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叫什么

炒白扁豆2023-04-23  25

中国古代科举第一名叫状元。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又别称“殿元”。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别称鼎元。

古代考中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几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鸣金、骑马游街、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至于“榜眼”,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榜眼”之名要晚于“状元”,终唐一代,没发现有这个称谓。

实际上,榜眼这一名称与状元、探花一样,都是民间的习惯用语,并非官方用语。在朝廷正式发放的金榜上,只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扩展资料

古代的状元

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最后一次科考,共1282年间,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

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的郭元振,当时年龄都不满18岁;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几十次,直到70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的夙愿。

中国历史上虽然出了个女皇帝武则天,却很少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女状元。只有清朝太平天国时期,20岁的女子傅善祥,参加太平天国组织的科举考试而成为了女状元。

科举考试殿试赐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在过去参加科考之前,考生们在开考之前需要写一个名单。包括自己的基本情况,这个东西叫名状。科举考完之后,根据名次的先后。把这个名状作为档案依次排开。谁考了第一,他的名状就放最前头,所以第一名叫状元。

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会张榜公告。状元在头一栏,左边第二,右边第三。就像人的脸部一样,状元是鼻子,两边是眼睛。所以第二名和第三名就被称为榜眼。后来为了区分第二和第三,根据每次科举考试后皇帝会举行骑马游行的习惯,将第三名改称探花。

扩展资料

连中三元

古时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称之为“乡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榜眼-起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1,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2,会试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3,殿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叫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叫什么、都是杰出的人才,古人科举考试第一、第二、第三分别叫什么、古代人考试成绩排名叫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82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