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第1张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那么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一,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二,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五,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国际化。这主要是指国际生产领域中分工合作及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现代生产分工已经不是在国家层次上的综合分工,而是深化到部门层次和企业层次的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在国际间进行,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其中最典型是企业生产零部件工艺流程和专业化分工,例如波音747飞机有400 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协作生产。德国拜耳公司与35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拜耳向它们提供中间产品,由它们加工成各种最终产品。这种企业层次的国际化,使未来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的设计、研制零部件的加工或购入、组装和总装等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分布到国外进行,即企业的不同部门、工厂、车间,甚至工段、工序等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组织,从而也形成了生产组织的国际化。

(2)产品国际化,也就是生产总额中出口生产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直接表现为现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加。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众多的企业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卷入了国际商品交换。现在的国际贸易已占到世界总生产额的1/3以上,并且还在稳步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从一般商品到高科技产品,从有形商品到无形服务等几乎无所不包。在我们的国家里,到处可以吃“麦当劳”快餐,喝“可口可乐”饮料,看“日立”电视机,坐“奔驰”汽车等等。

(3)投资金融国际化。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使得国际间资金流动频繁,大大促进了投资金融的国际化。为适应于国际化的潮流,各国放宽了对投资金融的管制,甚至采取诸多措施鼓励本国对外投资的发展。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例,从1991年到1993年,国际直接投资总存量的增长速度相当于世界商品和进出口的两倍,1995 年国际直接投资总存量达25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资本的输出入更加自由,金融资本严重地与商品资本相分离,脱离生产发展而迅速膨胀。目前,世界金融交易量已远远超过了世界贸易量。而世界大银行致力于在世界各国广设办事处、代表处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属银行以及附属金融机构,并与其他银行组成合资银行或国际银行集团。有资料表明至1992年2月底全球至少有40家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保持在25%以上。金融投资的国际化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

(4)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首先从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来看,由于技术对生产和经济的重要作用,生产国际化自然带动国际技术贸易的不断增长。资料表明:1965年世界各国技术贸易总额为 30亿美元,1970年达110亿美元,80年代初为160亿美元,到80年代中期猛增到400~500亿美元。其次,从研究与开发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各国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而企业又为了获得先进的科技成果,因而各国间设立研究与开发据点便成了一种趋势,以至于许多企业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与开发网络,从而促进了研究与开发组织体系的国际化。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发展以高科技开发为中心,而高科技研究开发投入高,风险大,使很多企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联合开发,这是现代技术开发活动国际化的又一显著特征。例如,1990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西门子公司结成了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战略联盟,1992年初日本东芝电气公司也加入这一联盟,三家联手开发256兆位超微芯片。

(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生产、投资、贸易发展的国际化使各国间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表现在区域间经济关系上,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区域为基础,形成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盟。如欧洲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等等。欧共体自成立来,一直朝着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方向推进。1985年 2月,欧共体执委在《关于完善内部市场的白皮书》中,提出了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标,确定使12个成员国分散的市场连成一个拥有32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在统一市场内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种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仅大大推动集团内的经济自由化程度提高,而且也会影响到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6)资本流动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必然带来贸易全球化,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又必然带来资本的全球化。这三者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如今各地区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场形成了有机整体,资金以光的速度在全球流动,哪里增资就流向哪里。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动下,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各种资本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超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大为增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弱,经济运行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产生的。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加速扩大,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大大超过历代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涵盖了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各个领域,囊括了世界经济和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全部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国际分工从过去以垂直分工为主发展到以水平分工为主的一个新阶段;世界贸易增长迅猛和多边贸易体制开始形成;国际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增;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日益加强。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三,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①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国际化与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发展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②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③原因:现代科技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国际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国际贸易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增加。④内容: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形成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迅速发展的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认可。(5)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6)跨国公司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实质:

特点: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

实质:是发达国家因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即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如下:

1、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2、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3、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4、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5、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扩展资料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动下,社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各种资本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超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大为增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弱,经济运行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产生的。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16世纪—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加速扩大,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大大超过历代水平。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实质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不过早在19世纪末就曾出现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际商业贸易高速增长,国际投资日趋活跃,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互联网迅速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原因。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张。这一要求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例如在全球处于垄断地位的波音公司,制造的B——747巨型喷气客机的450万个零部件,分别由美、英等6个国110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合作生产。著名的ABB公司总部设在瑞士,工作语言是英语,财务报表以美元为单位,生产销售遍及全世界。其总裁曾说:“ABB公司四海为家,是许多个国家的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协作的联盟。”

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例如:全球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从1989年的620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万多亿美元。外汇市场每天24小时处于全天候运行状态,各国金融外汇市场瞬间沟通,资金在全球快速流动。远洋运输技术、航空货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运输和通讯的效率,降低了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例如:据世界贸易组织估算,从1980—1990年空运成本从每吨公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90年——97年世界出口商品的运输成本仅占其价值的2%;1930——l996年从纽约到伦敦的3分钟电话,话费从330美元降到1美元,估计到2010年可以降至3美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快速、经济地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大量信息数据成为可能,这样跨国公司的经理们,才可以把生产的各个阶段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通过信息传递,把这些生产统一组织起来而不至于形成管理的失控,从而使管理科学来了一次飞跃。它还使管理者可以在瞬息之间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场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计算,针对各地市场最有效地配置资源,获取赢利机会。

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二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设制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前殖民地国家在二战后相继独立,在探索自己发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大多数屡遭挫折,但一些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贸易、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改革。

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技术扩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不再仅仅输出初级产品,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供给者,有的甚至从资本净输入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高中历史 )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也对进一步削减贸易和投资壁垒提出了新的要求。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走上了经济转型道路。为尽快摆脱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全球范围谋求发展机遇,也纷纷选择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动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自由化经济政策,为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经济自由化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因此,一些地缘相邻、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与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促进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它们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与多边贸易关系的宗旨并行不悖。只要不出现排他性趋势,区域集团化也会从另一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从根本上看,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调整,不仅反应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过去,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在全球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更高,经历的时间更长。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如英国、美国,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经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从而给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大体上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这一过程主要始于90年代,那时所有外国投资的95%是从发达国家流出,然后又由他们吸收整个75%的投资。交叉投资和兼并的结果,形成了许多诸如电讯、汽车等国际化很高的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转移始于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的比例从80年代的25%逐步上升,1996年就达到37%。

正是由于新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所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我国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条件。认识全球化的实质,只有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考虑参与这个进程的总体战略,才能使我国对外开放工作与国内经济工作紧密联系,从而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争取最大利益,防范和减轻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弊端。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66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