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怎么算

企业所得税怎么算,第1张

企业所得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即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人总额,减除不征税收人、免税收人、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方法:

(1)直接法:从税法角度直接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从会计利润出发,调整后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事项

企业所得税是对国内企业,和其余所得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余所得征收的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从事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

免费领取中级会计职称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九)偶然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计算方法:应纳所得税额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一、所得税纳税所得额 税率(25%或20%)应纳税所得额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二、企业所得税是指对取得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境内企业或者组织,就其生产、经营的纯收益、所得额和其他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

2.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3.独立计算盈亏。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三)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一项(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对国家征税政策,月度所得税征缴采取月度汇算清缴的方法实现,即多退少补的政策。具体表现为: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账户,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核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时税款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即使后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

所得税在会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得税费用分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而递延所得税,又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对应国家的征税政策,月度所得税缴纳,应该采取月度汇算的方式进行清缴,通俗意义来讲就是多退少补。具体表现为,如果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的账户,账户里面存在一定的金额就可以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得出当期的所得税。即使后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是补全。

递延所得税的费用是企业为了获得会计税前利润应该交的税收。递延所得税的定义就是由在会计上已经入账,但是在税务上还没有入账的一项收入而引起的负债,这种负债会记录在资产负债表内。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以把递延所得税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第二类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在制作会计分录时,一般都会计入所得税费用,但是以下两种情况不会计入所得税费用:

(1)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应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是事项。会计准则规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应该计入所有者的权益,这种情况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2)在企业合并中所取得的资产等基础不同应该确认与递延所得税相关的科目,企业合并中所产生的信誉是要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不会影响所得税的费用。

企业在损益类科目中所设置的所得税费用,使用该科目时需要注意四点。

第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当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第二,本科目可以按照当期所得税费用或者是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详细的计算;第三,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是分为两个方面;第四,应该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的科目,结转之后本科目没有余额。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各项收入所得征收的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用企业当年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以前亏损的金额。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是25%。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六条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九)其他收入。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所得税怎么算全部的内容,包括:企业所得税怎么算、所得税计算公式、所得税怎么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46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