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痴似醉什么意思

三个王爷一个妃2023-04-22  36

词目

如痴似醉

发音

rú chī sì zuì

释义

①形容因惊恐而发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亦作“如醉如痴”。

引用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剩得百余个小军,逃得回来,见卢先锋说知此事。卢先锋听了大惊, 如痴似醉 ,呆了半晌。神机军师朱武为陈达、杨春垂泪已毕,谏道:“ 《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 摘星楼纣王自焚 真残忍刻薄之徒!今日罪盈恶满,天地必诛!”纣王被两个冤魂缠得 如痴似醉 一般,又见贾夫人也上前大骂曰:“昏君受辛!你君欺臣妻, 《于公案》第53回 于大人公堂为媒 方从益攀高图贵 花回家听候,择吉完娶。且说恶贼见贤臣将羞花判与张琳为配,气得 如痴似醉 ,后悔不来。贤臣吩咐:“把张琳当堂释放。这份长枷刑具, 《于公案》第77回 遇清明凶徒散闷 见美色恶棍生心 天仙,虽然素服裙衫,雅淡梳妆,那一种风流,令人难描。恶贼马上 如痴似醉 ,两只狗眼直往里瞧,早已惊动园中女子。她的丈夫是黉门中 《于公案》第108回 众公差锁拿恶棍 宗恶人巧辩公堂 已问死罪,眼前出决,无人打救!”向氏分外伤情,哭的哽咽难抬, 如痴似醉 。未知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狐狸缘全传》第04回 玉面狐兴心食童男 小延寿摘果妖丧命 跌倒。这也是命不该死终难绝气,仍然缓够多时,悠荡过来。你看他 如痴似醉 ,爬起身躯,望着剩下的残骨号哭。  《二刻拍案惊奇》卷之三 权学士权认远乡姑 白孺人白嫁亲生女 花钿翠黛,依然几上铺张。想他纤手理妆时,少个画眉人凑巧。翰林 如痴似醉 ,把桌上东西这件闻闻,那件嗅嗅,好不伎痒。又闻得扑鼻馨 《隋史遗文》第二十二回 长安妇人观灯步月  步月。张家妹子搭了李店姨婆,赵氏亲娘约了钱铺妈妈,嬉嬉哈哈, 如痴似醉 ,郁捺不住。若是丈夫少有趑趄,阻当一句,先要变起脸嘴, 《锋剑春秋》第三十八回 开神书毛奔摆阵 现 尖在王翦眼上、后心写了几道灵符。只见王翦面如金纸,二目无光, 如痴似醉 ,这是五雷真人把王翦的五行闭住,单等他的真魂出窍。 《赵太祖三下南唐》第五十三回 病痈疽太祖驾崩 承 幸,其中巫峡自荐,雅意迎送,自然将一个英明猛勇君王,晚年迷得 如痴似醉 ,似一捣药守宫未吐。当日天下十之平服七八,所有万方贡献 《樵史通俗演义》第二十一回 凶星出世多强力 恶 在府城告状的,李自成说了地头,他竟送到李守忠家里来。恰好守忠 如痴似醉 ,立在门首盼望,恰像儿子或者走回来的一般。接了这字,就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李自成,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人称闯王、李闯,明末农民军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1644年5月27日,吴三桂与李自成在山海关决战,李自成兵败,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尸首不知何处。自成战死后,农民军悲怒交集,立即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民众予以报复性打击。《明史》也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山。

对于李自成一族,历史曾有这样的记载:北宋年间,一代枭雄、米脂籍党项族人李继迁,挟地利人和,在这里屯兵垦田,积蓄力量,终立西夏,称霸一方。而李自成的老家又是李继迁寨,可见,李自成和李继迁有着很深的源渊。对于这一点,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曾经考察过,他在描写李自成进京时曾这样写道:“他(李自成)甚至想到他日后的勋业应该同唐太宗媲美。

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统一的李氏皇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国要强大得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他已经破了北京,不久将平定江南,统一宇内,李继迁传到李元昊,又传到他身上,才真正使李氏发扬光大。”如果姚雪垠的观点成立,李自成肯定是党项人的后裔,至于他的血液中究竟有多少党项族成分,就不得而知了。

李自成的祖先,已不可考。但李自成的世系可上推3代:曾祖李世辅,祖父李海,父亲李守忠。李守忠共生2子,长子李鸿名,次子李鸿基。李鸿基就是李自成。李自成与其兄相差20岁,比其侄子李过只大几个月。由于李鸿名早逝,李过与李自成一起,从小就由李守忠抚养。党项族属于我国古老民族羌族的一支。党项人以姓氏分为许多部落,拓跋一支势力较强,唐末居住于今宁夏、陕、甘边区及与内蒙古接壤一带。其部落首领拓跋思恭,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氏。

传了七代到李继迁,自称夏国王。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于1038年称帝,建立西夏国。西夏王朝亡于蒙古的入侵,从1205年开始,蒙古人先后六次大举伐西夏。最后一次,成吉思汗亲征,在西夏即将灭亡的时候,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蒙古人认为这是西夏带来的灾难,于是在西夏主献城投降之后仍然杀其国王,在兴庆府屠城。为了摧毁这里的“王气”,蒙古人夷平了府城,发掘了西夏王陵,将西夏国民迁到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并与当地人通婚。从此,史书上再也不见党项的名字。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党项人连同那独特的民族文化一起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完全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拨开云雾探究竟!李自成的身世真相,他到底是闯将还是闯王?

大家知道,由于史学家的 历史 观不同,阶级立场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以及所掌握史料史事理解不同,往往对同一事件会做出不同的诠释。这也容易造成文史文献资料呈现相互抵牾、甚至错讹的现象,使我们对 历史 事件有雾里看花,真假难辨,扑朔迷离之感。

就像李自成、张献忠的身世和参加起义的经历都存在多个版本、不同说法;再如,当时参加起义的人,为了避免因为暴露自己真实姓名而连累家人、亲属所起的诨名、绰号,在我们的史料中也有张冠李戴的情况。

众所周知,李自成是明末领导农民军辗转大江南北,以百万之众横扫明末腐朽政权,覆灭明王朝277年统治,并一手缔造大顺政权“建国改元”的领袖、一代枭雄。今天,我们就来试着捋一捋李自成的身世,再来捯(dáo)饬(chì)捯饬他到底是“闯将”还是“闯王”。

1、李自成的身世。

李自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二十一日,出生在陕西米脂县双泉里的一户农家,家境十分贫寒。崇祯十五年(1642)正月,米脂知县边大绶掘毁李自成祖父李海和父亲李守忠坟墓后,给陕西总督汪乔年的塘报中说:“墓在荒山野冈之中,没有墓碑,除了下葬时从土中挖出的一个黑碗外,没有任何殉葬品”,这已足证李自成家境贫寒属实。再有,康熙六年(1667)《陕西通志》卷三一,《李自成传》也说他“少孤贫,为驿卒”。至于其他史籍,说他家庭富裕,还娶过一个妓女为妻,他和侄儿李过整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只知道吃喝玩乐,终因荒禧败家,才导致家道中落,这种说法简直就是荒诞无稽,胡扯编瞎,忒不靠谱了。

他乳名“黄娃子”,“黄来儿”等,幼年曾舍入寺庙唤作黄来僧。明末清初被誉为“蜀中三杰”的费密在《荒书》中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在《明季实录》中所收录米脂知县边大绶塘报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记载“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2、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干什么的?

综上,也就是说,李自成成年后大约在天启六年(1626)成为了米脂县圁川驿的一名驿卒,即马夫。史籍对李自成充当驿卒期间有何遭遇,诸多记载虽详略不同,情节上也差异不同,但在李自成是圁川驿驿卒这一点上没有什么分歧。

在诸多史籍中,关于李自成参加起义极为生动的应算是曾被虏入罗汝才军营的河南诸生郑廉所著《豫变纪略》的记载:李自成为驿卒,在这一群体中有很高威望,后因借高利贷逾期不能偿还,被送官府鞭笞还被罚戴着沉重的枷锁顶着烈日在大街上受辱。因他在驿卒中很得人心、极具威望,大家不忍他遭此痛苦,拿来了饮食并将他移至阴凉处,以期稍事歇息。岂料,却招致看守的责骂。“自成忿然曰‘唉,吾即死烈日中何害?’”,拿出了宁死不屈、铮铮男儿的胆魄气节。踉跄间,戴着重枷又重新回到了烈日中。众驿卒忿忿不平,怒不可遏,哄然大哗而砸毁枷锁,簇拥着李自成奔逃出城躲进了树林中。这时,官府县尉带领官兵衙役手持刀枪弓箭随后追到,但因林深草密而不敢冒然进入。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鱼死网破又何妨。众人商议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拼命一搏,遂持棍棒一哄而出、一拥而上,打个官兵措手不及,仓皇逃窜,县尉也因坐骑受惊坠马而死。众人拾得刀弓器械,趁夜袭城,振臂一呼获饥民们群起响应,一夜之间竟拉扯起了将近一千余人的队伍。随后,李自成自号“闯将”,率领这一批走投无路的由驿卒和饥民组成的队伍,与其他队伍相互声援、互通有无,往来转战奔突,俨然已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队伍。

3、李自成参加起义的原因。

李自成参加起义的原因有多种记载,有说他是在崇祯三年因为丢失公文无法交代迫于无奈参加起义的;有说他骑死了驿站的驿马无钱赔偿而参加起义的;还有说他借了艾乡绅的高利贷逾期不能偿还,后聚众闹事杀死了县官起事的。由于 历史 资料的局限性,以上说法可能都部分含有 历史 真相。

但是,从当时的 历史 大背景加以分析,结合农民起义军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驿站驿卒这一事实来综合判断。明末朝廷实施的裁减驿站经费移补军资,将原本驿站用于养马、驿卒生计糊口的费用“十减其六”,是导致当时大批依靠驿递勉强糊口的壮丁被迫逃亡,无奈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明末朝廷裁驿递、减经费犹如挖肉补疮,岂知却是割肉喂虎,最终导致其成为明王朝政府的反对派、催命官,李自成也应是在这种残酷压榨下被逼上梁山的。

根据前引崇祯十五年(1642),米脂知县边大绶给陕西总督汪乔年的塘报中,就记载了李自成同里的人名叫李成说的话,他曾经帮助李自成家安葬了其祖父。他讲李自成“自崇祯三年(1630),西川贼卜(不)沾泥作乱,流入贼营,不知下落。至崇祯九年(1636)领人马千余人来县城外,自通姓名,回家祭祖,号称闯将。”从其他相关材料来看,李自成确实在崇祯九年曾带领人马到米脂一带活动过,由此可见李自成参加起义的时间应在崇祯三年(1630)左右。

4、李自成究竟是参加的哪支起义军队伍?

在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号为“闯将”,他领导的那支部队称为“八队”。许多史籍都说,李自成是“闯王”高迎祥的部将,还说他与高迎祥存在甥舅关系。他之所以号为“闯将”,也是因为他是“闯王”高迎祥属下的一员部将。至于说他由“闯将”改为“闯王”则是因为到了崇祯九年(1636)“闯王”高迎祥被俘牺牲后,被众人推举为继任的新“闯王”(史载:“贼遂推自成为闯王”、“继为闯王”)。根据现存史料可是肯定闯将和闯王都仅是绰号而已,李自成和高迎祥之间并不存在所谓上下级的从属关系。也没有可以信服的史料来支撑他们之间所谓的甥舅关系。

至于在崇祯十五年以前,李自成的起义军称为“八队”、“老八队”,是因为他投入不沾泥手下时,被编入了八队。虽然康熙十二年《延绥镇志》误将不沾泥记为王左挂,但也没有将李自成列为高迎祥的部将。

5李自成到底是闯将还是闯王。

综上鉴此,闯将和闯王都仅是农民起义军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真实姓名而连累亲属,保护家人所起的绰号。“闯王”也专指明末农民军杰出领袖高迎祥,他是在崇祯九年(1636)七月与官军的激战中因叛徒出卖被俘后押解京城杀害的。李自成的绰号只有“闯将”,至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第三次围攻开封府时,曾以李自成的名义,写了一封文告用箭射入开封城内。这份告示意义在于李自成长期沿用的“八队(或老八队)”营号,已改为“奉天倡义营”,他自己“闯将”的称号也随之改为“奉天倡义营文武大将军”。至崇祯十六年春,李自成在襄阳建立中央政权,改襄阳为襄京,号为“昌义府”,李自成以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的名号担任最高***。

至于高迎祥被害后,李自成被推举为新“闯王”,则是明末小说家的杜撰附会,以及部分史学家不加甄别,就妄加引用,混淆当时欺误后世的恶劣行径。可以肯定的是李自成自己并没有称过“闯王”,而“闯王”的名号则是来自民间对李自成的热情拥戴,对农民军的热切期盼,以讹传讹所导致的张冠李戴。

以上就是关于如痴似醉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如痴似醉什么意思、枭雄李自成身世成迷,他究竟是哪个民族的人、戎马倥偬事纷扰,罹逢乱世多英豪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32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