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员上朝时的帽子为什么有两个长耳朵,这个有什么作用

日语你好怎么说2023-04-22  29

传说宋朝长翅帽是赵匡胤为免朝臣交头接耳发明,但这种说法只是传说,没有根据。

宋朝官吏的帽子上,都有两根长长的翅膀,这种特别的帽子被称作“长翅帽”。

据说,长翅帽的发明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上朝的时候,经常发现底下的文武大臣们在一起交头接耳,不知在说些什么,有一回早朝,他又见到有大臣在两侧说着些什么,赵匡胤心里很不高兴,但当时并没有发作。

退朝后,赵匡胤想了个办法,他让内侍省的人在原本的幞头纱帽的后面,加上了两根长长的帽翅,这种帽翅是用铁片或者竹片做成骨架制成,一顶帽子的两边,帽翅各穿出一尺多长。

之后,赵匡胤要求所有官吏都佩戴上这样的帽子,朝堂与正式场合必须佩戴,其他场合可以不用戴。

由于长翅帽戴上之后,头部就不能随便晃动,走路也不是很方便,说话只能面对面交谈,想要并排贴近说话,帽翅就可能抽到对方脸上,此后,朝堂上就甚少有人窃窃私语了。

当然,为了做表率,赵匡胤自己也在帽子上加了长长的帽翅,此后宋朝皇帝的帽子也是长翅帽的样式,君臣一样。

其实,宋朝的官帽叫“幞头”,这是从唐朝一直延续传承下来的,宋朝只是进行了改良。

宋代高等大员最常戴的是直脚幞头,而低阶者与皂隶,服装比较简单,戴的通常是交脚幞头,此外还有局脚幞头、朝天幞头、顺风幞头等。

直脚幞头

直脚幞头又叫做平脚幞头或者展脚幞头,就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宋代标准的官帽。

这种帽子有两根长长的矩形翅膀,而长翅膀原本是固定帽子用的带子,其实早在宋太祖之前上百年,这两根带子就被夸张伸展,人们以其长、挺为美。

长翅帽是从隋唐的幞头演变而来,宋代正式文献中称其“幞头”或者“折上巾”,原本的幞头后面打结用的两个角,就是长翅的原型,晚唐五代,各种稀奇古怪的幞头脚都有。

关于幞头,宋代的正式文献与诸多文人笔记中都有不少论述,但就是没有任何提到直脚幞头是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发明出来的。

《宋史·舆服志》:五代渐变平直,国服之制,君臣通服平脚。

换句话说,这样的帽子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基本定型,宋朝只是沿用而已,当时无论是皇帝还是臣子,都佩戴这样的帽子。

原本的直脚幞头,两根帽翅是铁片做的,而且很长,要是有人靠近或者随便晃动脑袋,很容易伤到旁人,因此在北宋中期,帽翅变成了可以拆卸的款式,并不再固定不可拆卸。

交脚幞头

交脚幞头,也就是直脚幞头的两根长翅对折,在帽子上方交叉。

其实,直脚幞头只有一定品阶者才能佩戴,其他人佩戴的是别的帽子,在古代,“官”和“吏”是不一样的,高品阶的才叫官,低阶的称作吏。

宋代,一般“吏”一级别的人员,佩戴的都是交脚幞头,比如《水浒传》里的宋江,他原本就是郓城县的押司,他是不能佩戴直脚幞头的。

局脚幞头

所谓局脚幞头,就是弯曲的幞头脚,将直脚幞头的两根长翅尾端弯曲。

这种帽子一般都是翰林学士、状元之类的人佩戴,包拯当年再做翰林学士的时候,佩戴的就是这种局脚幞头。

朝天幞头

顾名思义,就是两根帽翅朝上,就像两根天线一般。

顺风幞头

将两根帽翅一起折向一边,如同比目鱼,一边有两根帽翅,一边没有翅。

其实,关于宋代长翅帽是用于防止大臣交头接耳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元朝初期的《席上腐谈》一书之中。

“宋又横两脚,以铁线张之,庶免朝见之时偶语。”

不过,这本书被古人评价是一本“词意多肤浅无稽”的作品,大多数内容都是穿凿附会没有任何凭据的,对于其中所说宋代长翅帽的说法,还有赵匡胤的故事,都是后世编出来的。

其实,宋代的长翅帽,也就是直脚幞头,早在五代时期已经出现并且定型,宋代只不过是沿用而已,而当时直脚幞头的出现,只是纯粹因为那时的人喜欢折腾帽子,觉得好看罢了。

据说,有这样一则故事:某天,宋朝的宰相寇准微服私访,到京城郊外一带视察民情。他身穿青衣,戴小帽,俨然一副穷酸书生的样子,跟老百姓交谈的时候,也轻声细语,不摆官威、官架。可是,他与一个老丈人谈话时,这个老汉毕恭毕敬,甚至跪地迎送。寇准有点疑惑,自己明明是微服出行,难道泄露了?

于是他向老汉发问,“我不过是一介书生,老丈为何如此恭敬?”老汉说,“相公可是朝廷命官,老汉怎敢怠慢?”原来,老汉先前看到寇准穿过窄巷时左顾右盼,生怕有东西碰上了帽子,这一看就是经常戴长翅帽的习惯。可见,宋朝的官员戴长翅帽是经常性的,久而久之成了习惯,这种习惯也有别于普通人。

在如今的电视荧屏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尤为热门,要说电视剧里哪个朝代最容易区分,除了清朝的辫子,那就是宋朝的官服了。宋代官服比较简洁,官帽两边长长的帽翅也特别引人注意。比如近来热门电视剧《知否》服装道具较好还原了宋朝的真实情况。

《宋史·舆服志》记载:“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乘舆或服折上焉。其初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后唯以漆为坚,去其藤里,前为一折。平施两脚,以铁为之。”古代人戴的官帽叫幞(音同覆)头,也叫做乌纱帽,这段话说的就是幞头的特点以及国朝(宋代)在幞头两侧装有铁质的帽翅。

那么,为什么宋人要在幞头(官帽)两侧装上一对帽翅呢?这种形制又是谁发明的呢?传言正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发明的。我们知道,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大臣们多是以前的兄弟,在朝堂上难免有一些放肆,比如,在上早朝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这天,宋太祖正认真地听一位大臣的奏对,角落里却有几位大臣在交头接耳,让赵匡胤有些生气。但是他又不好发作,在下朝后他苦思冥想,决定在官员的幞头上装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等原料做骨架,一顶幞头两侧各穿出一尺多长。赵匡胤本人也以身作则戴上长翅帽,这样,官员在上朝的时候只能面对皇上了,如果左顾右盼,帽翅就会打中旁边的人,朝堂纪律问题迎刃而解。

读到这里许多读者可能也笑了,没想到,幞头纱帽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大臣在朝堂交头接耳,这些大臣跟现在的小学生一样,为了解决纪律问题,皇帝可是煞费苦心,真是让人发笑。不过,细想一下,宋太祖这一招真是高明。赵匡胤因为得位不正,所以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宋代也就有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美谈。

不过,也正是由于宋朝对文人官员的极大宽容,赵匡胤担心皇权不稳。虽然我赵宋官家不杀士大夫,但尔等也要注意分寸,要注意礼仪,不得轻佻怠慢,不能有损皇家威仪,幞头上的帽翅就是提醒官员注意自己的行为,我赵匡胤不再是以前的将军,而是当朝皇帝。

其目的正是为了加强皇权,不可谓不高明,这跟刘邦当皇帝后让叔孙通教樊哙等人礼仪一样,君臣有别,如此才能体会到做皇帝的威严,其本质正是皇权独尊。

宋代的长耳朵官帽,是为了防止大臣交头接耳。

看宫斗剧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上朝的画面,上朝的官员们都会穿上朝服服和官帽,每个朝代的朝服和官帽都不一样。小编有一次看电视剧,那是一部宋代的电视剧,里面的官员上朝带的官帽很特别,在帽子的两边分别有两根长长的翅,小编看到这里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在帽子上加两根翅,这样不是很不方便吗?难道是为了防止上朝时官员们开小差交头接耳吗?

还别说,这个帽子还真是皇帝为了防止官员们开小差交头接耳而设计的。事情是这样子的,宋太祖赵匡胤 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在某一天上早朝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官员们似乎不太尊重他,他在上面讲话而他的文武大臣则在下面交头接耳,小声的和身边人交谈,一点上朝的样子都没有,可以说他在上面开大会,他的大臣在下面开小会。

他看到这个样子非常的生气,但是碍于刚登基不久,下面的这些大臣又是从他还未掌权时就跟随他的,他能够顺利登基这些大臣功不可没,所以他也就不好当众发火,他忍了下来,他想以后这种情况一定会好的。可是事实不遂人愿,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是愈加愈烈,每日上朝大臣们都对他毫无尊重之意。他又不好发火,只好想个办法把这种现象不声不响的改变,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他就叫宫里负责做官帽的人过来,让他们按照他的想法做出一个可以让他们无法靠近的帽子来。

于是做官帽的人按照宋太祖的想法在官帽的两边加了两个翅,这两个翅由薄铁片或者竹片做成,这两个翅是软的可以上下颤抖,如果人一旦动了这个铁片也会翅也会跟着动,而且这两根长翅非常的长,官员与官员之间也就不好靠近,相互聊天了。自从这个帽子出来以后,官员之间交头接耳的现象也就没有了,后来的皇帝也就一直用着这样的官帽。

以上就是关于宋朝官员上朝时的帽子为什么有两个长耳朵,这个有什么作用全部的内容,包括:宋朝官员上朝时的帽子为什么有两个长耳朵,这个有什么作用、宋代官员的官帽上都有长长的“翅膀”是为啥、宋代的长耳朵官帽,是为了防止大臣交头接耳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39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