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滴地形特征是什么啦~

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滴地形特征是什么啦~,第1张

1平原

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2丘陵

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丘陵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例如在欧亚大陆有大片的丘陵地带。 

3山地

山地地表形态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山地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 

4高原

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面平坦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 

5盆地

盆地是指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盆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构造盆地,如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江汉平原盆地。另一种是由冰川、流水、风和岩溶侵蚀形成的盆地,称为侵蚀盆地,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盆地,主要由澜沧江及其支流侵蚀扩展而成。

四川盆地与上述3个盆地的自然景色迥然不同,这里江水滔滔终年不息,葱郁的山林.翠碧的田野衬托着紫红色的土壤,红绿相映成趣,使这个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盆地显得分外妖娆。

四川盆地属丘陵状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不但形式完整,而且是一个标准的构造盆地。四周邛崃山、龙门山、大巴山、巫山及大娄山环绕,海拔1000~3000米,多紫红色砂页岩,故有“紫色盆地”、“红色盆地”之称。大约距今1亿多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一个内陆大湖。后因地壳运动,周围上升为山地,东缘的巫山地形较低,湖水从巫山溢出,湖底逐渐干涸成为盆地。在地壳水平运动的作用下,盆地山脉都成西南—东北方向排列,以川东一带地势最高,华蓥山最高峰海拔约1800米,成为盆地中的最高点。

盆地中部丘陵和缓起伏,面积几乎占盆地一半以上,形成一个丘陵性盆地。成都平原位于盆地的西部,它是一个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河流夹带的泥沙长期堆积而成的扇形冲积平原。平原上河渠交错,灌溉便利,是四川盆地的精华所在。2200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防洪和灌溉,在成都平原。岷江上游利用地形特点,因势利导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四川盆地除了成都平原的冲积土以外,在广大丘陵地区,满山遍野都是一片紫红色的土壤。这种土壤是从紫红色的砂页岩风化而来的,含有植物所需要的磷、钾等矿物养料,是中国南方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但因这种土壤质地比较疏松,而盆地中的降水又十分丰沛,再加上多丘陵地形,在缺乏植被保护的地方,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长期以来,四川人民为了保持水土修筑了许多梯田。

四川盆地由于经历过由陆地到海盆,由海盆到湖盆,然后又由湖盆转变成为陆盆的历史,所以在盆地中沉积了丰富的煤、铁、盐、天然气和石油等矿藏,再加上盆地内温暖湿润的气候,精耕细作的肥沃土壤,使得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稻、麦、玉米等粮食丰产区,还盛产甘蔗、棉花、蚕丝、茶叶、油菜、药材和水果。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钢铁、机器制造、化工等重工业和许多轻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今,四川盆地正在建设成为中国内地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1盆地空间展布特征

从区域上看,南岭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的空间展布随时间发生迁移,在空间展布上具 有NE走向、SE-NW向分带、总体呈NE向雁行展布的特征(图5-5)。侏罗世盆地主 要分布在武夷山两侧及闽西、赣南等地区;早白垩世盆地主要分布在武夷山以东沿海地 带、雪峰—九岭—高台山南北两侧及十万大山北侧;晚白垩世盆地及古近纪继承性盆地集 中分布于雪峰山及武夷山之间;此外,一些新生的古近纪盆地则出现于桂、粤沿海及右江 流域。盆地展布的方向取决于控盆断裂或基底构造带的方位,位于江南古陆南北两侧的盆 地呈近EW向;江南古陆以南广大地区,盆地展布则主要呈NE、NNE及NEE向,少数盆 地呈SN向(邓平等,2003d)。

图5-5 南岭东段及邻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布略图(据余心起等,2003)

(1)早中侏罗世盆地(J1-2)是区内面积最小、形成时代较早、分布范围不大的中- 新生代盆地,其单个盆地总体上呈NE向零星展布,主要分布在闽西、赣南等地。盆地中 发育有一系列双峰式火山岩、基性岩和酸性火山岩(舒良树等,2004)。研究表明,闽 西—赣南地区的这种早中侏罗世盆地属于后碰撞陆内裂谷盆地。由于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 岗岩浆侵入的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晚侏罗世盆地在区内分布相当有限, 仅在广东、赣南、闽西等地有少量分布,且空间展布无一定规律。

(2)早白垩世(K1)盆地在区内分布十分广泛,且面积较大,盆地展布方向总体呈 NE向,并具明显的NW-SE向分带特征。以赣江断裂带和吴川-四会断裂带为界,断裂 两侧盆地基底性质和盆地沉积特征均有较大差异。断裂带北西侧多为红色碎屑盆地,当其 与早中侏罗世盆地相伴出露时,其沉积中心往往向北(西)迁移。K1之下无J1-2地层的 以新生盆地较多,表明早白垩世时期沉积范围加大,与下伏前侏罗纪地层呈超覆不整合接 触关系(舒良树等,2004);断裂带南东侧为边缘火山杂岩型盆地;断裂带内,则发育断 陷盆地,断裂本身即为控盆构造(如南雄盆地)。

(3)晚白垩世盆地是本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盆地,其总面积大于早白垩世,总 体走向呈NE-NNE向。区内分布面积较大的盆地多呈NEE向和NE向展布,如南雄盆地(NEE向),吉泰盆地(NE向);而分布面积较小的中、小型盆地则大多呈NNE向。其展 布位置多在早白垩世盆地偏西位置,少数盆地是在早白垩世盆地基础上沉积而成,表现为 继承性盆地;部分盆地中晚白垩世(K2)与古近纪(E)地层连续出露。

(4)古近纪以来的新生代盆地在区内无论是展布范围和分布面积都是最小的,并多 与晚白垩世盆地相伴出现,分布在晚白垩世盆地西北侧。形成于晚白垩世盆地基础之上, 沉积物巨厚的较大湖盆中心位置,如江西吉泰盆地、新干盆地、广东南雄盆地、丹霞盆地 等晚白垩世地层之上均有古近纪地层分布;或在地形低洼处形成较大湖盆,如南昌市附近(萍乐坳陷内)。显示出古近纪本区仍处于拉张的构造背景,并具有伸展断陷向北扩展, 沉积中心向西迁移的演化规律。

2构造控盆特征

南岭东段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周缘为古生代地层褶皱系,前侏罗纪时期的构造格 架对中-新生代的沉积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早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以来,受特提斯和滨 太平洋两大构造域及华北陆块南挤的叠合影响,区内原有前中生代盆地被改造为新的盆 地。如前所述,本区位于EW向特提斯构造域与NE向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替部位,发生于 早中生代造山运动EW向构造域向NE-NNE向构造域的转换,使晚侏罗世以来盆地开始 受NE向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部分盆地呈NE向展布,并向东迁移,到白垩世时,区内 盆地几乎全部转为呈NE向展布。野外调研表明,中、晚侏罗世不仅盆地方向近EW- NEE向,而且地层走向也以该方向为主,覆盖其上的红层有向NE向逐渐偏转的趋势,这 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应力场转折发生在中侏罗世或中侏罗世末期或晚侏罗世初期。

本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主要受NE向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影响,其形成、演化以及沉 积作用均处在太平洋构造体系控制之下,与这一构造域体系的构造关系非常密切,断裂构 造控盆作用十分明显,控盆方式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其统称为构造盆地。其成因机 制与太平洋动力体系下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关,多形成于拉张的大地构造环境,并在 后期演化过程中,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和改造。中-新生代构造作用和动力学演化,不仅控 制着沉积盆地的形态和类型,决定着沉积建造和演化历史,甚至还可能对沉积盆地的早期 形态和沉积起破坏作用。

总体上,区内中-新生代盆地多受单条正断层控制,该正断层控制着盆地一侧边界, 盆地另一侧边界为角度不整合。由于控盆断裂不断下滑,导致盆地地层发生掀斜,地层产 状倾向断裂一方,形成半地堑式箕状断陷盆地,如南雄盆地,五华盆地等。裂谷盆地则受 两组产状均倾向盆地的正断层控制,如广东仁差盆地、江西龙南县东坑和临江早侏罗世晚 期-中侏罗世盆地等。区内挤压类前陆盆地相对较少,由于其形成时代较早,常被后期构 造破坏或改造,前期挤压背景下控制类前陆盆地的逆冲断层,后期在伸展大地构造背景下 多反转成正断层,盆地性质也因此而发生改变,如粤北百顺盆地、长江盆地和塘蓬盆地等 均表现出这种构造控盆特征。

3沉积建造特征

中生代以来,本区已普遍褶皱成陆,全区古地理条件差别不大,均为陆相沉积,各阶 段岩性岩相较为相似。但由于受历次构造活动的影响,区内中-新生代盆地沉积作用、沉 积特征和沉积建造有所差异。不同时期盆地沉积建造有其自身的特征,根据岩性、岩相古 地理特点,可将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建造划分为杂色粗碎屑岩建造、含煤碎屑岩建造、火 山沉积碎屑岩建造和红色碎屑岩建造。

(1)杂色粗碎屑岩建造(T3-J1):区内杂色粗碎屑岩建造出现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 世早期。这一时期,本区受古特提斯洋和太平洋板块的联合作用,伴随着早中生代造山运 动的逐渐减弱和古太平洋板块(库拉-伊则奈崎)对朝N-NNW向欧亚陆缘的快速低角 度俯冲碰撞作用的进一步加强,对南岭地区造成强烈的挤压,在区内产生一系列逆冲推覆 褶皱带和挤压类前陆盆地,并堆积了一套前陆磨拉石沉积,主要由杂色砾岩、砂砾岩、含 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等组成,岩石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差,碎屑颗粒粗大,成分复杂,其 物源主要来自褶皱冲断带前缘,为一套快速混杂堆积。

(2)含煤碎屑岩建造(J1-J2):出现在早、中侏罗世地层。晚中生代花岗岩浆作用 使中国东南部地区隆起形成雄伟的中生代高原,全区迅速进入陆相沉积历史的新阶段(王德发等,1996;舒良树等,2002a),拉开了侏罗纪—古近纪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 早、中侏罗世,南岭东段及邻区发育许多近EW-NEE向的小型山间盆地(刘训,1983), 盆地类型多为裂陷盆地(王德发等,1996)或地堑、半地堑盆地(陈建文等,1996),盆 中沉积了类磨拉石建造为主的碎屑岩系和含煤岩系,具有曲流河砂坝及洪泛沉积相组合特 征,表明本区早、中侏罗世为泛滥平原环境。块状砂岩为河谷堤状砂坝,薄层-极薄层砂 泥岩为漫滩沉积。此外,在湘赣边界发育有油页岩及无烟煤,显示出宽阔的湖岸沼泽环 境;浏阳附近的泥灰岩夹层,应为较深湖盆沉积相。早侏罗世南岭东段闽西—赣南—粤北 一带发育双峰式火山岩夹层和A形花岗岩,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碎屑沉积岩-A形花岗 岩的岩石组合。研究表明,该地区存在一个后碰撞造山的陆相盆地带,反映出后造山的陆 内裂谷环境。

(3)火山沉积碎屑岩建造(J3-K1):发育在早白垩世地层中。由沉积碎屑及火山岩 组成,主要岩性为辉绿安山岩、安山凝灰岩、流纹岩、火山角砾岩、含砾凝灰岩、凝灰角 砾岩、晶屑凝灰岩、凝灰熔岩等,具多次喷发和溢出,为一套沉积碎屑岩、火山沉积碎屑 岩等多旋回沉积建造。浙、闽沿海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发育的大面积火山盆地呈NE-NEE 向,表现为多火山口、多次裂隙喷发堆积,间歇期沉积有湖相砂泥岩。区内火山-碎屑沉 积盆地在火山碎屑沉积之后,又发育河流相、冲积扇相为主的红色粗碎屑沉积和红色-杂 色细碎屑岩的湖相沉积。沉积盆地进一步扩大,气候也由半潮湿-半干旱亚热带转为半干 旱亚热带气候(王德发等,1996)。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沉积物大多表现出氧化环境的性 质和SSE-NWW向的分带性特征。表现在湘赣中部向北东延伸的克拉通型红色盆地沉积 物厚度巨大,为盆地不断加大的稳定沉积;粤赣边界向北东延入福建的中北部,早白垩世 下部为红层,中部为边缘火山岩,上部为杂色沉积,构成 “红—火—杂” 层序;陆相碎 屑沉积范围相对较小,厚度也不大,地貌相对隆起,可能处于挤压环境与拉张环境过渡的 阶段。总体上,早白垩世时期的沉积物以紫红色为主,发育斜层理,多处发现恐龙脚印化 石,表明其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湖相-浅湖相。

(4)红色碎屑岩建造(K2-E):晚白垩世以来,本区处于拉张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这一时期形成的盆地主要是箕状断陷盆地,盆中发育紫红色粗碎屑岩沉积建造,沉积物一 般为就地取材、机械搬运、快速沉积而成。因此,其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差。主要岩性为红 色-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粗砂岩等,为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产物。粤北韶关、英德,赣 南龙南、寻乌和闽西上杭一带,晚白垩世盆地沉积物中普遍含有石膏薄层或团块,并有泥 灰岩或灰岩薄夹层;湘南茶陵盆地及赣中南吉泰盆地、信江盆地等也含有泥灰岩及石膏 层。此外,浙赣铁路线以南地区晚白垩世和古近纪盆地中普遍发育有玄武岩夹层,已有年 龄值集中在110~95Ma之间(巫建华等,2000)。古近纪盆地多表现为继承性断陷盆地, 沉积物以碎屑岩为主,属浅湖、扇三角洲、深湖等沉积体系。湘赣边界盆地沉积物中常见 泥灰岩薄层、石膏薄层、钙芒硝、岩盐等炎热、干旱环境的产物。新近纪仅广州附近、粤 闽沿海地带、赣闽交界地带及江西高安一带有零星的陆源碎屑充填。

该类沉积建造可根据沉积环境和物质成分进一步划分为浅色碎屑岩、含铜碎屑岩和含 煤碎屑岩三类沉积建造。其中:浅色碎屑岩建造由夹于红层之中的灰、灰白、灰绿、灰黄 色砾岩、砂砾岩及砂岩组成,含少量有机质和炭质碎屑,是区内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含矿层 之一;含铜碎屑岩建造由灰、灰绿、灰**含铜砂岩和砂砾岩组成,含铜砂岩底部往往发 育有冲刷面和剥蚀面,出现有厚度较薄、呈透镜状分布的黄铜矿、辉铜矿、铜兰、孔雀石 和铜铀云母等;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灰-灰黑色,分布范围较小,仅分布在广三、麻布岗、五 华、水口等盆地古近纪地层中,主要由褐煤、炭质板岩、油页岩和有机质砂页岩等组成。

我国盆地主要有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除四川盆地外,其他几个盆地雨水都比较少,气候干燥

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可见这里的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四川盆地气候特点是:冬暖夏热春来早,云雾阴天多,日照晴天少,无霜期长,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四面有高山阻挡北方寒流的侵袭四川盆地霜、雪少见,例如重庆无霜期长达331天,平均每年只有9天轻霜相比之下,我国东部地区跟重庆同纬度的浙江金华,无霜期只有261-274天四川盆地七月份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6-28度,闷热潮湿这里春天来得很早,通常在二月中旬就春到人间,花开四野,比江南要早一个月四川盆地雨量充足,年雨量在100O毫米左右,个别地方可以达到20O0毫米雨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阴天多,全年阴天日数一般都在2O0天左右四川盆地水热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所以亚热带植物到处可见,物产富饶

西北的天山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天山南部的塔里木盆地

似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气候与四川盆地大不相同除北疆

的准噶尔盆地,因为连接伊犁河谷地区,降水比较多,气候比较湿润之外,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都是气候干燥的地区塔里木盆地是高山盆地,气候很干燥,冬寒夏热,气候变化比较剧烈但是这里云少,阳光充足,热量资源仍然是很丰富的同时,由于有高山积雪融化,水源并不缺少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脉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山地两个地貌亚区。广安市附近的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

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东北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巫山、七曜山、大娄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以上就是关于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滴地形特征是什么啦~全部的内容,包括: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滴地形特征是什么啦~、四川盆地有什么特点、盆地特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35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