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兵部的官职

唐朝兵部的官职,第1张

唐朝兵部设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郎中二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职方、驾部、库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八品下。

释义:

何士晋,字武莪,宣兴人,父亲何其孝,生育何士晋很晚。同族子侄贪图他家的资产,勾结成党将何其孝害死。继母吴氏把何士晋藏到娘家,何士晋读书稍有懈怠,继母就把他父亲的血衣给他看。何士晋倍感激励,努力上进,与人说话也从来没有笑容。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拿着父亲的血我告到官府,罪人伏法。

起初授任宁波官,提升为工科给事。先开始上书请求疏通上奏的文书、减轻聚敛财物。不久又进言:“如孙幰、郭子章、戴耀、沈子木,应当舍弃,不舍弃违背公众舆论,,辅佐的重臣怎么能不担此事的罪过”不久,又弹劾左都督王之桢长时间掌管锦衣卫,成为内阁的爪牙。有诏令起用被贬斥的官,罗列上报了二百多人。过了三年,起用了顾宪成等四人。何土晋又奏请广泛起用被贬斥的人员。

瑞王即将成婚,皇上下令典礼比照福王,费用达十九万。当初,皇帝的弟弟鸿王成婚,何士晋请求比照潞王。皇帝打算尊崇奉祭太后,下诏命令修建灵应宫,何士晋以不合礼仅极力谏诤,皇帝都不理会。

后发生张差梃击案一事,获取到张差的供词,皇帝拖延不裁决,何士晋三次上书催促。这时变故发生,朝廷内外都怀疑阴谋出自郑国泰,但没有敢正面触犯他的锋芒的。郎中陆大受告知郑国泰,郑国泰非常害怕,急忙呈交帖子自己给自己表明清白,人们更加议论纷纷。何士晋于是上书直言,奏疏呈入,皇帝大怒想治他的罪。

想到事件已有踪迹,恐怕会更加引起人们议论。而吏部先前把何士晋当作东林党人,拟定调出京城任新江会事,但等候命令三年没有下达。到这时,皇帝急忙找出吏部奏疏,下令照先前所拟定的办理。吏部说空缺的官已经补任,请求另行任命。皇帝不答应,命令调走先前补任的官员。吏部又认为何士晋资历已经很深,级别应当是参议。皇帝生气,严厉指责尚书,惩罚郎中以下官员的俸禄。

天启四年,何士晋提升为兵部右侍郎,总管两广军事。第二年四月,魏忠贤势力大涨,诤挺击案的官员都获罪。御史田景新陷害他说,叛乱之臣安邦彦贿赂何士晋十万金,让何士晋阻止援兵。于是革除何士晋的官籍,征收贿略的钱财补充军饷。何士晋愤恨抑郁去世,有关官征收贿赂的钱财很急,但何士晋家人只交付几定金,家产就已用尽了。恰逢庄烈帝即位,何士晋得以免罪,又恢复官职,赐予抚恤。

扩展资料:

何士晋人物事迹:

初,皇长孙生,有诏起废,列上二百余人。阅三年,止用顾宪成等四人。士晋请大起废籍。瑞王将婚,诏典礼视福王,费当十九万。初,帝弟潞王婚费不及其半,士晋请视潞王。帝将崇奉太后,诏建灵应宫,士晋以非礼力争,且曰:“圣母所注念者东宫出讲,诸王早婚,与遗贤之登进也,乃诸臣屡请不应。而不时内降者,非中贵之营求,即鬼神之香火,何也?”帝皆不省。

未几,有张差梃击之事。王之寀钩得差供,帝迁延不决,士晋三上疏趣之。当是时,变起非常,中外咸疑谋出郑国泰,然无敢直犯其锋者。郎中陆大受稍及之,国泰大惧,急出揭自明,人言益籍籍。士晋乃抗疏曰:

陛下与东宫,情亲父子,势共安危,岂有祸逼萧墙,不少动念者?候命逾期,旁疑转棘。窃详大受之疏,未尝实指国泰主谋,何张皇自疑乃尔?因其自疑,人益不能无疑,然人之疑国泰,不自今日始也。陛下试问国泰,三王之议何由起?《闺范》之序何由进?妖书之毒何由构?此基祸之疑也。孟养浩等何由杖?戴士衡等何由戍?王德完等何由锢?此挑激之疑也。

南宗顺,刑余也,而阴募死士千人,谓何?顺义王,外寇也,而各宫门守以重兵,谓何?王曰乾,逆徒也,而疏中先有庞保、刘成名姓,谓何?此不轨之疑也。三者积疑至今日,忽有张差一事,正与往者举措相符,安得令人不疑!且今日之疑国泰,又非张差一事已也。

恐骑虎难下,骇鹿走险,一击不效,别有阴谋。陛下不急护东宫,则东宫为孤注。万一东宫失护,而陛下又转为孤注矣。国泰欲释人疑,惟明告贵妃,力求陛下速执保、成下吏。如果国泰主谋,是乾坤之大逆,九庙之罪人,非但贵妃不能庇,即陛下亦不能庇也。

借剑尚方,请自臣始。或别有主谋,无与国泰事,请令国泰自任,凡皇太子、皇长孙起居悉属国泰保护,稍有疏虞,罪即坐之,则臣与在廷诸臣亦愿陛下保全国泰身,无替恩礼。若国泰畏有连引,预荧惑圣聪,久稽廷讯,或潜散党与,俾之远逃,或阴毙张差,以冀灭口,则罪愈不容诛矣。惟圣明裁察。

疏入,帝大怒,欲罪之,念事已有迹,恐益致人言。而吏部先以士晋为东林党,拟出为浙江佥事,候命三年未下。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帝怒,切责尚书,夺郎中以下俸。士晋之官四年,移广西参议。光宗立,擢尚宝少卿,迁太仆。

天启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安南入犯,督将吏屡击却之。四年,擢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明年四月,魏忠贤大炽,争梃击者率获罪。御史田景新希旨,诬叛臣安邦彦贿士晋十万金,阻援兵。遂除士晋名,征贿助饷。士晋愤郁而卒。有司征赃急,家人但输数百金,产已罄。会庄烈帝立,获免,复官赐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何士晋

1、吏部

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

2、户部

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

唐代户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 户部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仓部主事三人。龙朔年间曾改户部曰司元,度支曰司度,金部曰司珍,仓部曰司庾。天宝十一载改金部曰司金,仓部曰司储。

3、工部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

唐代工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工部郎中、员外郎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屯田之政令。虞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虞衡、山泽之事,而辨其时禁。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从九品上。

4、礼部

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

唐朝礼部设礼部尚书一员,正三品。侍郎一员, 正四品下。尚书、侍郎之职。其属有四:一曰礼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其科有六:一曰秀才, 试方略策五条。此科取人稍峻,贞观已后遂绝。二曰明经,三曰进士,四曰明法,五曰书,六曰算。

5、兵部

兵部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曹,盖因后周兵部之名,兼前代五兵之职。

兵部。凡将出征,告庙,授斧钺;军不从令,大将专决,还日,具上其罪。凡发兵,降敕书于尚书,尚书下文符。放十人,发十马,军器出十,皆不待敕。卫士番直,发一人以上,必覆奏。诸蕃首领至,则备威仪郊导。凡俘馘,酬以绢,入钞之俘,归于司农。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职方曰司城,驾部曰司舆,库部曰司库。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宝十一载曰武部,驾部曰司驾。有兵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职方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驾部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库部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6、刑部

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

刑部在唐代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其属有四司:一曰刑部司,二曰都官司,三曰比部司,四曰司门司。

刑部郎中、员外郎,掌律法,按覆大理及天下奏谳,为尚书、侍郎之贰。凡刑法之书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鞫大狱,以尚书侍郎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为三司使。凡国有大赦,集囚徒于阙下以听。

刑部司主事四人,都官司主事二人,比部司主事四人,司门司主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刑部曰司刑,都官曰司仆,比部曰司计,司门曰司关。光宅元年,改刑部曰秋官。天宝十一载,改刑部曰司宪,比部曰司计。有刑部令史十九人,书令史三十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都官令史九人,书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比部令史十四人,书令史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司门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

张守仁?是看明朝那些事儿吧,我只听说过王守仁,是个有名的哲学大家

王守仁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教育家、作家、诗人、哲学家

1、王守仁(1472—1529)(图)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绍兴。

生平

相传,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欢喜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视守仁。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不料守仁提起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突患肺病,以病告归,结庐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

王守仁病愈复职后,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1527)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谥文成。

成就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良知,为善去恶者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处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他写的《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

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

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元暑葛衣寒。

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余姚“四碑亭”,留有纪念他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横额:真三不朽。

王阳明记功碑

在古代,大的征战之后,胜利的一方,大都会在战地附近刻石记功。庐山也有一处这样的地方。

在秀峰境内的李璟读书台下,有一块数丈见方的石壁。石壁上有三处石刻:中间是宋朝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的《七佛偈》,右边是明代徐岱的诗,左边是王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后在此勒石记功写的碑文,人称记功碑。碑文共136个字,字体庄重遒劲,入石三分。后人评述此碑刻云:

此山此刻同不朽,风雷呵护森光芒。

王守仁,字伯安,因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系浙江人,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提督军务都御史。明正德十四年(1519)6月14日,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叛军十万,势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顺流而下。一路克安庆,逼南京,大有挥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惊慌失措。这时,驻守在丰城的赣南巡抚王阳明迅速赶到吉安,果断决策,调集军队,直捣叛军老巢南昌。宸濠闻讯,急忙回师救援,王阳明与叛军大战鄱阳湖,仅用了35天时间,王阳明就大败叛军,在南昌附近的生米街生擒朱宸濠。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大叛乱几乎是在谈笑间平定了。可是,王阳明立了如此大功,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奖赏,反而遭到一系列的毁谤与陷害。明武宗甚至觉得王阳明这么快就轻而易举平定了叛乱丢了自己的面子,认为像这样的战斗应由他亲自带兵南征才能显示“皇威”。宦官张忠之流又诬陷他与宸濠串通,武宗竟要王阳明放了宸濠让他率军与朱宸濠再战……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连夜赶到钱塘,将宸濠交给太监,同时遵照武宗的旨意,重新报捷,将平叛的胜利归功于武宗。这样顾全了皇帝的面子,才保证了王阳明的身家性命。

第二年正月三十日,王阳明到开先寺(即今秀峰寺),刻石记功。记功碑上称颂皇帝的“皇威神武”“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阳明也隐隐表达了自己难言的复杂心情。

大概这次刻石记功时,开先寺一带的景色给王阳明很深的印象,他十分喜爱这个地方。这年三月,他又一次来到开先寺。徜徉林中,沉吟水畔,这清幽山水,这林涛泉石和众多的人文胜迹,使他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坎坷人生。感慨之余,他写下了好几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烦忧。

其《又重游开先寺题壁》云: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

还有一首《龙潭夜坐》云: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诗中表达了作者多么孤独、郁愁、沉重的心情。李璟读书台下的记功碑数百年后依然清晰、醒目,读罢这篇百余字的碑文,再读读上面提到的两首诗,面对石壁,就像是面对一页深沉的历史,透过歌颂天子皇威的碑文,我们可以看到被掩盖的历史的真实面目。

附:《记功碑》全文:

正德,己卯六月乙亥,宸濠以南昌叛,称兵向阙。破南康、九江,攻安庆,远近震动。

七月辛亥,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复南昌,宸濠擒,余党悉定。当是时,天子闻变赫怒,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

于赫皇威,神武不杀。如霆之震,靡击而折。神器有归,孰敢窥窃。天鉴于宸濠,式昭皇灵,以嘉靖我邦国。

正德庚辰正月晦,都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从征官属列于左方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不复叙 复叙:再度任用

B督舟师邀之海外 督:督促

C坚壁不出壁:营垒

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条:分条陈述

答案 B

解析 督:率领。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顺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在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海外予以全部歼灭,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

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

D淮、扬二州发生大饥荒时,唐顺之于是上书提出了加强海防、处理善后事宜等九条措施。汛期时,唐顺之带病巡海,后来病逝。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理解文意的能力,此役为小胜,不是“全部歼灭”。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答案 C

解析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文段,理解文段大意;其次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是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整个文段。结合画线句所在文段可知,画线句主要交代唐顺之在父丧期满以后职务的变动及上书朝廷整顿军务的事宜。首先可由表示官职名称的“职方员外郎”和“郎中”两个词语排除B、D两项。接下来,由交代唐顺之活动的词语“出覈”与“还奏”可以排除A项。据此得出答案应为C项。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3分)

(2)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3分)

(3)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4分)

参考答案

(1)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予答复。(得分点:“竣”“下”各1分,大意1分)

(2)李遂计划布置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围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迫近倭寇营垒。(得分点:“列”“薄”各1分,大意1分)

(3)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得分点:“故事”“以”各1分,大意4分)

参考译文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父唐贵,曾任户科给事中。父亲唐宝,做过永州知府。唐顺之颇有天赋。从小聪明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博览了众多的文献典籍。在二十三岁时,他参知了嘉靖八年的会试,荣登榜首,(以进士资格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曾为会试主考官的张璁与翰林学士们过不去,将诸位翰林学士调任其他部门,只想留唐顺之继续供职于翰林院。唐顺之坚决地辞却这一特别恩惠,于是调任兵部主事。(为此唐顺之)称病归家休养。过了一段时间,唐顺之被任命为吏部官员。嘉靖十二年秋天,皇帝下诏从朝臣中选拔翰林学士,唐顺之改任翰林院编修,校订各朝实录。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予答复。有人进言说唐顺之是为了回避张璁,张璁(听说)大为恼火,为皇帝拟出一道圣旨,将唐顺之从吏部主事任上罢免放归,并永不起用。直到十八年,朝廷选拔宫廷官员,才以以前的官职起用兼任春坊右司谏。(后来唐顺之)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求朝见皇太子,(惹恼了嘉靖皇帝)又被削职归田。(从此,唐顺之)在阳羡山中隐居读书十多年。虽然朝廷内外不停地有人推荐唐顺之,但皇帝一概不予理会。

当倭寇蹂躏大江南北时,赵文华(在浙江)督察剿倭战事,上书推荐了唐顺之。唐顺之被起用为南京兵部主事。由于父丧期限未满,唐顺之并未立即出山。丧期结束后,朝廷召用为职方员外郎,并晋职为兵部郎中。兵部派唐顺之到蓟州镇核查军籍情况。回京后,唐顺之上奏报告说该镇缺额三万多员。在籍兵员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为此,他上书提出了九条解决办法。(由于唐顺之的报告,)蓟州镇总督王忬以下诸将都受到降级处罚。

不久又派唐顺之到南畿、浙江督察军务,与胡宗宪一道商议剿除海盗诸事。唐顺之认为抵御海盗的上策是将海盗阻截在海岸线外,如果让其登上陆地,内地就都会受到祸害。于是唐顺之亲自巡视海上,从江阴抵达蛟门,一昼夜行驶六七百里。随从人员都惊恐呕吐,唐顺之依然精神抖擞。倭寇屯集在崇明三沙岛,唐顺之亲自率领水军在海上对其拦截攻击,斩敌一百二十人,击沉敌船十三艘。(因战功唐顺之)升为太仆少卿。胡宗宪说唐顺之权力小,(不宜于指挥战事,)又加职为右通政。唐顺之听说海寇将进犯江北,于是急令总兵官卢镗在三沙岛阻击,自己率副总兵刘显迅速增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合力大败海寇于姚家荡。海寇困窘,退驻庙湾。唐顺之乘势进击,敌我伤亡相等。李遂计划布置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围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迫近倭寇营垒,用火炮攻击,但没有攻克。三沙岛的官军又频频告急,唐顺之于是又率兵增援三沙,督率卢镗、刘显进攻,却再次失利。唐顺之十分愤恨,亲自跃马布阵。海寇构筑了高高的望楼。

(在楼上)看见唐顺之军伍整齐,因而坚守阵地不出战。(见此情形)刘显请求退兵,唐顺之不同意,他手提战刀,冲到距敌人营地百多米处。卢镗、刘显担心出事,坚决要唐顺之退回。这时正值酷暑,唐顺之在海船中居留两月之久,患上了疾病,于是返回太仓。李遂调任南京,唐顺之即升为右佥都御史,并代替李遂为巡抚。唐顺之的病日益严重,由于战事棘手,他不便辞职归养。(唐顺之)到达江北时,海盗已被李遂等人剿灭。这时淮、扬二州正好发生了大饥荒,唐顺之因而上书提出了加强海防、处理善后事宜等九条措施。嘉靖三十九年春天,汛期到了,唐顺之带病巡视海上,过焦山,至通州病逝,时年五十四岁。讣告传到京师,皇帝令公祭安葬。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

清朝的兵部,唐朝的都尉和上将军,秦朝的外将,宋朝的兵部

,中军尉等在宋朝之前,丞相管理行政,当然也包括兵部。秦朝的太尉,商朝的太师。

武帝时期按照等级高低:第一为大将军,第二为骠骑将军,第三为车骑将军,第四为卫将军,再往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比如李广利的贰师将军)对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者重臣,皇帝会给予大将军或骠骑将军的称号,以示尊重,实际还是皇帝的高级顾问或代理人,并非一定掌握军队,比如卫青、霍光等。后来大将军逐渐成为常置官职,相当于全军总司令,众所周知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公主家奴出身 所以才得宠为以重任 不但拼死打仗 对主子汉武帝更是极其忠心 汉武帝特别为卫青设立了大将军一职 为霍去病设立了骠骑将军一职 皆在三公之上。

唐代设左右千牛卫,为禁卫之一,所属有千牛备身。唐时各州刺史除行政权,还有调遣本州内军权的权利。宋代设有左右千牛卫上将军等。辽军官有行军都统、副都统等官职。元朝时设有元帅。明朝有参军,从三品。清朝设九门提督,掌京城兵权。

兵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凡将出征,告庙,授斧钺;军不从令,大将专决,还日,具上其罪。凡发兵,降敕书于尚书,尚书下文符。放十人,发十马,军器出十,皆不待敕。卫士番直,发一人以上,必覆奏。诸蕃首领至,则备威仪郊导。凡俘馘,酬以绢,入钞之俘,归于司农。

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职方曰司城,驾部曰司舆,库部曰司库。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宝十一载曰武部,驾部曰司驾。有兵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职方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驾部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库部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是清朝萧显写的。成化八年(1472),明宪宗朱见深下旨,要在山海关的东城门上悬一“天下第一关”的横匾。镇守山海关的兵部主事不敢怠慢,派人爬上城楼丈量尺寸,随即请人制成一块长一丈八尺、高五尺的匾额。如此巨匾,自然须由大手笔题写,经过一番遴选,选定进士出身,已然辞官归隐的萧显。

扩展资料:

事件起因:

翌日,兵部主事造访萧府,说明来意。萧老先生略一沉吟,答应下来。不过,他提出个要求:写这种字,急不得,须酝酿一段时日。

不几天,兵部主事差人送给萧显数丈素绢和几支特制的大湖笔。送礼人回来禀报:萧老先生并未写字,而是手持一根扁担在院中练武,仿佛面临千军万马。兵部主事疑惑不解,心想,由他去吧。

过了半月,兵部主事又差人送去许多上好的宣纸和徽墨。送礼人回来说,萧老先生还未写字,只在房中吟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类的诗句。兵部主事依然不解,心里还是想,由他去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萧显题匾

以上就是关于唐朝兵部的官职全部的内容,包括:唐朝兵部的官职、《何士晋字武莪》全文的翻译是什么、唐朝六部分别有什么职能 他们是干什么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76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