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汉奸有谁下场如何,

十大汉奸有谁下场如何,,第1张

头号汉奸——— 汪精卫。潜逃河内,军统刺杀,巨奸“艳电”终投敌。“还都”南京,郎中下药,东瀛还尸再扬灰。

二号汉奸——— 陈公博。生在将门,留学美国,北平劳军吓破胆。追随汪逆,继任“主席”,苏州审判被枪决。

三号汉奸——— 周佛海。贪图荣华,生性多变,入党退党如儿戏。投降日寇,大权在握,作威作福判死缓。

四号汉奸——— 褚民谊。医学博士,“外交部长”,屈膝卖国最无耻。汪逆连襟,亲日“大使”,特工盗令终丧命。

五号汉奸——— 王克敏。军统锄奸,侥幸脱逃,巨奸鸠占中南海。小丑跳梁,畏罪自杀,戴笠大摆鸿门宴。

六号汉奸——— 梁鸿志。举人出身,利令智昏,甘愿落水当鹰犬。狱中填词,兔死狐悲,喟然长叹已临刑。

七号汉奸——— 丁默。老牌特务,卖身投靠,血腥魔窟当主任。可耻囚犯,度日如年,千古罪人判死刑。

八号汉奸——— 傅筱庵。工人出身,投机巨富,出任“上海市长”。特工策反,密谋酒店,命丧家仆菜刀。

九号汉奸——— 罗君强。风月老手,撤职查办,重庆出逃何迫切。多变人生,锒铛入狱,中共改造最成功。

另类女奸——— 陈璧君。个性张扬,为人跋扈,夫妻狼狈成巨奸。法庭痛骂,拒不悔改,牢底坐穿死狱中。

国民时期被暗杀的10位风云人物除了宋教仁之外还有以下几位在当时颇有名气的人物。第1位陶成章,他是光复会的元老和重要的组织者,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是一位拥有很重要地位的人物。但是陶成章在1912年的时候在上海的广慈医院被暗杀,当时他只有34岁,而杀他的凶手也是出生于光复会的王竹卿,这件事情自然少不了蒋介石的幕后操控。

第2位陈其美,陈其美他的身份很复杂,他既是同盟会的元老,也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同时他还是当时青帮的老大。因为陈其美在讨伐袁世凯的战斗中做出很多的贡献,自然就会成为袁世凯的眼中钉,所以在1916年的时候,陈其美被借口和他谈生意的程国瑞和李海秋暗杀了。

第3位廖仲恺,廖仲恺也是同盟会的元老,当时他就很支持孙中山的联合***的政策,在1925年的时候被暗杀身亡。第4位张宗昌,张宗昌被称之为三不知将军,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老婆,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力,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所以外面的人就会为他起了这样一个外号。他是当时的军阀头目之一,在1932年坐火车去北京的途中被暗杀身亡。

第5位孙传芳,孙传芳和当时的张作霖、吴佩孚称之为北洋三大军阀,张作霖是东北王,他则是东南王。1935年,在天津被暗杀。第6位王亚樵,王亚樵在江湖上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当时在上海创立的斧头帮,连黄金荣和杜月笙都不敢惹他。而且他颇有豪士之风,仗义疏财,他还曾经多次派人去暗杀蒋介石以及那些汉奸还有日本人,最后因为中了军统的陷阱,最终被人暗杀身亡。

1、汪精卫--从志士到叛国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汪为首,逐渐在他的周围形成了国民党内的亲日派集团,以周佛海为中心的“低调俱乐部”成为一个有代表性的团体。汪精卫与周佛海等勾结,导致了国民党抗日阵营的分裂和叛国投敌集团的产生。

2、陈公博--汪伪政权第二号大汉奸、代理“主席”自称“乱世能臣”的陈公博是一个富于多变的人物。抗战爆发后,他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汪精卫伪政权的第二号大汉奸。陈公博一生在政治上变化多端,最终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3、周佛海--反复无常,三次叛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周佛海抱着强烈的政治野心投靠汪精卫,奉汪精卫为“精神领袖”。在汪伪营垒中,他通过金钱收买和封官许愿等手段,发展和培植亲信,还搞起特务组织并亲自担任头目。

4、梁鸿志1938年3月28日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维持政府,管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敌占区和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任“行政院院长”,温宗尧任立法院长。“维新政府”成立后,立即与日本签订《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要纲》等一系列协定,使日本得以迅速控制华中经济,掠夺中国的资源和物资等。

5、傅筱庵--被“两代义仆”朱升源连砍数刀气绝身亡。

6、殷汝耕--华北第一个傀儡伪政权主席早年留学日本,并通过日籍妻子与日本军政界取得了联系。回国后,在各军阀之间进行投机活动,后投靠国民党亲日派、新政学系首领之一的黄郛。

7、李士群--投靠日本却被日本人毒死1932年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自首叛变,被委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上海工作区直属情报员。1939年任汪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秘书长、特工总部副主任,残酷迫害抗日军民。

8、陈璧君--抗日头号女汉奸1912年5月,与汪精卫正式宣布结婚。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支持汪精卫对日本妥协的路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政府迁往重庆。

9、丁默邨--先是汉奸后又变成卧底,最后惹怒蒋介石被判死刑。丁默邨,湖南常德人。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退出,加入国民党。1937年任国民党军统局第二处处长。

10、王克敏王克敏原籍中国浙江杭县(今余杭),1935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叛国投敌。先后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和汉奸组织“新民会”会长、伪中华民国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汪伪国民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内务总署督办、汪伪国民政府委员等职。

奇案一 临城劫车绑票案

1923年5月5日夜,皎洁的月光下,满目疮痰的鲁西南大地周而复始地渐沉入又一个梦乡。“呜——呜——呜……”津浦线上,一列从上海北上的快车从江苏西北入境。列车上,300多名中外旅客经过千里颠簸,此时已人人东倒西歪,睡意正酣,全然不顾窗外的月色溶溶,树影幢幢……“轰——”突然,列车像撞到一堵巨大的墙壁似的猛然震颤了一下,便戛然而止。“砰、砰、砰……”紧接着列车四周响起了连珠般的枪声、低沉的海螺声以及粗鲁的吆喝声,车上的旅客这才意识到发生了劫车绑票事件……(屈小强)

奇案二 《田中奏折》泄露案

一阵闷雷过去。接着又是一阵呼呼作响的大风,带着强烈的海腥味,像是从毗邻的东京湾洋面吹过来的。再接着就是大点大点的雨,击打在一望无际的木板屋上,像炒豆般噼啪作响。随后,雷声、风声、雨声大作,与撕裂长空的蓝色闪电一起,猛烈地摇撼着东京城。1927年7月7日下午,在离都港区青山皇宫不远的霞之崎外务省官邸内的第三号会议室内,却是灯火通明,烟雾弥漫,一场策划侵略中国东北乃至亚洲的阴谋正悄然开始……(屈小强)

奇案三 清东陵盗宝案

现代流氓军阀孙殿英,拥兵一方,借“军事演习”之名,监守自盗,于清东陵动用工兵,1928年夏对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的陵寝“地宫”进行爆破、掘盗,其规模之大,洗获珍宝之多,是中外历史上所罕见的。更有甚者,以他的这种恶行,致使原应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大量奇珍异宝,有的堪称国宝,或毁坏,或流散,甚或流落异国他乡,令人扼腕叹息。那么,像他这种历史罪人,最后命运如何呢…… (张焕宗,于石)

奇案四 庐山刺蒋案始末

1988年7月7日上午8时,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庄严的乐曲声中,缓步走上纪念碑的平台,徐徐揭开蒙在纪念碑上的红色绸布,碑身正中“孙凤鸣纪念碑”六个金色的阴文大字首先映入眼帘。这位揭幕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本篇的主人公之一——当年刺蒋的***、策划者华克之。那五六十年前惊心动魄的刺蒋场面一幕幕地在他脑海.中映现、翻滚……(赵映林)

奇案五 佛堂喋血记

天津市南马路佛教居士林(佛家称在家修行的佛教徒为居士,居士林是男女居士听经学道的场所)的大殿里,接连三声枪响,正在跪地诵经的智圆居士应声立仆于佛案旁,鲜血溅满了经卷。事情发生在1935年11月13日下午2时30分。人们纷纷议论:“真作孽呀,一个听经念佛的人跟谁结下了冤仇,竞落得个脑袋开花。”原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军阀孙传芳……(吴雨)

奇案六 杨永泰遇刺案

1936年10月25日下午,汉口湖北省政府专用码头上,一艘漆着“省府专轮”四个鲜红大字的小火轮“呜、呜、呜”地呜着粗壮的汽笛,那与船身很不成比例的**烟囱不住“呼哧呼哧”地喷吐着白色蒸气,表现出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当、当、当……”江汉关大楼的钟声刚敲过五响,两辆黑色奥斯汀大轿车从沿江大道上呼啸而来,在空荡荡的码头边“嘎”地刹住,从后一辆轿车里拱身钻出一对年龄颇有些悬殊的男女。男的就是曾经炙手可热,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杨永泰。殊不知,一场大难正降临在他的头上……(屈小强)

奇案七 黄浚出卖国防机密始末

1937年的夏天,骄阳似火。伴随着阵阵热浪传来的我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寇的隆隆炮声,使举国上下忘记了炎热,全国4万万同胞都沉浸在抗日的亢奋之中。而身为国民党要员的黄浚却与日本人勾结,出卖了大量国家机密,堪称民国史上最大的间谍案。国民党当局查出黄浚的卖国行为后,一场由国民党特工人员精心策划的刺杀案正在付诸实施……(赵映林)

奇案八 唐绍仪被刺案

1938年9月30日上午,中华民国政坛元老,古董收藏、鉴赏嗜好者唐绍仪,在其上海寓邸里亲自接待四名持古董前来拜访的客人。当时客厅里气氛十分和谐,宁静。主人唐绍仪风度儒雅,精神矍铄。客人则是彬彬有礼,谦恭有度。所携箱箧制作、装潢都极考究,一见便知,所装之物必定是精品。人们不会想到就在这样的平和氛围中,正酝酿着一件轰动一时的大血案……(张焕宗)

奇案九 汉奸李士群暴毙秘闻

李士群,汪伪政权的特务头子,突然于1943年9月9日下午5时因中毒暴毙于苏州公署内。谁有这样的胆量,敢毒死李士群有的说是特务周佛海、熊剑东、丁默邨,有的说是日本驻上海的特工,有的说是重庆戴笠……。一时间,议论纷纷,众说纷纭。那到底是谁干的呢?……(赵映林)

奇案十 永和金号官劫案

公元1947年5月4日凌晨,天刚露出鱼肚白,古城邵阳还在酣睡之中。突然,城西商业区内飞蹿起一股呛人的烟柱,紧接着,一团猩红的火焰挟持着炙人的热浪腾空而起,很快映红了半个天宇。“失火了!失火了!”有人撕破嗓子般地惊呼。“是永和金号失火了!是永和金号失火了!”又有人接着嚷嚷。“店里还有人哪!店里还有人哪!快来救人哪!”更有妇女的嗓音在气急败坏地呼喊。顷时,锣声、脸盆声、寺院钟声、消防汽车的警铃声迭迭告急,乱作一团。小城里的人们都蓦地惊醒过来,急急穿衣出门,朝着火光冲天的西门永和金号狂奔。永和金号铺面下,从小城仅有的两辆消防车里喷射出两条巨大水龙,在火阵烟云中穿梭飞舞,卷扬起轻纱般的水雾。永和金号两边的房顶上,与之紧邻的大华药号经理率领着十几名青壮职工,在匆匆赶来救火的街坊们的支援下,架起了两列以水桶、脸盆为工具的水阵,向着永和金号轮番倾泻,挤压着火势不向四周蔓延……(屈小强)

间谍既指被间谍情治单位秘密派遣到对象国(地区)从事以窃密为主的各种非法谍报活动的特工人员,又指被对方间谍情治单位暗地招募而为其服务的本国公民。广义来说,间谍是指从事秘密侦探工作的人员,从敌对方或竞争对手那里刺探机密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

密探,间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途径窃取情报。被派遣或收买来从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侦查活动的人员。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间谍 外文名 :spy 别名 :“细作”、“中间” 任务 :以窃密为主的谍报活动的特工人员 名词来源,性质,职责,类别,军事间谍,工业间谍,其他类型,历史,著名间谍,查普曼,波波夫,胡佛,海德里希,哈里,辛西娅,菲尔比,左尔格,韦克,勒鲁瓦,川岛芳子,科恩,博格丹,查普曼,瑞恩·福格,技术,随身工具, 名词来源 为敌方刺探讯息的人被称为“间谍”,最早具有这个义项的字眼是“谍”。“谍”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左传》记载,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谍”:“使女艾谍浇。”夏王朝被后羿和寒浞取代,浇是寒浞儿子的名字,后来复国的少康向浇的身边派出一个叫女艾的间谍。这是我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间谍。不过“谍”的意思跟今天间谍的意思还是有区别的,“谍”是一个形声字,形从言,既然从言,当然就要说话,因此《说文解字》解释道:“谍,军中反间也。”使用反间计当然需要三寸不烂之舌,这是“谍”的本义。 “间”怎么会跟“谍”联系起来了呢?“间(jiàn)”本来写作“闲(门里面是个月,而非木)”,段玉裁为《说文解字》所作的注释说:“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因此“间”的本义就是门缝,泛指缝隙,有缝隙就可以使用反间计了,故称“间谍”。《孙子兵法》中把间谍分为“五间”:因间(敌国的乡民),内间(敌国的官员),反间(本来是敌国的间谍,为我所用),死间(向敌方提供假情况,事发后被敌方处死的人),生间(完成任务后活着返回的人)。 与“间谍”词义相近的词;奸细、细作、斥候、探子、特工、特务等。 间谍为什么又称为“奸细”呢?原来间谍在古代叫“细作”,“细”的本义是微、小,地位卑微的人就称为“细人”,平头百姓叫“细民”;“作”是事情、事业,间谍工作不属于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作战,而是偷偷摸摸,很像地位卑微的事情,故称“细作”。 性质 从事间谍活动的人物亦被称作“卧底”或“边缘人”,其人身及心理方面的风险程度亦很高。因为此项任务通常由年轻的警员担当数月,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蒐集犯罪集团的证据,而任务成功的前提往往是必须取得对方的信任方可实现,当事人亦会牺牲自己的亲情,爱情,友情,甚至一些警方卧底因为需要博取对方信任,拥有极大地大无畏精神,以身试法进行贩毒,吸毒,军火买卖或伤害他人身体的非法活动,对于他们的自身健康和心理状态产生严重的后果和负担,当任务一经成功,这种牺牲自我保全大多数警队同僚的方式往往会得到警队内部乃至 方面的丰厚嘉奖,但只要失败一次,其生命亦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 间谍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职业。从事间谍情报工作,好比刀头舐血,整日生活在危险之中。永不暴露的间谍是不存在的。 间谍活动的风险总是在变化,举一个例子。 譬如一名间谍在其他的国家内,违反了当地的法规,就会被人以间谍罪名放逐、囚禁,或甚至被处死。如果在自己的国家里犯了法,则会被以叛国的罪名囚禁,同样有机会被处死。 职责 间谍就是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途径窃取情报。被派遣或收买来从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的人员。 间谍活动是为某 效力的一部分。换言之, 是支持间谍活动的。“间谍”一词很容易被人联想成:某一个主权国家监视著自己的敌国。最早开始,间谍是用来刺探军事方面的,但现今则蔓延至公司方面(俗称工业间谍)。有不少国家都会惯常地派出间谍去监视自己的敌人和盟友,但他们从不将这些资料透露给大众。另外,经常运用间谍的国家,往往都会去组织一个特别的公司来表代他们,例如:国际私人军事保全组织(SCG International Risk)。1990年的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将动词“间谍”下了一个定议,意为:“收集、传送或泄漏关于国防的情报”。 情报人员,即间谍,也就是专门被雇来做这种事的人。他代表军队、警察或情治单位里面其中一员。他们专门去收集、融合和分析取回来的情报,以方便给 提供对策。大体来说,情报人员往往会潜入对方的国家,然后收集和运行情报。这就成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间谍。人们称这类间谍为“鼹鼠”(mole)或“投诚者”(defector)。 类别 根据工作目的地不同,间谍大致分为军事间谍和工业间谍(或称商业间谍)。有时间谍为敌对双方同时服务,称为“双料间谍”,又称“双面间谍”。 军事间谍 (依据《日内瓦公约》对间谍的解释) 一、尽管有各公约或本议定书的任何其他规定,在从事间谍行为时落于敌方权力下的冲突一方武装部队的任何人员,不应享受战俘身份的权利,而得予以间谍的待遇。 二、在敌方控制领土内为冲突一方蒐集或企图蒐集情报的该方武装部队人员,如果在行事时穿着武装部队的制服,即不视为从事间谍行为。 三、冲突一方武装部队的人员,如果是敌方占领领土的居民而在该领土内为其所依附的冲突一方蒐集或企图蒐集具有军事价值的情报,除其通过虚假行为或故意以秘密方式蒐集或企图蒐集情报外,即不应视为从事间谍行为。而且,这类居民除在从事间谍行为时被俘外,不应丧失其享有战俘身份的权利,并不得予以间谍的待遇。 四、冲突一方武装部队人员,如果不是敌方占领领土的居民而在该领土内从事间谍行为,除在重返其所属武装部队前被俘外,不应丧失其享有战俘身份的权利,并不得予以间谍的待遇。 工业间谍 活动:西方国家情报界通常把非法窃取对象国(地区)科技领域、工商企业与公司、财团以及其他经济部门秘密情报的间谍情报活动,称之为工业间谍活动。直接从事工业间谍活动的人员,往往被称之为“工业间谍”、“商业间谍”和“科技间谍”,又被称为“工业白蚁”、“新的寄生虫”与“工业强盗”等。 其他类型 密写:间谍最早的联络方法之一。即利用某些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对纸张的潜隐性能,在纸上写出眼睛看不见的文字,再通过一定的光、热、蒸气和化学的作用显示出字迹来的一种秘密的通信方法。密写的具体种类主要有:溶液密写、复写密写、干写、压痕密写以及潜影密写等。 勾联:间谍情治单位派出人员对对象国或地区的人暗中勾引与之联络。 安钉子:在对方内部安插为已方起颠覆、破坏、刺探情报等特殊作用的人,称“安钉子”。在间谍情报领域,“安钉子”也叫渗透。 内线:指间谍机关安插在目标国家、地区的有关组织、机构内部的能够接触到对方内部核心机密,及时了解对方内部情况的人员,也叫内线关系、接密关系或接敌关系。 双重间谍:又称“双料间谍”、“逆用间谍”、“两面间谍”,即具有双重间谍身份的间谍。其中主要是一国间谍情报人员因某种关系,如接受贿赂、受胁迫、思想信念动摇,或投降等,为另一国反间谍机关服务。发展运用双重间谍成为反间谍活动典型的手段。另一种双重间谍是外国情报机关企图征募本国公民为其执行任务,而这个公民把上述情况向本国反间谍部门报告,反间谍部门对这类人员加以运用,伪装为外国服务,实际为本国效力。这种双重间谍价值更大。担任双重间谍的人需要某些特殊才能,他必须头脑机敏,能言善辩,镇定自若,具有某种八面玲珑的本领,而且还要能忍受各种复杂环境所带来得 。从长期战略目标出发,经营管理一大批双重间谍,就形成了双重间谍系统。 耳目:指为间谍情治单位、间谍或别人刺探情报的人。《汉书·赵广汉传》:“赵迁颍川太守,……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 众多耳目组成耳目网。 鼹鼠:通常指潜伏在对方间谍情治单位或其他要害部门,窃取内部核心机密的渗透人员。他们既可是本国谍报机关直接派遣的特工人员,也可是被策反的对方内部人员。 策反:意即策动反正。从反间谍的角度,是指秘密策动敌方间谍情报人员叛变倒戈,转而为己方服务。促使敌方情报人员背叛,是清除间谍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反间谍工作中最成功的突破之一。 公开情报:指从公开或半公开的资料或讯息中获取的情报。 历史 很多关于间谍的事件都被保存至历史内。而古代的著作例如:中国的《孙子兵法》,和著名的印度军事专家考底利耶。《孙子兵法》还将间谍分成乡间(又称因间,敌人的同乡)、内间(敌国的官吏)、反间(收买敌人的间谍)、死间(向敌人散布谣言,事败后,间谍必死)、生间(能活着回来的间谍)五种。秦朝末年刘邦在攻取齐国时,派出辩士郦食其前往游说,劝齐王投降,韩信在齐王投降之际却加紧攻齐。最后郦食其遭烹杀,这是死间。国共内战后期,胡宗南发现熊向晖是 派来的间谍,却不敢向上层报告,只好把他送出国念书[1],这是生间的代表作。 考底利耶的学徒,旃陀罗笈多,即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开国君主,熟用了暗杀和间谍活动等技巧,并将这些技巧写在《政事论》(Arthashastra)里。此外,希伯来人和古埃及人也有研究和使用到间谍的策略。在日本封建历史上,君主们亦会使用忍者来收集敌军的情报。到了近代,例如在英格兰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统治下,间谍更是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至于现代的间谍手法,当然会比以前的更加精彩。 于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极度地使用间谍,以收集关于核武器的秘密情报。但在现时,间谍手法则是用来对付那些,被视为是“恐怖份子”的毒品走私交易。在这三十年里,美国不断地提高自己国家的间谍技巧,来**与控制敌方的情报。随着现代的技术迅速发展,举个例子,像尼克森总统使用窃听器一事(俗称水门事件),和里根总统运用梯队系统和Carnivore手法来防范敌人的间谍入侵,包括监视所有电子通讯仪器(例如手机、语音讯箱和电邮等等)。另外,苏联声称自己拥有最先进的网路间谍,并能潜入敌人的保全地区,也因而引起了许多丑闻。 20世纪1960年代,海峡两岸亦曾进行过为数不少的谍战,而两岸之间直到2011年仍然有互派间谍,如2011年台湾方面的罗贤哲少将便被揭发为大陆间谍,其潜伏达八年之久,也是迄今为止,台湾所查出最高职位的间谍,引起台湾朝野震撼。 著名间谍 查普曼 二战十大著名间谍,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埃迪·查普曼(Eddie Chapman,1914—1997),完全可以与最顶尖的二战间谍相媲美。他是英国间谍史上最具轰动效应的人物之一。然而,为什么他不在二战十大著名间谍之列呢?这是因为:他在二战中的活动,曾被英国军情五处列为高度机密,直到他过世后才逐渐向公众公开细节。 关于查普曼,2007年国外出版了"Agent Zigzag: The True Wartime Story of Eddie Chapman"(军情五处最新大解密;超级大盗的间谍生死游戏;英国国家图书奖提名、《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畅销书)。 2007年1月13日,人民网对此人做了报导:《英国大盗曾想炸死希特勒:靠神偷绝技成为纳粹间谍,为名垂青史策划自杀袭击》。 2012年2月,国内出版了《代号“锯齿”:二战王牌双面间谍查普曼传奇》。本书以查普曼的真实经历为主线,重点描述了他在二战中的间谍历险,形象地再现了英、德两国间最为惊心动魄的情报大战。故事情节紧凑,读来跌宕起伏;细节栩栩如生,令人如临其境。此外,作者也介绍了主人公在战争之外的经历,让读者对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多变唏嘘不已。 二战前,英国人埃迪·查普曼混迹于黑社会,偷盗、好色、敲诈,无恶不作,终于锒铛入狱。二战时,监狱所在小岛成了德军占领区。为了重返英国获得自由,查普曼主动申请为德军做间谍。这个小混混的种种特质被德国情治单位看中,他们对他进行严格的间谍培训后将他空投回英国。在英国被捕后,他立即向军情五处投诚,甘心做双面间谍,代号“锯齿”(Zigzag)。 借助为德国“服务”的便利,查普曼向英国输送了高价值情报,屡立奇功,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杰出贡献;同时,他为德国“执行”重大使命,提供“重要”信息。被奖重金和铁十字勋章。哪怕到战争结束时,德国人都不知道自己一直都在被查普曼用假情报和欺骗手段所迷糊…… 波波夫 斯科·波波夫(1912—1981),南斯拉夫人,在二战中,他一个人牵制了7~15个德国步兵师而差点改变二战进程,他被西方谍报界誉为最勇敢最快乐的谍报天才,他具有巨大魅力和个性吸引力,连前英国情报机关的头子斯图尔特·孟席斯少将也对他赞叹不绝“太诡计多端”。他委身纳粹“狼穴”,为盟军的胜利甘冒风险,他的谍报生活堪与伊恩·费莱明小说中的詹姆斯·邦德相媲美,而其间谍生涯的紧张和危险更激动人心,充满著罪恶与仁智的殊死搏斗,他就是007原形之一,世界第一双面间谍:达斯科·波波夫。 波波夫 胡佛 他是一个令人恐惧的神秘人物,他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也是最富争议的人物,他是FBI的代名词,FBI侦探只效忠他一人,没有一位总统敢解雇胡佛,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他是FBI创始人:J·埃德加·胡佛。 海德里希 海德里希,是一个仅次于希姆莱的人物。一次艳遇毁掉了他的海军前程,二十七岁主管党卫队保全处,天生的情报人才极其残忍的性格,盖世太保的头子,有犹太血统的他却是灭犹狂海德里希,长著蓝蓝的眼睛,鹰钩鼻子,宽宽的肩膀,修长的身材,白暂的皮肤。潇洒的风度,英俊的面容,健壮的体魄,各部分都配合得相得益彩,真可谓上帝的宠儿。可谁又能够想到,在这完善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那么恶毒凶残的勃勃野心。 哈里 玛塔·哈里(MataHari,1876-1917),是荷兰人玛哈雷塔·赫特雷达·泽莱(Margaretha Gertrui是20世纪初知名交际花,一战期间与欧洲多国军政要人、社会名流都有关联,最终在巴黎以德国间谍罪名被法军枪毙。 玛塔哈利 玛塔·哈里传奇式的人生在西方世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后世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研究她的间谍身份,对当时的判决提出许多置疑。玛塔·哈里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各种书籍、**等文化作品之中,在西方文化中有一定的影响。 辛西娅 辛西娅原名贝蒂·索普,父亲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校,1910年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她身材苗条,长著一头金头发,一对蓝色的大眼睛。据一位外交官说,她的目光、身材不管什么场合,对男人都是一种挑衅。辛西娅曾为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辛西娅 菲尔比 哈罗德·金·菲尔比是世界间谍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间谍之一。英国人,在剑桥大学毕业后不久就成为苏联克格勃特工,后成功打入了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并在该局步步高升,最终成为该处的反间谍部门的负责人。 1962年苏联情报员乔治·布莱克被捕后,菲尔比才被确认为苏联情报人员,1963年1月23日,菲尔比步行300英里,逃离了英国,穿过叙利亚最后抵达了土耳其。1963年7月,菲尔比在莫斯科露面,苏联当局授予他代表最高荣誉的“红旗勋章”。 左尔格 理察·左尔格(1895—1944),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举止高雅,气度雍容的佐尔格是二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毕业干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的博士,在东京德国使馆内有单独办公室并与使馆官员亲密无间的著名记者竟是为莫斯科工作的。他就德国要发动对苏战争提出的警告和日本不会在西伯利亚采取行动作出的准确判断已作为谍报活动的典范载入史册。作为20世纪的著名间谍,左尔格为世界的和平作出重大贡献,并为了二战反法西斯的正义斗争献出了生命。他的胆识和智慧一直为人们所称颂,被誉为“最有胆识的间谍。” 理察·左尔格 韦克 南希·韦克(1912—2011 ),二战中最勇敢的女性之一。生于澳大利亚,20岁 出头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她移居法国,在那里接受间谍训练。曾是德国纳粹“黑名单”第一人,纳粹德国情治单位称她为“白鼠”。因为她像鼠一样轻灵,一次又一次躲过追杀,还帮助数百人逃脱纳粹魔爪。作为二战期间反抗德国纳粹的女英雄,南希·韦克在战后从法国、英国和美国获得很多勋章,因此成为获得盟国授予勋章最多的女性。 南希韦克 勒鲁瓦 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第七处处长勒鲁瓦,是西方谍报界公认的一位智勇双全、功勋卓著的间谍大师。内部统计数字指出,法国90%的谍报战果归功于勒鲁瓦领导的第七处。回顾自己30年的特工生涯,勒鲁瓦说道:“我立志全身心投入特工事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工作著,为了弄到情报,我四处搜寻,总能得手。但哪里料到,道路的尽头等着我的却是一场悲剧。” 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1906出生—死亡时间存在争议),本姓爱新觉罗·显玗,字东珍,化名金璧辉,是满清王室肃亲王善耆的第十四个女儿。正当这位公主天真烂漫之时,中国政局发生了重大更迭,清王朝的老房子著了火,中华民国的新宅取而代之。身为清室股肱大臣,肃亲王眼看宗庙倾覆,政权旁落,心有不甘,意有不适。他联络日本浪人川岛浪速游说日本军部出兵干涉南方革命党的“叛乱”,同时,还策动蒙古王公喀喇沁王与惯匪巴布扎布组织蒙古义勇军,企图制造“满蒙独立”的既成事实。然而,形势强于人,他的美梦化为泡影。民国初年,肃亲王善耆以“匡复清室”为志愿,他将几个儿子分别派遣到满洲、蒙古和日本,让他们卧薪尝胆,伺机而动;又将掌上明珠显璵送给好友川岛浪速做养女,加以魔鬼式的 。 科恩 无可匹敌的情报专家,享有“西方佐乐格”的美誉,他以归来的阿拉伯大亨的身份只身潜入叙利亚,广泛结识军政要员,出入于 首脑机关,窃取了大量绝密的政治、军事情报,他就是犹太第一谍报大师:伊利·科恩。 科恩 博格丹 只要轻轻扣动板机,一支带有发射栓的玻璃针便会撞破玻璃针管,一团气雾过处,所有生命便会停止呼吸,几乎声息全无。而这就是他的武器,古怪的、闪烁不定的、显出焦虑不安神色的、几乎像一只受到惊吓的鸟的眼睛却隐藏着冷冷的杀气,憔悴的外表下却是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这就是暗杀目标于大街却不露神色的冷面杀手博格丹·斯塔申斯基。 查普曼 安娜・查普曼长得很漂亮也很有自信,她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有一名说英语的丈夫和一个线上房屋中介网站,她曾供职于伦敦的巴克莱银行。安娜・查普曼和其他间谍同伙混入美国社会,利用自己的关系网窃取机密情报,期间通过隐形墨水、短波电台、摩斯密码及咖啡馆wifi将这些包括核武器情报在内的美国机密源源不断地送达俄罗斯。 瑞恩·福格 俄罗斯安全部门扣押了一名被控试图招募一名俄罗斯情报官员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效力的美国公民。这名男子名叫瑞恩·福格,俄方认为他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名特工。俄外交部已就此传唤美驻俄大使,要求其解释此事。美国驻俄大使馆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技术 技术情报方面的经费往往超过了人员费用,美国在这方面的比例是七比一。 卫星 间谍卫星又叫军用侦察卫星,其主要用于对使用国家有兴趣的其它国家或是地区进行情报蒐集,蒐集的情报种类可以包凡军事与非军事的设施与活动,自然资源分布、运输与使用,或者是气象、海洋、水文等资料的获取。由于如今的领空尚未包含地球周遭的轨道空域,利用卫星蒐集情报避免了侵犯领空的纠纷;而且因为操作高度较高,不易受到攻击。 窃听器 窃听器是指用来偷听私人说话的高科技仪器,通常由麦克风与无线电发射器所构成,能够即时将声音传送给操作者;但也有仅有录音功能的窃听器,操作者必须到现场取回所纪录的谈话。窃听器多由特务、警察等人员用以获取重要情报,以协助破案。 蜻蜓窃听器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又译为数据采矿、数据探勘。它是资料库知识发现(英语:Knowledge-Discovery in Databases,简称:KDD)中的一个步骤。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自动搜寻隐藏于其中的有着特殊关联性(属于Association rule learning)的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通常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线上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 机器人 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联合完成世界上第一间谍机器人,形状酷似蜻蜓,像小型飞机, 带有微型照相机,可将拍摄到的录像发给美国中央情报局。 已有蛇形、蜻蜓形等形状。 随身工具 易容皮箱(必要时易容化妆混入人群逃匿) 录音设备(小型录音机、录音笔、MP3等) 监听设备 (集音MIC) 卫星通讯手机(为其上头联络用,已锁码,除了其上司及其同事之外,一律保密,用于国际间谍) 随身武器(通常为9mm手枪,另有贝瑞塔或科特12mm手枪,附雷射笔小型手电筒和消音器,减音器,短刀) 大型兵器(通常是狙击步枪、狙击枪或是经过改造的中远程步枪,由专人携带给予之。另有雨伞枪和公事包机枪等) 火药装置(不常携带,除为破坏敌方装置,否则仅带迷你型以随身自保) 万用钥匙(开锁用) 录影设备(如名片型侦摄机、口袋相机)

军统确实很牛,但要说民国第一,我认为还比不上中国***社会部。

首先,好的情报组织要低调,军统如此出名本身就输了一大半。而中国***的情报组织你知道是哪个吗?是社会部。在美国也是这样,大家普遍都知道CIA,FBI,但其实美国真正最强的特务组织是NSA,而大多数人直到棱镜门事件才知道这个组织,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其次,好的情报组织要具有组织的稳定性。军统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个人因素太重。首先是只对蒋介石个人效忠,为其私人情报组织;其次是只受戴笠领导,其下派系纷繁复杂,互不统属。戴笠死后,军统天下大乱,情报工作水平大大下降,后来虽然毛人凤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整合了军统的力量,但解放战争大势已去,军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再次,好的情报组织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而军统则十分落后。中国***早期在顾顺章领导地下工作时曾经痴迷于暗杀,但在周恩来接手后就迅速转变作风,停止暗杀,并制定“十大家法”,严禁暗杀,金钱收买,色情引诱等侦查手段;表面来看这些规定限制了地下党的工作能力,实际上却规范了组织的工作作风,避免这些恶性侦查手段对组织本身的侵蚀。相比之下,作为一个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军统深受国民党早期“死士暗杀”作风的影响,经常搞刺杀活动,侦查活动的手段也是荤素不忌,这实际上不利于军统情报工作的开展。抗战期间,中共可以将情报工作做到日军内部,而军统只能依靠在伪政权内安插的人员间接获取日军情报,两相比较,高下立判。还有,军统搞得很多刺杀活动,其实成效都不大。以刺杀汪精卫为例,军统对其追杀多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直到44年日军日薄西山之时才勉强成功,而此时汪精卫之死对战局已无重大影响。

最后,好的情报组织要有严格的纪律,而军统则纪律松散。当然,军统的纪律在国民党组织内部相比还是很严格的,但是和优秀的情报组织相比就差远了。抗战期间,军统大佬,军统四大天王之一的王天木叛变,造成了军统情报组织的严重损失,可是战后王天木却利用自己的军统内的人脉关系逃避了惩处,据说戴笠就是他干掉的,后来他在台湾安度万年,比起白崇禧、孙立人这些为国民党忠心效命的人结局还好,可谓荒唐!这只是军统纪律涣散的一个表现。

《民国十大汉奸之死》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 提取码:q4y2  

《民国十大汉奸之死》是化夷、 晓华编著的书籍。该书揭示了民国时期人物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王克敏、粱鸿志、罗君强、陈璧君等十大汉奸之死。

以上就是关于十大汉奸有谁下场如何,全部的内容,包括:十大汉奸有谁下场如何,、民国被暗杀的10位风云人物:除了宋教仁,还有哪些名人、抗日时,十大汉奸都有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332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