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第1张

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首先出现于绘画界。一九二五年,德国文艺批评家弗朗茨·罗在研究后期表现派绘画时,写了一部理论专著,题为《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与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其本意是说,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后来,西班牙马德里的《西方》杂志译载了这本书,于是“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就被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文艺界所广泛运用,人们借它用来称呼本世纪中期在拉丁美洲文坛上涌现出来的文学新流派。 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欧洲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和启迪,是促使拉美文坛形成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三十年代,魔幻现实主义同先锋派文学的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界限还不甚分明,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因素皆有,在内容上还经历本地主义,世界主义等阶段。五十年代,胡安·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帕拉莫》问世,为魔幻现实主义竖起一面大旗,后起之秀风起云涌。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的小说家在艺术上作出新的探索。近年来,拉丁美洲的评论界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拉美文学小说创作的主要潮流。

属于这一流派的著名作家和作品有: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的小说《总统先生》(1946),墨西哥的作家胡安,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帕拉莫》(1955),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一百年孤独》(1967),秘鲁作家马利奥·略萨的小说《城市与狗》(1962),等等。

从内容上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取材于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抨击军事独裁的统治和外国资本的掠夺,谴责大资本家、大庄园主的罪恶,反映了本大陆地区广大人民的贫困和落后状况,具有反帝、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倾向,在现阶段有它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类作品在抨击社会弊病时,又找不到根治的办法,揭露了独裁政权,又不能指出光明正确的道路,不满于拉莱贫困和落后的现状,又感到束手无策。因而常常流露出虚无主义的观点和消极、悲观、绝望的情绪。

在艺术上,魔幻现实主义颇具特色。它采用多种方法将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景结合起来。有时变现实为神话,有时变现实为梦幻,有时变现实为荒诞。作品中出场的人物仿佛是梦中人,他们来之蹊跷,去之迷离,作品中常常出现死人复活,鬼魂与世人对话,天降花雨,旅客们扛着火车车厢越过山涧,男修士用枷锁拉塌监狱,带上镣铐飞越大西洋等一类荒诞怪异的情节。在语言表达方面,它还广泛地吸收了古代印第安的神话传说,大量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俗语,乃至不见书面记载的粗犷的土语,因而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和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突出的艺术特点。

第一,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在所有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神奇现实”比比皆是,这一点,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标志。

第二,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幻想为现实而不失其真实”。这里,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实”二字,所有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都以此作为基本立足点。不管作品采用什么样的“魔幻”、“神奇”手段,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反映和揭露拉丁美洲黑暗如磐的现实。

第三,“魔幻”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表现手法的“魔幻”性,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显著特征。

扩展资料:

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

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在拉丁美洲形成,与其深厚而复杂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着密切联系。魔幻现实主义又是在欧洲文学、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众多流派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直为人们所熟悉,这部小说以它那奇特的表现形式、史诗般的规模、严肃的写实精神和辛辣的讽刺手法,从一开始就深深影响着拉丁美洲西班牙语文学的发展方向,滋养着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传统。

许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早年大都在欧洲流亡和学习深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大批拉丁美洲作家亡命于欧洲时,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疾风暴雨般地刮过欧美大陆,并且理所当然地被拉丁美洲作家们所接受。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把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现代主义流派的艺术形式当成一种方法和手段,用来表现拉丁美洲的现实生活,从而把形式和内容高度和谐地统一起来。这种自觉的思想升华,正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

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20世纪拉丁美洲小说流派。发轫于30年代。早期魔幻现实主义主要表现为对美 洲印第安人或黑人神话传说的发掘 ,代表作是危地马拉作家MA阿斯图里亚斯的短篇小说集《危地马拉的传说》,中期魔幻现实主义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主要包括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通过神话原型的显现以展示拉丁美洲的文化混杂和社会矛盾是这些作品的显著特点。

以上,供参考!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是《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特点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

在新时期中国文学史上,作为唯一一支来自第三世界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拉美

魔幻现实主义第一次从整体而不是局部影响了中国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文坛上留下了浓重的印痕,其后日渐淡化却无处不在的影响着90年代的中国小说创

作。

对这两者关系的研究,过去虽然论述很多,但多不全面并局限于具体细微的影

响研究或是一对一的平行研究,少有综合全面的论述。本文试图在这一影响取得时

间距离后,重新在新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潮流中,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为参照

系,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及与新时期中国文学(主要是

小说创作)的关系作一个全面的梳理。

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写作、民间写作、家族史写作关系的探讨,我

们可以看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其影响期内,既切合了新时期中国作家重审民族

文化的愿望,又迎合了他们在艺术上的创新要求。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在一系列的

创作实践中摆脱了狭隘社会政治话语的束缚,转至表现广阔的历史文化空间,并进

而上升到对人的关注与思考,一步步完成了新时期中国文学话语空间与叙事方式的

转变,显示了中国作家在文化宽容的时代,通过借鉴与创新,重构新时期文学的尝

试。对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从文学创作角度说,是新时期

中国文学主题的变迁深化,是文学表现方式的一次自由解放;就社会文化的角度来

说,是大变革时期中华民族在世界当代文化背景上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确证。

落伍的黑衣天使在拉美文化的上空盘旋,阴影之下,是令人兴奋而又扭曲变形的

发展过程,是试图超越欧美缓缓走过的阶段的急切步伐,是忧伤与希望问紧张的联姻。

——[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拉美新小说》,1969年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是80年代初中期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

文学中唯一产生于第三世界的一个流派,曾在8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留下了浓重的印

痕,其后日渐淡化却无处不在的影响着90年代的中国小说创作。对这两者关系的研

究,过去虽然论述很多,但多不全面或局限于具体细微的影响研究或是一对一的平行研

究,少有综合全面的论述。本文试图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及与新时期

中国文学1关系作一个全面的梳理,通过深入探讨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当我们说到魔幻现实主义时,这个概念本身仍在学术界与文评界有着诸多争议而无

统一定论。从国外的研究来看,究竟魔幻现实主义指称什么,包括哪些作家作品并无一

个确定的说法,而当谈到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话题时,其具体指代又有了一定

变化。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奏响后,在文学也要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

的激励下,对中国文坛影响最大的是以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代表的成熟期的魔幻

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关系已是一个“过去时”。十多年前,当这一影

响正处于鼎盛期时,文坛与批评界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与关注,似乎突然发现了一

扇可以通向彼岸缪斯的大门。当心中的高期望值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结果,当80年代后

期迅速崛起的先锋作家转向多元化创作,当中国社会进入90年代后迅速转型,这一曾

经的热门话题进入了沉寂期。而在文学创作界,随着文学越来越成为一种个人选择与个人经验的表达,随着商业因素渗透力的日渐强大,随着文学在大众传媒前N益失去其精

英地位,我们也不再能看到80年代中后期文学热的壮观景象。正是在取得了时间距离

的今天,正是在第三世界为弱势文化、边缘文化等带有全球化意蕴的概念所取代时,我

们再回过头来,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潮流中,重新考察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

文学(主要是小说创作)的关系,探究其所折射出来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可以得到

超越那个时期的普泛的启示。这一考察过程会兼顾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但又不会局限

于此。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本文中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参照系,以便于梳理新时期中国小

说的一段发展历程。这种梳理,不仅仅对文学来说是必要的,更可以对一个在百年现代

化进程中曾被抛出世界中心,在全球化时代重获返回中心的机遇,但依然困难重重的民

族的心理与命运做出这个时代应有的思考。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各国文学影响很大,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中国。拉美魔幻现实

主义以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为基本特征,给现实世界披上神秘面纱,对中国寻根文

学、先锋文学以及 90 年代带有魔幻色彩的乡土小说都有巨大的影响。寻根文学家在艺术

手法、创作题材等方面都吸收、借鉴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从具体作家来看,扎西达

娃、韩少功、贾平凹、张炜、莫言、阎连科、范稳等很多作家都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

响,在他们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存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由此可见,魔幻现实主义对中

国作家创作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新时期以来,大量的外国文学涌入中国。在众多的外国文学中,中国作家选择了对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接受吸收有其特定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拉美文化有契合

之处。作为第三世界的拉丁美洲,在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思想相对愚昧,出现一些巫

术文化、鬼神信仰等,这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不谋而合,在文化传统上体

现了共通之处。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在经历了文革之后,力图改变传统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努力探求新的创作方法。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在 198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我国影响很大,中国文学需要突破传统,走向世界。因此,这一时期我国作家纷纷投

入到学习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浪潮中。“与传统的魔幻现实主义相比,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以其新鲜的写作风格、艺术形式给中国作家重重一击,开阔了中国作家的创作视野,使

作家以一种求新的创作姿态进行文学创作,中国评论家也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投入了研

究热情,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为当时贫乏的艺术理论界注入了新的元素。”拉美魔幻现实

主义作家积极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理念,创作不脱离他们生活着的神秘土地和生活在这

片神秘土地上的人们,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创造出具有拉丁美洲民族特质的文学作

品。中国当代作家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身上看到:文学创作需着眼于本民族,直面

现实,注重本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只有这样中国当代文学才能真正找到出路。在这一

问题上,莫言是集大成者,他在广泛吸收国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进行了本土化创新,在作

品中展现了中国民族传统和文化内涵。作品《红高粱家族》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

学史上从零到有的突破,是中国当代文学真正走向世界的标志。在莫言成功的背后不能

忽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影响。莫言自己也承认受到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重

要影响,这部优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打开了莫言的创作视野。在莫言新时期以来的作

品中可以鲜明看出受过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痕迹,包括他的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品也

存在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可见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根深蒂固。

从中国作家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能够更加准确认识拉美魔幻现实

主义对中国当代作家的深远影响,通过对作家个案的分析研究,可以准确把握作家在接

受同时进行的本土化创新,为今后的文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中国真正引入魔幻现实主义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自魔幻现实主义在拉丁美洲兴起

以来,中国西班牙语研究者在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翻译和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政治误译现

象。当时中国的翻译家们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新的写作潮流已经形成,浓郁的魔幻色彩

没有进入到翻译家的文化视野之中,这样就使中国一直将拉丁美洲出现的这种新的创作

潮流拒之门外。在这一时期的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比如 1960 年周而复的

《中国和拉丁美洲文学之交》和邵实的《他们都是美国佬!——读<委地马拉的周末>》

等文章中都存在政治性的误读,直到 1979 年才开始有学者真正注意到拉美魔幻现实主

义。

20 世纪 70 年代末,魔幻现实主义概念在中国真正提出。这一时期一些学者开始对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优秀作品进行专题研究,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入手,进而对

经典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进行分析,如陈光孚的《拉丁美洲当代小说一瞥》,段若川的《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弗和他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佩德罗•帕拉莫>》,林旸的《哥伦比亚魔

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新作<家长的没落>》等。

20 世纪 80 年代,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我国掀起了魔

幻现实主义的研究热潮。这一时期关于马尔克斯的研究很多,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作家

作品、艺术手法、创作背景等方面,例如艾思的《<南德意志报>评介 1982 年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王央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与诺贝尔文学奖金》、王华的《“拉美

之境”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朱景冬的《浅谈当代拉美魔

幻现实主义小说》、刘瑞常的《哥伦比亚的骄傲——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

克斯》、舒大沅的《爆发与反响——关于加布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等。

随着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研究作品的增多,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领域和研究

深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 80 世纪中期,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拉美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生成、流变和特点,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

维度,侧重从理论上评述魔幻现实主义,涉及其成因、影响等方面。在这一时期,《人民

日报》刊登了《马尔克斯的一次谈话》、《马尔克斯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讨论在西安举

行》,安兴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他》、陈光孚的《国际间有关拉美“魔幻现实主

义”的讨论》、宋崇的《“魔幻现实主义”——拉美新潮一瞥》、高长荣的《魔幻现实主义

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张玫珊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中的时间观

念》、远浩一的《关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吴守琳的《拉丁美洲文学简史》、李德恩

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技巧与特征》等。这一时期作品的特点是资料性强、准确性

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更加完备,在著作中对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影响、代表作品等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20 世纪 80 年代

中期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陈光孚的《拉丁美洲当代小说一瞥》。他首先从魔幻现实主义

的起源入手,进而对经典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进行分析,最后评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

表现手法。朱景冬的《浅谈当代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该文章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

作品进行了梳理,将作品进行系统归类,究竟哪些是属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哪些是

不属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有清楚的分类标准。相比较而言,这一时期的研究在数量

上比较少,研究的准确度和深度也不高。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至 90 年代初,中国作家开始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拉美魔

幻现实主义,其中包括作品与作品的比较,作家之间创作风格的比较以及作品中所塑造

的人物形象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叶继

宗的《寻找本民族的群体意识:<百年孤独>与<小鲍庄>的比较》、邹节成的《试论加西亚

•马尔克斯和鲁迅笔下孤独者形象》、艾菲的《“寻根文学”的误区——兼论“寻根文学”

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比较》、周招芬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性和现实性:

兼谈与中国当代小说<减去十年>和<人鬼恋>的比较》、习传进的《魔幻现实主义与<宠儿>》、关江秀的《<百年孤独>与<浮城>的比较分析》、王凤仙的《<尘埃落定>与<百年孤

独>之比较》、杨红《血域魔幻文学的探寻——西藏与拉美的文化亲缘性》、邓时钟的《魔

幻现实主义和寻根小说之比较》等。综上所述,80 年代已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成因、影

响、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有一定的资料价值,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研究者在

研究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遗漏,甚至是一些错误思想,他们在著述中的错误观点也会造

成读者在理解上的缺陷。出现了陈光孚在评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时带有明显阶级论思

想;部分学者将魔幻现实主义等同于奇幻文学等问题。

90 年初代到新世纪之间,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不再盲目的崇拜,而是在深入分

析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和判断。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认识逐渐

深化,中国作家发现“魔幻现实主义”创作中的不足之处:在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作家

找不到一条走向光明的出路,如描写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人们生活的疾苦的同时,对这种

现状又无计可施,找不到一个解决苦难的途径,所以使“魔幻现实主义”逐渐落寞。但

与此同时,人们也对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认识到“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在拉丁

美洲产生“爆炸”是由于作家的创作植根于拉丁美洲的古老文化,写出了人们的心理和

当时的社会现实,只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作品才能在本民族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在这一

阶段,研究者们逐渐开始尝试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我国作家创作的影响,以及作家对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的角度来探讨研究。袁诠的《张炜小说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

借鉴》、孟繁华的《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张卫中的《论福克纳与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

响》、刘蜀鄂的《论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百年孤独>的接受》、邓时忠的《魔幻现实主义和

寻根小说文学艺术比较》、陈春生的《在灼热的高炉里锻造——简论莫言对福克纳和马尔

克斯的借鉴吸收》等。通过这些作品,有助于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深入了解,也可

以对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马尔克斯对我国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

影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有关马尔克斯的传记类文章有:陈众议的《加西亚·马尔

克斯传》、朱景冬的《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巨擘》、任芳萍的《马尔克斯传》等作

品。

在这一时期对马尔克斯的过度关注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让读者误解为拉丁

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除了马尔克斯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作家,大量的研究学者仅仅把

视线放在马尔克斯一个人身上,研究视野过于局限。另一点是研究的重复性,许多作家

都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反复相同的研究,比如对马尔克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母题研

究就有 14 篇。对艺术手法的研究、中国和拉美国家作品比较的研究、对作品中时间处理

的研究,许多研究文章都大同小异,重复研究的状况比较多,研究上的抄袭和浪费现象

严重。

新世纪以来我国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关注热情逐渐冷却,许多作家尽量避免使用魔幻现

实主义进行创作。虽然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关注有所下降,但魔幻现实主义对我国的影响不可否认。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2000 年李晓辉发表的《魔幻现实主义对

中国的影响》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学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2002 年黄俊

祥的《简论<百年孤独>的跨文化风骨》一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百年孤独,这一角

度的选取,确有创新之处,但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过分夸大这一特征,而使其有失真实。

2003 年赵明德发表的《20 世纪拉丁美洲小说》,总结回顾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对我国的深远影响。2006 年曾利君发表的《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

代文学关系的再思考》一文提出,魔幻现实主义在传入我国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误读问题,给研究者们理解魔幻现实主义造成了障碍。关于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

的接受这一问题,2005 年邓楠发表了《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与寻根文学作家的叙述话语艺

术管窥》一文,从语言角度将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与寻根文学作家进行了比较。2006 年,

周林玉发表了《从<百年孤独>看魔幻现实主义及其对莫言的影响》,文章写了魔幻现实主

义对莫言的影响,以及莫言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充分肯定了莫言在接受魔幻

现实主义过程中所受到的积极影响。2007 年赵杏发表了《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尝

试——谈<百年孤独>与<受活>》,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了比较,从而探究魔幻现实主义

对阎连科的影响。2007 年曾利君在《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一书中涉及到

了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接受领域,其著作在涉及作家创作接受这一方面采用的是个性化

研究,只对几个具体的作家进行单独的研究,彼此之间不相联系。在这之前从作家对魔

幻现实主义接受这一角度来研究的文章很少。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

的接受,是在作家个人个性的基础上,是有他们的共性的。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是:

1、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阿斯图里亚斯

阿斯图里亚斯(西班牙语:Miguel Ángel Asturias,1899年10月19日——1974年6月9日), 危地马拉小说家、诗人。1899年出生于危地马拉城,在内地土生土长的印第安居民当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这位魔幻现实主义天才作家于1974年逝世。

3、阿连德

阿连德生于秘鲁,但她真正作为作家横空出世是在40年后的1982年,那一年,她出版了小说《幽灵之家》。《幽灵之家》的出版几乎可以说是轰动性的。当时由于马尔克斯的获奖,拉美文学大爆炸的冲击波达到了顶峰,魔幻现实主义的光环耀眼得无以复加。

4、杰伦

杰伦1944年生于摩洛哥北部城市菲斯(Fez),1961年移居法国。其写作风格融合了法国文学和阿拉伯民间文学的特点,因此受到了摩、法两国读者的喜爱。1997年他发表的《错误之夜》被视为阿拉伯世界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也是他最出色的小说作品。

5、鲁尔福

鲁尔福(Juan Rulfo,1917-1986),墨西哥作家。他发表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这部小说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对后来的马尔克斯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艺术特点是什么、文学史上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56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