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2022年明确聚焦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文章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这为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外,资本市场在利用市场化机制鼓励企业投入创新,刺激大量“专精创新”企业涌现,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方面也大有可为。
(小标题)全面实施注册制度的基础如下
“市场已基本具备全面推进注册制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蔡襄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康表示,注册制并非“洪水猛兽”。在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成效显著,市场运行平稳,改革符合预期。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表示,注册制改革实施以来,发行有序,节奏可控,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应在总结科技创新板、创业板、北交所注册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视证券市场具体情况和实体经济需求,稳步推进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改革。
(图片说明)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的整体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加强统筹协调。”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余韶建议,进一步加强部委之间的协调,加强中央和地方的互动,在完善证券执法司法制度、构建常态化退市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形成合力。
(小标题)激发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
在运用市场化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投入方面,专家认为,资本市场应深化基础性制度改革,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要构建包容、完备、适应性强的基础性制度体系,结合科技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推进融资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上市、再融资、并购、分拆等制度,不断优化创新资本形成的政策环境。此外,还应该有试错、容错和纠错的机制。”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峰表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建议,在实践中,应更加注重通过错位发展和转板机制,实现科技创新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的合力,构建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好地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服务好科技创新企业,首先要完善支持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贵的问题,从政策层面给予科技创新企业必要的支持。此外,要通过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提质增效,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服务,引领早期投资、小额投资和科技投资。”四川金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力说。
“要通过四个改善,加快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直接融资体系,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服务。”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张建议:一是提高多层次市场的覆盖面,增强直接融资体系的包容性;二是提高基础市场体系的完备性,增强直接融资服务的针对性;三是提高资本市场治理能力,增强直接融资监管的有效性;第四,增强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协同性,增强直接融资发展的协同性。
(小标题)提高服务中的“专新”能力
在刺激大量“专业化、创新型”企业涌现方面,资本市场应通过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畅通转板机制,提高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专业化是市场效率的关键。精益是在全球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企业只有加强创新,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市场在支持‘专业化和创新’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田对说道。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支持“专精创新型”中小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的政策将间接利好行业龙头企业。从长远来看,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与其弱势细分领域的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合作,逐步弥补自身的短板,或者将部分细分领域的生产外包给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以提高生产效率。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此前透露,证监会将统筹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布局,推动完善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资本市场全链条体系,着力打造符合我国国情、有效服务“专精创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努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充满活力、富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标题)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在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方面,专家认为,要把好资本市场的入口关,畅通出口,不断提高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强调,要把好资本市场的入口关,加强与有关方面的监管合作,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非法“造富”。
大力改善资本市场的法律环境,让资本市场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内有效运行,让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清楚地知道行为边界,守住底线。这样资本市场的生态就会不断优化,形成良性循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