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三种物理变化三种化学变化

常见的三种物理变化三种化学变化,第1张

三种物理变化:水变成水蒸气、石块粉碎、铁做成铁钉。三种化学变化:酒精燃烧、木材燃烧、食物变质。

物理变化: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生成其它物质,这也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1、熔化

冰雪消融、夏天冰棍在滴水、燃烧的蜡烛烛液流下来、饮料加冰。

2、凝固

结冰、北方寒冷冬天雨后屋檐下的冰挂、铁水制作模具、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缸水、钢水浇铸成车轮。

3、汽化

蒸发现象(衣服晾干、头发吹干、洒在地上的水不见了、雾散了)、沸腾。

4、液化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早晨的浓雾、露水形成。

5、升华

灯丝(或钨丝)变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了、衣箱中的樟脑丸(或卫生球)渐渐变小、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用来打造舞台效果,也可用来人工降雨。

物理变化:

1、棒冰上面有雾气

2、铁融成铁水

3、冰箱里的饮料拿出后有水珠

4、水开时上面有雾气

5、水结冰

6、衣服缩水

7、白纸涂成红色

8、筷子断裂

9、扳手被别弯了

10、表丝断了

化学变化:

1、放鞭炮

2、纸燃烧

3、久置的澄清石灰水便浑浊

4、硫酸腐蚀铁块

5、铁生锈

6、氢氧化钠变质,

7、生物生长,

8、植物光合作用,

9、盐酸除锈

10、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11、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12、食物发霉

矿石粉碎,水挥发,水结冰,铝块变形,糖块融化,木条折断等等都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生活中的物理变化

1溶化:冰块熔化成水;蜡烛溶化成蜡油;铜在高温下熔化成铜水。

2凝华:傍晚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铁丝上凝华成小水珠。

3液化:冬天的室外,向外哈气,往往会有“白气”。

4升华:衣柜里放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会升华;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

5汽化:擦拭过后的酒精,不久后便会变成气体。

6蒸发:衣服放在阳台上,水汽被蒸发,衣服干了。

7潮解:NaOH等无机盐放置在空气中,过几天再摸,会感觉有水。

8挥发:把没有密封的容器放在桌面上,加入汽油,不密封,过几天会变少。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发生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如矿石粉碎,只是物质形状变化。矿石炼成铁则为化学变化,因为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炼成的铁是单质,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

1、铁水铸成铁锅

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

2、石墨变金刚石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

3、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4、生锈

生锈是一种化学反应,本质上是金属的氧化反应。最常见的生锈现象是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者是被水中的氧元素侵蚀成为氧化物。

5、化学电池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浸在各种溶液中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两种金属片中,只要有一种与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片之间就能够产生电流。

扩展资料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基础科学和医学、农学、气象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原始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因生产工具简单、粗笨,还受到原始宗教及其他意识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缓慢的。不过,人类取得的每一个科技进步,都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同时又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预示着科技的新突破。因此,尽管当时的人们尚处于蒙昧与野蛮状态,他们在与自然界的斗争的过程中,以辛勤的劳动与聪明智慧,不断地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电池》

百度百科《物理变化》

百度百科《生锈》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例如0摄氏度的冰放在0度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气态以及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固态以及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向外界放出热量。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它们的外形发生了变化,但本身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变,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

物理变化的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的例子

1、 水蒸发和凝固;2 、糖块融化;3 、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4 、碘单质在加热是升华为紫色蒸气;5 、放久的面粉结块;6、 玻璃软化;7 、镜子摔裂;8、砍倒大树;9 、绘画的颜料变干;10、纸巾揉成一团;11 、把灰尘扫到一起;12 、揉橡皮泥;13 、把木棍折断;14、吃饭时把米嚼细;15、冰棍化了;16、铁水铸成铁锅;17、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水的凝固;18石块粉碎;19、冰糖溶解;20、汽车行驶。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三种物理变化三种化学变化全部的内容,包括:常见的三种物理变化三种化学变化、初中物理常用的物态变化有哪些、生活中有哪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36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