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成语解释

二桃杀三士成语解释,第1张

汉字书写 :二桃杀三士

汉语注音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成语出处 :战国.佚名《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博虎闻。晏子进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此(指三士)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剌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勀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三子何不詈功而食桃?’”于是三士皆论功争桃,最后“皆反(返)其桃,挈领而死。”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的意思 :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比喻用计谋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的近义词 :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的反义词 :;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景公的三员大将公孙接、古治子、田开疆英勇无敌,在齐国举足轻重。他们三个人目不识丁素质较低,平时都我行我素,因此宰相晏婴对齐景公说:“辅佐有道君主的官员,应该懂礼节有规矩,公孙接、古治子、田开疆三人对君无仪对下无礼,他们这样会危害到我们的国家,应该尽快的让他们消失以绝后患。”齐景公听了感觉也不是滋味,他说:“但这三人武艺不凡,如何才是呢?”晏婴道:“我给大王出个主意,给他们三个人两只桃子,让他们论功劳,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子。”齐景公听了以后照办了。公孙接拿起一个桃子说:“我可以抓住野猪老虎,以我的功劳吃桃子是天经地义的。”田开疆也拿走一个桃子说:“我带着军队八面威风,可以打败三军敌人,我也可以吃桃子。”古治子生气的'说:“我也为君主的事累得汗流浃背,保护过君主的安全,我应该吃桃子。”古治子拔出剑要跟公孙接和田开疆一比高下。他二人心里觉得古治子比他们更英勇,便说:“我们不如你,却先拿了桃子不让给你,这是我们过于贪婪了,我们只有一死谢罪。”二人拔出剑当场自刎。这时古治子看到二人死了心里也非常后悔难过,觉得自已也没有脸活着,便也拔剑自刎了。

二桃杀三士例句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唐.李白《惧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二桃杀三士造句

现实生活中就常常上演着二桃杀三士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造成的两败俱伤。

二桃杀三士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伤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当然,三个人是无法平分两颗桃子的,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著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隐晦原文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 zh /w/indextitle=%E6%A2%81%E7%88%B6%E5%90%9F&variant=zh-

参考: zh /w/indextitle=%E6%A2%81%E7%88%B6%E5%90%9F&variant=zh-

二桃杀三士 注音一式 ㄦˋ ㄊㄠˊ ㄕㄚ ㄙㄢ ㄕˋ 注音二式 r tu sh sn sh 相似词 相反词 解释 春秋时齐相晏婴向景公献计以二桃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令其论功领赏,欲其自相残杀以除后患。后三人因此而自杀。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后比喻运用计谋杀人。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唐˙李白˙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1 求二桃杀三士的古文翻译

1、译文: 齐景公有三个大力士,非常勇猛。

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天下无敌的人,所以骄傲得了不得,还自己起了个美名,叫什么“齐国三杰”。 这“三杰”叫什么名字呢?一个叫古冶子,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

三个人平日里耍枪弄棒,胡作非为,老百姓谁也不叫他们“三杰”,都管他们叫“三害”。哭闹着的小孩子听说“三害”来了,立刻就住了声。

这时候,大夫梁丘据的势力越来越大,因为他会逢迎国君,所以齐景公很宠信他。他又和“三害”勾结在一起,朝廷里谁都不敢惹他。

晏子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忧愁。 一天,鲁昭公来齐国访问。

齐景公大摆宴席,隆重地招待他。鲁昭公由叔孙舍陪着,齐景公由晏子陪着,四个人坐在堂上。

堂下站着那三个大力士,一个个都是神气十足,不可一世的样子。 晏子越看心里越发愁,心想:要是不把他们除掉,国家早晚要亡在他们手里。

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主意,就对齐景公说:“您种了多年的那棵‘万寿金桃’,今年刚好结了果。今天贵宾来到,我想去摘几个金桃献给二位国君尝尝新,您看可以不可以?” 齐景公很高兴,因为这棵桃树是一个海外的人献的种子,齐景公让人培育了很多年了,可是年年只见开花,不见结果。

今年风调雨顺,好容易结了几只桃,齐景公早就盼着吃桃了。经晏子一提,齐景公马上要派人去摘。

晏子说:“这桃很宝贵,我要亲自去看着他们摘。” 过了一会儿,管桃树的人跟着晏子进来了。

他手里托着个漂亮的盘子,盘子上放着六个鲜桃,香气扑鼻,一个个都有碗口那么大,红得好像烧着的炭。齐景公说:“就这么几个吗?” 晏子说:“还有几个,不太熟,只摘了六个。”

齐景公让晏子斟酒献桃。晏子给鲁昭公和齐景公各献上一个桃,致词说:“桃大如斗,天下少有;二君吃了,千秋同寿。”

鲁昭公吃完,不住地夸奖。 齐景公说:“这桃很难得,叔孙大夫一向贤明,应该吃一个。”

叔孙舍跪下说:“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晏相国协助国君,国内政治清明。国外诸侯佩服,功劳最大,这个桃应该给相国吃。”

齐景公说:“你们不必谦让,二位都有大功,每人各吃一个桃。”两个大臣把齐景公赏赐给他们的桃吃了。

晏子说:“盘子里还剩下两个桃,我看由您传个令,让每个大臣都说说自己的功劳,谁功劳大,谁就吃桃,好不好?”齐景公说:“好,就这样办。”马上传下令去:各位大臣都把自己的功劳摆出来,让国相评评。

话刚刚说完,公孙接腆着肚子站出来了。这公孙接什么模样?只见他青青的脸,好像在染缸里染过一般,两只眼睛像铜铃,个头儿差不多有一丈高,站在那里就够吓人的了。

他大声喊:“有一次我陪同国君去打猎,忽然一只老虎向国君扑去,是我飞跑上去,几拳打死了老虎,救了国君,这个功劳大不大?”晏子忙说:“大!大!你救了国君,这功劳谁比得上?应该吃桃。”公孙接喝了酒,扔下酒杯,拿起桃,美滋滋的,一边啃着,一边退了下去。

随后,另一个大力士古冶子跳了出来,炸雷似地喊:“打一只老虎有什么了不起?有一次我护送国君过黄河,突然起了大风,黄河波涛汹涌,船在浪涛间颠来颠去,眼看就要翻了。这时候,只见一只大鼋(就是大鳖)从水里伸出头来,要伤害国君。

是我跳到水里,不顾自己的性命,在波涛里和大鼋搏斗,打了几个时辰,终于杀死了大鼋,保护了国君。这功劳大不大?该不该吃桃?” 说完就要伸手去拿桃。

齐景公忙说:“对,对,那次要不是古冶将军杀了大鼋,船肯定就翻了,还有我的命吗?这真是天下第一功。吃桃,吃桃!”晏子忙给他一个桃,又斟了一盅酒。

第三个大力士田开疆一看桃都分完了,急了,撸起袖子,气呼呼地跑上来大嚷:“我曾经奉命去讨伐徐国,冒着生命危险,不但杀了他们的大将,还抓了五百多名俘虏,徐国投降了,连附近的郯国、莒国吓得都归附了我们,这个功劳谁比得上?难道我就不该吃桃吗?” 晏子说:“你的功劳比打老虎杀鼋大多了,可是桃只有两个,已经吃完了,等明年结了桃,第一个赏给你吃,好吗?现在只好赐你一盅酒了。” 齐景公也说:“你的功劳可以说最大,可惜你说晚了。”

田开疆手按着剑把,说:“杀鼋打虎算什么!我南征北战,赴汤蹈火,反而吃不到桃,在两国君主面前受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脸站在这儿?”说完,抽出宝剑自杀了。 满堂的人都惊呆了。

公孙接跳了出来,说:“有大功的人,没有吃到桃,自杀了,我还活着,不是要被万世耻笑吗?我不能忍受这个耻辱!”说完也自杀了。古冶子马上走出来说:“他们两个为吃桃都死了,我还活着,人家不是要笑我贪生怕死吗?我一个人活着太丢人了!” 转眼间,三个大力士都死了。

鲁昭公看到这个情景,吓坏了。半天才站起来说:“我听说三位都是有名的大力士,真可惜,为了两个桃,都死了。”

齐景公叹了口气,低下了头,脸色十分难看。 晏子说:“大王不要悲伤,这三位都是匹夫之勇,只知道使蛮劲,没有智谋。”

鲁昭公说:“贵国这样的勇士还有几位?” 晏子说:“智勇双全,有将相之才的总有几十人。像他们这样的莽汉武夫,那就更多了!” 鲁昭公走了以后,齐景公对晏子说:“你在鲁国国君面前。

2 二桃杀三士文言文翻译

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朝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

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功自傲。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

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宗族,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而危害国家,屡谏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爱惜勇士,没有表态。 适逢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

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子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这三个心腹之患。

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子说:“园中桃子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

一会儿的功夫,晏婴带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6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6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6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一个桃子。

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

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子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道:“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同意,于是传令下去。

话音刚落,公孙接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随国君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

公孙接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

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

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5000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桃子熟了,再请您尝了。

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

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接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

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人已死,我如何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鲁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

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足当将相之任的,我国就有数十人,这等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

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3 求二桃杀三士的古文翻译

春秋战国时,齐国景公在位,文武大臣中有三个武士。

第一位武丘叫田开疆,此人身高一丈五尺,长了一张抹血似的红脸,眼睛大如铜铃,嘴巴和老鹰的一般,又长又尖。两腮隆起。

就像鱼腮一样,满口大黄板牙不见一点缝儿。田开疆曾跟随齐景公到桐山去打猎,忽然半路上跳出一只猛虎,奔走如风,直向齐景公的马扑去。

马见老虎扑来,突然发惊,把齐景公掀翻在地。猛虎又扑向齐景公。

恰好此时田开疆就跟随在齐景公身后,看见猛虎扑来,甩去刀枪,挥舞双拳迎向猛虎。田开疆用左手揪住猛虎的脖子,右手便挥拳打去,用脚直踢猛虎的面门,一阵猛打猛捶,活活打死了那只猛虎,救了齐景公。

文武百官,亲眼看见这场搏斗,没有一个不害怕的。齐景公回到朝廷,赏赐田开疆,封为寿宁君。

从此以后,田开疆自恃有功,横行霸道,无所顾忌。 那第二个武士叫顾冶子,身高一丈三尺,脸就像涂了墨汁一样,漆黑无比,长了满脸黄韭菜叶子似的胡须,两只手就好像铜做的饶钩,坚硬无比,长了一嘴锯齿牙,非常难看。

卫一次,他跟随齐景公横渡黄河,忽然大雨滂沱,波浪汹涌,几乎就要把船颠翻,齐景公非常害怕,看见云雾之中有火一样的东西闪烁,在水面上游戏。顾冶子挺身而出,对齐景公说:“这一定是黄河中的鲛龙了。”

齐景公惊慌失措道:“那怎么办呢?”顾冶子镇静他说:“您不要担心,让我去杀了它。”说完就脱衣拔剑下水,不一会儿,风平浪静,雨过天晴,只见顾冶子一只手高举着宝剑,一只手提着鲛龙的头,从水里跳出来。

齐景公赏赐顾冶子,封他为武安君,从此以后,顾冶子自觉有功于齐景公,也渐渐张狂起来,变得肆无忌惮。 第三个武土叫公孙捷,身高一丈二尺,长得头如寺塔,眼呈三角,虎背熊腰,粗壮如牛,能一个人举起千斤重的东西。

有一次,秦国攻打齐国,齐景公率领军队迎战,被秦国的军队打败。齐景公慌张撤军,逃至凤鸣山,秦国的军队随后赶来,把齐景公围困在凤鸣山上。

公孙捷听说这件事,挥舞一把约有 150 多斤的铁铲,杀入秦国军队。秦国虽然有 10 万军队,竟然措手不及,纷纷逃避,因而救了齐景公,被齐景公封为威远君。

从这以后,公孙捷自恃有功,目无君臣,横行无忌。 田开疆、顾冶子、公孙捷三个趣味相投,结拜为兄弟,发誓不愿同生,但愿同死。

这三个人目不识丁,不知谦让,纯粹是一介武夫。他们目无君臣,横行朝廷,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敢得罪他们,就连齐景公看见这三个人上殿,也吓得心惊胆颤,如芒刺背。

一天,楚国派中大夫靳尚到齐国商议和谈事宜,面见齐景公,禀奏道:“齐楚两国,虽然相邻,却连年打仗,互相征讨,使两国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楚王特地派我来与您讲和,永远和睦相处。

楚国有三江五湖,地方千里,物产富饶,足食足兵。希望大王您三思。”

当时正好田开疆、顾冶子、公孙捷在朝,听了这一番话,非常生气,大骂靳尚道:“你们一个小小的楚国,何足挂齿,我们三个人亲自率领雄兵强将,把楚国踏为平地,把你们楚国的人全部杀死,一个不留。”说完就喝斥靳尚离开宫殿,命令武士把靳尚推出去斩首示众。

正在这危急关头,从殿下走出一个人来,这人身高只有三尺八寸,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原来是齐国丞相,名叫晏婴,字平仲。他走上殿来,喝住武士,把详细情况问了一遍,就让放了靳尚。

田开疆、公孙捷、顾冶子三个人非常生气,说道:“我们要杀他,你为什么要放了他?”晏婴说道:“你没有听说过‘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吗?他一人独自来到齐国求和,我们却把他抓住杀了,让邻国知道了,足够人家笑话一辈子的。本人没有什么本领,只用一张嘴,亲自到楚国去,保证让他们都到大王殿下赔礼,尊崇齐国为上国,用不着什么刀枪剑戟,你们看我的办法怎么样?”这三个人听了,怒发冲冠,齐声吼道:“你是一个侏儒小人,国家没有眼力,选了你这样的人当丞相,竟然敢口出狂言。

我们三个人斩虎、诛龙、力敌万人,只要亲自率领精良部队,可以踏平楚国,要你有什么用?”齐景公接过话来说道:“丞相既然这样讲了,必有良策,如果他出使楚国,真的可以使楚国折服,比兴兵打仗强多了。”三个人说道:“暂且先看这侏儒出使楚国的情况,如果丢了我齐国的脸面,回来后,把他剁为肉酱。”

三个人说完扬长而去。齐景公说道:“丞相这一次出使,一定要谨慎小心,万万不可轻视。”

晏婴说道:“主上放心,我一定会出色完成出使任务,使他们折服的。”于是便向齐景公辞行。

晏婴的车马来到楚国郢都。楚国君臣商量道:“齐国的晏婴是一个辩士,可先想一个办法,堵住他的嘴,使他不敢来饶舌。”

君臣商议一定,就宣晏婴人朝。晏婴到了朝门,只见金门不开,下面的闸板只留下半段,想叫晏婴低头钻进去,借以侮辱他身材矮小。

晏婴望见下面闸板就钻,随从人员赶紧拉住,说道:“他们是看见你矮小,专用这个办法来侮辱你,你怎么能中计?”晏婴仰天大笑道:“你们怎么能知道,我听说人有人门,狗有狗洞。出使到人的国家就从门进,出使狗国,自然要钻一下狗洞了。

这又有什么可以疑虑的。”楚国的大臣听了这话,赶紧开了大门让晏。

4 二桃杀三士文言文翻译

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朝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

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功自傲。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

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宗族,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而危害国家,屡谏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爱惜勇士,没有表态。 适逢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

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子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这三个心腹之患。

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子说:“园中桃子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

一会儿的功夫,晏婴带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6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6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6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肠绩斑啃职救办寻暴默一个桃子。

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

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子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道:“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同意,于是传令下去。

话音刚落,公孙接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随国君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

公孙接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

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

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5000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桃子熟了,再请您尝了。

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

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接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

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人已死,我如何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鲁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

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足当将相之任的,我国就有数十人,这等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

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5 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

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后世《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

《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

6 三桃杀二士古文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二桃杀三士典故漫画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

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

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

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

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我的家乡,齐国故都—临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从今天起,想写一些与我的家乡有关的文章,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大体想分为齐国历史故事,齐国成语故事,齐国文物故事等几个版块,今天就抛砖引玉,先从成语故事开始吧。

我居住的生活区叫勇士生活区,它就出自历史上很有名的成语故事—“二桃杀三士”,它的意思是: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后来专门指用计谋杀人。

这则典故出自《晏子春秋谏下》,“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记功而食桃?”。

话说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捷,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器重,但他们却居功自傲,勇而无礼。

有一次他们三人坐在一起说话,齐相晏婴从他们三人面前走过,他们却装作没看见,没有站起来向晏婴行礼。

晏婴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这些莽夫如果势力越来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们可不讲究什么礼仪伦法,将来出什么祸患就不好了。他入宫进见齐景公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蓄养勇力之人,对上要有君臣之礼仪,在下要有长官和下属的次序,内能除暴,外能抗敌。现在主公手下的三个勇士,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幼之礼,内不能除暴,外不能抗敌,这是国家祸乱的根源啊!我看应该把他们除掉。”

齐景公说:“这三个人都勇猛过人,恐怕既捉拿不住,又刺杀不中啊。”晏婴说:“这三人

不讲长幼之礼,只知道依靠蛮力。”于是献计请齐景公派人送去两个桃子,说:“你们三个人为何不按照功劳大小来吃桃子呢?”

公孙捷一见这两个桃子,立刻明白了这是晏婴设的局,他仰天长叹道:“晏婴是个智者啊,这一定是他的主意,他想让我们三人自相残杀啊。我虽然能识破他的阴谋,但如果不接受桃子,就算不上勇士了。”于是他对另两个兄弟说:“既然只有两个桃子,那咱们就按功劳大小来吃桃吧,我曾陪主公出去打猎,第一次杀死一头野猪,第二次杀死一只老虎。像这样的功劳,应该有资格吃一个桃子。”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说:“我率领军队两次大败过进攻齐国的敌人,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应该有资格吃一个桃子。”于是,他也拿起了一个桃子。

古冶子一看不高兴了,他说:“我曾经陪主公渡河,一只巨鳖咬住了主公的马,跃入黄河的激流。那时我还不会游泳,只好潜入河底行走,逆行走了一百步,顺流走了九里,终于杀死了巨鳖,救了主公的性命,难道我的功劳比不过二位吗?我不应该更有资格吃个桃子吗?请你们把桃子交出来。”说着他站起来拔出了剑。

公孙捷和田开疆说:“我们不如你勇敢,功劳也没有你大,现在却毫不谦让的拿走桃子,我们是贪婪的小人,如果不死,就不配做勇士啊。”于是,他俩交出桃子,拔剑自杀了。古冶子看着两个好友的尸体和两个桃子,心想:“他们两个都死了,我独自活下去,是不仁啊”于是,他也拔剑自杀了。后来齐景公下令按照士礼将他们厚葬。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释义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比喻借刀杀人。

出处战国·佚名《晏子春秋·谏下二》。

春秋时期,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员大将。三人以勇猛无敌、力大无穷而闻名。

但这三个人都没有修养,态度傲慢无礼,胡作非为,宰相晏婴深以为患,就对齐景公说:“我认为贤明君主手下的将官,应该明白君臣的礼节,懂得上下的规矩。这样,在国内才可以避免暴乱,对国外才可以阻挡敌人。可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人,既无君臣之仪,又无上下之礼,傲慢狂妄,破坏法纪,因此他们是危害国家的人,不如趁早除掉他们!”

齐景公为难地说:“他们三人武艺高强,怎么办呢”

晏婴说:“我倒有个主意,你派人去送给他们三人两只桃子,让他们按照功劳大小分配,谁的功劳大,谁就可以吃桃子。”

齐景公按计行事。

公孙接高兴地说:“我的力量既能够制伏野猪,又能够逮住猛虎,按我的功劳可以吃桃子。”于是他先拿起一个桃子。

田开疆说:“我带兵打仗能够打退敌人三军,我也有资格吃桃子。”于是他也拿去一只桃子。

这时,桃子被拿光了。古冶子愤愤不平地说:“我曾经跟随君主出门,有一次过河,主公的马让河中的大龟衔走了,我把大龟杀死,救回了马。若论功劳我应该吃桃子,你们二人还不将桃子交还给我!”说罢,便拔出剑来,要与公孙接、田开疆交锋。

公孙接、田开疆看见古冶子动了气,心里觉得过意不去,便说:“我们的勇猛不如你,我们的功劳也不如你,我们先取了桃子不让给你,是太贪婪了,深表惭愧。我们只有一死,才能表示勇敢和义气。”说完,二人拔剑自刎了。

古冶子看到他们二人自杀了,心里很难过:“他们都讲义气和勇敢却死了,我如果不死,不就是没有义气和勇敢的人吗”于是丢下桃子也自刎而死。

二桃杀三士的意思

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事见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谏下》,比喻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基本信息

读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补语;比喻借刀杀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

同韵词挈瓶小智、无微不至、千金一掷[1]

造句他只是个阴险小人,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二桃杀三士。

注意事项“杀”、“三”一个是翘舌音,一个是平舌音。“士”不能写成“土”。指贬义,注意用法。

英译Make use of another person to get rid of an adversary、murder a person with a borrowed knife

扩充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后世《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

二桃杀三士文言文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二桃杀三士文言文释义

晏子让齐景公赐三士二桃,让他们论功食桃,终致三士自杀而死。后遂用“二桃杀三士、齐相计”等谓施用阴谋手段杀人;用“齐三士、三士”等指此三人,也借指被谋害的人。

二桃杀三士示例

二桃杀三士诸葛亮《梁父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李白《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齐相计吴伟业《桃核船》诗:“三士温成齐相计,五湖好载越姝行。”

齐三士钱谦益《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十首》之二:“长吟颇惜齐三士,抚卷谁知鲁二生。”

三士程先贞《还山春事》诗:“五君自醉竹间榻,三士谁怜桃下坟。”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版本一:那是齐景公时期。齐景公已经是晏子服务的第三个国君了。此时的晏子经过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在齐国的地位是相当的巩固。

当时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人人武艺高强,勇气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俨然是齐国武将里的明星。这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由于自恃武艺高,功劳大,他们非常骄横,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对晏子也不够尊敬。

晏子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这些莽夫如果势力越来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们可不讲究什么礼仪伦法,将来出什么祸患就不好了。晏子拜见齐景公,把心里想法一说,齐景公虽然觉得除去三位勇将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话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时太有权威了,齐景公也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着办吧!”

晏子准备停当后,由齐景公宣来三位猛将,说要赏赐他们。

三人听说国君有赏,当然兴冲冲地前来。到了殿前,却看见案上有一个华丽的金盘,盘子里是两个娇艳欲滴的大桃子,一阵芬香扑鼻而来。三个勇士顿时流下了口水。 晏子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三位都是国家栋梁、钢铁卫士。这宫廷后院新引进了一棵优良桃树,国君要请您们品尝这一次结的桃子。可是现在熟透的只有两个,就请将军们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这两个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三将中,公孙接是个急性子,抢先发言了:“想当年我曾在密林捕杀野猪,也曾在山中搏杀猛虎,密林的树木和山间的风声都铭记着我的勇猛,我还得不到一个桃子吗”

说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也不甘示弱,第二个表白:“真的勇士,能够击溃来犯的强敌。我老田曾两次领兵作战,在纷飞的战火中击败敌军,捍卫齐国的尊严,守护齐国的人民,这样子还不配享受一个桃子吗”他自信地上前取过第二个桃子。

古冶子因为不好意思太争先,客气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没了,怒火顿时燃烧他的脸庞,“你们杀过虎,杀过人,够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当年守护国君渡黄河,途中河水里突然冒出一只大鳖,一口咬住国君的马车,拖入河水中,别人都吓蒙了,唯独俺为了让国君安心,跃入水中,与这个庞大的鳖怪缠斗。为了追杀它,我游出九里之遥,一番激战要了它的狗命。最后我浮出水面,一手握着割下来的鳖头,一手拉着国君的坐骑,当时大船上的人都吓呆了,以为河神显圣,那其实是我。没人以为我会活着回来。像我这样,是勇敢不如你们,还是功劳不如你们呢可是桃子却没了!”“哐啷”一声,他拔出自己的宝剑,剑锋

二桃杀三士漫画闪着凛凛的寒光。 前两人听后,不由得满脸羞愧,“论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杀半日之久,我们赶不上;论功劳,古冶子护卫国君的安全,我们也不如。可是我们却把桃子先抢夺下来,让真正大功的人一无所有,这是品行的问题啊,暴露了我的贪婪、无耻。”两个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荣誉,比生命还重要。此时自觉做了无耻的事,便羞愧难当,于是立刻拔出宝剑自刎!两股鲜血,瞬间便染红了齐国的宫殿。

古冶子看到地上的两具尸体,大惊之余,也开始痛悔:“我们本是朋友,可是为了一个桃子,他们死了,我还活着,这就是无仁;我用话语来吹捧自己,羞辱朋友,这是无义;觉得自己做了错事,感到悔恨,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我这样一个三无的人,还有脸面成为齐国的大将吗”于是他也自刎而死。

景公的使者回复说:“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

区区两个桃子,顷刻间让三位猛将都倒在血泊之中,齐景公也有些伤怀。他下令将他们葬在一起。汉代画像的历史故事里,就刻画有“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画像。常见的二桃杀三士内容是三士各手持一剑,其中一人面前放置豆,豆中放两只桃子,旁边站立晏子、齐景公和大臣等。但也有简约型的“二桃杀三士”画像,画面中只刻三士自杀的场景,而把豆和桃子省略。

版本二:晏婴二桃杀三士

话说齐国有了晏婴(晏子)为相,齐景公也就有了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的雄心,但是时间一长,这位好高骛远的国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过豢养一批勇士的办法来建立自己的武功。当时,齐景公豢养了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捷,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

这三个人个个勇猛异常,力能搏虎,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他们恃宠自傲,为所欲为。这时齐国田氏的势力越来越大,曾经联合国内几家大贵族,打败了掌握实权的栾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势力的提高,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一族,晏婴很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危害国家,便劝齐景公除掉这三个“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的勇士。齐景公担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婴决定伺机智杀这三勇士。

一天,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婴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婴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他们。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婴说:“园中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不一会儿,晏婴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六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六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齐景公一人一个金桃。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齐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道:“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自然明白晏婴的意图,于是传令下去。

三勇士而赐二桃,故意少其一。不足则争,因使其计功而食桃,意味着功大者得食桃,功小者不得吃三勇士各言其功,都自认为功大无比。

果然,公孙捷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人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金桃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捷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已死,我还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鲁昭公目睹此景,无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足当将相之任的,我国就有数十人,这等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晏婴料到二桃赏赐三勇士,他们必然不会遵照齐景公之命,“计功而食桃”,而是“无长幼之礼”,炫耀己功而抢桃。勇士相争,必以兵剑。不出晏婴所料,田开疆和公孙捷都争先恐后“援桃而起”,都自以为武功盖世,“无与人同矣”;古治子也自以为其勇猛超过田开疆和公孙捷,但是桃已被他们抢占,于是拔剑而起,要求他们交出二桃。看来纷争已起,解决问题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见,杀个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为勇士最大的忌讳,如此必然以死免辱。以辱致人于死,则辱人者为不仁不义,不仁不义又甚于受辱,那么,辱人者又有何脸面活在世上可以说,不管用哪种方式解决,三勇士都难免一死。

三士之死,虽属悲壮,但是他们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为阴谋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四肢短小的晏婴伺机使巧,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终以二桃杀死三个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隐患,其智慧也却非寻常,但是手段也太阴险毒辣了。

《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是放在“铲除权臣”这一篇系来说的,主要是写了晏子如何运用计谋(心理学)而杀掉了三个居功自傲的谋逆之臣。微不足道的桃子,被赋予了无尚荣誉象征。二桃为三士所分,以最小的代价,造成了最大程度的客观和主观意义上的不平等,使得二枚桃子由绕指柔化为百炼钢,五步之内,足以夺人性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桃杀三士成语鉴赏

这则故事,是夸赞晏子的谋略和机智,从侧面也可以看到骄狂必惹来众多非议,最终自取祸败。历史不乏“狡兔死,走狗烹”的警人事例,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人作为开国元勋、功高盖世的将相也能够全身尽义,并且诚心辅佐朝政,尽公不顾私。这期间的区别就在于当事人是如何待人处事的,最为人所知的例子就是汉朝开国功臣韩信、萧何、陈平之辈。历来功劳甚大,言行骄狂的,必然会惹来君臣的猜忌,其原因就在于不懂得全身之道,以下犯上,用威势胁迫君主,甚至有取代朝野之心。如此焉能怪乎政治黑暗不反思自己让旁人无立锥之地也!

这则成语故事最打动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风”。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点,让彼此相互争功,离间人心,从而削弱他们的政治威胁,并没有想到他们会舍生取义,有如此君子风度。他们开始时比较骄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是古冶子的一番话让另二人感到了羞耻,当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事情时,宁愿用生命去弥补耻辱,这是一种很高贵的精神。古冶子后来的举动同样如此。所以他们自刎之后,无论是晏子还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为稳定朝野,反错杀了三位大义将才。

二桃杀三士围棋术语

二桃杀三士也是一个围棋术语,来源于《玄玄棋经》上一道死活题的名称。难度等级为中高级。

以上就是关于二桃杀三士成语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二桃杀三士成语解释、二桃杀三士、二桃杀三士文言文翻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52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