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个性

什么叫个性,第1张

什么叫个性

--------------------------------------------------------------------------------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

(一)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它们较少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的各个成分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它制约着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是人们言论和行动的总动力和总动机。个性倾向性被认为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在个性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较早地形成,并且不同程度上受生理因素的影响。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个性心理特征受个性倾向性调节;个性心理特征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性倾向性。个性是一个同一的整体结构。

心理学中经常运用的还有人格一词。人格有时和个性同义。我国的《大百科全书·教育》卷都指出,人格也称个性;人格有时仅指性格和气质,不包括能力;有时人格的外延要比个性更广,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而且还包括身体方面的特质。“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而个性一般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只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人格是一个多义词,它可以用大小不同的三个同心圆来表述。

来源:<<普通心理学>>

什么叫个性?

个性也叫人格(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西语Persona,当时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与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

究竟什么是个性?定义很多,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是大家公认的。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说:“人格乃是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身心体系”;艾森克说:"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卡特尔说:“人格乃是可以用来预测个人在一定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

转贴于 学生大心理站 >

(1) [personality;indiviality]∶指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 这个人很有个性 (2)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property]∶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个别的、 特殊 的 性质 矛盾 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的关系,就是矛盾的 共性 和个性的关系。——毛 《矛盾论》 详细解释 (1)事物的特性,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性质。 毛 《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 :“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 《对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 :“这人说一句,改一下,那人说一句,又改一下,就会改得不成样子,也就没有个性了。” (2)指个人 稳定 的心理 特征 的总和,包括性格、 兴趣 、 爱好 等。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 基础 上,在 一定 社会 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接受教育等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特性。 老舍 《四世同堂》 第一部十八:“当他的眼珠定住的时候,他好象是很深沉,个性很强似的。” 丁玲 《韦护》 第一章:“在她们之中,她两人更投洽。虽说是两种个性支配了两人。”

词语分解

个的解释 个 (个) è 量词:三个月。洗个澡。 单独的:个人。个性。个位。 人或物体的大小:高个子。 加在“昨儿”、“今儿”、“明儿”等后面,与“某日里”相近。 个 (个) ě 〔自个儿( (个)噐 )〕 性的解释 性 ì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 能力 、作用等:性质。性格。性命( 生命 )。性能。个性。属性。 性质, 思想 、感情等方面的表现: 典型 性。 开放 性。指令性。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性别。男性。女性。 有关生物生殖的:

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的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个别性二个性的结构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人生观、世界观、 志向、价值观、信念等)

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个性心理个性自我意识 自我体验(自尊感、自信感、成功感与失败感)

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控制)

个性心理特征

人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基础上,在积极主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在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构成物,是个性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它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着心理过程的进行。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都反映着他有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等。能力是个性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个性特征中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了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构成心理面貌的一个突出方面,足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动作,足以区别一个人在质上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气质是一个人行为的全部动力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在情感发生的速度、强度和外部表现,以及活动灵活性上的特点的总和。人的气质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能力、性格、气质三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在西方,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它有两个含义:一方面,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假面具,后引申为一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指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特行为特征的人。个性,在西方又称人格。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西方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曾综述过几十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婴儿出生后只是一个个体,但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尚未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所以,称他们为“未成人”。随其成长,他的内部世界在丰富着、发展着、完善着,最后成长为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独立的个体,成长为完全的、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成员,形成了全面整体的个人,持久统一的自我,这时他便具备了自己的个性。

研究和掌握人的个性心理,其目的之一,就是为教育实践服务。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至今被人们所重视,并成为教育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这里的“材”就是指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教学的主要依据。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无不是建立在对教育对象个性特点的深刻了解之上,并能根据其个性特点采取教育教学措施,从而获得了好的教育成果。

二、个性的特性

研究个性必须探讨它的特性及表现,这样才能把个性心理与其他心理现象区别开来。个性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

1.自然性与社会性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起来的。因此,个性首先具有自然性,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在结构上与机能上的一系列特点,是个性形成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但人的个性并非单纯自然的产物,它总是要深深地打上社会的烙印。初生的婴儿作为一个自然的实体,还谈不上有个性。

个性又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教育教养内容和方式的塑造。可以说,每个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处的社会的烙印,即个体社会化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个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与可塑性

个性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在个体生活中暂时的偶然表现的心理特征,不能认为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例如,一个人在某种场合偶然表现出对他人冷淡,缺乏关心,不能以此认为这个人具有自私、冷酷的个性特征。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的反映。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具有一些不同的、经常表现的心理特征,如有的学生关心集体,热情帮助同学,活泼开朗;有的学生对集体的事也关心,但不善言谈,稳重,踏实,埋头苦干,这不同的行为表现不仅是在班集体中,在其他场合也是如此,因此,这才能把某个学生同另一个学生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也才能预料某学生在一定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总之,一个人的个性及其特征一旦形成,我们就可以从他儿童时期的人格特征推测其成人时期的人格特征。

尽管如此,个性或称人格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非常复杂,随着社会现实和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变化,年龄的增长,主观的努力等,个性也可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特别是在生活中经过重大事件或挫折,往往会在个性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个性的变化,这就是个性的可塑性。当然,个性的变化比较缓慢,不可能立竿见影。

由此可见,个性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履行教育职责时才能有耐心和信心。

3.独特性与共同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构成个性的各种因素在每个人身上的侧重点和组合方式是不向的。如在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反映出每个人独特的一面,有的人知觉事物细致、全面,善于分析;有的人知觉事物较粗略,善于概括;有的人情感较丰富、细腻,而有的人情感较冷淡、麻木等。这如同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也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强调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个性的共同性。个性的共同性是指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正是个性具有的独特性和共同性才组成了一个人复杂的心理面貌。

个性心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个性倾向性与个性特征。

1、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构成。

个体的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者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某种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指脾气、秉性或性情)、性格。

能力: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能力包括智力、才能、技艺。

气质:秉性是内在的个性本性,主要指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特性类型,如稳定或不稳定;反应的速度:是灵敏还是迟钝,是兴奋型还是抑制型;因此它是性格的内在基础,是决定个性类型的基础。

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例如:性格温和、热情、奔放、对人忠诚、疾恶如仇、礼让关怀;行动举止优雅大方、神态温和端庄、谈吐幽默等等。

个性类型

1、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

2、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3、从社会生活方式上划分,性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社会型、审美型、宗教型;

4、从个体独立性上划分,性格分为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因素有很多,据科学抽样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最有影响力时期是青年时期,自古英雄出少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最有影响力对象是父母。

百度百科-个性心理

个性就是个体独有的并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特性,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共性中所凸显出的一部分。

个性也可称为性格或人格,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认为:“个性可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它确定了我们如何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它是不断进化和改变的,是人从降生开始,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总和。

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个性其实由三部分组成: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其中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方面,如自尊心、自信心等。

可见,性格只是个性的一方面或一部分。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叫 个性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叫 个性、个性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个性求解答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99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