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感悟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感悟,第1张

孔子的这句话,把前面道德修养和学问的先后次序,以及人生的取向,做了一个高度的总结,作为一个有修养的君子,首先要能够自重,厚重,这份厚重源自涵养,而人生的威严也来自逐渐的修养。若取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学问的根本是涵养内心,修正自己。要把这个根深埋,加固,经过什么样的磨砺和波折,都不能动摇,一生都要坚持。

“无友不如己者”古人注解是:言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如此,人人皆分出高下,能有朋友乎?

在孔子看来,友并不是同道,不要过多地与不如己者交往,是君子的修身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和无友不如己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就修身求道而言,不必讲平等博爱,这正如读书一定要读好书,而好书可能是从垃圾文中慢慢筛出来的,我们不必先找垃圾文读了才算尊重作者。

无友不如己者:此句亦有多种解释,说来说去都有点看不懂。不过是在提醒我们“交友要慎重”而已!

“无友不如己者”,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大致的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这句话的争议很大,从苏东坡到鲁迅都质疑过这种提法,觉得交朋友不能太势利,倘若你想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而别人也想找更优秀的交朋友怎么办呢?

其实,在这里,我觉得“友”是一个动词,更强调的是主动地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朋友圈。这个过程是自己主动追求和求索的,主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主动被动地会沉淀出很多朋友。有的朋友你可以选择,有的朋友你无法选择。比如同学、邻居,等等,但一个人的一生中。朋友圈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叠加过程,有些人注定在交汇后,走着走着又散了,这不是背叛,而是成长使然。

这里的朋友,不是短期的利益伙伴,而是真正可以让你的人生越变越好的那一类人,我们与这些人主动结交,是希望让他们的思想、学问和精神影响我们,每天向上求索,不断进步的,要结交那些在某些方面闪光的人,照亮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有所启发。

同时,我们也在成长的过程努力变成更好的人,让别人愿意主动接近和结交,这才是一种良性的交友循环。

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所以纵观全句,“无友不如己者” 应该是“无友(忠信)不如己者”的省略,可理解为:

尊奉、护守忠信,没有忠信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过错就不害怕改正

这句是讲君子之道的,讲君子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更没有威望,而且学问也不会坚固;行事当以忠信为主;没有哪个朋友不如自己的;犯了错误不要怕改正。君子怎么样才能庄重、厚重起来呢?必须立德,惟有德方能庄重。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即使显得很庄严也是假的,迟早会现形。而德行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忠信。尽己之谓忠,竭尽自己的全力就叫忠。人言为信,说话算数就叫信。你做任何事情都能竭尽全力,就有了忠的品格。有了这个品德,你做学问自然也会竭尽全力,竭尽全力治学,学问就坚固了;竭尽全力做人,人品就庄重了。绝不失言,别人也就信任、敬重你。自己庄重,别人敬重,威望必然随之而来。 “无友不如己”,并不是说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是功利之谈,而非圣贤之学。这句话意思是每个朋友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长处,多看朋友的优点,则没有哪个朋友不如自己。我们一般人总爱以己之长度人之短,老是看别人短处,这就难以交到真正的朋友,更谈不上以友辅仁了。 知错就改也是君子重要的品格。要改错首先是知错,认识错误,还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最后才是改正错误的毅力。要知道,是人就没有不犯错误的,但贵在能改。因为人改正错误到最后实际是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往往是很难的,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毅力,所以唯有君子能真正地改错。

以上就是关于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感悟全部的内容,包括: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感悟、无友不如己者、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74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