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鱼是近海鱼,属于暖性上层鱼,牙尖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悍。鲅鱼一般在渤海湾附近,是以结群洄游的方式在海里生活聚居。
鲅鱼的习性特点:
1、它属海洋中上层鱼类,主要游动在水的中间。
乳白色肚皮和蓝绿色脊背是其伪装色。海洋中凡是中上层鱼类大都是这种颜色,因为空中的猎物如鸟等从上往下看时,蓝绿色鱼背与海水色一致,难以被发现。
而底栖鱼类从下往上看天空是白亮的,鱼肚若是白色的,也具有隐蔽性。虽然它们时也深潜海底捕食,但还是在中上层水域活动的时间长。
2、以小型鱼类为食,喜追活食,对静止不动和腐朽的食物兴趣不大。
3、不停地游动。
鲅鱼不像底栖类鱼那样躲在岩礁洞里等待小鱼来到跟前突然张大嘴巴吞食。它必须不停地游动,因为一旦停止游动它就会缺氧。这一点类似于鲨鱼。所以,鲅鱼更喜欢流动的水域,这样它不用使劲游动就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
4、撕咬食物。
鱼类的进食方式大概主要有四种:吞食、吸食、啄食、咬食。鲅鱼长有尖利的牙齿,说明它对食物是以撕咬为主的。也就是说当它遇到猎物时先是一口咬住、撕碎,再往肚子里吞。
扩展资料:
鲅鱼的营分析
1、鲅鱼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蓝点马鲛营养丰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主要是钙)等营养元素
2、鲅鱼有补气、平咳作用,对体弱咳喘有一定疗效
3、鲅鱼还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疗功能,常食对治疗贫血、早衰、营养不良、产后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症会有一定辅助疗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鲅鱼
燕鲅不是深海鱼。
燕鲅也叫蓝点马鲛(学名),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sinensis,斑点马鲛,康氏马鲛等,马鲛的俗称还有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狠一般长026--052米,最长可达1米,重20公斤,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均有,属暖性上层鱼,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为北方经济鱼之一。
鲅[bà]鱼体长而侧扁,体色银亮,背具暗色条纹或黑蓝斑点,口大,吻尖突,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猛。大连自然博物馆的“鲅鱼王”标本重260多斤,264米,20多岁。
当今鲅鱼的主要渔场在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4至6月蓝点马鲛春汛,7至10月为秋汛,盛渔期在5至6月份。捕捞方法为流网、机轮中层拖网及钩钓等。在资源充沛的五六十年代,5至6月份的渤海湾是捕鲅鱼的好季节,太阳摸山前下流网,网浮、标芒绵延十几里,翌日晨起,常有三四千尾,体重三四千克的喜人收获。鲅鱼性凶悍,每年6至10月中旬常游弋于岸边浅水处追食,其流线的形体、极高的游速、锋利的牙齿,似猎豹追杀猎物,惊恐的小鱼四处逃窜,常有慌不择路而冲上岸边礁石“起排子”,惊现鲅鱼飞身捕食的壮观场景。当值此时,垂钓者乐此不疲,礁石、舷边“甩鲅鱼”,盼上钩。鲅鱼体型较大,吃钩迅猛,钓感挺刺激,而成垂钓者的一大乐事。
第1种:虎头鱼
虎头鱼是种听着名字霸气,实则体型小巧的鱼,属于小型鱼之列,有些地方会叫“小石斑”“石头鲈”等,肉质洁白鲜美,含脂肪量低,蛋白质高,虎头鱼并不适宜人工饲养,因为虎头鱼的生活环境需要水流湍急和礁石,这样的生活环境,人工养殖难以达到,所以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虎头鱼,基本属于野生。
第2种:带鱼
带鱼别名叫刀鱼,营养价值高,尤其含丰富dha,常吃带鱼对健脑补脑效果相当好,带鱼属于相当有骨气的一种深海鱼类,因为当带鱼被捕捞起来离开海洋后,会大受打击没一会就死掉(其实是无法适应离海气压力),上岸后再难以饲养,所以平常能买到的带鱼都是冰鲜,加上带鱼属于深海鱼类,人工繁殖成本高,因此基本杜绝人工饲养。
第3种:鲳鱼
鲳鱼最大特征是体型扁平,因此也有“平鱼”叫法,鲳鱼属于海鲜档标配海鱼产品之一,肉质紧致鲜嫩,关键是没有小刺,适合小孩品尝,含丰富蛋白质、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常见吃法是香煎或者清蒸,鲳鱼和本期罗列的另外5种海鱼一样,都属于纯野生,很难进行人工养殖的海鱼。
第4种:秋刀鱼
炭烤秋刀鱼,是我们去烧烤摊开荤时必点的烧烤美食,别看秋刀鱼黝黑细长还小巧,其实所含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dha相当高,更被称为“脑黄金”,是日本家产海鱼类之一,但腥味大,就算秋刀鱼肥美鲜嫩,也无法得到中国家庭青睐(煎过一次秋刀后,那腥味悠长…),而且秋刀鱼和带鱼一样,属于捕捞起来就会死掉的鱼类,加上秋刀鱼野生产量高,靠野生捕捞足够供应,加上售价便宜,因此少有人会花费大量工夫去人工饲养。
第5种:鲅鱼
鲅鱼是小鹿近些年吃较多的海鱼类之一,鲅鱼别名也叫“马鲛鱼”,属于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野生海鱼类,特点是肉质肥美紧致,肉鲜细腻刺儿少,钙含量高,适合老幼人群多吃,马鲛鱼适合的做法并不多,知名做法就有“茄汁焖鲅鱼”,酸甜肉爽,特别好吃。
第6种:巴浪鱼
广东潮汕的朋友对巴浪鱼再熟悉不过了,巴浪鱼别名也叫池鱼,因为旧时物质贫乏,常居海边的潮汕人就用晾晒成干的巴浪鱼制作至今依然有名的“鱼饭”,巴浪鱼的咸鲜肉汁浸透到饭中,原汁原味,鲜香十足,巴浪鱼产量大价格低,小鹿当地甚至才卖3~5块一斤,产量大售价低利润低的原因,也就没有了需要人工繁殖饲养的需求。
深海鱼的品种主要有老虎斑、青斑、粉斑、加力鱼、马加鱼、红利鱼、银枪鱼、沙尖鱼、黄鲫、小黄鱼及银鲳。
1、老虎斑鱼属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
2、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上侧面有数列蓝黑色圆斑点,腹部龙白色,背鳍与臀鳍之后有角刺。在夏秋季常结群作远程洄游。
马鲛鱼刺少肉多,体多脂肪,与“雪菜”同烧鲜美异常,可作“熏鱼”,也可用盐腌制,是下饭佳肴。
3、马林鱼(Marlin),是旗鱼科鱼类的俗称。该科鱼类的上颌骨向前突出如枪头,其侧缘钝圆,体被小棱鳞,皮肤粗厚如皮革。广泛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200米以内的上层水域。
4、黄鲫(学名:Setipinna tenuifilis)为辐鳍鱼纲鲱形目鳀科黄鲫属的鱼类。分布干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常年可捕获,以春秋两季为旺汛,产量集中。栖息于水深4-13米以内淤泥底质,水流较缓的浅海区。
适温5-28度,肉食性,主要摄食浮游甲克类,还摄食箭虫,鱼卵,水母等。产卵期南海2-4月,东海以北5-6月。卵浮性,球形。有洄游特性。一般生活于近海生活,体长可达22厘米,可做为食用鱼。
5、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又名小黄花鱼,脊椎动物,硬骨鱼纲,石首鱼科,又名: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色、金龙、厚鳞仔,也叫“黄花鱼”、“小黄花”。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5-6行鳞,金**。椎骨28~30块。耳石较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海鱼
黄鱼是深海鱼吗
你好!
黄鱼属于深海鱼之一。
深海鱼的概念是是生活在水深在2000到10000米左右的海域的鱼类。
在我国,大,小黄鱼和带鱼是我国三大深海鱼产品。
黄鱼生活在大致2500米以下的深海区域,带鱼则生活在海平面下2000米以下的深海区域。
在世界范围内,深海鱼的品种主要有老虎斑、青斑、粉斑、加力鱼、马加鱼、红利鱼,石斑,芝麻斑、海虎斑、油斑、青斑、东星斑等鱼类。
题外话:
深海鱼是所有鱼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美味的鱼类。
深海鱼类为适应环境,它的身体的生理机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深海鱼的肌肉和骨骼上。由于深海环境的巨大水压作用,鱼的骨骼变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弯曲;肌肉组织变得特别柔韧,纤维组织变得出奇的细密。更有趣的是,鱼皮组织变得仅仅是一层非常薄的层膜,它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这也是为什么深海鱼类在如此巨大的压力条件下,不会被压扁的原因。
谢谢~~
哪些是深海鱼?
深海鱼有马鲛鱼、吞拿鱼、三文鱼和沙丁、黄花鱼、秋刀鱼、带鱼、鲅鱼、鲷鱼等。
深海鱼是公认的营养高手,但最好选择含汞量低的食草鱼。平日常见的黄花鱼、秋刀鱼、带鱼、鲅鱼、鲷鱼等都是食草海鱼,二十二碳六烯酸(又称DHA、脑黄金)含量也不低,特别是秋刀鱼。
银鳕鱼也被很多人喜爱,但它的含汞量虽未超过国家许可的残留标准,但比带鱼、黄花鱼高,偶尔吃一次无需担心,建议每周不超过一次。 扩展资料 1、慎食鱿鱼 鱿鱼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所以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慎食。
当然,鱿鱼中也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元素,对骨骼发育有益,还可预防贫血,同时含有多肽和硒等微量元素,偶尔吃一次,对身体是益处大于危害的。 但考虑到高胆固醇问题,食用鱿鱼要适量,尽量少吃烤鱿鱼,否则不仅胆固醇可能摄入过多,还可能摄入有致癌风险的有害物质苯并芘。
2、淡水鱼营养也不低 淡水鱼脑黄金含量也不少,其中鲈鱼就不逊色于海鱼,脂肪多的鳗鱼也不错。 3、正确烹调保营养 烹饪方式对保留营养至关重要。
烤制或清蒸是保留脑黄金的最佳方式。脂肪含量高的秋刀鱼、银鳕鱼等即使油煎也不用放油;或者油煎时尽量少放油或使用不粘锅。
否则脑黄金比例会大幅下降。 同时,吃海鲜时最好搭配点蔬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各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是清除污染的能手,奶类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也有利于减少汞的伤害、排出重金属,宜常吃。
参考资料:
带鱼是深海鱼么
带鱼是深海鱼。
带鱼分布比较广,主要分布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
中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
扩展资料:
带鱼食性
带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0余种, 鱼类和甲壳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带鱼的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春季以细条天竺鲷、 磷虾和带鱼为主要食物; 夏季以带鱼、 磷虾、 糠虾和刺鲳为主要食物;秋季以口足类幼体、 七星底灯鱼和竹荚鱼为主要食物; 冬季以带鱼、七星底灯鱼、小带鱼和糠虾为主要食物。
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 P>005) , 秋季最高,夏季最低; 各个季节的主要饵料类群组成存在差异, 鱼类饵料的重量百分比均最高; 饵料多样性指数季节差异并不显著(P>005) , 秋季最高,冬季和夏季较低。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 东海带鱼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由过去以磷虾为主转变为以鱼类为主,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同类相食的现象。
以上就是关于鲅鱼是深海鱼吗全部的内容,包括:鲅鱼是深海鱼吗、燕鲅是不是深海鱼、最有营养最健康的深海鱼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