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苏武传讲解

strawberry的复数2023-04-23  107

1 《苏武传》的文言文翻译

《苏武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34313934传》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

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

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 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

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

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

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

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

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

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

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

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

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

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

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

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

2 请翻译以下古文――《苏武传》中的一段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庭牺牲一切。

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

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3 《苏武传》这篇课文一至三段的特殊句式

最佳答案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

4 请翻译以下古文――《苏武传》中的一段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庭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5 请翻译以下古文――《苏武传》中的一段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庭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6 关于古文苏武传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 )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7 文言文《苏武牧羊》怎么翻译

文言文《苏武牧羊》的翻译: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其原文如下: 《汉书苏武传》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牧羊,是历史典故之一。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1 苏武传第九段的所有文言知识点包括特殊句式和一词多意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

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

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

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

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2 苏武传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苏武传 的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一)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幸蒙其赏赐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物品5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6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7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8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9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2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1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义:临时充任 今义:虚假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指灾祸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后一年(二)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 壮:以……为壮诚甘乐之 乐:以……为乐②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投降(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9)别其官署常惠等 别:使……分开(10)宜皆降之 降:使投降③名词活用(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雨(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三)一词多义①使(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第二个“使”:使节(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②语(1)以状语武 语:告诉(2)如惠语以让单于 语:说的话③引(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 引:拔④食(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3)廪食不至 食:粮食(4)给其衣食 食:食物⑤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4)须发尽白 发:头发⑥乃⑴ 见犯乃死,重负国 乃:副词,才⑵恐汉袭之,乃曰 乃:副词,于是、就⑦以(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以:因为 凭借(2)汉亦留之以相当 以:来 表承接(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以:把(4)以状语武 以:把(5)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以:凭借(6)蹈其背以出血 以:来 表顺承(四)特殊句式①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定语后置句 ,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7)若知我不降明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若明知我不降”②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③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④省略句(1)后随浞野侯没胡中(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3)使牧羝(4)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3 苏武传所有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A、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 B、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4 高二必修四文言文苏武传所有虚词总结

1 以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把。

当作。

)② 汉亦留之以相当( 用 )③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来 )④ 蹈其背以出血( 而 )⑤ 空以身膏草野( 因 )⑥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来 )⑦ 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⑧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2为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都 )② 常能为汉伏驽射杀之( 替 )③ 凿地为坎,置熅火( 作为 )④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成为 )⑤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是 )⑥ 何以汝为见( )⑦ 皆为陛下所成就( 是 )⑧ 子为父死,亡所恨( 因为 )3于① 为降虏于蛮夷( 被 )②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在 )③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到 )4因①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因为 )②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在 )③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④ 因泣下沾衿( )5与①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和 )② 素与副张胜相知( 和 )③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④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参 )⑤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和 )6然(1)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这样 )(2)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

的样子 )7乃① 见犯乃死,重负国( 就 )② 乃幽武置大窑中( 就 )③ 羝乳乃得归( )8所① 非汉所望也( 不译 )② 别有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住所 )③ 皆为陛下所成就( 不译 )9其① 武帝嘉其义( 他的 )② 答其善意( 他的 )③ 其一人夜亡( 那 )④ 置煴火,覆武其上( )⑤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那年 )。

5 请翻译以下古文――《苏武传》中的一段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庭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1、判断句式

1)"……者,……也"式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2)"……,……也"式

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3) "者""也"都不用式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

4) 用"皆、乃、为、即、则"表示判断。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 用"是"直接表示判断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宋何罪之有?(《公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3、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5、介词结构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的现象,一般由"与、以、为、自、于、"等为标志。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6、省略句

1)主语省略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淆之战》)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竭。(《曹刿论战》)

3)宾语省略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屠惧,投(之)以骨。(《狼》)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4)介词省略(以省略"于"最为常见)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7、 被动句

1)"……于……"式。例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

2)"……见……"式。例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于……"式。例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为……"式。例如: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为……所……"式。例如: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高祖本纪》)

8、 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

1)"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2)"……之谓也、其……之谓也(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例如: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3)"孰与、……与……孰……"意思是"和……相比,谁……"例如:

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讷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4)"如何、若何、奈何"意思是"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5)"奈……何、如……何、若……何"意思是"对……怎么办、对……怎么样"例如: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6)"得无……乎(耶)、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非、恐怕(只怕)……吧"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如: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8)"何为、何……为、何以……为"可译为"用(要)……干什么?"例如:

客何为者?(《鸿门宴》)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

9)"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10)"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11)"尚……况……、且……况……"意思是"尚且……何况……"例如: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 句式和翻译练习答案

1 曹冲智救库吏

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①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自首请罪),犹惧不免。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自首)。”冲于是以刀穿(戳破)单衣,如鼠啮者,谬(谎称)为失意(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世上一般人)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主人)不吉(祥)。令单衣见啮,是以忧戚(悲伤)。②太祖曰:“此妄言耳(罢了),无所(不需)苦(忧愁)也。”俄而(不多时)库吏以啮鞍闻(上报),太祖笑曰:“儿衣在侧(身旁),尚(尚且)啮,况鞍县(同“悬”)柱乎?”一无所问(丝毫不加追究)。 (选自《三国志》)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太祖马鞍在仓库中,但却被老鼠咬环。“为……所”表示被动。

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如今单衣被老鼠咬了,所以悲伤。“见”,表示被动。

2 多多益善

上(指刘邦)尝(曾)从容(随意)与信(韩信)言(评论)诸将(各位将领)能不(不, 同“否”。没才能),各有差(ci,不同等第)。上问曰:“如我,能将(统率)几何(多少)?”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对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越多越好)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①!”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是)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②” (选自《史记》)

①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逮住。这是被动句。“禽”同“擒”。

②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您不能统率(很多)士兵,但却善于统率将领,这是我韩信被您逮住的原因。

3 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复姓长孙,名顺德)受人馈赠送(此指贿赂)绢,事觉(发觉,暴露),上(指唐大宗)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国库)耳,何至贪冒(贪婪)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①大理少卿(官名)胡演曰:“顺德枉法(违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为什么)复赐之绢?”上曰:“彼(他)有人性,得绢之辱(羞辱),甚于受刑(比受刑罚还要厉害)②;如不知愧,一禽兽耳(罢了),杀之何益!” (选自《资洽通鉴》)

①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我)仍然爱惜他(曾经)有功劳,不惩罚他,只在朝廷上赐给他几十匹绢。文言文中,遇到用“不”“未”“无”“弗”“勿”“莫”等词表示否定句时,如果宾语是代词,这宾语往往要提到动词谓语之前,这便是所谓例装句。

②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果)他还有人性,得到绢的羞辱比受刑罚还要厉害。

4 宋濂正直

宋濂尝(曾经)与客饮,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密使入侦视。翼日(翼同“翌”,第二天),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是)谁?①馔(zhuan,食物)何物?濂具以实对(一一将事实回答)。笑曰:“诚然(真是这样),卿不朕欺②。”间(隔了一段时间)召问群臣臧否(好坏,善恶)。谦惟(同“唯”,只)举其(那些)善者(品行好的人)对(回答);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①坐客为谁:在座的宾客是那些人?“为”作判断词“是”用。

②诚然,卿不朕欺:卿,你;朕,我。真是这样,你没欺骗我。在否定句里,代词宾语“朕”置于动词渭语“欺”之前。

5 唐太宗吞蝗

贞观(唐太宗年号)二年,京都(京城)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古代帝王游玩和打猎的园林)视禾,见蝗虫,掇(dùo,拾取)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对百姓危害)。百姓有过(过失),在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予一人”)。尔(你们,指蝗虫)其(若)有灵(神灵),但(只)当蚀(此指啃咬)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急)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希望)移灾朕躬(我身上),何疾之避①!”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

①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正)希望将灾难转移到我的身上,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这也是一种倒装形式,为了强调宾语“何疾”,故将它提到动词谓语“避”之前,用“之”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6 三人成虎

庞葱与(跟随)太子(魏王的儿子)质(做抵押品)于(到)邯郸(赵国国都),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市场)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①”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距离)大梁(魏国国都)也远于市(比宫内到市场远),而议臣者(说我坏话的人)过于三人(超过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自有主见)。”于是辞行,而谗言(攻击庞葱的话)先至。②后(后来)太子罢质(结束抵押任务),果不得见③。 (选自《战国策》)

①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庞葱说):“二个人说集市有虎,大王您相信吗?”在这句话之前,应有“庞葱曰”三字,即省略了主语和谓语。

②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于是(庞葱)向魏王辞行,但攻击庞葱的话(已经)提前到(魏王那里了)。省略了主语和介词结构。

③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后来太子结束抵押任务,(庞葱)果然不能进见(魏王)。省略了主语“庞葱”和宾语“魏王”。

7 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盲乐师,名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①?”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阳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②?”平公曰:“善哉!”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哪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安有……乎”,解释为“哪有……呢”,这是一种固定句式,表示反问。下文的“安敢……乎”,即“怎么敢……呢”。

⑦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在)烛光(下行走),与在黑暗里行走,哪一种好呢?“孰与”常用在比较性的选择问句中。

8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用很多财物陪葬),布帛尽于衣裘(皮衣),材木尽于棺椁(guo,棺材之外廓)。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①,而人厚葬之不休(停止),禁之奈何②?”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行动)也,非名之,则利之也③。”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超过限度)者戮(辱)其尸,罪夫(那些)当(主持)丧(丧事)者。”夫(发语词)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为什么还要干那种事)也。

⑦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布帛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遮身的,材木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防守的。“无以”,指“没有用来……”,这是文言中的习惯句式。

②禁之奈何:禁止它怎么样?“奈何”或“奈……何”,是固定句式,表示询问。

③凡人之有为(行动)也,非名之,则利之也:大凡人有(什么)行动,不是为了求名声,便是为了得利。“非……则……”,即“不是……就是……”,表示选择。

9 哀溺

永(永州)之氓(百姓)咸(都)善游。一日水暴甚(突然猛涨),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横渡)湘水(即湘江)。中济(渡河到一半)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水平)。其侣(同伴)曰:“汝善游最(最善游)也,今何后为(呢)?”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落后)。”曰:“何不去之(扔掉它)”不应,摇其首。有顷(一会儿),益怠(更加乏力)。已济者(已经游过江的人)立岸上呼且号(号叫),曰:“汝愚之甚(极点),蔽(糊涂)之甚,身且(将)死,何以货为①?”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柳柳州集》)

①身且死,何以货为:自己将要淹死了,(还)要钱币干什么呢“何以……为”是一种固定句式,表示反问,解释为“要……干什么呢”。

10 工之侨为琴

工之侨得良桐(好的桐树)焉,斫(砍削)而为(做成)琴,弦(按上弦,动词)而鼓之,金声而玉应(发出钟磬般的声音。金和玉作状语),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全国第一流的乐师)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②(跟漆工商量。诸,之于),作(画)断纹焉(在琴上);又谋诸篆工,作古款(题识)焉;匣(用匣子装着)而埋诸土。期年(一年)出之(把琴挖出土),抱以适市③。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④。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世上少有)之珍(宝贝)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⑤!岂独一琴哉⑥?莫不然矣(万事没有不象这样的)。”

(选自刘基《郁离子》)

①献之太常:工之侨将琴献给太常。这里省略主语“工之侨”,又省略介词“于”,应为“工之侨献之于太常”。下文“使国工视之’,省略主语“太常”。

②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工之侨把它带回家,跟漆工商量这件事。省略介词宾语“之”,应为“工之侨以之归”。

③期年出之,抱以适市:一年以后(工之乔)把琴挖出土,抱着琴而到集市(去卖)。适,到。这里省略宾语“之”,应为“抱之以适市”,并省略主语“工之侨”。

④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有地位的人经过那里见到这把琴,用百金购买它,把它献给朝廷。介词结构“以百金”放在动词“易”之后。“献之朝”,省略介词“于”。

⑤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可悲啊!主谓倒装。

⑥岂独一琴哉: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岂独……哉”,表示反问。

UID232979 帖子351 精华0 积分13755 阅读权限150 来自广东广州 在线时间4 小时 注册时间2002-10-17 最后登录2006-10-4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沈在连

历任版主

Member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中 小 发表于 2004-8-5 22:24 只看该作者

常见的文言句式(教师用)

文言句式练习(学生用)

阅读下面短文,解释加点的词,翻译划线的句子。

1 曹冲智救库吏

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①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自首请罪),犹惧不免。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自首)。”冲于是以刀穿(戳破)单衣,如鼠啮者,谬(谎称)为失意( ),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世上一般人)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主人)不吉(祥)。令单衣见啮,是以忧戚。②太祖曰:“此妄言耳(罢了),无所(不需)苦(忧愁)也。”俄而(不多时)库吏以啮鞍闻(上报),太祖笑曰:“儿衣在侧(身旁),尚( )啮,况鞍县( )柱乎?”一无所问(丝毫不加追究)。 (选自《三国志》)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2 多多益善

上(指刘邦)尝( )从容( )与信(韩信)言(评论)诸将(各位将领)能不( ),各有差(ci,不同等第)。上问曰:“如我,能将( )几何(多少)?”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对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①!”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②” (选自《史记》)

③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④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 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复姓长孙,名顺德)受人馈赠送(此指贿赂)绢,事觉( ),上(指唐大宗)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国库)耳,何至贪冒(贪婪)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①大理少卿(官名)胡演曰:“顺德枉法( )受财,罪不可赦,奈何(为什么)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②;如不知愧,一禽兽耳( ),杀之何益!” (选自《资洽通鉴》)

①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②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4 宋濂正直

宋濂尝( )与客饮,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密使入侦视。翼日( ),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①馔(zhuan,食物)何物?濂具以实对(一一将事实回答)。笑曰:“诚然,卿不朕欺②。”间(隔了一段时间)召问群臣臧否( )。谦惟(同“唯”,只)举其(那些)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①坐客为谁:

②诚然,卿不朕欺:

5 唐太宗吞蝗

贞观(唐太宗年号)二年,京都(京城)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古代帝王游玩和打猎的园林)视禾,见蝗虫,掇(dùo,拾取)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对百姓危害)。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予一人”)。尔( )其( )有灵(神灵),但( )当蚀(此指啃咬)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急)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①!”遂吞之。(选自《贞观政要》)

①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6 三人成虎

庞葱与(跟随)太子(魏王的儿子)质(做抵押品)于邯郸(赵国国都),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市场)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①”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 )大梁(魏国国都)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自有主见)。”于是辞行,而谗言(攻击庞葱的话)先至。②后(后来)太子罢质(结束抵押任务),果不得见③。 (选自《战国策》)

①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7 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盲乐师,名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 )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①?”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②?”平公曰:“善哉!”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8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用很多财物陪葬),布帛尽于衣裘(皮衣),材木尽于棺椁(guo,棺材之外廓)。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①,而人厚葬之不休(停止),禁之奈何②?”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行动)也,非名之,则利之也③。”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超过限度)者戮(辱)其尸,罪夫当( )丧(丧事)者。”夫(发语词)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①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②禁之奈何:

②凡人之有为(行动)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9 哀溺

永(永州)之氓(百姓)咸( )善游。一日水暴甚(突然猛涨),有五六氓乘小船,绝( )湘水(即湘江)。中济(渡河到一半)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水平)。其侣曰:“汝善游最(最善游)也,今何后为(呢)?”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落后)。”曰:“何不去之(扔掉它)”不应,摇其首。有顷( ),益怠(更加乏力)。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极点),蔽(糊涂)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①?”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柳柳州集》)

①身且死,何以货为:

10 工之侨为琴

工之侨得良桐(好的桐树)焉,斫(砍削)而为( )琴,弦( )而鼓之,金声而玉应(发出钟磬般的声音。金和玉作状语),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全国第一流的乐师)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②(跟漆工商量。诸,之于),作( )断纹焉( );又谋诸篆工,作古款(题识)焉;匣( )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③。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④。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世上少有)之珍(宝贝)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⑤!岂独一琴哉⑥?莫不然矣(万事没有不象这样的)。”

(选自刘基《郁离子》)

①献之太常:

②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

③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④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

⑤悲哉世也:

⑥岂独一琴哉:

《苏武传》通过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热情讴歌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以下是我整理的课文重要知识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诗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

《苏武传》知识点梳理

一、《苏武传》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 疆:通“强”,强壮。

二、《苏武传》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 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三、《苏武传》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四、《苏武传》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五、《苏武传》难句补注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汉制,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其子弟可任为郎(皇帝侍从)。苏武父苏建为代郡太守,故其子苏嘉、苏武、苏贤皆得循例为郎。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且鞮侯)单于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汉书匈奴传》)

持节:节,使者所持信物,持节,指持代表皇帝的旄节出使。旄节,“以竹为之,柄长8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后汉书光武纪》李贤注)。

见犯乃死,重负国:“言被匈奴侵犯然后乃死,是为更负汉国,故欲先自杀也。”(《汉书》颜师古注)

蹈其背以出血:颜师古《汉书》注:“煴,谓聚火无焰者也。”煴火,指初燃未旺有烟无焰之火。覆武其上,指苏武面朝下,覆其身于坑之横木上。杨树达《汉书窥管》:“背不可蹈,况在刺伤时耶!蹈当读为掏……掏背者,轻叩其背使出血,不令血淤滞体中为害也。”蹈其背,指掏其背,即轻轻敲打其背。杨说是。

何以汝为见:王念孙《读书杂志》称原句本作“何以见汝为”。王说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颜师古《汉书》注:“苏林曰取鼠所去草实而食之。张晏曰取鼠及草实并而食之。师古曰:苏说是也……去,谓藏之也。”《汉书补注》引刘攽说:“今北方野鼠之类甚多,皆可食也。武掘野鼠,即得食之。乃颇弆藏耳。”两说皆通。

高考复习时要将所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苏武传》知识点总结的资料,供您阅读。

高中语文《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

(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文言文教学也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个环节,目前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是一线教师的努力方向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

(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高中语文《苏武传》原文

作者:班固 两汉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1概括苏武传的大概内容

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 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这部分也是文章着力描写的部分,以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种种斗争情形。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两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课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

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 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

可以说这句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 赞语主要表彰苏武的崇高品质。

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入骨三分刻画人物,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武的出使,正当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

匈奴方面先做出友好姿态,把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臣全部放回。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方面的好意,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派苏武护送以往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回国。

按常情而言,苏武是一个和平使者。他的出使应该是愉快而顺利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

当时,匈奴恰巧发生了一次情节严重的谋反事件。谋反者的首领缑王计划绑架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

谋反者的另一首领虞常原是汉臣,他企图刺杀叛汉降敌、当了匈奴大臣的卫律。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副使张胜。

张胜没有向苏武报告,私下支持他们的行动。从国家关系上说,张胜的做法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两国通好的宗旨,使汉使处于理亏的地位。

虞常曾对张胜说:“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左大都尉是匈奴贵人,他企图刺杀单于降汉。单于及时粉碎了这一阴谋,并发兵俘获了赵破奴的军队。

这些不愉快的往事,本该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而不再重演,但缑王的思想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仍然重复上一次的冒险行动,结果兵败被杀,虞常被生擒。 事态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了汉朝的使臣。

苏武遇到了一道事先没有想到的难题,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苏武在解决这道难题的过程中的表现,刻画了他的光辉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武传。

2谁知道《苏武传》的资料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3整体介绍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

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参考译文 —————————————————————————————————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

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

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 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

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

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

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

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

3苏武传简单的说一下里面内容

简言之, 在这篇人物传记中,班固倾注心力,刻画了苏武这一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通过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突出地再现了苏武作为汉使无理被扣匈奴后,十九年之间始终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绝,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

全文写得清晰明畅,有声有色。文章不是机械地铺叙历史事件,而是经过高度取舍剪裁,集中笔墨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及在异国十九年的种种遭遇和表现,主题鲜明,形象突出。

李陵劝降和送别两节,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刻画、烘托苏武,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节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人物的形象、性格活脱脱跃然纸上。

正因如此,苏武这位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二千年来家喻户晓,直至今天仍活跃在各种文学艺术的舞台上。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

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汉武帝正要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 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

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

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

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

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踩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

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

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

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

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

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

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

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

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

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

4苏武传的梗概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

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5苏武传文言现象

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 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

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

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 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 。

11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

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 (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6《苏武传》中苏武气节的特点

《苏武传》是《汉书》中一篇比较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苏武一生经历曲折丰富,作者在传记中,比较集中地选取了他一生里最重要的活动——出使匈奴,来刻画苏武的性格、品质,以简练的文笔,清楚的脉络,塑造了一个坚贞顽强,忠于国家、民族的英雄形象。作者循着时间的顺序,逐层记述了苏武出使的过程。

首先,是苏武出使遇变,他临危不乱,在面临“屈节辱国”的时候,为了使命和国家的尊严,“引刀自刺”,决心以身殉国,突出了苏武把国家尊严放在自己生命之上的爱国精神。第二层,苏武伤愈,卫律一面以“举剑拟之”相威胁,一面以自己“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的权力、财富相诱惑,苏武不为威胁所屈,不为利诱所动,表现了他坚贞不屈的品质。

第三层,放逐北海,突出描写了北海环境的艰苦,但就是在这衣食无继,与羊为伴,以野鼠、草子为食的情况下,他还是“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苏武性格的顽强刚毅,通过这段记述,给人留下了琛刻印象。最后是李陵劝降,经过一段北海的艰苦生活,单子派他的故人李陵来北海为他“置酒设乐”,劝其投降。

从李陵口中,道出苏武兄弟屈死,亲人散亡,武帝年高失政,大臣安危不测这些家、国无可怀恋的情况,但苏武仍然不移其志,以死相拒,绝不投降。苏武的高风亮节在这一层中更深刻地揭示了出来。

四层中记述了苏武出使中的四个主要事件,简要地描述了他全部的出使过程,同时也各有侧重地表现了他的性格、品质,层层深入地塑造了一个丰满、生动的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作者比较充分地使用了对比和陪衬。

文中作者以较多的笔墨记述了卫律和李陵两个投敌者。卫津劝降,向苏武眩耀权力和财富,苏武则报之以“不应”和斥责;李陵兵败投降,因母亲被处死而绝了归汉之望,苏武则亲属散亡殆尽而不改其誓死归汉的决心。

文章最后叙述苏武归汉时,说他“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来时募百余人,“随武还者九人”。这些的对比,突出了苏武的形象,也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许多对细节的描写,象苏武得知自己有被牵连的危险时说:“见犯乃死,重负国”,短短几个字,就充分表现出了苏武把国家利益置于自己生死之上的精神。卫律劝降时,苏武“不应”,以刀剑威胁,苏武“不动”,寥寥四字,平淡中显示出态度的坚决。

北海牧羊,“卧起操持”,“杖汉节牧羊”的细节,也突出体现了他的坚贞顽强。这些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形象具体、充实,人物的性格、精神鲜明感人。

1 苏武传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以 ==========有3种用法。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2 高二必修四文言文苏武传所有虚词总结

1 以

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把。。。。当作。。。 )

② 汉亦留之以相当( 用 )

③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来 )

④ 蹈其背以出血( 而 )

⑤ 空以身膏草野( 因 )

⑥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来 )

⑦ 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

⑧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2为

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都 )

② 常能为汉伏驽射杀之( 替 )

③ 凿地为坎,置熅火( 作为 )

④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成为 )

⑤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是 )

⑥ 何以汝为见( )

⑦ 皆为陛下所成就( 是 )

⑧ 子为父死,亡所恨( 因为 )

3于

① 为降虏于蛮夷( 被 )

②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在 )

③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到 )

4因

①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因为 )

②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在 )

③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④ 因泣下沾衿( )

5与

①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和 )

② 素与副张胜相知( 和 )

③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

④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参 )

⑤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和 )

6然

(1)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这样 )

(2)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的样子 )

7乃

① 见犯乃死,重负国( 就 )

② 乃幽武置大窑中( 就 )

③ 羝乳乃得归( )

8所

① 非汉所望也( 不译 )

② 别有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住所 )

③ 皆为陛下所成就( 不译 )

9其

① 武帝嘉其义( 他的 )

② 答其善意( 他的 )

③ 其一人夜亡( 那 )

④ 置煴火,覆武其上( )

⑤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那年 )

3 苏武传所有虚词的意思解释

1 以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把当作)② 汉亦留之以相当( 用 )③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来 )④ 蹈其背以出血( 而 )⑤ 空以身膏草野( 因 )⑥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来 )⑦ 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⑧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2为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都 )② 常能为汉伏驽射杀之( 替 )③ 凿地为坎,置熅火( 作为 )④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成为 )⑤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是 )⑥ 何以汝为见( )⑦ 皆为陛下所成就( 是 )⑧ 子为父死,亡所恨( 因为 )3于① 为降虏于蛮夷( 被 )②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在 )③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到 )4因①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因为 )②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在 )③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④ 因泣下沾衿( )5与①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和 )② 素与副张胜相知( 和 )③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④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参 )⑤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和 )6然(1)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这样 )(2)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的样子 )7乃① 见犯乃死,重负国( 就 )② 乃幽武置大窑中( 就 )③ 羝乳乃得归( )8所① 非汉所望也( 不译 )② 别有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住所 )③ 皆为陛下所成就( 不译 )9其① 武帝嘉其义( 他的 )② 答其善意( 他的 )③ 其一人夜亡( 那 )④ 置煴火,覆武其上( )⑤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那年 )。

4 苏武传虚词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 疆:通“强”,强壮。

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 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以 ==========有3种用法。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

(《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5 苏武传中所有虚词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 疆:通“强”,强壮。

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 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以 ==========有3种用法。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

(《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上就是关于文言文苏武传讲解全部的内容,包括:文言文苏武传讲解、苏武传中的文言文知识、文言文特殊句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68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