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几层,各层作用又是什么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几层,各层作用又是什么,第1张

根据大气的热力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各层的分布和作用如下:

(一)对流层: 这是紧贴地面的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高17千米~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高10千米~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高仅8千米~9千米。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层高度就低。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二)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0千米~55千米高度的范围是平流层。

(1)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类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2)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三)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度的范围是中间层。

(四)热层:从中间层顶到500千米高度的范围是热层。 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吸收了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

(五)外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外层。

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

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

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

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

从地面以上大约50千米开始,到大约100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电离层美丽的极光就出现在电离层中

在离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大约有65000千米高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

通常把1000千米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千米

大气层(atm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汽

根据大气的热力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各层的分布和作用如下:

(一)对流层: 这是紧贴地面的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高17千米~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高10千米~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高仅8千米~9千米。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层高度就低。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二)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0千米~55千米高度的范围是平流层。

(1)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类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2)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三)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度的范围是中间层。

(四)热层:从中间层顶到500千米高度的范围是热层。 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吸收了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

(五)外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外层。

大气层可分为几个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而对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从10-12公里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对流层,主要天气现象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而北极光出现在离地面80-500公里这些区域里,500公里以上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

通常把1000千米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千米

大气的组成,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中,大气的主要组成为:氮分子占7800%(N2)和氧分子占(O2)2025%的均匀混合体,其次为093%的氩(Ar)与003%的二氧化碳(CO2)。再其次的组成元素(按含量的递减而排列)为氖、氦、氪、氙、氢、氯、氧化亚氮、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一氧化氮及碘。二氧化碳及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它们确是大气中之重要成分,因为二氧化碳可保持环境温度,臭氧则可防止太阳的某种有害人类之短波辐射至地面。大气中的水蒸汽及微尘之含量,则是随高度之增加而降低,它们对于大气之变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使天气有雨、云、雾等的变化。大气组成元素的分布,在120公里以上的高空,随原子量的不同而异。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大气组成为氮分子及氧分子的混合气体;由120公里至1000公里,氧原子占主要位置;1000至2500公里为氮层,25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中为氢气,而且氢气由此一直延伸至星际太空中。

大气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一层气体。大气也称为大气圈或大气层。大气圈是地球四大圈(土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之一,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也是人类的保护伞。大气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它在水平方向上笼罩着整个地球,在铅直方向上,它的厚度已超过地球上最高山峰的高度和最深海沟的深度。人类活动的范围仅仅限于大气层的底层,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多发生在20千米以下的大气层中。

最靠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是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平均高度约10公里,集中了约百分之七十五的大气的质量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气质量。对流层是对流最旺盛的区域,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大气层分为5层,按照温度的变化分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

以上就是关于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几层,各层作用又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几层,各层作用又是什么、大气层可分为哪几层 最好答出它的层数,每层的名称和是按什么顺序.、大气层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90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