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叫邱,本名。他的祖先是春秋时期宋朝的贵族,曾祖父因为躲避宋朝的宫廷政变,逃到了其他城市(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的父亲曾经在一个城市当过屠户,他属于贵族的下层“士”。
据说孔子经常在一些地方讲学教书
“杏坛”的典故来源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在那个寓言里,庄子说孔子到处召集弟子教书,所到之处,都在杏林讲学。休息时,坐在杏坛上。后来人们根据庄子的这个寓言,把“杏坛”称为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人们聚集讲学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修建了祭坛、亭台楼阁、书碑和杏树。北宋时,孔子后人在曲阜祠堂建坛,种杏树,故名“杏坛”。
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位于大成殿前的甬道中间。它被认为是孔子讲学的地方。祭坛旁有一棵古柏,名曰“老师种下的柏树”。杏坛四周朱兰,四面环山,十字脊,二层黄瓦飞檐,双半拱。亭内有精雕细琢的沉箱,彩绘金色盘龙,青干龙“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是晋代的遗物。祭坛建于宋代,四周杏树环绕,故名;晋朝在祭坛上建了一个亭子。明朝末年重建,也就是今天的杏坛。
孔子死后,学生们回忆孔子每天的功课和生活情况,编成一本书,有书目,叫《论语》。后来《论语》成为儒家经典,对中国后世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