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解释,因为这是伪名言。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寻找它的起源,许多人说它来自鲁迅,而它来自齐杰亭杂文。问题是你即使在鲁迅全集里也找不到这句话,因为鲁迅根本没有!-说!-传球!
解释一下人们说没说过的话是什么意思?
解释一个锤子。
有些人不明白一件事的道理,就信誓旦旦地随便发表意见。还有比这更搞笑的吗?
不是一切都可以想当然。
闭着眼睛都能想到那些所谓的解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所以我们要坚持我们的民族传统,发扬我们的民族传统,推向世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毕竟荀兄弟也这么说过。
多好。
不是勋哥的主意,是你自己的。
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要以为是勋哥的想法。
这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是鲁迅说的,是别人曲解了鲁迅的语义,做出了这样一句所谓的“名言”。
1934年4月19日,鲁迅在给青年樵夫陈延桥的信中这样说:
篆刻还没有大的发展,所以我的看法,首先是引起广大阅读群体的关注和重视,让它被欣赏和采纳,也就是路开了,路开了活跃度就高了;如果一下子被拉到地下,只有少数人会赞,会看,那真的是自杀政策。我的想法是把静物、风景、风土人情、街景混在一起,就是这个原因。如今的文学也是如此。如果有地方色彩,很容易成为世界,也就是其他国家的关注。在世界上玩,也就是在中国活动是有益的。不幸的是,年轻的中国艺术家普遍不同意。
请问:“本土的东西容易成为世界的,就是被其他国家注意到的”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语义上是一样的吗?
鲁迅的意思很明确。如果一种艺术具有地方特色,就很容易被注意到。归根结底是为了制造新鲜感,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而这只是第一步。
仅此而已。能否屹立不倒,取决于其内在的生命力。
很多外国人第一次看中国京剧会觉得很新奇,而中国人第一次看西方歌剧会觉得很新奇。
但你以为西方人看京剧,中国人看戏曲,就完全爱上对方,不离不弃了吗?
不,其实我们现在最喜欢的还是电影。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很成功,但你能说出第二部拉美文学作品吗?
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有时候也会吃点野菜。感觉不错,但是可以天天吃野菜。试试看。
好奇就是好奇。别指望野菜能取代主食。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根本经不起推敲。
大辫子,清朝留下来的,外国人觉得新鲜,但不会全是辫子。
藤野先生问鲁迅中国女人缠足的问题,也不希望妻子女儿学缠足。
去非洲旅游,你也想看看人们的原始部落是怎么生活的,但人们不会只为了你而保留原始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拥抱现代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保持传统,坚持下去,就是为了让外国人看起来新鲜?
这叫文化自信吗?
不好意思,就算你把自己弄成博物馆的古董,人家也只是看看,评论几句,然后就为所欲为了。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仅经不起推敲,简直是一派胡言。
请问飞机全世界飞,汽车全世界跑。他们是哪国人?
电脑是哪个国家的?
手机是什么国籍的?
互联网属于哪个民族?
这部电影是哪个国家的?
电视属于哪个民族?
足球属于哪个民族?
流行音乐属于哪个民族?
……
世界的发展趋势恰恰是去国有化,实现全球一体化,经济、文化、科技、娱乐等等都是如此。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星球上的居民会越来越相似,这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人类最终会模糊所有民族,所有民族的文化遗产都会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就文化遗产而言,我们可以说: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但不能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是:
“先进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永远是先进的而不是落后的,现代会取代传统,而不是相反。
对不对?