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字和衡差不多,该怎么读,是浙江省一个什么州市的地名

有个字和衡差不多,该怎么读,是浙江省一个什么州市的地名,第1张

衢:[ qú ]。

释义: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出处:

衢,四达谓之衢。——《说文》

必于四面之衢。——《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何天之衢。——《易·大畜》

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三国志》裴松之注

填街盈衢。——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

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山海经》

上好羞则民暗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乱之衢也。——《荀子》

行衢道者不至。——《荀子·劝学》

千乘衢处壤削太半。——《管子·国蓄》

相关组词:康衢、通衢、衢处、六衢、衢逵、宝衢、九衢、衢关、道衢、诗衢、八衢、镂衢、衢肆、衢鼓。

1、浙江浦江县的历史:

     浦江县自东汉建县以来,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先人用语言表示,用文字记载境内的自然村落,往往承载了一段历史,是祖先留传下来的一份特殊的文化遗产。这些地名中,有的与母亲河浦阳江有联系,如仙华街道的大许村,因地处浦阳江畔,古时常被大水冲淹,故名大水,而本地方言“水”读如“许”,村名遂演化成大许。如黄宅镇的下于市村,也因地处浦阳江畔,附近居民历来颇多兼事捕鱼,夜间乃兴起鱼市场,故曾称“夜鱼市”,后谐音转化为“下于市”。清《光绪浦江县志稿》“集市”条下即载有“下于市”。黄宅市兴起后,改集市自然解散。如黄宅镇的潮溪村,靠近浦阳江,据《嘉靖浦江志略》:该江古时直接入海。相传古时海潮溯江而上,直抵于此,因名潮溪。潮溪有上下两村,相距甚近,分上潮溪、下潮溪。潮溪古为浦阳江的重要水运竹筏埠头之一,自此而下,至钟村、古塘一带,盛产螃蟹,名“马蹄蟹”,为水产珍品。当地居民习惯于夜间捕捉,篝灯渔火,景色雅丽,“潮溪夜渔”因此得名,并被列为“浦阳十景”。明代邑人张应槐曾作诗:溪头谁听浙江潮,夜夜渔歌未寂寥;沙影月移鸥半觉,芦花风静浪全消;但凭白鬓堆箱湿,况有青蓑挟雨骄;知是得鱼持易酒,兴来莫惜隔波招。元代邑人吴莱也曾作诗:昨夜寒潮与此通,荒溪常趁百川东;行依桕树林头月,钓拂芦花屿畔风;插竹侵沙鱼扈短,篝灯映草蟹崎空;太公远矣吾将隐,赤鲤何书在腹中。如岩头镇的牛轭歪(KUO)村,其先祖广有田产,分炊时,命其诸子自行犁田,耕至何处,其范围内之土地即属于谁。一子耕至该地,人疲牛乏,犁沟弯曲如“牛轭”,故名牛轭歪(KUO)。

     地名是一个社会时期的活化石,在村落地名中,也有一些丰富的人文沉淀和优美传说的地名,如郑宅镇的三雅村,座落于金芙蓉山下,据称因“山奇、水秀、村美”,景色秀丽,又有民谣“山雅水雅人也雅”,故称三雅村。清代文人王祖焯出自三雅村,自幼好学,自为手记,辩证极精。中进士,颇负文名,著有《三传测义》、《锦囊史录》、《读书日记》、《汲古楼吟草》等。如杭坪镇程家村,始祖自徽州迁此,以姓氏得名,村地处壶源江源头,距离县城浦阳镇15公里,村民自古以竹木为衣食之资,旧时每逢县城集市,村民必须三更半夜起床炊膳赶市,回来时天色已黑。故有谚语“程家五家村,三夜没有两夜酣(睡)”,成为昔日群众困苦生活的形象写照。如中余乡的芝都坞村,据《光绪浦江县志稿》称猪肚坞,传说该村所在地形如猪肚,故得名;也有传说该村建村前原是一处看山的山坞,先祖很穷,过年时买不起肉,只有一个猪肚过年,子孙遂名猪肚坞,以示不忘其祖,后雅称为芝都坞。

2、浦江地理位置及环境:

     浦江现有自然村落1200多处,农村地名一般由2---4个字组成,最长的是5个字的地名,据《浦江县地名志》普查统计,全县农村地名中,五个字的地名有三处,一是原七里乡的新楼相公殿,新楼相公殿村系因兴建西水东调工程原楼相公殿村迁建而得名,二是原杭坪乡的乌浆口旧屋和乌浆口新屋。乌浆口旧屋村座落于乌浆山出口处,相传当镇溪流经村下镇龙殿旁之镇桥时,溪畔有大树将水染成乌黑,与田水相混,成为乌黑色浆水,故此得名。乌浆口新屋村以乌浆口旧屋村分居于此得名,解放初为乌浆乡人民政府驻地。

   3、浦江各个村庄和地名的由来:

    浦江各个村庄和地名的由来可谓五花八门,其中许多村落氏族是六朝、隋唐、五代及南宋等中原板荡时期,先后从北方南迁至此的。本县农村的地名,除记录姓氏的地名外,有描述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地名,也有以自然数字开头、方位开头(东、南、西、北、上、中、下、前、后、里、外)、面积开头(大、小、长)、颜色开头(红、白、黄)、自然地质开头(山、石、湖、沙)、动植物名称开头的地名。数字开头的农村地名,有的是为了方便记忆,有的是几个自然村、几个房头而得名的。如按照数字大小排列,数字开头的地名:一心,二房,三友、四村、五村、六联、七村,八村、九婆、十里亭,廿亩山、廿三篷,三十六,三十田,三百亩等等。如方位开头的地名:东庄、南湖塘、西坞口、上余、中何、下阳畈、前一、后盛、里仁、外黄宅、高塘等等。如按照颜色开头的地名:白石源口、红旗、黄裳弄、朱云等等。如自然地质开头的地名:山塘弄、塘岭头、天中寺、石渠口、田来、水阁、沙塍头、海塘、江桥、溪东、岭背、泥堆山、云宫、天仙塘、河山、湖山、日升、湾来、火龙塔、地畈等等。如动植物名称开头的地名:马鞍山、牛车头、狮岩、竹窠头、林村、花墙头、樟山头、麻车、桂花明堂、樟树下、松井城、槠树下、梧桐、乌珠山下、莲台塘、桐树口、老虎尖、海豹岭角等等。如面积大小开头的地名:大塘沿、长地、小四村、余间、少岭脚、小杨家等等。

浙江丽水的缙云仙都山。摄影/冯木波

-风物君语-

镇海 的气魄

钱塘 的繁华

江山 的霸气

仙居 的潇洒

每次展开 浙江省 的地图,光看地名,一座座城市的性情就跃然纸上。

杭州 ,像个流连山水的翩翩贵公子,一面是“自古繁华”的 钱塘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 西湖 、“小楼一夜听春雨”的 临安 ,另一面又把“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 富阳 桐庐 尽收眼底,入世出世,俱是逍遥。

杭州西湖景区玉带晴虹和浴鹄湾,(下文 蓝色字体 均指 县级市、县、区或镇名 )。摄影/韩阳

嘉兴、湖州 看起来就温润如玉,言传身教用 “ 嘉善 ”、“ 德清 ” 来劝人向善,俨然有君子之风; 绍兴、宁波 则气象峥嵘,一个主城区以 “越城” 为名,把“越文化鼻祖”五个大字写在脸上,另一个要“ 镇海 ”、“ 宁海 ”,大有气吞万里之势。

宁波港口等待装卸的“镇海神兽”。摄影/李琼

沿海的 温、台、舟 却是仙气飘飘,舟山的 普陀、岱山 让人想起“忽闻海上有仙山”,温州的 乐清、瑞安、永嘉、泰顺 深谙道家的养气功夫,台州更是登“ 天台 ”、入“ 仙居 ”,仿佛下一刻就要羽化登仙。

“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摄影/柯伟胜

到西部靠山的 金、丽、衢 ,画风逐渐变得疏朗开来,金华身兼 义乌 的“义”、 武义 的“武” (这可是武则天的武) ,衢州的 龙游、江山 只听名字就知道霸气十足,丽水最是如诗如画—— 青田、莲都、松阳、缙云 ……仿佛眼前展开一幅泼墨山水。

丽水的“人、文、山、水”。图123 摄影/韩阳;图4 摄影/练慧平

大到一省之名、十一地市,小至县区古村、一山一河, 浙江的地名仿佛都是从唐诗宋词里寻章摘句,恍惚间,就凑成了一篇锦绣文章。

浙江,本就是一条河流的名字。

钱塘江穿省而过,如同书圣笔下银钩铁画、曲曲折折的 “之” 字,因而又名 “之江”、“折江” 。作为浙江人的母亲河, 钱塘江 以一己之力贡献了省名和省会名:属于全省的“ 浙江 ”,和属于杭州的古称“ 钱塘 ”。

杭嘉湖地名中多湖、塘,金丽衢多山、石,甬台温多海、港、湾。制图/孙大仙工作室

而浙江十一座地级市的地名,也在这片拥抱 名山大川、星辰大海 的土地上一一浮现。

浙江十一市,盛唐十一州

浙江以水为名,“水中陆地”谓之 “州” 。最风流浪漫的唐人,把“州”引申为行政单位,将天下划分出 “三百六十州” ——凡是如今全国各地以 “单字+州” 组合而成的市名,多数都延续了大唐气象。

其中,又以 江浙 两广 保留的最为完好。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江南东道行政示意图,今天的嘉兴当时为苏州的一部分。参考谭其骧《中国 历史 地图集》。制图/monk

早在 开元盛世 ,今天浙江 十一座地级市 的行政版图就已基本确定——

湖州、杭州、台州、温州、衢州 ,五州之名沿用至今; 越州 (绍兴) 、明州 (宁波) 、婺州 (金华) 、括州 (隋称处州,今丽水) 、睦州 (宋称严州,今为杭州一部分) 、秀州 (五代时名,今嘉兴) ,除古严州消失之外,行政范围变化不大。

乌镇西栅。摄影/韩阳

舟山 作为中国第一大群岛,独立设市,成为了浙江 “最年轻” 的地级市。

天上一颗星,浙江一座城

在浙江十一座地级市中, 绍兴、宁波 的得名颇有政治意味,前者取自宋人南渡后 “绍祚中兴” 的愿景,后者取自明代 “海定波宁” 的海禁政策;

比起 “秀州” ,嘉兴人则更认同 “嘉禾” 二字——“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光听名字就知道是产粮大户。以“禾”为名的嘉兴与以“湖”为名的 湖州 CP感极强,本省人戏称二者为“种田嘉”和“养鱼湖”, 撑起了浙江“鱼米之乡”的门面。

嘉兴的菱塘。 摄影/夏松

然而最最浪漫的,要属 金华、丽水、台州 三地,相比古人惯常用山河命名,他们的名字独树一帜地来自 漫天星辰 ——

金华 ,取自 《玉台新咏》 中的 “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金华的 “金” 是那颗耀目的启明星,婺州的 “婺” 则来自浪漫的婺女星;

武义县的太极星象村。摄影/李琼

同样来自“星宿分野”之说的,还有 处士星 所在的“处州” 丽水 ,先天带有隐逸之感和名士风流;而 三台星 分野处的 台州 ,得名于境内的天台山,山以星名,州以山名。

台州天台山石梁飞瀑。摄影/韩阳

县城如繁星,县名如诗篇

在浙江, 县级市是最精彩的存在。

一方面淼若繁星的县、区促成了 “散装浙江” ,各种 “县大队、区小队” 在经济上打游击战,战功彪炳,浙江人说起老家,非得是精确到某一县、某一区;另一方面, 浙江的县城往往保留着一片区域的古称 ,甚至比所在地级市 历史 更悠久。

最典型的就是以 “银河系小商品批发中心” 著称的 义乌 ,以及坐拥 “亚洲好莱坞” 横店的 东阳 ——

前者最早是秦代设立的 “乌伤县” 县治所在,后者则得名于三国时期统领浙西南地区的 东阳郡 。金华坐拥着漫天星辰,义乌继承了秦时明月,东阳保存下吴地风流,三城鼎立,让浙中熠熠生辉。

横店影视城。摄影/卢文

还有台州的 临海 ,得名于三国东吴的 “临海郡” ,千年以来都曾是台州首府;又如温州的 永嘉 ,保留了东晋时谢灵运任职的 “永嘉郡” , 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 永嘉学派 、诗风冲和平淡的“ 永嘉四灵 ”,皆是来源于此。

温州楠溪江上的渔民。摄影/五月的粥粥 图/图虫·创意

明朝万历年间,一位比徐霞客早生了40年的浙江临海籍地理学家 王士性 ,曾将浙江分为三块:

杭、嘉、湖、绍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

金、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

宁、台、温、舟连山大海,是为滨海之民

如果从地图上看,这种地理上的分布更为直观。例如江南最出名的古镇,在浙江不全是清一色的“小桥流水人家”模式,反而由于地形的差异分出了 三大流派 ——

“水乡派” 是典型的江南风味,往往分布在和江苏接近的杭嘉湖平原,如嘉兴的 西塘 、杭州的 塘栖 ,“塘”字意味着小池子,再如湖州的 南浔古镇 、赫赫有名的嘉兴 乌镇 、宁波的 鸣鹤古镇 ,境内皆是湖沼遍地、水网纵横。

南浔水乡人家。摄影/卢文

“山水派” 大多处于浙西,往往山环水绕,既有水乡的妩媚也有青山的挺拔, 丽水 的山水河谷中分布着 200多座 格局完整的古村,皆是 背靠青山、方塘如镜 ;衢州的 廿八都古镇 把守着仙霞岭间的闽、浙通道, 一镇鸡鸣,三省皆闻

廿八都古镇,建筑富集了徽派、赣派元素。摄影/周勇

更具特色的则是 “海洋派” ,舟山的 定海古城 是中国唯一一座“海岛文化名城”,宁波的 石浦古城 ,则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底,城墙高耸;一头勾连着海港渔村,浪潮翻飞。从“定海”、“石浦”等名称之中,依稀可闻海风猎猎。

石浦渔港古城。摄影/OneDayFoto 图/图虫·创意

浙江的诗情画意,也按照地理形势,在这包含山河湖海的地名中一一现身。

水是眼波横

水,容纳着浙江人的性情。

正如钱塘江流转千里,中游的 富春江 眉清目秀,有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喟叹;而下游的 钱塘江 波澜壮阔,面对“天下第一大潮”,南朝 陈霸先 期盼着“海洪宁静”,故有了嘉兴的 海宁

富春江见“春”。摄影/常建儒

河流经行之处,大到 衢江、婺江、剡溪、甬江 ,以及自成一派、独流入海的 椒江 瓯江 ,每一条河背后都耸立着一座雄城;小至 奉化江、新昌江、浦阳江、龙泉溪、常山港…… 哪怕再小的城市,也有着自己的文脉传续。

杭州淳安千岛湖。摄影/韩阳

而在水网纵横的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湖泊更是星罗棋布,杭州的 西湖 让世人留恋千载,嘉兴的 南湖 承载着红色记忆,绍兴的 鉴湖 散发出凛凛侠气,宁波的 月湖 泛起无限柔情,湖州以 太湖 为名目睹着吴越文化的兴衰……

水波流转之间,恍然已是千年。

山是眉峰聚

相比于多为地方命名的水系,浙江的名山,往往都出自名家之手。

每一座大山,都藏着一段往事。

湖州的 莫干山 ,山名分别取自那对以身铸剑的夫妇—— 莫邪 干将 的首字,如今则成为了全国最具热度的民宿圣地;台州的 神仙居 ,曾有人考证为诗仙笔下 “天姥山” 的原型,比“天台四万八千丈”还高过一头,山间云蒸霞蔚,尽是仙家气象。

莫干山山顶的建筑。图/视觉中国

宁波的 雪窦山 是弥勒佛的根本道场,绍兴的 会稽山 为大禹的“计功之所”,温州的 雁荡山 蕴含“秋雁南归”的情结,衢州的柯城区得名于围棋圣地 烂柯山 ,金华的 东白山 主峰“太白尖”曾是李白登临之地。

奉化雪窦山,是唐诗之路东支线上重要的一点。摄影/江南

这一系列的名山,如同一个个结点组成了赫赫有名的 “浙东唐诗之路” ,王羲之、谢灵运、贺知章、李太白……王谢风流,俯仰一世,李杜元白,诗文不朽, 那些课本上的名篇,在浙江的群山之间都有了出处。

海是门前路

浙江人,与海的关系是暧昧的。

在明清海禁时期,中央政权希望的是“ 镇海 ”、“ 宁海 ”、“ 定海 ”,把原本以四明山为根基的 明州府 ,改做了寓意“海定波宁”的 宁波府

临海长城。摄影/傅鼎

又在台州的 临海 筑起了高耸雄伟的古长城, 临海不“临海” ,主城区离海岸颇有段距离,整座城本身就像是海陆之间立起的一道高墙。

然而等到开放航运,海又成了浙江人最宝贵的财富。最具冒险精神的 温州人 下海经商,成为一个时代的经济传奇,境内有 龙湾、龙港 ,到处体现着温州 “如龙入海” 的气势。

台州的玉环岛,如龙探海。摄影/傅鼎

舟山则从宁波的辖区划出,独立成市,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境内布满了 桃花岛、普陀山、东极岛、枸杞岛 等一众颇有“文艺气息”的岛名。

毕竟对于浙江人来说, 山水是归程,大海是前路。

宁波港口上的集装箱。摄影/李琼

很难说清,到底是浙江人代代相传的文脉,塑造了诗意的地名;还是布满名山大川的文化沃土,孕育了浙江人的文气。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都透露着浙江人强烈的 文化自信

文气南浔。摄影/卢文

这种自信的来源,一方面在于 行政区划的稳定 ——从古代的十一州,到今天的十一座地级市,浙江的辖域一直保持着连续性,哪怕是动荡的五代时期,那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吴越王 钱镠 (liú) ,也保持着境内相对和平,还留下了无数“文艺地名”:

衢州的 龙游 、金华的 浦江 、绍兴的 新昌 、温州的 乐清 ,宁波的 鄞县 (鄞州) 、台州的 天台 、湖州的 长兴 ……这些沿用至今的地名,皆是出自他手。其中改得最为“霸气”的一个,自然是衢州的 江山市

江郎山。摄影/王华

另一方面,汉代以后浙江逐渐成为了“文化高地”。从魏晋到隋唐, 浙西人文荟萃、诗文璀璨 ;宋元以降,浙江更是化作 经济中心 ;哪怕到近现代,依然是名家辈出、经济发达。人文底蕴和经济实力让每座城市,哪怕是小城都有了信心,无须“改旗易帜”,自然名扬天下。

黄昏时的石浦渔港。摄影/李琼

这股“自信力”不仅在于坚守,更体现在文化输出。从遍布中国的 “义乌小商品市场” ,到世界各地的 “浙江村”、“温州村”、“青田村” …… 那些从唐诗宋词里走出来的古老地名,终将散布天涯,遍地开花。

- END -

文丨九月

编辑 | 朱梦菲

小贴士: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谜面:巨轮出港 (打一城市名,梨花格) 谜底:杭州(航舟) 谜面:照影临妆是莫愁 (浙江名胜) 谜底:鉴湖 谜面:全年务农 (打一浙江地名) 谜底:青田 解析:田里常青。 谜面:众香国里最壮观 (浙江名胜) 谜底:华顶秀色 谜面:一沾上酒即胡来 (浙江名胜) 谜底:西湖 解析:“酒”拆分为“氵、酉”,“酉”字从西,沾上“胡”便是西湖。 谜面:观日峰上望若何 (打一浙江地名) 谜底:东阳 谜面:雪岭一古刹 (打一浙江名胜) 谜底:寒山寺 谜面:洒家无家安适之 (打一浙江名胜) 谜底:西湖 谜面:仙人不可见 (浙江名胜) 谜底:孤山 解析:孤山 ,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之地。 谜面:一战再战不成功 (打一浙江地名) 谜底:三北 谜面:远烟笼碧树 (打一浙江地名) 谜底:云林 谜面:全年务农 (打一浙江地名) 谜底:青田 谜面:如岗如陵 (打一浙江地名) 谜底:象山 谜面:丈人飘然至 (浙江名胜) 谜底:飞来峰 谜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打一浙江地名) 谜底:四明 谜面:无丝竹之乱耳 (浙江地名) 谜底:乐清 谜面:脱稿 (浙江地名) 谜底:文成 谜面:十三大春风遍大地 (打浙江地名二) 谜底:奉化,温州 谜面:百岳千峰似峨眉 (打一浙江名胜) 谜底:万象山 谜面:一呼百应 (浙江地名) 谜底:云和 谜面:风平浪静 (打一浙江城市名) 谜底:宁波 谜面:吃药不可泡茶服 (打一浙江名胜) 谜底:白水冲 谜面:半江瑟瑟半江红 (打一浙江地名) 谜底:丽水 谜面:脱离险境 (浙江地名) 谜底:临安 谜面:大作写就 (打一浙江地名) 谜底:文成 谜面:斩断情思两心悬 (打一浙江地名) 谜底:青田 谜面:日落晴蜓舞岭前 (打一浙江名胜) 谜底:莫干山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上就是关于有个字和衡差不多,该怎么读,是浙江省一个什么州市的地名全部的内容,包括:有个字和衡差不多,该怎么读,是浙江省一个什么州市的地名、浙江浦江各个村庄和地名的由来、龙游、仙居、缙云、苍南...浙江的地名为啥都仙气飘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80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