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

如何绑鱼钩2023-04-23  20

地球的表面高低不平,以海平面为界,可以划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地理单元。陆地面积约149×108km2,占地球表面积的292%;海洋面积约361×108km2,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m,最深处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点达11033m。陆地平均高度为825m,最高处为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443m,地球表面起伏最大高差近20km。

(一)陆地地形

按高程和起伏程度,可划分为以下几类地形单元:

图1-1 大地水准体(圆包围部分)和地球真实形状

(据王维,1982)

图1-2 根据卫星测量所得出的地球形状(夸大)(φ表示纬度)

(据王维,1982)

1山地

一般把海拔高程大于500m、切割深度大于200m的正地形称为山或山地。呈线状延伸的山地称为山脉。

2丘陵

海拔低于500m、起伏幅度在200m以内的地区。

3平原

海拔低于500m、广阔而较为平坦的地区。

4高原

海拔500m以上、广阔而较为平坦的地区。

5盆地

四周被山地包围,中间起伏不大而较为平坦的地区。

(二)海底地形

海底景象千姿百态,绚丽壮观。其崎岖程度不亚于陆地,而规模和高低之差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海底地形可划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个单元。

1大陆边缘

是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进一步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图1-3)。

(1)大陆架 又称陆棚。指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谷地,地势平坦,平均坡度大于03°。深度各地不一,平均水深约130m,对于坡度变化不明显的地区通常以200m。水深处作为与大陆坡的分界。世界大陆架平均宽度约为75km。我国的大陆架宽度超过200km。国际上主要依据大陆架来圈定一个国家的领海范围。

图1-3 大陆边缘地形示意图

(据叶俊林等,1996)

(2)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陡倾斜地带,坡度较陡,平均为43°,最大可达20°以上。其下界平均水深约2000m。宽度平均30km。大陆坡上常发育有海底峡谷,谷壁陡峭,剖面形态呈“V”字形。

(3)大陆基 又称大陆裙。是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坡地带,其坡度一般小于1°。通常是浊流和滑塌作用在大陆坡麓堆积而成的较为平坦的地形。

(4)海沟与岛弧 太平洋西部的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等,无论是这些岛屿本身还是把它们连接起来,都呈弧形,称为岛弧。岛弧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带状的巨型凹地。横剖面类似不对称的“V”字型,深度在6000m以下,称为海沟。

2大洋中脊

海底的山脉泛称海岭,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呈线状贯穿于大洋盆地中央或一侧,称为大洋中脊或洋中脊。洋中脊通常高出海底2000~3000m,宽度可达2000~4000km。各大洋中的洋中脊首尾相连,全长大约65000km。洋中脊是地震、火山活动强烈的海岭,其轴部常发育有巨大的中央裂谷。

3大洋盆地

又称洋盆。指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一般水深4000~6000m,面积约1572×106km2,可分为洋底丘陵和洋底平原两个次级地形单元。

(1)洋底丘陵 一般分布于靠近洋中脊的部位,由高出海底几十到几百米的圆形火山丘组成。

(2)洋底平原 指洋底极为平坦的地区,表面坡度小于1/1000,是主要靠近大陆边缘方向分布的平缓地形。洋底平原中范围不大、地形比较突出的相对高度超过500m的孤立高地,称为海山。

地球表面有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峡谷,它们的特点如下

(1)平原: 地平而宽广;

(2)山地: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3)丘陵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4)高原: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5)盆地: 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6)峡谷: 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指的是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是水比较多。

地球表面积约708%的表面积由水覆盖,大部分地壳表面在海平面以下。海底的地壳表面具有多山的特征,包括一个全球性的中洋脊系统,以及海底火山、海沟、海底峡谷、海底高原和深海平原。

其余的292%为不被水覆盖的地方,包括山地、盆地、平原、高原等地形。地表受到构造和侵蚀作用,经历了长时间的重塑。

地球内热:

地球内部产生的热量中,吸积残余热约占20%,放射性衰变热则占80%。地球内的产热同位素主要有钾-40、铀238、铀235及钍-232。

地心的温度最高可达6000 °C,压强可达360 GPa。因为许多地热是由放射性衰变而来,科学家推测在地球历史早期、在半衰期短的同位素尚未用尽之前,地球的内热可能产生得更多,30亿年前可能是当前的2倍。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地球外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到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而地球外部圈层也可以分为三个圈层,分别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有时,我们把地球外部的三大圈层和地球内部的岩石圈一起合称为“地球表层的四大圈层”,这四大圈层和我们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这四大圈层。

地球表层的四大圈层

刚才我们介绍地球内部结构时,只说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怎么又出来一个岩石圈呢?要说岩石圈的划分就必须要先讲“软流层”,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有火山喷发等岩浆活动,那么这些岩浆是从哪里来的?一般认为,能够上升到地表的岩浆,来自于地下大约80至400千米深处,此处由于大量放射性元素的聚集,释放大量的热能,从而使得岩石熔化形成熔融状的岩浆,形成不连续的软流层。

岩石圈的范围

我们把软流层以上至地表的部分,称为“岩石圈”,由于软流层的位置已经在莫霍界面以下的地幔中,所以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部分”,岩石圈的厚度大约为60至120千米左右。我们人类生活在地表,也就是岩石圈的顶部,我们对于岩石圈的了解还十分有限,通过钻井的方式,人类最深也就打了12千米深。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

“大气圈”是指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其厚度可以延伸到2000至3000千米的高空,由于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厚度,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绝大多数的大气质量集中在平均厚度约为12千米的对流层中,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十分稀薄,越往高空空气密度越小,逐渐延伸到宇宙空间。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1%)和氧气(占209%),氧气是地球绝大多数生命所必须的气体,所以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从国际空间站看月球和地球大气层

“水圈”是指位于地壳表层、地球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圈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从物理形态来看包括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其中液态水是主体。按照地球上水的存在位置和状态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上、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海洋水占了绝大多数,占了水圈总量的972%。根据水的咸淡可以分为咸水和淡水,上述海洋水属于咸水,是人类很难直接利用的,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万分之一。

地球的水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也就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极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上独有的一个圈层。大约在20亿年以前,地球上就诞生了生命,最初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圈)里,然后经过漫长时期的进化和繁衍,形成了目前广泛分布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的生物世界,我们称为生物圈。地球上有了生命,才能够说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一起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其中生物圈是四大圈层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表面呈蓝色,外面包裹着淡淡的雾气。地球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08%,约为361亿平方千米,而陆地仅占292%,约为149亿平方千米,正是因为这样,地球才会呈现出蓝色。

以上就是关于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全部的内容,包括: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地球表面上有什么,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80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