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说法
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时期,小米用蘑菇茭白叶包裹成喇叭状,称为“粟米”;大米装在竹筒里,密封烘烤,称为“筒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三闾和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为了防止鱼破坏屈原的身体,人们用竹筒往河里放米,让鱼吃米,而不是咬屈原的身体。
区别对待或分开处理
另一个是祭祀屈原。粽子一直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粽子除了纪念屈原,还被认为与江苏等地的伍子胥信仰有关。方志:“下午以粽子奉吴大夫,非屈原之俗。”
文件记录
西周的《方志》写道:“仲夏端午,烹粟。”《齐·姚敏书》卷九引用地方志说,粽子“当阴阳仍同相而不散时,盖其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