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4品官是叫什么相当现在什么官

2023-04-23  27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

1、一品

(1)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2)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2、二品

(1)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卫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2)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3、三品

(1)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冠军使、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2)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4、四品

(1)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2)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5、五品

(1)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2)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6、六品

(1)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2)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7、七品

(1)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2)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8、八品

(1)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2)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9、九品

(1)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2)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扩展资料:

根据官职而制定的制度:

清代官服制度: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朝冠顶珠见上表;吉服冠与朝冠大体相同,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

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贝子以上王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朝珠共108颗,旁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一边二串),名位“记念”。

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为男,两串在右为女。另有一串垂于背,名“背云”。

2、清代官员戴的官帽又称大帽,共有两种:一为冬季所戴,称“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凉帽”。根据规定,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北洋舰队则较为特殊,一年四季均为暖帽)。

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质,也有缎质、呢质、布质,视气候而变,暖帽中间装饰有用红色丝绦编成的帽纬,俗称“红缨”。帽纬之上装有顶珠,按品级而异,无品则无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阶

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因为官职是分虚职和实职,地方官员和中央官员的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官职,即便品级很高,也是远远比不上大权在握的低等级虚职的。并且,地方官员也是远远比不上在中央任职的官员的,因为离皇帝近,机会更多更大。

举个例子,比如说从光禄卿或太仆卿降为佥都御史。

光禄卿

光禄卿就是从三品,而佥都御史则是正四品,单按照品级上来说从光禄卿到佥都御史是降级了,可是明代官员对此的反应却是欢天喜地,甚至要抬着轿子去谢恩,这是个啥情况?

因为实权不同。您别看这光禄卿和太仆卿乃是堂堂九卿之一,从三品的高官,但实际上是个清水衙门,还是个伺候人的苦差事。

光禄卿的工作内容是“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听起来好像很牛,实际上就是伺候别人吃酒席的

佥都御史

咱们再来看看佥都御史,虽然是正四品,但人家可是都察院的头头,这个身份就不一样了。这个就不得不提及明代的御史制度。监察御史级别并不高,只是七品小官,但架不住人家权力大啊!

御史干什么的?弹劾人!他们有监察权,能够光明正大的督察百官,弹劾非法,是正牌子天子耳目,专门找茬。别说什么三品官、四品官,这些高官栽在七品御史身上的案例海了去了,随便弹劾一把都让你恶心半天

所以说我们看官职,有时候不能只是看品秩,还得看实权,品秩虽然高,但没有实权,就算不得什么。所以这从三品到正四品也有可能是升官的。

清朝四品官放到现在是什么级别呢?其实很简单,说出来都不信!

清朝在入主中原后,他们延续了明朝的各种官员品级,同样采用了九品的官员制度,在清朝的九个品级中,是分正品级和从品级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正副之分。

清朝的正四品官员一般是他们的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大理寺少卿、道台、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等官职。

清朝的从四品官员一般是他们的知府、盐运使、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等官职。

如果把这些清朝正四品和从四品官员放到现在来看的话,他们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和副厅级官员。

就挑几个我们平时在电视剧之中常见的官职说一说吧。首先说说大理寺少卿,大理寺是非常古老的官署名,在唐朝大理寺就是非常有名气的机构。大理寺这个官署是一个司法机关,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在隋唐之后,寺作为官署名的情况越来越少,而是随着佛教的繁盛用来指意僧侣所住的园林。

大理寺少卿的设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司法权力过大,是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另外还有其他部分去分权,这两个部门就是御史台和刑部。对于国内大案要案这三个部门必须一同会审,所以大理寺少卿差不多就是现在的最高法院的副院长。在清朝满族的大理寺少卿为正三品而汉族为正四品,后来统一为正四品。

京官中,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他们都是从四品,但现在已经不好找相应的位置了;在地方上,知府和盐运使司运同也属于从四品;而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市长。

那么,从四品就是现在的地厅级。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立大学校长,盐运使司运同是省一级负责盐业官员的副职,因古时盐税是国家重要收入,因而负责盐运的官员级别也较高。另外,武职中,像二等护卫和宣抚使也属于从四品。

简单来说,从四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干部,正四品相当于现在的省秘书长之类的职务。虽然清朝是距离我们现代最近的一个朝代,但是由于其官职改革导致几百年来各有出入。

正四品位于从三品和从四品之间,也是古代嫔妃的品级,但是两个人即便品级相同,所辖区域不同,所拥有的权力也不尽相同。为官弄权,还是要靠人脉。

由以上正四品和从四品的具体官职来看,对应到现在,那就是四品官相当于极少数的正部级,部份的副部级,部份的正厅级。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4品官是叫什么相当现在什么官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4品官是叫什么相当现在什么官、清朝的官职从一品到九品各是什么、为什么从三品降到正四品,明朝官员们反而欣喜若狂、称之为升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58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