司隶校尉对君主负责,可以监察百官,甚至弹劾王公,主要是监察京师百官、三辅(京兆尹、左冯诩、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与弘农七郡的官员,三公以下,无尊卑。司隶校尉的级别应该和州刺史相当,高于四平将军。

三国的常见官职,具体可以看本人整理的这个表:

从表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1、活的越久,级别一般会越高。丁奉就是最佳案例,周瑜时期,他还是只是一个偏将军,忠心辅佐四朝君主,最后坐到了大将军的位置。短命的太史慈,却止步于建昌都尉。张郃能成为车骑将军,除了实力之后,也是因为活到了三国后期。

2、除了大都督和大将军之外,吴国的绝大部分猛将都只是杂号将军。难道是因为死得太早了吗?

3、任人唯贤方面,曹操做的很好,五子良将的官职都很高,位列车骑将军和四方将军;但是最高的职位,包括大将军、大司马和骠骑将军,还是留给了亲戚。

4、赵云混的是真惨,作为刘备的第一保镖,而且也活到了后期,七十多岁尚可力斩五将,最高官职却只是一个镇东将军;马超都被封为骠骑将军。赵云做了一辈子保镖,最低应该封个卫将军。

文章开头的问题,在梳理完三国的武将官职之后,解答如下:

1、皇甫嵩、朱儁、曹操参加平定黄巾时分别是左中郎将、右中郎将、骑都尉,平定之后,皇甫嵩、朱儁被封为车骑将军,曹操被封为济南相;没关系的刘备只得到安喜县尉。左中郎将、右中郎将、骑都尉、车骑将军、济南相、安喜县尉这几个官职分别是什么级别?

2、袁绍最开始是司隶校尉,这是什么级别的官职?张飞、诸葛亮也做过司隶校尉。张飞在升为车骑将军的同时兼任司隶校尉,张飞死后,丞相诸葛亮兼任司隶校尉。

3、曹丕在称帝之前是五官中郎将,这是什么级别的官员?中郎将和将军,谁大谁小?

4、很多名将最开始都是别部司马,这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5、魏延由镇北将军升为征西大将军,这是大将军,还是征西将军?

6、最后是马岱斩杀了魏延,马岱是平北将军,魏延曾任镇北将军,平北将军和镇北将军谁大?

7、于禁之前是左将军,五子良将之首,投降关羽之后,回来被曹丕封为安远将军,这是降了几级?

《悲从弟仲德》

魏晋:陶渊明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悲从弟仲德》译文

凭吊旧宅含悲痛,心伤难止泪飘零。

问我如今为谁悲?所怀之人在幽冥。

按礼成服为堂弟,恩情不减同胞生。

门前执手话别时,谁料你会先凋殒。

天数命定不免死,建功立业竟未成。

慈母哀伤心沉痛,二子尚且是幼童。

夫妻灵位置空馆,早晚寂寞无哭声。

灰尘堆积在空座,隔年杂草生前庭。

台阶荒废无踪迹,唯有园林留遗情。

暗随自然消逝去,终古不再见身形。

脚步沉重缓缓归,忧伤悲痛泪沾襟。

《悲从弟仲德》注释

从弟:同祖父的弟弟,即堂弟。敬德:一作“仲德”。按陶渊明另一位从弟名“敬远”,当以“敬德”为可信。其生平事迹不详。

衔哀:心怀哀痛。三国魏嵇康《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衔,含。过:访,探望。这里有凭吊之意。旧宅:指柴桑敬德的旧居。

悲泪:悲伤的眼泪。应(yìng):随着。零:落下。

借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

怀人:所怀念的人。九冥(míng):犹“九泉”,指阴间。

礼服:指五服亲疏关系。古代按血统的亲疏关系,把服丧的礼服分为五个等级,叫五服。群:众。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

同生:谓同父所生。《国语·晋语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

执手:握手告别。《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郑玄笺:“言执手者,思望之甚也。”

何意:哪里料到。《后汉书·申屠蟠传》:“蟠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尔:你。倾:指死。

在数:谓由于天数。数,指自然的定数。一作“毁”。竟不免:终不免于死。不,一作“未”。

为山:指建立功业。《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kuì):盛土的筐子。

沈:同“沉”。哀疚(jiù):悲痛。多指居丧。疚,内心痛苦。

二胤(yìn):两个孩子。胤:子嗣,后代。

双位:夫妻灵位,指仲德与其妻之灵位。位,一作“泣”。委:置。

朝夕:犹言从早到晚,整天。形容长时间。《诗经·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流尘:指灰尘。三国魏曹植《仲雍哀辞》:“流尘飘荡魂安归。”集:聚,落满。虚坐:空座。坐,通“座”。晋潘岳《寡妇赋》:“奉虚坐兮肃清,愬空宇兮旷朗。廓孤立兮顾影,块独言兮听响。”

宿草:隔年的草。《礼记·檀弓》:“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孔颖达疏:“宿草,陈根也,草经一年则根陈也。朋友相为哭一期,草根陈乃不哭也。”后用为悼念亡友之辞。旅:寄生。一作“依”。前庭:正屋前的`庭院。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

阶除;台阶。汉蔡邕《伤故栗赋》:“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旷:空缺,荒废。游迹:行走的踪迹。指敬德而言。

独:唯有。余情:遗留下来的情意。

翳(yì)然:隐晦的样子,即暗暗地。乘化去:顺应自然的变化而逝去。化,造化。晋陶潜《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终天:终古,永久。谓如天之久远无穷。晋潘岳《哀永逝文》:“今奈何兮一举,邈终天兮不反。”形:指形体。

迟迟:这里形容不忍离去而行走迟缓的样子。《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凄凄焉,有思心则声迟迟然。”

恻恻:悲痛;凄凉。汉扬雄《太玄·翕》:“翕缴恻恻。”范望注:“鸟而失志,故高飞,飞而遇缴,欲去不得,故恻恻也。恻,痛也。”襟盈:满怀。襟:襟怀。盈:满。悲襟盈,一作“襟涕盈”。

《悲从弟仲德》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陶渊明四十八岁。这一年,陶渊明全家离开南村,回到阔别六年的上京里老家。

《悲从弟仲德》赏析

陶渊明全家回到上京里后,感到物迁人非,非常恻怆,他凭吊了从弟敬德的旧宅,寡奶遗孑,虚坐生尘,更触动悲怀。

尽管陶渊明深知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人死不能复活,仍为从弟功业未成一篑而悲叹,为从弟在“上有老下有小”最需要他的时候辞世而感伤。从弟的旧宅如今已物是人非,只剩下他和妻子落满灰尘的灵位和庭园荒草以及园林馀情了,陶渊明不禁步履沉重迟缓,眼泪沾满衣襟。

礼服制度决定人与人的亲疏关系,金钱财富决定人与人的感情距离。陶渊明对失去从弟会如此悲痛,反映了他不受礼法制度和世俗偏见的约束,将情感置于礼法和世俗之上,从容于礼法和世俗之外。全诗体现了陶渊明情感至上和逍遥自佚的性格特征。

这首诗写得较长,分五层委婉道来,有的句子似不甚精思,如“悲泪应心零”、“何意尔先倾”,殊不知悲之至而不择语,随口道来,更能体现其任真。陶渊明虽然淡泊,然对于亲友,正是一位十分重感情的人。

原文

恭(即耿恭)字伯宗,国(即耿国,东汉功臣耿弇之子)弟广之子也。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西域国名),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即堂弟)驸马都尉秉(耿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应该是戊校尉),屯后王(车师分前后两部,后王为后部首领)部(辖区)金蒲城,谒者(官名)关宠为戊己校尉(应该是己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恭至部,移檄乌孙(西域国名),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汉武帝元封中,遣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嫁与乌孙昆莫,赐乘舆服御,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后来汉宣帝又以赌博用具赐之),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音jī,携带)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匈奴官名)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肿烂),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敢死队员)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同“榨”)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指西汉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据《东观汉记》载:“恭亲自挽笼,于是令士且勿饮,先和泥涂城,并扬示之。”)。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时,焉耆(西域国名)、龟兹(西域国名)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即东汉明帝刘庄)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同“叛”),与匈奴共攻恭。恭历(同“励”)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白屋族的首领),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指东汉章帝刘炟)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司徒鲍昱议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裁(同“才”)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帝然之。乃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西域国名)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会柳中击车师,攻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人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

会关宠已殁,蒙等闻之,便欲引兵还。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指天山)北迎恭,遇大雪丈余,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上疏曰:“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同“励”)将帅。”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以恭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九人皆补羽林。恭母先卒,及还,追行丧制,有诏使五官中郎将赍牛、酒释服(停止服孝)。

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金城、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担任……的副手)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斩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音z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

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即凉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窦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音wǔ,触犯)于防(指马防怨恨耿恭推荐窦固夺了自己的权力)。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苏武,武帝时出使匈奴,匈奴乃幽囚武于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氊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二十年乃还也)。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昔曹子(曹子,春秋时鲁大夫曹刿也。一名曹沬。据《史记》载,齐桓公与鲁庄公会于柯而盟,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乃尽还鲁之侵地,而与之盟。)抗质于柯盟,相如(指战国时人蔺相如)申威于河表,盖以决一旦之负,异乎百死之地也。以为二汉当疏高爵,宥十世。而苏君恩不及嗣(继承人),恭亦终填牢户(填牢户指的是死于狱中,但耿恭卒于家,似不该说“填牢户”)。追诵龙蛇之章(据《史记》,春秋时晋文公返国,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不及。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天,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也”),以为叹息。

——选自《后汉书·耿弇列传第九》

译文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大将。耿恭的父亲耿广是名将耿弇的弟弟。耿恭年少时就死了父亲,从小就慷慨多大略,有将帅之才。永平十七年(74年)冬,骑都尉刘张率兵击车师,请耿恭担任司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耿秉(耿弇弟耿国之子,耿恭之弟)破降车师。破降车师后,朝廷重新设立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官名,掌屯田,属西域都护)。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己校尉,分别驻扎在车师后王部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和车师前王部柳中(今新疆艾丁湖东北)城,各置兵卒数百人。耿恭到任,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宣扬汉室威德,乌孙国中,从国王大昆弥以下,都非常高兴。派使者向东汉朝廷献名马,还送来汉宣帝时赠给昆弥右夫人——公主刘细君的博具,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耿恭便派使者带着金银布帛,迎接其王子人侍汉朝皇帝。

〖文章来源: 春秋中文网 [转帖]大汉军魂——耿恭坚守疏勒城事略 UvbBtP〗

第二年三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派司马带兵三百前往救援,路上,遭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全军尽没。北匈奴杀死车师后王安得,又转兵攻打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当时城中兵少,形势危急。耿恭亲自登城,指挥作战。他让部下把毒药涂到箭镞上,向匈奴兵喊话:“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喊完,用强弩发射毒箭。匈奴兵中箭者,创口都因毒热而迅速溃烂。于是,大惊失色。正逢天降暴雨,耿恭乘风雨大作之际,纵兵出城,猛攻敌阵,大获全胜。匈奴兵震恐,纷纷说:“汉兵像神一样,真可畏也!”于是,引兵而去。

耿恭料匈奴定会再来,便于五月选定城傍有涧水流过的疏勒城据以固守。七月,匈奴兵又来进攻,耿恭招募数千敢死队员直闯敌阵,匈奴失利,于是,便在疏勒城下扎营,断绝涧泉之水。耿恭城中缺水,命将士掘井。但掘至十五丈深,仍不见水。将士干渴不堪,连马粪汁都挤出来喝了。耿恭见状,仰天长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于是,整顿衣裳,对井再拜,为将吏们祈祷。不一会,飞泉涌出,众军喜悦无极,欢腾雀跃,山呼万岁。耿恭军将士在城上向下扬水给匈奴看,匈奴颇感意外,以为汉军有神明相助,撤兵而去。

当时,焉耆、龟兹联合,杀死了汉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在柳中包围了关宠。十一月,明帝死,救兵不至,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耿恭激励将士,奋勇拒敌。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无奈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数月之后,汉兵粮食用完,陷入困境,于是煮铠弩,食其筋革。耿恭与士兵推诚同死生,因而全城上下,协力同心,决心死守城邑。但由于缺乏粮草,军士渐渐死亡,只剩了几十人。单于知道耿恭困顿不堪,想招降他,派使者对他说:“你若投降,就封你为白屋王,把女儿嫁给你做妻子。”耿恭先假意应允,将单于使者诱上城来,亲手将其杀死,炙于城上,使者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增兵围城,但始终未能攻下。

〖文章来源: 春秋中文网 [转帖]大汉军魂——耿恭坚守疏勒城事略 pt1dwy〗当初,关宠刚被围时,上书朝廷,请求派兵来救。适逢明帝已死,章帝即位,得到奏章,发下公卿计议。司空第五伦认为不宜出兵救援。司徒鲍昱说:“朝廷派人到危难之地,却在关键时刻抛弃了他们。这样一来,对外,会助长敌对势力放惮无忌的气焰,对内则会损害忠亮守节之臣。假令估计一下时局,以后边疆无事则已,倘若一时有警,匈奴再兴兵犯境,你还怎么激励人带兵为将呢况且耿恭、关宠每人只剩军吏数十人,匈奴包围攻击好多天,尚未攻下。可见他们虽人少势单,却尽力报国。应该调发敦煌、酒泉两郡太守,各人率领精锐骑兵两千人,多带旗帜,急行军,赶去解救他们的危难。匈奴那些疲惫不堪的士兵,必定不敢抵敌,四十日之内,就足够返回塞内了。”

章帝依议,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代理太守事;派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征调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共七千人,于建初元年(76年)正月,到柳中进击车师,攻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俘虏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匈奴见势遁逃,车师国又归降了汉王朝。

这时关宠业已战殁,援军诸将见此便欲弃耿恭回师。先前耿恭曾遣所部军吏范羌回敦煌领取军士寒衣,所以这次出征也在军中。此时诸将欲退,范羌抵死不从。诸将不敢前进,无奈只得分兵两千给范羌营救耿恭。范羌从天山北道进军,遇大雪深丈余。历尽艰辛才到达疏勒城下。城中听到兵马声,以为匈奴攻城。大惊,准备拒战。范羌在城下大呼:“我乃范羌,朝廷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呼万岁。开门,见援军相与痛哭。此时,城中仅余二十六人。

〖文章来源: 春秋中文网 [转帖]大汉军魂——耿恭坚守疏勒城事略 BGEler〗第二天,耿恭等东归。沿途,敌兵追赶骚扰,汉军且战且行。耿恭的人马,从疏勒出发时尚有二十六人,由于将士忍饥挨饿,身体孱弱,一路上,多有死者,到玉门关时,仅剩了十三人,而且衣服洞破褴褛,形容憔悴枯槁。中郎将郑众安排耿恭等人洗沐,更换衣服。并上奏章给皇帝,希望表彰耿恭:“耿恭凭单薄的兵力坚守孤城,当匈奴的要冲,面对几万敌军的攻击,累月连年,心思用尽,力量耗光。从山上打井取水,煮弓弩当粮,抱着万死而无一生的决心,前后杀伤敌军数以千百计,终于忠勇双全,没有给国家丢丑。耿恭的节义,真是古今不曾有过的,应当授给他显要的爵位,用来勉励将帅。”耿恭回到洛阳。鲍昱也上奏皇帝,说耿恭的节义超过了苏武,应该赐予爵赏。于是,朝廷任命耿恭为骑都尉。任命耿恭的司马石修为雒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九人皆为羽林军。耿恭母亲早先去逝,耿恭回来后,回家追行丧制,不能出任官职,章帝下令叫五官中郎将马严赐给耿恭牛酒,要他停止服孝。

建初二年(77年),耿恭任长水校尉。同年秋天,金城、陇西羌叛汉。耿恭上表指陈方略,皇帝下诏召他入宫咨询。遂派他率领五校(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士卒三千人,作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出征西羌。耿恭驻军枹罕,多次与敌作战。第二年秋天,烧当羌(西羌之一支)投降,马防还京师,耿恭留驻攻打尚未平服者,歼敌千余人,获牛、羊四万多头,勒姐、烧河羌等十三种羌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

当初,耿恭出陇西时,曾上书朝廷,说:“故安丰侯窦融昔在凉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窦固),即其子孙。前时窦固出兵天山,战功卓著,为全军之冠,适合承担大使职任,坐镇安抚凉州。可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作为重要的威慑力量。”他这个建议违忤了马防的心意。于是,马防回京,指使监营谒者李谭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有怨望之辞色。朝廷征召耿恭回京,把他下狱审治,后来,免除他的官职,责令他还归本郡。不久,耿恭死于家中。

评论说:我初次读《汉书·苏武传》,被他在蛮荒之地坚持过艰苦生活,没有让大汉王朝蒙羞的精神所感动。后来披阅耿恭坚守疏勒城的事迹,不知不觉长叹着眼泪不知从哪里流了下来。哎!追求正义比求生还重要,才使他达到这样的境界吗!从前曹刿在柯地盟会时劫持齐桓公,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大长赵国威风,不过是在短时间内逞其英豪,与耿恭处百死之地而不懈斗争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应当给苏武、耿恭两人显贵的爵位,给他们十代人大赦的权利。可是苏武所受的恩泽连继承人也沾不上,耿恭甚至死于狱中。回想当年介之推的龙蛇歌谣,我认为可以大大地为他们感叹。

赏析

在谈阅读感受之前,先澄清一个地理名词上的误读。耿恭守卫的疏勒,不是汉代疏勒国首府疏勒城,即今天的新疆喀什市。据元代历史学家胡三省考证,当年耿恭守卫的“疏勒城在车师后部,非疏勒国城也”,其旧址在今天新疆奇台县半截沟乡麻沟梁的石城子遗址间,与喀什市相隔足有1000多公里。

前四史中,随着史书性质的日趋定型,叙事的生动、形象渐呈退化之态。《汉书》不及《史记》叙事的生动、形象,《后汉书》、《三国志》不及《汉书》叙事的生动、形象。有如此壮烈业绩的耿恭,赶不上司马迁、班固为其写传记,只得让李广、苏武等人专美于前。

捧读《后汉书·耿恭传》,我一直为他抱屈。论出身,他是名将之后,彪炳千秋,光耀门楣,是情理中的事;论业绩,诚如后世史学家所谓:“自永平十八年三月金蒲城被围,至建初元年三月入玉门关,前后历时两年整。耿恭兵不满百,孤悬塞外,抱必死之心,坐困穷城。前有数万之敌,屡挫其锋;后无匹马之援,终无异志。士卒至死而不离不弃,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之。时人赞其“节过苏武”,诚哉斯言!”可惜纵然“节过苏武”,后人铭记其勋业的有几个呢!王维有句诗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历史人物活着时会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死了,也会依旧存在不公正。历史学家的表彰不力,后人的漠视,会使死者的双眼永远难以阖上。

对于耿恭,范晔的这篇传记,不可谓不用心。他在有些地方甚至一改自己严谨的写作风格,而学习《史记》的好“奇”。最典型的就是拜井一段。《东观汉记》的记载是这样的:“恭亲自挽笼,于是令士且勿饮,先和泥涂城,并扬示之。”也就是说“穿井十五丈不得水”之后,耿恭亲自下井把里面的土运上来,让士兵继续挖,终于挖到了水。后来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时就采用了这种比较现实的描述。范晔把耿恭继续挖井改为向井叩拜,“有顷,水泉奔出”,显示了神灵的作用。他自认为很“奇”,能表现出耿恭业绩的感天动地。但实际上,他不知道司马迁的“奇”是要植根生活的。《东观汉记》的记载才是真正的司马迁式的“奇”。大家设想一下,有了水,让大家先别喝,而是用来拌泥抹城墙,并洒水让敌人看,这样的安排,比直接洒水给敌人看,哪样更合理,更有效,更“奇”?范晔是位优秀的历史学家,但不是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尽力为耿恭写一篇好传记,有时难免弄巧反拙。耿恭守疏勒,历时两年,除了对敌斗争的顽强,他在团结下属,鼓励士气方面,肯定有一些特殊的手段、策略。范晔选取的那件被后人称为岳飞《满江红》词“壮志饥餐胡虏肉”一句所本的事,即“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委实不光彩。一则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诱杀使臣,胜之不武;二则公开烧烤敌人,会激发匈奴士兵的斗志,对己方并不利。耿恭自有光彩的事,可惜历史学家或是因为调查力度不够,或是缺乏剪裁眼光,让该写的事多淹没在黄沙砾石下了。

但范晔严谨的写作态度,也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思考话题。耿恭这样的守土铁血汉子,在上司、同僚的心目中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呢?有主张把他和部下抛弃不管的,有主张全力营救的,有的即便去拯救,也想着半途而废。英雄并不像我们想像中得到的尽是鲜花和掌声。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这个民族自汉唐以后日益缺乏强悍勇武精神的原因!班超、耿恭这样的孤胆英雄,流了血,就绝不应再流泪!可惜,一切诚如范晔在“论曰”中所说的:“以为二汉当疏高爵,宥十世。而苏君恩不及嗣,恭亦终填牢户。追诵龙蛇之章,以为叹息。”

惜哉,耿恭!范晔的史笔难以传达你的神采,却绘出了你的窘境!同时代的人群里,已遍布对你的浴血事迹漠视的眼神,后世的遗忘,想来你也不会太计较!只是,一遍遍捧读《后汉书·耿恭传》,那西域的风沙不再是图像,而是我们祖先从未向敌人屈服过的头颅!

名句点击

1、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译文:如今把人臣派到危险艰难的地方,在他们急迫的时候,朝廷却扔掉不管;这样,对外则是纵容蛮夷行凶作恶,对内则是让死难的臣民伤心。假令估计一下时局,以后不会再发生侵扰边境的事件,这样做是可以的;如果匈奴再来犯边,进行侵略,皇上又怎能激励将帅用命呢?

解说:鲍昱真是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拯救一个耿恭,意味将有千千万万个耿恭铁心为国效力。朝廷不怜惜为自己效力的将士,就会失去将士的奉献之心。一旦陷入危难,谁还会挺身而出?这不是简单的收买人心的权宜之计,也关系到民族性格的营造。褒奖见义勇为者,优待军人、老兵,都是健康社会成员的共识。过去这样,现在这样,将来还得这样!主张放弃拯救耿恭的第五伦是东汉一位著名的清官,可惜太没长远目光了!他会因为这件事而成为阴暗人物。

2、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

译文:耿恭见状,仰天长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于是,整顿衣裳,对井再拜,为将吏们祈祷。不一会,飞泉涌出,众军喜悦无比,欢腾雀跃,山呼万岁。耿恭军将士在城上向下扬水给匈奴看。

解说:这段文字的有名,仰仗唐朝诗人王维的诗《老将行》。这是首歌颂一位屡立殊勋却不得封赏,备受冷落的老年将军的七言古体诗,诗中有这么两句:“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分别用耿恭和西汉将领灌夫的典故,来表现老将军的壮志在胸,不会“使酒骂座”(灌夫为人刚直,常借酒发脾气)。耿恭得到泉水,是他深挖的结果。不过,我们还是相信是他对汉朝的忠心,才换来清泉!

作者的故事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少年时即博览群书,善写文章,通晓音乐,还能写一手漂亮的隶书,17岁即踏入仕途,445年因参与密谋拥立刘义康而被处死。

范晔一生的最大成就是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他母亲是在上厕所时产下他的,当时范晔的额头磕在砖上受了伤,所以他的小名就叫砖。

成年后的范晔身高不满七尺,又肥又黑,而且眉毛、胡须均秃掉。正如阿里巴巴网站总裁马云所说,“男人的才华与其长相成反比”,范晔因为才华出众,年纪轻轻便已成名。他纵情声色,不拘小节。皇太妃去世安葬那晚,他照样酣饮听音乐;母亲重病将逝,他居然携妓妾去探望。这种张狂的个性最终毁了他。

光禄勋(中二千石)

中郎将(比二千石)

议郎、中郎 (比六百石)

侍郎 (比四百石)

郎中 (比三百石)

河南尹(中二千石)

州牧(二千石)、郡太守(二千石)、王国相(二千石)

州刺史(六百石)

司隶校尉(二千石)

骑都尉(比二千石)、城门校尉(比二千石)、射声校尉(比二千石)

中二千石奉禄,月一百八十斛。

(真)二千石奉禄,月一百二十斛。

比二千石奉禄,月一百斛。

凡诸受奉禄,皆半钱半谷。

汉制,诸郎官属九卿之光禄勋。

凡郎官皆主更值,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唯独议郎不在值列之中。(汉仪:「三署郎见光禄勋执板拜,见五官、左、右将执板不拜,于三公、诸卿无敬。」)

五官中郎将 :

一人,比二千石。主五官署郎。

属官:

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无定员。

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无定员。

五官郎中,比三百石。无定员。

建安十六年,魏公曹操之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属官,以副丞相,位在魏国诸侯王之上。

五官中郎将陈纪

五官中郎将牛亶

五官中郎将曹丕

五官中郎将五梁

五官中郎将薛珝(吴)

五官中郎将刁玄(吴)

五官中郎将濮阳兴(吴)

五官中郎将洪璆(吴)

五官中郎将丁忠(吴)

左中郎将 :

一人,比二千石。主左署郎。

属官:

中郎,比六百石。无定员。

侍郎,比四百石。无定员。

郎中,比三百石。无定员。

左中郎将皇甫嵩

左中郎将蔡邕

左中郎将刘范

左中郎将李固

左中郎将杨宣

左中郎将李伏

左中郎将秦宓(蜀)

左中郎将杜琼(蜀)

右中郎将 :

一人,比二千石。主右署郎。

属官:

中郎,比六百石。无定员。

侍郎,比四百石。无定员。

郎中,比三百石。无定员。

右中郎将朱俊

右中郎将徐庶

右中郎将鲍勋

右中郎将牵招

右中郎将宗预(蜀)

右中郎将李撰(蜀)

右中郎将宗预(蜀)

虎贲中郎将 :

一人,比二千石。

掌虎贲郎,(旧曰虎奔,言如虎之奔走。)主虎贲宿卫。

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比六百石。

仆射,主虎贲郎习射。陛长,主直虎贲,朝会在殿中。

属官:

虎贲中郎,比六百石。无定员。

虎贲侍郎,比四百石。无定员。

虎贲郎中,比三百石。无定员。

节从虎贲,比二百石。无定员。

掌宿卫侍从。自节从虎贲久者转迁,才能差高至中郎。

凡虎贲中郎、虎贲侍郎、虎贲郎中、节从虎贲,皆父死子继。

虎贲中郎将袁绍

虎贲中郎将袁术

虎贲中郎将孔融

虎贲中郎将荀恽

虎贲中郎将桓阶

虎贲中郎将甄像

虎贲中郎将令狐劭

虎贲中郎将郭芝(魏)

虎贲中郎将董允(蜀)

虎贲中郎将关统(蜀)

虎贲中郎将来敏(蜀)

四中郎将 (东西南北):

江左弥重,或领刺史,或持节为之。银印青绶,服同将军。

东中郎将 :

东中郎将董卓

东中郎将董越

东中郎将程昱

东中郎将蒋济(魏)

东中郎将桓范(魏)

东中郎将孙登(吴)

南中郎将 :

南中郎将曹植

北中郎将 :

北中郎将卢植

北中郎将曹彰

北中郎将吴质

典农中郎将 :

典农中郎将任峻

典农中郎将严匡

典农中郎将赵俨

典农中郎将裴潜

典农中郎将徐邈

典农中郎将司马昭(魏)

典农中郎将贾充(魏)

护匈奴中郎将 :

护匈奴中郎将田豫(魏)

护匈奴中郎将孙礼(魏)

护匈奴中郎将陈泰(魏)

司金中郎将 :

司金中郎将王修

司金中郎将张裔(蜀)

武卫中郎将 :

武卫中郎将许褚

度支中郎将 :

度支中郎将霍性

度支中郎将赵俨

武略中郎将 :

武略中郎将杜祺(蜀)

武略中郎将樊岐(蜀)

绥南中郎将 :

绥南中郎将士燮(吴)

绥南中郎将张翼(蜀)

荡寇中郎将 :

荡寇中郎将程普(吴)

荡寇中郎将凌统(吴)

杂中郎将 :

镇贼中郎将朱俊

平难中郎将张燕

建义中郎将陶升

征东中郎将赵韪

督军中郎将吴景

抚军中郎将张昭(吴)

扬武中郎将曹洪

振威中郎将李通

建威中郎将周瑜(吴)

折冲中郎将太史慈(吴)

征虏中郎将吕范(吴)

定武中郎将孙暠(吴)

镇民中郎将张鲁

讨越中郎将蒋钦(吴)

威寇中郎将孙河(吴)

横野中郎将吕蒙(吴)

威武中郎将贺齐(吴)

武锋中郎将黄盖(吴)

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蜀)

奉义中郎将李基

平虏中郎将李绪

建忠中郎将骆统(吴)

掌军中郎将董和(蜀)

副军中郎将刘封(蜀)

建义中郎将公孙集

安东中郎将孙桓(吴)

司律中郎将陈颃

辅义中郎将张温(吴)

安军中郎将吕据(吴)

宁国中郎将张合

笃信中郎将丁咸(蜀)

昭武中郎将胡济(蜀)

辅军中郎将潘浚(吴)

奋武中郎将芮玄(吴)

立武中郎将步骘(吴)

征南中郎将步骘(吴)

昭义中郎将顾承(吴)

建武中郎将胡综(吴)

昭义中郎将吾粲(吴)

立节中郎将陆抗(吴)

定武中郎将孙俊(吴)

昭信中郎将吕岱(吴)

司市中郎将陈声(吴)

司直中郎将张俶(吴)

东汉末年,多以中郎将领兵出征或讨贼,也有因其所负责之专有职事而为其官名。

诸郎官皆属九卿之光禄勋,汉朝设三署郎官,以中郎将为统领。

汉宣帝时,令中郎将、骑都尉监领羽林军,故谓之羽林中郎将,领郎百人,谓之羽林郎。选陇西、汉阳、安定、北地、西河、上郡良家子弟便弓马者入伍,掌宫殿宿卫侍从。

汉平帝时,更设虎贲郎,(旧曰虎奔者,言其如虎之奔。)置中郎将领之,称虎贲中郎将,主虎贲宿卫,冠插两鹖尾,纱縠单衣、虎文锦葱,其余虎贲郎服饰类同。

郎官入奉宿卫,出牧百姓。除了守卫宫殿,经常领兵出外征战,持节为使者,或管治一方。其职责之变化皆随皇帝旨令,故杂号中郎将之多,可与杂号将军媲美。

汉制,中郎将之官秩不算小,三公、大将军以下是九卿、河南尹,以下是司隶校尉、郡太守,再以下则是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然而,随着职位之不同,官秩也有所差别,如使匈奴中郎将之官秩只是比千石,与九卿之丞同等。

茭(jiāo)对茨(cí)①,荻对蒿。山麓(lù)对江皋(ɡāo)②。莺簧对蝶板③,麦浪对松涛④。骐骥足,凤凰毛⑤。美誉对嘉褒⑥。文人窥蠹(dù) 简,学士书兔毫⑦。马援南征载薏苡(yǐ),张骞西使进葡萄⑧。辩口悬河,万语千言常亹亹(wěi );词源倒峡,连篇累牍自滔滔⑨。

①茭:喂牲口的干草。

茭白: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开淡紫红色小花,嫩茎经黑穗菌寄生后膨大,叫茭白,果实叫菰米,都可以吃。

茨:1用茅或苇盖的房子。

2蒺藜。

② 山麓:山脚

[宋]苏辙《寄济南李公择》诗云:“岱阴皆平田,济南附山麓。”

江皋:江岸。原文为“江螯”。

《汉书·贾山传》云:“地之硗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

  ③ 莺簧:黄莺叫声如笙簧。

[宋]欧阳修《奉酬长文舍人出城见示之句》诗云:“清浮酒蚁醅初拨,暖入莺篁(通‘簧’)舌渐调。”

[宋]邵雍《共城十吟》云:“凤触莺簧健,烟舒柳叶匀。”

    蝶板:蝴蝶身子虽小,翅膀大如花板、手扇。[元]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云:“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④ 麦浪:风吹麦苗,起伏如浪。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南歌子》写道:“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垧。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松涛:风撼松林,声如波涛。

宋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西湖灵隐寺对联》写道:“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鹫峰云敛,千年挂月印湖光。”

  ⑤ 骐骥足:日奔千里的良马。比喻杰出的人才。

三国时的庞统,字士元,是襄阳人。他小时候反应迟钝,不太机灵活泼,所以人们都以为他资质低下,将来不会成大器。

有一个颍川人叫司马徽,学识渊博,清雅有德行,受到人们尊敬,称他为水镜先生。司马徽善于识人,能够发现奇异的人才。庞统少年时曾去拜访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叶,庞统就坐在树下和他攀谈,二人一见如故,从早晨一直谈到日落星出。

庞统广博的学识,考虑问题的周到缜密,使司马徽对他刮目相看。司马徽认为他并非像别人所说的那样愚钝,而是一个未崭露头角的奇才。像称诸葛亮为“卧龙”一样,司马徽称庞统为“凤雏”,认为庞统是像诸葛亮一样的优秀人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备也组织了一支队伍,与诸雄争锋。司马徽曾对刘备说,如果能得到凤雏、卧龙中的任何一人,称霸诸侯就大有希望。

刘备得到诸葛亮几年后,庞统也投到刘备麾下。刘备以貌取人,很不喜欢庞统,派庞统担任耒阳县令。庞统赴任后不治理政事,整日喝酒玩乐。刘备得知后很生气,派张飞去耒阳察看。

张飞到耒阳后,见庞统喝醉酒睡在办公桌前,桌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文件、状纸。张飞大怒,命人叫醒庞统,要杀掉他。庞统从容地请求张飞给他一点时间,将公务处理完毕,再杀不迟。 

张飞应允。庞统批驳文书,处理得井井有条;升堂审案,断案公允,令原、被告心悦诚服。一会儿工夫,将所有公务处理完毕。张飞大惊,被庞统的才华折服。

与此同时,吴国的大将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庞士元不是治理百里方圆一县的人才,让他担任州一级的官职,才能施展他的骐骥足之才。”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庞统,称赞他有济世之奇才。

于是刘备重用庞统,任命他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其后庞统为刘备出谋划策,立下了很多功劳。

凤凰毛:比喻羽毛珍贵,人才优秀。

唐代诗人元稹在《寄赠薛涛》诗中称赞薛涛是“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特指像父辈的风采。《世说新语·容止》云:“王敬伦(劭)风姿似父(王导)……桓(温)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

  ⑥ 美誉:美好的名誉。

[明]宋濂《赠定岩上人入东序》诗云:“美誉流于四方,纯行信于四众。”

    嘉褒:嘉奖与赞扬。

[宋]王安石《参知政事欧阳修曾祖某赠某官制》云:“图任以登于右府,褒嘉当及其前人。”

    ⑦ 文人窥蠹简:文人爱读书。

蠹简:易遭蠹虫蛀蚀的书籍,泛指书籍。

这是宋朝诗人陆游《初夏杂兴》中“终日颓然蠹简中”和《掩扉》中“一编蠹简从吾好”诗句的化用。

 

  学士书兔毫:学士好书法。

书兔毫:用兔毛制作成的毛笔写字,泛指书法。这是唐代诗人贯休《笔 》中“莫讶书绅(写字)苦,功成在一毫”诗句的化用。

  ⑧ 马援南征载薏苡

马援(前14年—49年),扶风茂陵(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北)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后于讨伐五溪“二征起义”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侯。

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南征交趾,常服食薏苡仁以驱除瘴气,因为南方的薏苡仁大,马援就在凯旋时带了一车薏米,想着带回家乡种植。回到京城后,当时的人猜想马援带的是南方的奇珍异宝,权贵们都希望能分一点,分不到便纷纷议论,说马援的坏话。但马援那时正受刘秀宠信,所以没人敢跟皇帝说。马援死后,有人上书说马援曾搜刮了一车珍珠文犀运回。刘秀震怒。

马援的尸体运回,草草埋葬。宾朋故旧也不敢到马家去吊唁。葬完马援后,马援的家人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申诉冤情。前任云阳令朱勃也上书为马援鸣不平。刘秀这才命令安葬马援。公元74年朝廷才为马援聚土为坟,植树为标记,建筑祠堂。公元78年,汉章帝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加策封,谥马援为忠成侯。

后代的政治家、文学家谈到薏苡,就会联想到马援蒙冤。北宋司马光、苏轼都曾赋《薏苡》诗,聊表宦海浮沉、忧谗畏讥的情怀。

张骞西使进葡萄

西汉张骞,字子文,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武帝时从卫青击匈奴,以军功封博望侯。他曾两次出使西域。元鼎二年(前115)以中郎将衔第二次出使西域之乌孙时,分遣副使去大宛、康居、月支、大夏等国,西北诸国方与汉通,使中原铁器、纺织品等传入西域,西域的音乐、良马、葡萄等传入中原。(见《汉书·张骞传》)

⑨    辩口悬河,万语千言常亹亹

辩口悬河:指说话滔滔不绝,能言善辩。

亹亹:不知疲倦。

这是《隋书·裴蕴传》中“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和唐代诗人郑谷《燕》中“千言万语无人会(无人懂说的是什么),又逐流莺过短墙”诗句的化用。

    词源倒峡,连篇累牍自滔滔

词源倒峡:指诗文雄健有力,气势豪迈。

连篇累牍:形容文辞冗长。

这是诗圣杜甫《醉歌行》中“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和《隋书·李谔传》中“连篇累牍,不出月露(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之形”诗句的化用。

梅对杏,李对桃。棫(yù) 朴(pǔ) 对旌旄①。酒仙对诗史②,德泽对恩膏③。悬一榻,梦三刀④。拙逸对贵劳⑤。玉堂花烛绕,金殿月轮高⑥。孤山看鹤盘云下,蜀道闻猿向月号(háo )⑦。万事从人,有花有酒应自乐;百年皆客,一丘一壑尽吾豪⑧。

①  棫朴:两种优质木名,意谓棫朴丛生,根枝茂密,共相附着。比喻人才济济国家兴盛。

《诗经·大雅·棫朴》云:“芃芃(茂盛)棫朴,薪之槱yǒu(积柴燃烧以祭天)之;济济辟王(指周文王),左右趣(趋附)之。”

    旌旄:军旗。

[唐]李频《陕府上姚中丞》诗云:“关东领藩镇,阙下授旌旄。”

②  酒仙

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好行侠义。与杜甫至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嗜酒成癖,自称“酒仙”。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诗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史

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自幼好学,知识渊博,有政治抱负。善诗好赋,其诗歌创作对历代文人产生巨大影响,宋代以后被尊为“诗圣”。他的许多优秀诗作显示了唐朝从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作“诗史”。

《新唐书·杜甫传赞》云:“甫(杜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③    德泽:德化与恩惠。

《韩非子·解老》云:“有道之君,外无怨仇于邻敌,而内有德泽于人民。”

    恩膏:犹“恩泽”。恩惠像雨露润泽万物。

[明]张三丰《云水前集·赤壁怀古》诗云:“为雨为云最有神,莫将尘梦拟真人。仙环隐隐从空下,一片恩膏一片春。”

[唐]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云:“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不以功受爵,而出于皇帝私恩,故称‘恩泽侯’,以别于功臣侯)。”

④    悬一榻

东汉徐稚,字孺子,家贫,以农耕自给。人荐其出仕,皆不就。其名望传世,高官大人多愿与之交游。太守陈蕃,正直清廉,不喜交际,唯善遇徐稚,特设一榻,备徐稚来时所卧,徐去则榻悬起。(见《后汉书·徐稚传》)

    梦三刀

晋朝开国元勋王浚,曾任巴郡太守、广汉太守。传说,他做梦看见卧室屋梁上挂着三把刀子,一会,又加一把。他向部下说梦,部下皆奉承说:三把刀合为“州”字,又加一把,是“益”的意思,看来您要升官到益州去了。(见《晋书·王浚传》)

⑤    拙逸贵劳

拙逸:愚拙的安逸,指贪图安乐。贵劳:尊贵的勤劳,指忧患劳苦。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云:“忧劳(忧患劳苦)可以兴国,逸豫(贪图安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⑥  玉堂花烛绕

这是北周庾信《和咏舞》中“洞房花烛明,燕(通‘宴’)余双飞轻”诗意的化用。

玉堂:本指华丽的殿堂,或豪华的宅第,此指新婚洞房。

花烛:彩饰蜡烛,婚礼时多用花烛。

    金殿月轮高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春宫曲》中“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未央宫)前殿月轮高”诗意的化用。

金殿:帝王宫殿。

月轮:圆月亮。

  ⑦  孤山看鹤盘云下

宋朝隐者林逋,字君复。性格恬淡好古,不趋市利。长年隐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终身不娶,以植梅养鹤为伴,令童子逢客至则放鹤,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故称“梅妻鹤子”。(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

    蜀道闻猿向月号

[唐]朱使欣《道峡似巫山》诗云:“江如晓天静,石似暮云张。征帆一流览,宛若巫山阳……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宋]陆游《三峡歌》诗云:“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⑧  万事从人,有花有酒应自乐;百年皆客,一丘一壑尽吾豪

这两句是说,人生百年犹如过客一样暂住世间,应尽情地赏花饮酒,放浪山水之间,不枉一生。《古诗十九首》云:“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云:“人生如梦,多忧何为?”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台对省①,署对曹②。分袂(mèi)对同袍③。鸣琴对击剑④,返辙对回艚(cáo)⑤。良借箸,操捉刀⑥。香茶对醇醪⑦。滴泉归海大,篑(kuì)土积山高⑧。石室客来煎雀舌,画堂宾至饮羊羔⑨。被谪贾生,湘水凄凉吟鵩(fú)鸟;遭谗屈子,江潭憔悴著离骚⑩。

①台省:汉有尚书台,三国魏有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关。

《旧唐书·刘祥道传》云:“汉魏以来,权归台省,九卿皆为常伯属官。”

  ②  署曹:官署名。办理公务的政府机关。

[唐]白居易《初除主客郎中知制诰与王十一等同宿话旧》诗云:“紫垣(皇宫)曹署荣华地,白发郎官老丑时。”

    ③分袂:分手,离别。

袂:袖子

[晋]干宝《秦女卖枕记》云:“[秦女]取金枕一枚,与度( 孙道度 )为信,乃分袂泣别。”

[唐]李山甫《别杨秀才》诗云:“如何又分袂,难话别离情。”

  同袍:穿同样的服装。谓兄弟。比喻战友、好友。《诗经·秦风·无衣》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写春秋时期,吴国侵犯楚国,楚大夫申包胥向秦国求救,秦哀公答应与同袍战斗。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鲍溶》云:“与李端公益少同袍,为尔汝(不分彼此)交。”

④鸣琴:弹琴。

春秋时,孔子弟子宓fú子贱任单父(鲁邑)令,不下堂,以弹名琴治单父,治理得很好。之后巫马期接任单父令,每天早出晚归,事必躬亲,把单父管理得也很好。巫马期问宓子贱,这是什么原因。宓子贱说:“我之谓任人,子(您)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见《吕氏春秋·察贤》)

   

击剑:以剑对刺分胜负。

《史记·司马相如传》云:“少时好读书,学击剑。”

   

⑤返辙:回车。

辙:车辙。

晋朝文学家、思想家阮籍,常独自驾车,不走常道,无目的地漫游,车到穷境,就“恸哭而返”。(见《晋书·阮籍传》)

    回艚:回舟。

艚:船。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字子猷,性格豪爽洒脱,放荡不羁。官至黄门侍郎。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好朋友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见《世说新语·任诞》)

  ⑥良借箸

借箸:为人出谋划策。

前204年(汉高祖三年)冬,楚军兵围汉王于荥阳,双方久战不决。楚军竭力截断汉军的粮食补给和军援通道。汉军粮草匮乏,渐渐难撑危机。汉王刘邦大为焦急,询问群臣有何良策。

谋士郦食其献计道:“昔日商汤伐夏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秦王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之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六国君臣、百姓必感恩戴德,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楚人只得敛衽而朝。”这其实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夸夸其谈,当时刘邦并没有看到它的危害性,反而拍手称赞。速命人刻制印玺,使郦食其巡行各地分封。

在这关键时候,张良外出归来,拜见刘邦。刘邦一边吃饭,一边把实行分封的主张说与张良听,并问此计得失如何。张良听罢,大吃一惊,忙问:“这是谁给陛下出的计策?”他沉痛地摇摇头接着说:“照此做法,陛下的大事就要坏了。”刘邦顿时惊慌失色道:“为什么?”

张良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双筷子,连比带划地讲了起来,列出八条不可复立六国后代的理由。

张良的分析,真是字字珠玑,精妙至极,且切中要害。他看到古今时移势异,因而得出绝不能照抄照搬“古圣先贤”之法的结论。

尤其重要的是,张良认为封土赐爵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奖掖手段,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励天下将士追随汉王,使分封成为一种维系将士之心的重要措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还靠什么激励将士从而取得胜利呢?

张良鞭辟入里的分析,较之昔日请立韩王,处心积虑地“复韩”的思想认识,显然是一个飞跃,而且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一页。难怪1700年之后,还被明人李贽情不自禁地赞叹为“快论”。

张良借箸谏阻分封,使刘邦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以致辍食吐哺,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差一点坏了老子的大事!”然后,下令立即销毁已经刻制完成的六国印玺,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战略错误。为尔后汉王朝的统一减少了不少麻烦和阻力。

不能不承认,张良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谋略家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操捉刀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使者,自以为相貌不足雄威匈奴,于是让崔琰yǎn代己,扮成魏王,自己扮成卫士,捉刀立于床头。接见后,曹操让人问使者对魏王的印象。使者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真英雄也!”(见《世说新语·容止》)

 

⑦ 香茶:清香之茶。

[唐]李嘉佑《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诗云:“竹窗松户有佳期,美酒香茶慰所思。”

  醇醪:味厚美酒。

[唐]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云:“檐前举醇醪,灶下烹只鸡。”

⑧    滴泉归海大,篑土积山高

大海不拒细流,筐土积成高山。

秦始皇拟逐客除异己,丞相李斯上书说:“是以太(泰)山不让(不舍弃)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见李斯《谏逐客书》)

⑨石室客来煎雀舌

石室:石洞,常指仙人所居之岩洞。

雀舌:嫩茶芽。

这是宋朝诗人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中“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牙”和予山居《茶仑诗》中“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诗句的化用。

    画堂宾至饮羊羔

画堂:华丽的堂舍。

羊羔:指“羊羔酒”。

这是宋朝大文豪苏东坡《二月三日点灯会客》诗意的概括。诗曰:“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卸)钱塘药王船。”

[元]杨公远《雪》诗云:“彻夜阴风恣怒号,谁家帐底饮羊羔。”

 

⑩  被谪贾生,湘水凄凉吟鵩鸟

鵩:俗称猫头鹰。

西汉文学家兼政论家贾谊,亦名贾生,西汉洛阳人。文帝召为博士,超迁至太中大夫。好议国家大事,所论多见施行。后遭重臣周勃、灌婴排挤,被贬任长沙王太傅。长沙任内,有鸟飞入他的屋内,人云鸟现,主人必死,以为不祥之兆,加之感伤身世不顺,遂作《鵩鸟赋》抒怀。(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遭谗屈子,江潭憔悴著离骚

战国末期,楚国贵族、伟大诗人屈原,名平,字原。学识渊博。初辅佐怀王,任左徒、三闾大夫。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深得怀王信任。后楚怀王听信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害而去职。

屈原怨恨怀王耳不聪,目不明,听信谗谄、邪曲,不容刚正不阿,因而“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顷襄王时又被放逐,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他的政治主张不被采纳,自感自己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楚都郢城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至于江滨,被(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怀石沉汨罗江而死。(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以上就是关于五官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五官是什么意思、跪求 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三国常见官职小解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02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