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窑先于官窑产生,御用瓷也是从民窑中选出来的。直到民窑制作的东西不能满足朝廷的需要,朝廷才专门设厂制作,也就是官窑。
民窑的特点
历代瓷窑大多属于民窑。五代出现官瓷,宋代以内司官窑命名汴京官窑。比如宋代著名的民窑有磁州窑、哥窑、龙泉窑、耀州窑等。明清时期景德镇建立了官窑,但仍有大量民窑。民窑生产的瓷器也叫“客货”,其造型和纹饰不受政府限制。风格不同于官窑,题材丰富,用笔自由。清康熙年间,青花瓷和彩瓷上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故事画,如伍子胥的鼎、周初的切饺子、空城图、西厢记等。蓝色、黑色和金色的运用使五彩瓷更加绚丽,五彩品种得到新的发展。
民窑的历史
民窑的历史比官窑要早得多。陶器是在民间生产的。到了唐代,瓷器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远销印度、埃及、波斯等地。据考证,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都是在这些地区发现的。民窑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有商品生产的性质。唐朝以后,全国各地的民窑大量涌现,互相竞争,经常供不应求。其中有宋代的钧窑、汝窑、定窑。张的哥窑“颗粒瓷”和张生儿的兄弟窑(龙泉青瓷)等。宋元时期,民窑发展迅速,仅景德镇的民窑就增加到300座。这时,民窑属于商品生产性质。民窑在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远大于官窑,质量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清代民窑占据压倒性优势,官窑瓷器也是民窑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